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钢铁侠”走入现实——智能假肢敲开脑机接口应用大门

hl5C_deeptechch ? 来源:YXQ ? 2019-07-30 10:51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是不是前几天被埃隆·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公司 Neuralink 刷屏了?是不是觉得在大脑里植入芯片很神奇,但可能又从心底感到一丝丝畏惧?马斯克被大家称为“硅谷钢铁侠”,也在《钢铁侠 2》中客串出演,而正是在《钢铁侠 2》中托尼·斯塔克在国会接受问询时,对钢铁侠的描述是:一种“高科技假肢(A High Tech Prosthesis)”,引得场下众人莞尔。

而今,一家公司利用“脑机接口”技术,让高科技假肢走出荧幕,帮助残疾人士更充分和切实地回归社会。而且,这家公司所采用的“脑机接口”技术不同于马斯克的 Neuralink,选择的是非侵入的大脑信息采集模式。

“脑机接口”技术是指通过外部设备与人或动物的大脑建立直接连接通路,完成对大脑信号的采集,进而加以分析,以便帮助恢复损伤的听觉、视觉和肢体运动能力等。

科学家对于“脑机接口”的研究已持续近 50 年,而近期在该领域有越来越多的重要知识突破从实验室中走出,也开始有公司将技术转化为产品,进入市场并推广应用。

Brain Robotics 就是这样一家公司。其在“脑机接口”领域成功完成产品化,并且有雄心和志向在该领域深耕。Brain Robotics 创始人兼 CEO 韩璧丞在 2017 年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创新 35 人”中国区榜单。近日,他的公司作为脑科学领域的革新者出现在 CCTV 10 科教频道播出的《创新的力量》栏目中。

智能假肢敲开脑机接口应用大门

设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你在咖啡厅发现前面排队的顾客用机械手接过咖啡,或是商务会谈时对方伸出了机械手与你握手,请别太吃惊,因为这场景可能真的不远了。

Brain Robotics,利用脑机接口技术为残疾人设计出“智能假肢”。创始人韩璧丞说:“未来人们会习惯于在生活中遇见使用智能假肢的人,我的目标是让更多残疾人都用得起智能假肢。”根据中国残联推算的我国残疾人总人数及各类、不同等级的残疾人数来看,肢体残疾的人数约为 2500 万人。而韩璧丞的目标就是最终能让这些人,都可以回归社会、回归生活。

在目前的智能假肢市场上,一整套设备的价格接近 50 万元人民币,而韩璧丞将 Brain Robotics 的智能假肢目标价位定在 2 ~ 3 万元。能把价格压低的最核心原因,就是他们改变了之前智能假肢的装配和使用方式。之前类似智能假肢的产品需要一名引导师和一名培训师来帮助残疾人安装并康复,这就需要大量额外的费用,而且聚焦这一市场的美国公司数量也很有限,通常业务针对的都是军方采购,所以价格相对高昂。

今年 4 月, Brain Robotics 生产出的第一批智能假肢(20只)已经分散到世界各地作测试使用。而在 7 月初,韩璧丞接受《浙商》采访的时候表示,智能假肢在今年年底之前可实现量产,预计可达千台。

对于智能假肢会不会带来一些“超越人类、社会恐慌”等问题,韩璧丞的回答是:“我做智能假肢,目的就是帮助残疾人回归社会,目前Brain Robotics的智能假肢可以满足大概90%的正常人功能水平。超越人类?未来在技术上可能会出现,但我们不会去做。至于大众对智能假肢的接受程度,其实很多影视作品已经在侧面帮我们宣传了,就像《钢铁侠》《阿丽塔》等,慢慢人们会习惯身边有残疾人使用智能假肢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

从科学家转身变成“脑机接口”领域的创业者,是因为韩璧丞看到了这个领域的广阔发展空间。

“可以把脑机接口技术比作互联网,如今互联网下面包含了各个不同方向,也已催生出无数的产品,脑机接口领域未来也会如此。”韩璧丞说,所以即便埃隆·马斯克和马克·扎克伯格等人都投入到该领域的研究,但他并不担心。因为大家做的领域和方式各不相同,很难碰的上。例如 Facebook 主要研究脑红外技术和文字输出相关的内容,因为他们拥有很强的社交属性。

而且越了解脑机接口领域的人,越会对这个产业的无限可能性有一种洞察。不论谁能在该领域内做好一两件事情,那就足以成为一个行业内的“巨无霸”。韩璧丞说:“我们拥有着该领域内全世界最顶尖的科学人才,既然总会有人成为行业巨头,那为什么不是我们呢?”

