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逍遥设计自动化,作者逍遥科技
光电共封装技术基础原理
光电共封装(Co-Packaged Optics,CPO)代表了光互连技术的新发展方向,这种技术将光学器件直接集成到电子线路的同一封装内。传统光模块依赖于通过各种接口连接的独立组件,而CPO技术通过直接集成实现了在成本、功耗、可靠性和延迟方面的显著改进。
要理解CPO技术的重要性,需要首先认识现代数据中心面临的根本挑战。随着人工智能工作负载和高性能计算应用对带宽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铜互连达到了物理极限。从铜互连向光互连的转变势在必行,但关键问题在于:这种转变在经济和技术层面何时才具备合理性?
技术演进与功效优势
向光互连的演进遵循由功效要求驱动的规律。Broadcom的分析显示,不同光学技术实现了不同级别的功耗水平,以每比特皮焦耳为计量单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DSP)的收发器目前消耗约15皮焦耳每比特,线性可插拔光学器件(LPO)将此降低到约10皮焦耳每比特。然而,CPO技术实现了6皮焦耳每比特的卓越表现,相比DSP收发器节省了2.5倍功耗。
图1:显示光互连在扩展应用中何时变得可行的时间轴图表,按功耗和部署年份绘制各种技术
这种功效改进源于CPO的架构优势。传统可插拔光学器件需要在电信号和光信号之间进行多次转换,每次转换都会引入功耗损失和延迟。CPO通过将光学器件直接放置在电子处理单元旁边,消除了许多转换步骤,创造了更短的信号路径并降低了功耗。
图2:DSP可插拔(15 pJ/bit)、LPO可插拔(10 pJ/bit)和CPO(6 pJ/bit)技术的功耗详细对比,显示架构差异
Broadcom的第二代CPO系统TH5-Bailly展示了CPO技术在大规模应用中的实际实现。该系统作为51.2太比特以太网交换机运行,具备全光CPO连接能力,使用八个6.4太比特光引擎。每个光引擎包含64个通道,以FR4配置在100吉比特每秒速度下运行,构成了完整的光互连解决方案。
图3:TH5-Bailly第二代CPO系统的物理实现,显示集成光引擎和交换机架构
这种实现的技术复杂性在检查光引擎构造时变得明显。每个光引擎代表一个与CMOS电子集成线路(EIC)结合的光电子集成芯片(PIC),包含约1000个光学器件。这种集成水平需要精确的制造和封装技术,推动了当前半导体技术的边界。
性能验证与可靠性测试
来自TH5-Bailly系统的实际性能数据证明了CPO技术的成熟度和可靠性。系统实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功效表现,在35摄氏度环境温度下每800吉比特端口仅消耗5.5瓦特,在15摄氏度下消耗5.2瓦特。这些测量结果验证了理论功耗优势,同时证明了技术的实用可行性。
图4:51.2 Tbps TH5-Bailly CPO系统的综合性能测量,包括TDECQ传输性能、BER接收性能和数据流量性能
可靠性测试通过广泛的资格认证程序揭示了CPO技术的坚固特性。系统经历了从负40到85摄氏度的热循环、12G加速度的机械冲击和振动测试、在85摄氏度和85%相对湿度下1000小时的无偏湿热暴露,以及粉尘暴露测试。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单元都通过了这些严格测试,插入损耗变化小于1分贝,展现了卓越的可靠性。
图5:综合CPO资格认证测试结果,包括热循环、机械冲击、湿度暴露和粉尘测试,所有单元的插入损耗变化均小于1dB
长期稳定性与运行表现
CPO技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方面在于其长期稳定性特征。高温工作寿命(HTOL)测试涵盖了51个系统超过86556小时的总应力测试,相当于超过550万800吉比特端口小时的运行。这一广泛的测试计划为技术在生产部署中的长期可靠性提供了信心。
图6:CPO HTOL总应力测试摘要,显示机架单元和中间卡系统86556小时,相当于超过550万800G端口小时
稳定性数据显示了光学性能在长时间内的显著一致性。发射和接收功率测量在1200小时连续运行中显示出小于1分贝的变化,而前向纠错(FEC)尾部分析证明了在整个测试期间没有链路故障。
图7:长期稳定性测量,显示在1200小时运行中发射和接收功率的变化均小于1dB
图8:FEC尾部稳定性分析,证明在1200小时连续运行中没有链路故障,直方图显示错误分布
未来应用与扩展能力
CPO技术支持超越传统交换机应用的新架构可能性。该技术可以支持XPU(加速器处理单元)光学连接,为交换机和计算节点连接创建通用集成平台。这种能力为更高效的AI和高性能计算集群设计开辟了路径。
图9:CPO技术实现XPU光学连接的演示,显示交换机CPO和计算节点CPO实现
CPO技术的最终愿景包括支持512个GPU全对全连接的单级扩展Fabric。这种架构使用64个高基数交换机,每个GPU通过CPO光学器件连接到所有交换机。这样的配置能够实现超大规模扩展域,光链路在单层中跨越5到30米,改变了大规模AI训练集群的构建方式。
图10:使用CPO技术支持512 GPU全对全连接的单级扩展Fabric架构,显示物理和逻辑图实现
CPO技术不仅仅是光互连的渐进式改进,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了高带宽连接的经济性和能力,使过去无法实现的新架构方法成为现实。随着数据中心继续向更高带宽要求演进,CPO为下一代计算基础设施提供了基础,能够在超大规模下高效支持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高性能计算工作负载。
-
封装技术
+关注
关注
12文章
584浏览量
68722 -
光模块
+关注
关注
80文章
1468浏览量
60575 -
CPO
+关注
关注
0文章
36浏览量
452
原文标题:Broadcom光电共封装技术与应用
文章出处:【微信号:深圳市赛姆烯金科技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深圳市赛姆烯金科技有限公司】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LED小芯片封装技术难点解析
CPO光电共封装如何破解数据中心“功耗-带宽”困局?
解析Android移动设备光电传感器技术
用于高速光电组件的光焊球阵列封装技术
光电共封装
ITM公司采用Broadcom蓝牙技术
Broadcom推出新版InConcert技术
Broadcom收购Teknovus公司,获得EPON技术
差分放大电路对共模信号的抑制能力的解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