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中国的制造业与日本美国有多大的差距?

电子工程师 ? 来源:yxw ? 2019-05-30 09:24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过去的几年,金融业在中国GDP中的占比稳压日本、德国,甚至个别年份还超过美国。

所以中央急啊!急急忙忙地去杠杆,严打影子银行,清理地方债……

说来好笑,给了中国一记棒喝的是特朗普——去年的中兴事件。

它罕见地促成中国全社会反思:让中国在世界立足的究竟是什么?

专家一顿研究,结果是——制造业!

进一步的焦虑是,在中国增长日渐放缓、劳动生产成本飞速上升、人口红利加速收缩的当下,中国凭什么来和世界诸强竞争,支撑起整个国家的未来?

一番斟酌之后,答案是——制造升级!

制造业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比较优势”,但可惜,“增长奇迹”让不少人头眼浑浑,误以为制造业已是中国的绝对优势。

当日本制造曝出丑闻时,看日本笑话当然没问题,但因此发自内心地相信中国制造已然有资格嘲笑日本,日本制造已经不灵了,那就纯属自欺欺人,毕竟瘦死的骆驼比瘦死的马大。

日本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强国。在制造业的一些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甚至强过美国。

那么,日本制造到底哪些方面比美国强?

在中国准备发力的高端制造领域,中国和日本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我们就来比较一番!

1.在制造业总产值上,“世界工厂”绝非浪得虚名,中国是当仁不让的世界第一。

这就是中国最重要的“比较优势”了。

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排行榜上,中国领先美日德不是一点半点。即便去掉其中1/4的外资,也还是能压美国一筹。

但一到人均,就差得比较远了。

中国(大陆)约等于日美德的1/3到1/4,反而是***省的表现能刷新不少人的成见。

不过,这并非一个中兴事件就引发中国制造满满危机感的原因。

如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2017年年初在“首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上说的,发展了几十年,中国制造业的效率只相当于美国的19.8%、日本的21.3%、德国的24.8%。

想一想也是的,你单位能耗比人家高好几甚至十几倍,产品附加值只相当于人家几分之一,现在偏偏人工成本还飞速上升,中国制造的优势眼看着就要没了。

看看这张图,估计立马就能理解曹德旺为什么跑到美国去开厂。

2.日本制造业对自己的感觉是相当好的,即便是在真真假假的出了一系列丑闻和烂事之后。

2016年,夏普破产。

2017年,世界第二大汽车安全部件生产商、生产“夺命气囊”的高田公司破产。

2017年,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大规模修改产品数据。

2017年,东丽株式会社承认数据造假。

2017-2018年,日本有色金属巨头三菱综合材料公司,旗下多家子公司造假,涉及汽车、客机、核电站等300多家下游制造企业。

2018年,川崎重工违规将底盘削薄,导致JR西日本新干线底盘断裂。

被外界、尤其是中国人以为是“日本制造”出的丑也有。

比如国内热度极高的英国“水帘洞高铁”,新闻中的主角其实并非日本制造,严格说来是那是英国组装惹的祸。

日本人的“一根筋”和钻研精神确保了只要不出现根目录程度的技术颠覆,它总能在已有的众多高端领域做到顶尖,超过“疲沓”的美国人。

下图是Clarivate Analytics发布的2016年全球最具创新企业100强,美国和日本分别以39家与34家企业,遥遥领先。

而在2015年,则是日本力压美国排名第一。

顺便提一下中国,中国2015年上榜企业是0,2016年是1。那家企业是华为。

但如果要把这个榜单放大到1000强,就会发现美国简直是一枝独秀,而日本则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遥遥领先后来者。

那么,怎么能看到日本比美国强的地方呢?来,看图。

中美日企业结构比较

通信服务、材料、非必要消费品等高端细分领域,日本整体强于美国。而在其它美国占优的领域,日本也在某些环节上有出色表现。

3.在消费的全产业链条上,甭管多高端,日本常常可以做到性价比最优,因此,很多技术即便不是源于日本,但最终其代表性企业、产品往往会落在日本。

“日本制造”领先世界的首推“工业之母”——机床。

综合看起来这个世界上日本机床业世界第一,没有之一,品牌最多,技术最高,利润最高。总体如此,个体不表。

就机床产业总体的技术,日本机床业有优势的领域之广,让人叹为观止。就日本一些只有几十人个人的小企业,例如松浦,浜井都有其独到的技术实力。

就算是营销做得牛逼的德国德玛吉机床也要和日本森精合资,德玛吉现在由森精主导,共享日本技术。许多军工级或航天设备,少了日本制造的辅助要么根本无法生产出来,要么是无法达成商业化成品率,要么就是造价昂贵到无法承担。

今天,全世界所有工业生产级的顶级机床基本是由日本承包的。

综合来看,日本机床业在世界上稳坐头把交椅,没有之一。其品牌最多,技术最高,利润也最高。

4.现在回到前文所说的那些个细分领域。

非必需消费品。

首推汽车,这也是最能体现日本制造业技术高超最合适的入口。中国人买车常常在德系车和日系车之间犹豫不决。然而,你也许不知道,无论是奔驰、宝马,还是通用、沃尔沃,都高度依赖日本制造。

