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为什么自动驾驶感知系统一定要注意时间同步?

智驾最前沿 ? 来源:智驾最前沿 ? 作者:智驾最前沿 ? 2025-09-10 09:00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首发于智驾最前沿微信公众号]时间同步,看似非常简单的一个概念,但在自动驾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定要明白,时间同步不是感知系统的可选项,而是多传感器系统能否正确工作的基础性约束。自动驾驶系统依赖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惯性测量单元(IMU)、定位模块等多类传感器联合工作。每个传感器对同一物理事件给出的观测发生在不同的物理时刻,也就是说每条数据天然带有时间维度。若不对这些时间维度进行统一和校准,后端的空间融合、目标跟踪、速度估计和控制决策都会基于错位的数据得出错误结论,并会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因此时间同步的首要目标是确保“不同传感器关于同一事件的记录能够映射到一个共同的时间基准上”,这是后续一切基于时空一致性推断的前提。

wKgZO2jAzaiAHMwTACF-Jdzq4Uk080.jpg

从概念看时间同步会比较晦涩难懂,智驾最前沿就从量化角度带大家看时间误差的后果,以便更直观地理解。假设车辆速度为72公里/小时,把它换成米每秒来计算误差。首先把72公里转换成米:72 × 1000 = 72000米。再把小时转换为秒:1小时 = 3600秒。所以速度是72000 ÷ 3600 = 20(米/秒)。如果两个传感器的时间戳偏差为50毫秒,时间差换算成秒是0.05秒,那么车辆在这段时间内位移是20 × 0.05 = 1(米)。也就是说仅仅50毫秒的时差就会导致1米的相对位置误判。在高速并线、紧急避让等安全关键场景中,1米的误差足以使刹车判断、碰撞预测或路径规划产生致命偏差。由此可见时间误差会以空间误差的形式传递到控制层,直接放大成安全风险。

传感器自身的采样机制决定了时间管理的复杂性。摄像头的曝光一般为全局快门或滚动快门,滚动快门意味着图像行与行的像素对应不同的采样时刻;激光雷达的点云通常是逐线或者逐角度扫描得到的一帧数据,一帧点云的采集跨越一个旋转周期;毫米波雷达处理回波有固定的脉冲与处理延迟;IMU提供高频的角速度与加速度数据,用于短时的位姿估计。这些差异导致一个明显事实,一帧“感知数据”内部就可能存在时间分散,而不同传感器之间的采样频率和时刻又互不一致。正确的数据融合必须考虑这些内部与跨设备的时间结构,而不是把所有采样视作发生在同一瞬间。

时间同步的目标不仅仅是把各设备的时钟“看起来一致”,更重要的是减小时间偏差的两个属性,即偏差的平均值(offset)和偏差的不稳定性(抖动或jitter)。偏差的平均值可以通过校准和补偿部分抵消,但抖动的存在会破坏任何简单补偿策略。若传感器的延迟稳定且可预测,那么在设计上可以用固定偏移进行补偿,系统表现仍可接受。反之,若延迟在运行中波动很大,则即便平均延迟很小,系统也难以保持稳定的融合精度。因此在工程上常会把时间同步与延迟管理、抖动控制视为一体来处理。

常见的时间同步手段包括硬件时间戳、外部触发、PPS(每秒脉冲)、网络时间协议(NTP)、精确时间协议(PTP,IEEE 1588)以及时间敏感网络(TSN)等。硬件时间戳指在传感器采样或数据采集发生的物理瞬间由设备内部或接口芯片打上时间标签,这种时间戳因为贴近采样点,精度最高。外部触发利用统一的脉冲同时触发多个传感器采样,适用于需要严格相同时刻采样的场景。PPS常配合GNSS使用,以每秒的脉冲把系统时钟与UTC对齐。NTP适合精度要求不高的场景,但网络延迟和抖动会限制其精度。PTP通过硬件时间戳与时钟主从同步,能达到亚毫秒甚至微秒级精度,是车规级网络里常见的选择。TSN在以太网层面提供时间同步和确定性传输,适合车内高复杂度网络架构。工程上应根据系统对时间精度的需求、车内网结构与成本约束来选择或组合这些方案。