“脑机接口”如何落地

韩璧丞对“脑机接口”领域和自己公司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支撑这份自信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 Brain Robotics 背后的另一家公司 BrainCo,以及其拥有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团队。

BrainCo 公司是由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孵化而成,它同时也是哈佛大学历史上第一个由中国人主导的校方孵化项目,其创始团队在信号采集材料上获得了突破。

韩璧丞在 2008 年左右开始接触“脑控机器人”项目,随着对技术的深入了解,他发现了限制“脑机接口”发展的问题,就是为了更好地采集人的脑电信息,需要在头上涂抹特制的“导电膏”。当他在哈佛大学读博士时,为了完成相关实验,一年可能要洗上千次头。

正是这个麻烦,让他当时就想到脑电接口技术如果想要落地,那一定要在信号采集方式上有所突破。而突破的关键点,就在于采集脑电信号的电极材料上。

人的大脑有 860 亿到上千亿个神经元,每当我们产生一个想法,本质上都是这些神经元在进行化学反应和电信号交互,从而产生一个振幅很微小的电压。所以采集信息,就是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获取大脑中的电压差,进而通过脑电信息的变化来分析推测,寻找到和大脑思维相关性的一个逻辑。目前的信息采集方式分为两种:侵入式和非侵入式。

侵入式办法,需要先给实验对象做一个开颅手术,把信号采集器直接安放在特定的大脑皮质区上。侵入式方法的好处是采集的信号非常准确,但缺点也很明显,它对大脑存在一定的破坏性,开颅手术本身也具有相当的风险性,还有感染的可能;而非侵入式办法,只需要直接佩戴设备就可以,但问题就是采集的信号没有侵入式方法那么准确。

韩璧丞团队为了实现“脑电接口”技术的产品化,避免开颅手术等问题带来的风险,在开展非侵入式方法之初,他们选择先行攻克电极材料这一关。而当他们成功地做出属于自己的一款特殊导电材料之后,可以让实验设备以非常高的精确度来监测人的脑电信息,韩璧丞觉得是时候将脑电接口技术投入商业化了,BrainCo因此而成立。

公司创业之初,团队在研发上着实经历了一段苦日子。BrainCo 前产品经理徐光启在知乎上回忆这段时光,2016 年 5 月,他作为第一个正式的产品经理(实际上兼项目经理)加入 BrainCo,公司仅有几个员工,基本都是留学生工程师,在一个民房里办公。那时,没有产品概念,只有一块测脑电的电路板加个外壳,也没有产品应用领域的明确规划。但是,庆幸的是,韩璧丞有强大的公关和融资能力,拿到了一笔不少的投资。

目前,该公司基于在机器学习、设计和神经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开发“脑机接口”产品,以便在教育、健康等领域创造关于大脑的创新应用。

“脑机接口”技术拥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它可以检测自闭症儿童的脑电信号,通过分析辅助治疗,帮助他们康复;也可以帮助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的孩子,通过神经反馈训练,让他们回归到正常学习生活。对于普通学生也可以帮助提高其专注力,加强学习能力;还可以帮助残疾人制造智能假肢,服务社会等太多可以细化的分支领域。

同时,因为人工智能近几年的发展,给韩璧丞团队在“脑机接口”领域提供了一件更加强大的 “工具”。BrainCo 公司拥有众多的顶级医学院、高校的科学家,他们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神经信号、电信号所代表的内容有着深刻理解,辅以 AI 算法和技术,让他们在神经信号的生理性标注、分析等工作上有了更快的进展。

目前,BrainCo 推出的“赋思系列(Focus Series)头环”已经规模投入市场使用,主要基于“赋思脑机接口头环”对脑电信号进行检测分析,方便开展针对性的神经反馈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对于这套训练体系,韩璧丞表示它实际来源于 19 世纪 70 年代美国宇航局为了让航天员和飞行员能够在作业期间长时间保持专注度而开始研发的训练办法。