德国汽车上的空调压缩机,涡轮增压器,自动变速箱,机头导航仪、空调压缩机都是日本品牌;

石川岛和三菱是大众、奥迪、奔驰、宝马的涡轮增压器供应商;

拿汽车上导航通信娱乐系统来说,沃尔沃用的是日本电装公司的产品,奔驰用的是日本三菱的,宝马用的是日本阿尔派的;

在电子控制元件、电子控制模块以及自动变速器三大关键汽车零部件上,全球市场更是几乎被日本垄断。在半导体、微芯片、发动机控件、ABS、安全气囊等高附加值零部件方面,日本也保持绝对优势。

这些东西,并不是说欧美造不出来。但是汽车这种高度成熟的大众消费品,必须要在性价比上取得最优的平衡。这一点,日本制造优势明显。

材料

特种材料,美日各有擅长,但日本整体稍胜一筹。仅举三例。

美国F-22战斗机的隐形涂料就是日本制造的。

还有许多特种钢材,就以潜艇艇体钢材为例,早期是美国一骑绝尘,但是日本研发投入、追赶的步伐非常快,目前已经赶超美国。

而全世界最先进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成型技术就是由日本掌握的。

在全球化程度已经相当深远的今天,工业加工领域随时会因为人工成本的上升、政策的变化转移到别的国家,但是产业链的上游高端材料、高端部件领域,则不会轻易发生迁移。这也是近年来日本制造业虽然在消费领域遭遇重大挫折,但依然能够屹立不倒的原因之一。

5.最后,来说一下日本制造的最大优点,一直被羡慕且很难被超越——日本能够以极高的工艺技术在工业成品的品质把控上做到最好。

“高铁”是中国高端制造的代表。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中国高铁离不开日本螺丝钉这一个事实。

日本Hardlock公司制造的“永不松动的螺丝钉”,被广泛用于中国高铁上。

更绝的是,Hardlock公司在发明了这一种螺丝钉后,毫不犹豫把图纸、制作工艺公开了出来。

敢公开就是因为,Hardlock公司相信,我就算告诉了你怎么造,你也造不出来。

日本企业为什么有这样的自信,要知道它的邻国就是世界工厂,向来以反向研究闻名,更何况你居然公开了制造工艺。

这一点,只要想想使用中国螺丝钉的经历就知道了。

比如,一个M6螺杆中国国家标准允许的外径公差范围在5.974毫米和5.794毫米之间,大约就是允许有0.18毫米以内的制造误差,当然对内径、牙距、材质,表面处理等指标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个标准和日本并无差别。

但是,在中国随便买50个同一规格的螺丝钉,经常用肉眼就能发现其中大小不一。而日本的螺丝钉,1万个你也可能找不到一个不合格的,而且日本企业基本能将公差控制在0.06毫米以内。

还有就是日本金属切割工艺,也是网上流行的体现日本高超精工技术的视频之一。在一块金属上切割后,毫无间隙,让人叹为观止。

然而,视频其实根本不足以完全体现其技术之精湛,要知道,其金属切割后的嵌合隙间仅仅为2微米,细菌的直径也不过是在0.5-5微米之间,这和细菌是是同一数量级的。

还有一个能够体现精工水准的就是光学仪器。

日本的精密光学仪器也是有口碑的。日本相机镜头和用于手机的摄像头在世界上所占据的绝对领先优势自不必多言,当然也包括华为手机等,全世界各大医院都在用日本研发的高科技精密医疗仪器。

在技术研发方面,日本有三个指标经常名列世界第一:

一是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列世界第一;

二是由企业主导的研发经费占总研发经费的比例世界第一;

三是日本核心科技专利占世界第一80%以上。

所以,赶超日本光靠花架子、靠房产、金融是不成的,需要国家顶层设计以及踏踏实实愿意一门心思沉下去的企业,需要整个社会不再那么的拜金、浮躁。

当然,如果不能豁出去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吃苦,那就只剩下了最后一条赶超之路了。

日本近两年每年出生人口都不足100万,随着勤奋敬业愿意追求工匠精神的几个世代慢慢退休、老去,日本制造不可阻遏的出现下滑势头。

事实上,日本制造的大丑闻都是在2002年前后开始集中出现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战后最敬业的一个世代在那一年前后告别了日本制造业。

所以,只要中国确确实实把制造业重视起来,同时确保制造业不低于过去十年的进步速度,用一代人在制造业上全面赶超日本,我们的国民经济才会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那时,中国梦的实现就指日可待了!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汽车电子
    +关注

    关注

    3040

    文章

    8392

    浏览量

    170678
  • 制造业
    +关注

    关注

    9

    文章

    2344

    浏览量

    55070

原文标题:中日美三国制造业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让人窒息!

