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Broadcom光电共封装技术解析

深圳市赛姆烯金科技有限公司 ? 来源:逍遥设计自动化 ? 2025-08-19 14:12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以下文章来源于逍遥设计自动化,作者逍遥科技

光电共封装技术基础原理

光电共封装(Co-Packaged Optics,CPO)代表了光互连技术的新发展方向,这种技术将光学器件直接集成到电子线路的同一封装内。传统光模块依赖于通过各种接口连接的独立组件,而CPO技术通过直接集成实现了在成本、功耗、可靠性和延迟方面的显著改进。

要理解CPO技术的重要性,需要首先认识现代数据中心面临的根本挑战。随着人工智能工作负载和高性能计算应用对带宽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铜互连达到了物理极限。从铜互连向光互连的转变势在必行,但关键问题在于:这种转变在经济和技术层面何时才具备合理性?

技术演进与功效优势

向光互连的演进遵循由功效要求驱动的规律。Broadcom的分析显示,不同光学技术实现了不同级别的功耗水平,以每比特皮焦耳为计量单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DSP)的收发器目前消耗约15皮焦耳每比特,线性可插拔光学器件(LPO)将此降低到约10皮焦耳每比特。然而,CPO技术实现了6皮焦耳每比特的卓越表现,相比DSP收发器节省了2.5倍功耗。

wKgZPGikFeCAIVwTAAHw4KYQG7E511.jpg

图1:显示光互连在扩展应用中何时变得可行的时间轴图表,按功耗和部署年份绘制各种技术

这种功效改进源于CPO的架构优势。传统可插拔光学器件需要在电信号和光信号之间进行多次转换,每次转换都会引入功耗损失和延迟。CPO通过将光学器件直接放置在电子处理单元旁边,消除了许多转换步骤,创造了更短的信号路径并降低了功耗。

wKgZO2ikFeCAEEv2AAI3wzGxNmM227.jpg

图2:DSP可插拔(15 pJ/bit)、LPO可插拔(10 pJ/bit)和CPO(6 pJ/bit)技术的功耗详细对比,显示架构差异

Broadcom TH5-Bailly实现方案

Broadcom的第二代CPO系统TH5-Bailly展示了CPO技术在大规模应用中的实际实现。该系统作为51.2太比特以太网交换机运行,具备全光CPO连接能力,使用八个6.4太比特光引擎。每个光引擎包含64个通道,以FR4配置在100吉比特每秒速度下运行,构成了完整的光互连解决方案。

wKgZO2ikFeCAMPEbAAVBe-xmIEU321.jpg

图3:TH5-Bailly第二代CPO系统的物理实现,显示集成光引擎和交换机架构

这种实现的技术复杂性在检查光引擎构造时变得明显。每个光引擎代表一个与CMOS电子集成线路(EIC)结合的光电子集成芯片(PIC),包含约1000个光学器件。这种集成水平需要精确的制造和封装技术,推动了当前半导体技术的边界。

性能验证与可靠性测试

来自TH5-Bailly系统的实际性能数据证明了CPO技术的成熟度和可靠性。系统实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功效表现,在35摄氏度环境温度下每800吉比特端口仅消耗5.5瓦特,在15摄氏度下消耗5.2瓦特。这些测量结果验证了理论功耗优势,同时证明了技术的实用可行性。

wKgZPGikFeCAavnHAATFzX4Y4DM524.jpg

图4:51.2 Tbps TH5-Bailly CPO系统的综合性能测量,包括TDECQ传输性能、BER接收性能和数据流量性能

可靠性测试通过广泛的资格认证程序揭示了CPO技术的坚固特性。系统经历了从负40到85摄氏度的热循环、12G加速度的机械冲击和振动测试、在85摄氏度和85%相对湿度下1000小时的无偏湿热暴露,以及粉尘暴露测试。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单元都通过了这些严格测试,插入损耗变化小于1分贝,展现了卓越的可靠性。

wKgZPGikFeCAGoQpAATEcTYypx4755.jpg

图5:综合CPO资格认证测试结果,包括热循环、机械冲击、湿度暴露和粉尘测试,所有单元的插入损耗变化均小于1dB

长期稳定性与运行表现

CPO技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方面在于其长期稳定性特征。高温工作寿命(HTOL)测试涵盖了51个系统超过86556小时的总应力测试,相当于超过550万800吉比特端口小时的运行。这一广泛的测试计划为技术在生产部署中的长期可靠性提供了信心。

wKgZO2ikFeCAV-fUAARVJ8mvThk292.jpg

图6:CPO HTOL总应力测试摘要,显示机架单元和中间卡系统86556小时,相当于超过550万800G端口小时

稳定性数据显示了光学性能在长时间内的显著一致性。发射和接收功率测量在1200小时连续运行中显示出小于1分贝的变化,而前向纠错(FEC)尾部分析证明了在整个测试期间没有链路故障。

wKgZPGikFeGAeMm1AALvQviyG6w849.jpg

图7:长期稳定性测量,显示在1200小时运行中发射和接收功率的变化均小于1dB

wKgZO2ikFeCAEmvkAAEg31ZQUxM351.jpg

图8:FEC尾部稳定性分析,证明在1200小时连续运行中没有链路故障,直方图显示错误分布

未来应用与扩展能力

CPO技术支持超越传统交换机应用的新架构可能性。该技术可以支持XPU(加速器处理单元)光学连接,为交换机和计算节点连接创建通用集成平台。这种能力为更高效的AI和高性能计算集群设计开辟了路径。

wKgZO2ikFeGAVmQsAARd36haBwQ051.jpg

图9:CPO技术实现XPU光学连接的演示,显示交换机CPO和计算节点CPO实现

CPO技术的最终愿景包括支持512个GPU全对全连接的单级扩展Fabric。这种架构使用64个高基数交换机,每个GPU通过CPO光学器件连接到所有交换机。这样的配置能够实现超大规模扩展域,光链路在单层中跨越5到30米,改变了大规模AI训练集群的构建方式。

wKgZPGikFeGARFENAAPM2XJnAKs382.jpg

图10:使用CPO技术支持512 GPU全对全连接的单级扩展Fabric架构,显示物理和逻辑图实现

CPO技术不仅仅是光互连的渐进式改进,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了高带宽连接的经济性和能力,使过去无法实现的新架构方法成为现实。随着数据中心继续向更高带宽要求演进,CPO为下一代计算基础设施提供了基础,能够在超大规模下高效支持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高性能计算工作负载。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封装技术
    +关注