时间同步要与感知算法的设计紧密结合。以激光雷达点云与相机影像的空间融合为例,要把点云投影到相机像平面,必须知道点云中每个点采集时刻对应的车体位姿以及相机在该时刻的位姿。激光雷达一帧点云涵盖的采样时间跨度可能远大于相机单帧的采样时长,因此对点云做去畸变(deskew)是常见做法,如利用IMU或车轮里程计提供的短时位姿变化,对点云中每一个点按其精确采样时刻进行位姿补偿,得到在统一时刻下的点云再进行投影。若时间戳不准确或IMU与激光雷达之间没有良好的时间对齐,去畸变会引入错误位姿补偿,从而产生更大的空间误差而不是消除误差。

在异步传感器融合的数学处理上,滤波器与状态估计必须严格考虑时间变量。扩展卡尔曼滤波(EKF)、无迹卡尔曼滤波(UKF)或基于状态量的因子图优化都要求观测与状态在时间轴上精确对应。为此,通常会把各传感器观测变换为时间域上的状态约束,如果观测时间有偏差,滤波器会把时间误差当作系统噪声或把观测归因于错误的状态,从而影响估计精度。为了准确处理延迟,滤波器会使用包括插值或外推手段来实现,即对高频IMU数据进行积分并在观测时间点插值出位姿,再把低频传感器观测与插值后的状态进行融合。插值和外推的前提仍是时间戳的可靠性,若时间戳本身被扰动,这类算法的假设就被破坏。

传感器标定的时间维度也不能忽视。空间外参标定(即传感器之间的相对位姿)通常假设配对的观测是在相同或可校正的时间窗内采集的。若标定阶段存在显著时间偏差,标定算法会把时间偏差的影响吸收到外参估计中,得到的外参在静态测试中看似合理,但在车辆动态运行时会表现出系统性误差。如在标定摄像头与激光雷达的外参时,如果点云与图像对应的时刻错开,标定结果会补偿这种错位,导致在运动过程中投影误差随速度变化而出现。为避免此类问题,标定过程要么在严格同步的硬件条件下完成,要么将时间误差作为标定参数一并估计,即进行时空联合标定。

为了实现时间同步,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建立时序监测、异常检测与降级策略。时序监测包括记录每个传感器的原始硬件时间戳、操作系统收到该数据的时间和处理开始时间,形成完整的时间流水线以便离线分析。异常检测要求系统能够识别时间戳跳变、丢帧、漂移超过阈值或抖动突增的情况,并触发告警或进入安全降级模式。降级策略应该在设计阶段明确,在当时间同步失效或抖动超限时,系统可以降低到仅用经验证的传感器或更保守的驾驶策略,比如降低车速、延长跟车距离或请求驾驶员接管。把这些容错策略与时间同步的监控紧密结合,是确保系统在运行中不会因为时间问题直接进入危险状态的关键。

测试与验证环节必须覆盖时间同步相关的多个维度。首先要有静态和动态的时间偏差测量。静态测量可以用外部触发事件(比如硬件开关、可见闪光脉冲等)同时作用于所有传感器,以比较各自记录的时间戳差异;动态测量可以利用高精度定位系统(例如RTK-GNSS与高频IMU)作为运动基线,评估在不同速度与转角条件下传感器融合后的位置误差随时间偏差而变化。常见的验证指标包括时间偏差的均值、标准差与最大值,以及相应的空间误差(例如位置偏差的平均值与99百分位)。这些量化指标可以直接写入需求文档,作为整车或子系统验收的判据。