文章出处:【微信号:vision263com,微信公众号:新机器视觉】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航盛电子荣膺深圳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2025年4月,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布了第二批深圳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航盛凭借在前装车载座舱电子系统领域的突出表现成功入选,荣膺“深圳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这既是对航盛坚持深耕智能座舱领域的持续肯定,也是对航盛推动中国
    的头像 发表于 07-31 17:50 ?464次阅读

    伟创力荣获制造业“奥斯卡”大奖 美国制造商协会颁发的“制造业领导力奖”

    数字供应链闪耀全球 ?制造业“奥斯卡”收入囊中 在制造业界, 有一项大奖被誉为“行业奥斯卡”, ?那就是由美国制造商协会颁发的 “制造业领导
    的头像 发表于 06-26 09:27 ?646次阅读
    伟创力荣获<b class='flag-5'>制造业</b>“奥斯卡”大奖  <b class='flag-5'>美国</b><b class='flag-5'>制造</b>商协会颁发的“<b class='flag-5'>制造业</b>领导力奖”

    制造业变频器联网困扰如何破?这个转换方案值得一看

    制造业日常生产中,你是否遇到过设备通信难题?新采购的变频器采用DeviceNet协议,而工厂现有生产线却是CC - Link IE网络,就像两个人说不同方言,信息传递困难重重。其实,通过耐达讯CC
    发表于 06-09 15:28

    AI和ML如何重塑电子制造业

    随着工业4.0的到来,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不仅仅是流行词,它们正在重塑制造业。这场科技的浪潮,特别在电子制造领域,带来了令人惊叹的突破和机遇。在以数据驱动决策,以人为本理念的推动下,先进的制造技术使电子
    的头像 发表于 04-17 14:49 ?502次阅读

    扬杰科技荣获2024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价值500强

    新年伊始,佳讯即传!近日,“第九届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价值500强大会暨数字CEO圆桌论坛”在北京隆重举办,本届大会发布了《2024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价值500强》榜单,扬杰科技有幸上榜
    的头像 发表于 01-10 16:05 ?959次阅读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难点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国制造业面临数据标准问题和数据安全问题,亟需完善制度环境,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
    的头像 发表于 12-04 10:27 ?906次阅读
    <b class='flag-5'>制造业</b>数字化转型的难点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大核心技术

    本文主要介绍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及紧迫性,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帮助企业优化生产过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的头像 发表于 11-25 11:04 ?967次阅读
    <b class='flag-5'>制造业</b>数字化转型三大核心技术

    体验卓越:将480v变380v三相变压器引入中国制造业设备出口

    《体验卓越:将 480v 变 380v 三相变压器引入中国制造业设备出口》 在全球1392制造9263格局356深度融合与重塑的当下,中国
    的头像 发表于 11-18 09:15 ?683次阅读
    体验卓越:将480v变380v三相变压器引入<b class='flag-5'>中国</b><b class='flag-5'>制造业</b>设备出口

    智慧工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

    智慧工厂在制造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增强灵活性,促进创新和优化供应链管理。智慧工厂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对制造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的头像 发表于 11-15 16:43 ?879次阅读
    智慧工厂:<b class='flag-5'>制造业</b>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

    生成式AI在制造业的应用现状和前景展望

    在上一期《IBM 企业级 AI 为跨国制造业智能化注入新动力》的文章中,我们重点分享了 IBM 企业级AI驱动智能制造升级的若干场景,视觉检测技术及知识库平台的应用案例;接下来,我们将从技术层面,聚焦传统机器学习及最新的生成式 AI 在
    的头像 发表于 11-06 17:06 ?1588次阅读

    Tenstorrent与日本合作:五年内培训200名日本芯片工程师

    美国人工智能(AI)芯片初创公司Tenstorrent近日宣布,已与日本政府达成了一项重要协议。根据该协议,Tenstorrent将在未来五年内,于其美国办事处为多达200名日本芯片工
    的头像 发表于 11-06 14:30 ?1085次阅读

    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先进制造业发展向好

    据国家税务总局13日公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亮点很多,比如先进制造业发展向好。在今年的前三季度,全国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6%。其中,装备制造业增长5.3%,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3.5%、
    的头像 发表于 10-14 14:53 ?1583次阅读

    制造业人工智能的场景应用落地现状、难点和建议

    应用人工智能的场景化落地的现状和难点进行分析,提出制造业人工智能的场景应用落地的建议。 制造业人工智能的场景应用落地的现状 人工智能在中国制造业应用市场规模逐年增加,但是目前总量不高。
    的头像 发表于 10-12 09:49 ?989次阅读

    盘点2024制造业500强中的连接器和线束线缆元素

    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上发布的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其中有多少企业涉及连接器和线束线缆业务? 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上发布的中国
    的头像 发表于 10-10 09:56 ?942次阅读
    盘点2024<b class='flag-5'>制造业</b>500强中的连接器和线束线缆元素

    中国制造业企业总量突破600万家

    据新华社报道,截至2024年8月31日,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企业总量突破600万家;总数量达到603万家,与2023年底相比增长5.53%,其中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的企业51.53万家,占制造业
    的头像 发表于 09-25 11:36 ?1337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