    关注

    12

    文章

    584

    浏览量

    68722
  • 光模块
    +关注

    关注

    80

    文章

    1468

    浏览量

    60575
  • CPO
    CPO
    +关注

    关注

    0

    文章

    36

    浏览量

    452

原文标题:Broadcom光电共封装技术与应用

文章出处:【微信号:深圳市赛姆烯金科技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深圳市赛姆烯金科技有限公司】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LED小芯片封装技术难点解析

    本文从关于固晶的挑战、如何选用键合线材、瓷嘴与焊线参数等几个方面向大家阐述在微小化的趋势下关于LED小芯片封装技术难点解析
    发表于 03-17 14:29 ?4249次阅读

    深度解析:真空晶焊炉在光电器件封装中的重要性

    随着光电器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光电器件封装技术已经成为了影响光电器件性能的关键因素。
    的头像 发表于 07-18 10:51 ?2307次阅读
    深度<b class='flag-5'>解析</b>:真空<b class='flag-5'>共</b>晶焊炉在<b class='flag-5'>光电</b>器件<b class='flag-5'>封装</b>中的重要性

    CPO光电封装如何破解数据中心“功耗-带宽”困局?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李弯弯)CPO(Co-Packaged Optics,光电封装)是一种将光学器件与电子芯片直接集成在同一封装内的技术
    的头像 发表于 06-18 01:09 ?7929次阅读

    解析Android移动设备光电传感器技术

    解析Android移动设备光电传感器技术在移动技术中,传感器是被测量信号输入的首要技术,也是传感器系统中的元件组成部分,它包括载体和电路连接
    发表于 04-18 10:43

    用于高速光电组件的光焊球阵列封装技术

    张瑞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重庆 400060)摘 要:本文介绍了用于高速光电组件的表面安装型焊球阵列(BGA)封装技术。关键词:焊球阵列(BGA);封装
    发表于 08-23 17:49

    电子封装技术最新进展

    ,20世纪最后二十年,随着微电子、光电子工业的巨变,为封装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许多机遇和挑战,各种先进的封装技术不断涌现,如BGA、CSP、FC
    发表于 08-23 12:47

    光电检测技术解析

    光电检测的概念与参数检测器的几种类型检测电路的设计设计与应用总结
    发表于 01-04 07:07

    光电封装

    芯片上那必然会引起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但是目前光芯片量产使用的光刻方式特征尺寸也在130nm以上,而且光波长至少在1.1um以上,光器件注定不能缩小器件到晶体管那么小。现在比较有前景的方式为光电
    发表于 03-29 10:48

    ITM公司采用Broadcom蓝牙技术

    ITM公司采用Broadcom蓝牙技术 Broadcom宣布,领先的蓝牙车载套件设备原始设计制造商(ODM)ITM公司已经决定在其新的无线车载套件产品系列中采用Broadcom的蓝牙
    发表于 12-22 09:19 ?772次阅读

    Broadcom推出新版InConcert技术

    Broadcom推出新版InConcert技术 Broadcom宣布,推出新版InConcert无线技术,该技术在上网本和笔记本电脑中实现
    发表于 12-22 09:26 ?921次阅读

    Broadcom收购Teknovus公司,获得EPON技术

    Broadcom收购Teknovus公司,获得EPON技术 全球有线和无线通信半导体市场的领导者Broadcom(博通)公司今天宣布,已经签署了收购Teknovus公司的最后协议,Teknovus是一家领先的以
    发表于 02-22 11:04 ?1315次阅读

    差分放大电路对模信号的抑制能力的解析

    差分放大电路对模信号的抑制能力的解析 差分放大电路及其模抑制特性。从对双端输入信号的差模和模分解出发,提出差分放大电路不但能进行
    发表于 04-13 11:22 ?1.5w次阅读
    差分放大电路对<b class='flag-5'>共</b>模信号的抑制能力的<b class='flag-5'>解析</b>

    光电封装

    小。现在比较有前景的方式为光电封装(CPO),能够大幅度缩短封装引线距离,降低能耗,减小延迟,提高集成度。目前思科,Scacia,英特尔以及学术界都有相关的研究。
    的头像 发表于 05-08 10:02 ?886次阅读
    <b class='flag-5'>光电</b><b class='flag-5'>共</b><b class='flag-5'>封装</b>

    IBM光学技术新进展:光电封装提升AI模型效率

    近日,据最新报道,IBM在光学技术领域取得了新突破,这一进展有望大幅提升数据中心训练和运行生成式AI模型的效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IBM推出了新一代光电封装(CPO)工艺。这一创新
    的头像 发表于 12-18 14:26 ?1037次阅读

    光电封装技术CPO的演变与优势

    光电封装技术经历了从传统铜缆到板上光学,再到2.5D和3D光电封装的不断演进。这一发展历程展示
    的头像 发表于 01-24 13:29 ?3980次阅读
    <b class='flag-5'>光电</b><b class='flag-5'>共</b><b class='flag-5'>封装</b><b class='flag-5'>技术</b>CPO的演变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