在系统设计上,把时间同步要求写入需求文档会比事后补救更有效。需求应明确规定关键传感器间的时间对齐精度目标(例如相机与IMU在±1毫秒以内,激光雷达每点时间分辨在微秒级别等),并配套定义测量方法和验收条件。此外还要明确软硬件分界,哪些时间戳由传感器硬件打上并向上游传递,哪些时间戳是在网关或主控处理器上重新标注。明确分界有助于故障排查和责任划分,也是长期运维与版本迭代中保持稳定性的基础。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但很重要的点是记录策略与回放能力。将每次车载运行的时间戳、原始传感器数据、网络延迟日志和系统时钟状态完整保存,才能在出现问题时追溯根因。回放环境需要能够重现时间条件,其中包括模拟原始时间戳和网络传输延迟,这样才能在离线实验中验证补偿策略或软件修复是否有效。没有良好的记录与回放能力,很多时间相关的缺陷会反复出现却难以定位。

最后来聊聊自动驾驶工程实践时的优先级与取舍,并非所有场景都需要微秒级同步,应根据功能的安全关键性来设定不同模块的时间精度要求。如高级辅助驾驶功能中直接影响制动决策的感知链路需要更严格的时间保证,而用于构建长期地图或非实时统计分析的链路可以接受更大的时间容忍。把时间同步策略与功能安全分析(如ISO 26262风控)结合,可以在保障安全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开支。总体原则是对安全关键路径实施严格同步和实时检测,对非关键路径采用成本可控的同步手段并定期校验。

综上,自动驾驶感知系统必须重视时间同步,原因在于时间误差会被直接映射为空间和速度估计的误差,从而影响融合、标定、跟踪与控制的可靠性。实现上要优先采用硬件时间戳与确定性网络协议,配合IMU去畸变、滤波器中的时域插值、以及严格的时序监测与降级策略。测试验证必须把时间偏差量化为可验收指标,并通过静态触发与动态基线对比来验证系统在真实车辆运动下的表现。把时间管理从“工程细节”上升为系统需求,并在设计、测试与运维中持续贯彻,才能确保多传感器感知在各种工况下都能输出一致且可信的世界模型,为决策与控制提供可靠依据。

审核编辑 黄宇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传感器
    +关注

    关注

    2571

    文章

    53541

    浏览量

    773170
  • 时间同步
    +关注

    关注

    1

    文章

    187

    浏览量

    10404
  • 自动驾驶
    +关注

    关注

    790

    文章

    14468

    浏览量

    172289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端到端自动驾驶相较传统自动驾驶到底有何提升?

    [首发于智驾最前沿微信公众号]自动驾驶技术自诞生以来,便承载了人类对安全、高效、智能出行的美好憧憬。传统自动驾驶系统以层次化、模块化的架构为主,将感知、定位、规划与决策、控制四大核心功
    的头像 发表于 09-02 09:09 ?103次阅读
    端到端<b class='flag-5'>自动驾驶</b>相较传统<b class='flag-5'>自动驾驶</b>到底有何提升?

    如何确保自动驾驶汽车感知的准确性?

    感知的定义及原理 在聊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聊感知是什么,自动驾驶感知系统就是
    的头像 发表于 08-23 15:06 ?1018次阅读
    如何确保<b class='flag-5'>自动驾驶</b>汽车<b class='flag-5'>感知</b>的准确性?

    自动驾驶感知系统如何设计才能确保足够安全?

    自动驾驶技术日益成熟的当下,感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已成为确保行车安全的关键环节。感知系统不仅承担着环境信息采集的重任,更决定了整车对突发状况
    的头像 发表于 07-24 18:11 ?406次阅读

    SONY FCB-CR8530,如何重塑自动驾驶视觉感知格局?

    自动驾驶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车辆对周围环境的精准感知是确保安全与高效运行的关键。凯茉锐电子SONY FCB-CR8530摄像机凭借其卓越性能,正逐渐成为自动驾驶领域视觉感知
    的头像 发表于 06-25 17:54 ?310次阅读

    自动驾驶技术测试有哪些?

    [首发于智驾最前沿微信公众号]之前和大家从安全性、可靠性、用户体验以及商业利益保护等多个角度聊了为什么自动驾驶技术在落地前一定要进行测试,今天智驾最前沿就继续带大家聊自动驾驶测试到
    的头像 发表于 06-10 09:00 ?433次阅读
    <b class='flag-5'>自动驾驶</b>技术测试有哪些?