不过,对于脑电信号的正确识别,实非易事。主要有两个制约因素:其一,非侵入式方法从大脑外获取信号,限制颇多,如噪音、佩戴姿势等都可能影响信号;其二,脑电信号存在因人而异的问题。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实际上给非侵入式脑电识别设定了“天花板”,无论工程师怎么努力,最后会有一些障碍无法超越。至于头环带来的效果,是来自于“心理暗示”还是依靠脑电信号训练,也有很多人处于怀疑中。

市场拓展: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

今年,BrainCo 的脑电产品已经成功走进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把 BrainCo 的产品列为 2019 年的年度认可技术,这也是第一个中国人做的产品和企业被 NASA 放在了官网上。同时,他们团队把产品给了美国举重队、意大利方程式车队进行试用,都得到了对方的认可。在这三方都认可了他们的产品和技术之后,直接帮助 BrainCo 打开了美国学校和各机构的市场。

图 | NASA 网站上介绍 BrainCo 头环的文章 (来源:NASA)

目前,BrainCo 的总部位于美国波士顿哈佛大学的校园内,中国总部位于浙江杭州,同时在北京、深圳也均有分部。国际市场的销售,主要由美国总部负责。在中国的杭州总部负责软件和算法的研发,北京主要负责业务对接,而深圳则负责产品的生产制造。

对于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韩璧丞表示从“脑机接口”产品中得到的启示就是: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

在国内市场的开拓任务,韩璧丞就交给有着丰富营销推广经验的人。比如原金立副总裁俞雷,他在 2018 年 12 月加入了 BrainCo,基本上 BrainCo 在国内的营销体系是靠他建立的,目前也得到了很好的回报。

关于怎样将俞雷“挖”到 BrainCo,韩璧丞笑称他是“守株待兔”的。在去年,俞雷跟着北大的EMBA班到哈佛游学,有活动到 BrainCo 参观,当时就有同事向他们一行人介绍了“脑机接口”的项目和产品。等送走他们之后,负责讲解介绍的同事回来煞有介事地说道:“刚有个人比老板还有信心,说这产品要是他来操盘,可以卖到一百亿!”韩璧丞很好奇,就打听了下是谁,之后就有朋友介绍,请俞雷吃顿饭,互相了解熟悉后就很自然地邀请他加入 BrainCo。

目前在国内市场,“赋思头环”已经在一些学校、教育机构产品投入了测试使用,针对“C 端”的产品也步入市场,被越来越多的家长使用。至于未来发展,韩璧丞认为教育类产品的特性,就是一定要基于样板,当产品在一家学校或教育机构取得成功之后,在不同的地方进行复制就可以了。

对 BrainCo 的未来预期,韩璧丞表示要让它成为“脑机接口”领域里类似 Google、阿里和腾讯这样的,成为一个“巨头”平台公司,而后会在下面不断地形成部门、子公司来去做相应不同的产业。

诚然,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可能都会带来一些新的“社会风险”,人们对“脑机接口”产品的接受程度还有待提高。但“风险”本身并不是“危险”或“灾难”。

未来,当“脑机接口”的产业发展至一定规模,更多的应用出现在人们身边的时候,相应的监管也势必随着发展而出现。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芯片
    +关注

    关注

    460

    文章

    52734

    浏览量

    444027
  • 脑机接口
    +关注

    关注

    10

    文章

    403

    浏览量

    22068

原文标题:对标马斯克,让“钢铁侠”走入现实,这家脑机接口公司凭什么?

文章出处:【微信号:deeptechchina,微信公众号:deeptechchina】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接口重大进展,AI模仿让患者发声!上游芯片技术也在不断研发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李弯弯)近日,接口技术又取得重大进展,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健康中心开发出一款新型
    的头像 发表于 08-17 00:03 ?8412次阅读
    <b class='flag-5'>脑</b><b class='flag-5'>机</b><b class='flag-5'>接口</b>重大进展,AI模仿让患者发声!上游芯片技术也在不断研发

    国内AI+接口双驱!产品从研发走向临床,有望恢复动物视力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莫婷婷)近期,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接口公司Neuralink获得6.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6.8亿元)E轮融资的消息在业内传开。作为侵入式
    的头像 发表于 06-07 00:04 ?5430次阅读
    国内AI+<b class='flag-5'>脑</b><b class='flag-5'>机</b><b class='flag-5'>接口</b>双驱!产品从研发走向临床,有望恢复动物视力