    新能源车软件单元测试深度解析:自动驾驶系统视角

    焦点是否落在目标物体上。某自动驾驶公司借此发现模型在夜间过度关注路灯而非行人。 ? 实时性保障: ?时间感知测试框架(TAF)注入时间戳探针,监控函数执行耗时。例如,某路径规划算法因内
    发表于 05-12 15:59

    AI将如何改变自动驾驶

    [首发于智驾最前沿微信公众号]五一假期继续闲聊下,还欢迎大家随意留言,随着人工智能(AI)的发展,很多车企及自动驾驶供应商正尝试将AI融入自动驾驶系统,为何大家都在积极推动这
    的头像 发表于 05-04 09:58 ?418次阅读

    感知融合如何让自动驾驶汽车“看”世界更清晰?

    自动驾驶技术被认为是未来交通领域的革命性变革,其目标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安全、高效、便捷的出行体验。而在这技术体系中,环境感知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
    的头像 发表于 04-27 16:24 ?403次阅读
    <b class='flag-5'>感知</b>融合如何让<b class='flag-5'>自动驾驶</b>汽车“看”世界更清晰?

    康谋方案 | BEV感知技术:多相机数据采集与高精度时间同步方案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车辆准确感知周围环境的能力变得至关重要。BEV Camera数据采集方案有效解决了多相机同步采集和高精度时间同步
    的头像 发表于 02-06 13:45 ?3677次阅读
    康谋方案 | BEV<b class='flag-5'>感知</b>技术:多相机数据采集与高精度<b class='flag-5'>时间</b><b class='flag-5'>同步</b>方案

    文聊聊自动驾驶测试技术的挑战与创新

    ,包括场景生成的多样性与准确性、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精度验证、高效的时间同步机制,以及仿真平台与实际场景的匹配等问题。 自动驾驶测试的必要性与现状 1.1 自动驾驶技术的复杂性推动测试变
    的头像 发表于 12-03 15:56 ?962次阅读
    <b class='flag-5'>一</b>文聊聊<b class='flag-5'>自动驾驶</b>测试技术的挑战与创新

    标贝科技:自动驾驶中的数据标注类别分享

    自动驾驶训练模型的成熟和稳定离不开感知技术的成熟和稳定,训练自动驾驶感知模型需要使用大量准确真实的数据。据英特尔计算,L3+级自动驾驶每辆汽
    的头像 发表于 11-22 15:07 ?2252次阅读
    标贝科技:<b class='flag-5'>自动驾驶</b>中的数据标注类别分享

    标贝科技:自动驾驶中的数据标注类别分享

    自动驾驶训练模型的成熟和稳定离不开感知技术的成熟和稳定,训练自动驾驶感知模型需要使用大量准确真实的数据。据英特尔计算,L3+级自动驾驶每辆汽
    的头像 发表于 11-22 14:58 ?4423次阅读
    标贝科技:<b class='flag-5'>自动驾驶</b>中的数据标注类别分享

    MEMS技术在自动驾驶汽车中的应用

    MEMS技术在自动驾驶汽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传感器方面,这些传感器为自动驾驶汽车提供了关键的环境感知和数据采集能力。以下是对MEMS技术在自动驾驶汽车中应用的分析:
    的头像 发表于 11-20 10:19 ?1732次阅读

    感知融合为自动驾驶与机器视觉解开当前无解场景之困

    “多维像素”格式输出,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目标与环境的多模态精准感知信息:即传感器对目标与环境感知的图像数据(明暗、纹理、颜色等)+雷达数据(目标的距离、速度、材质等)
    的头像 发表于 10-29 14:21 ?1130次阅读
    <b class='flag-5'>感知</b>融合为<b class='flag-5'>自动驾驶</b>与机器视觉解开当前无解场景之困

    自动驾驶HiL测试方案案例分析--ADS HiL测试系统#ADAS #自动驾驶 #VTHiL

    自动驾驶
    北汇信息POLELINK
    发布于 :2024年10月22日 15: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