    通过接口恢复行动能力

    接口(BCI)是时下一大热门话题,相关的技术创新和高调的倡导者为公众带来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为了让大家了解这项技术的实际应用,贸泽电子采访了Neurolutions首席执行官Leo Petrossian,以此来了解他们公司如何
    的头像 发表于 05-23 10:33 ?487次阅读

    接口柔性微电极植入机器人问世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传来好消息;该所科研团队成功研发接口柔性微电极植入机器人CyberSense。 据悉,CyberSense机器人具备自动化程度高、可植入数量多、空间定位准、时间效率高、能
    的头像 发表于 05-22 14:42 ?559次阅读

    共建标准,共享未来:狄耐克积极参与产业规范化建设

    当前,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人类与机器的连接交互方式。医疗康复、智能教育、智能
    的头像 发表于 04-25 09:58 ?543次阅读
    共建标准,共享未来:狄耐克积极参与<b class='flag-5'>脑</b><b class='flag-5'>机</b>产业规范化建设

    数百万元!国产接口开启落地转化新篇章

    电子发烧友网综合报道 近日,均普智能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研究院透露,该研究院成功斩获某政府重要项目 接口 的订单,金额高达数百万元。此产品将应用于高空危险作业者的预警保护,为保障高
    发表于 03-29 03:29 ?926次阅读

    中国自研接口获得新突破

    电极贴在患者的硬脑膜上,瘫痪者术后可获得“玩俄罗斯方块”等精细运动能力,失语者可获得中文交流能力……这样科幻感满满的场景,在北京已变为现实。 据悉,在20日上午,中国自主研发的半侵入式接口
    的头像 发表于 03-21 11:47 ?1027次阅读

    全球首例介入式接口传感器血管内取出试验成功

    近日,全球首例介入式接口传感器血管内取出试验在北京取得了圆满成功。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接口
    的头像 发表于 01-08 11:31 ?865次阅读

    重大突破!优刻得×虎科技接口临床试验取得新进展

    华山医院先后开展了高精度实时运动解码和语言解码临床试验研究,并取得重大技术突破,使得“控”智能设备和“意念对话”成为现实。高通量植入式柔性
    的头像 发表于 01-03 16:57 ?1725次阅读
    重大突破!优刻得×<b class='flag-5'>脑</b>虎科技<b class='flag-5'>脑</b><b class='flag-5'>机</b><b class='flag-5'>接口</b>临床试验取得新进展

    全金属航空插头:工业领域的“钢铁”,为何备受青睐?

    在工业领域的舞台上,各种连接元件争奇斗艳,而全金属航空插头犹如一位坚不可摧的“钢铁”,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众多工程师的青睐。为何全金属航空插头能在工业领域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受欢迎的连接元件之一?让我们一探究竟。
    的头像 发表于 12-25 11:46 ?658次阅读

    华山医院成功实施接口临床植入试验

    近日,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成功完成了一项临床植入试验,将一枚硬币大小的接口体内嵌入了一位瘫痪4年的患者小董的颅骨外。这一创新性手术成功采集到了小董大脑中感觉运动区域的神经信号,为
    的头像 发表于 12-11 10:32 ?1339次阅读

    成都华微亮相第二届接口大会

    日前,第二届接口大会在武汉市成功举办。本次大会以“互联·共创未来”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球各地的1500余位医学科学、脑科学、
    的头像 发表于 11-27 11:06 ?861次阅读

    景昱医疗:接口是治疗难治性精神疾病更有效的手段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吴子鹏)在第三届南渡江智慧医疗与康复产业高峰论坛上,景昱医疗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景昱医疗)董事、CFO、董事会秘书耿东分享的主题是《侵入式接口技术在人类难治
    发表于 11-22 14:57 ?1467次阅读
    景昱医疗:<b class='flag-5'>脑</b><b class='flag-5'>机</b><b class='flag-5'>接口</b>是治疗难治性精神疾病更有效的手段

    美国研发出创新接口(BCI)技术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健康中心近日宣布了一项重大突破,他们成功研发出一款创新接口(BCI)技术,该技术能将大脑信号高效转化为清晰语音,准确率高达97%,创下了同类系统的最高记录。这一成果发表在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的头像 发表于 08-16 14:59 ?978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