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科普 | 为什么低轨卫星地面终端不能使用机械伺服天线?

英利检测 ? 2025-08-29 17:17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为什么低轨卫星地面终端不能使用机械伺服天线

在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如Starlink、OneWeb等)中,几乎所有地面终端都采用了有源相控阵天线。相较之下,传统机械伺服抛物面天线虽然技术成熟、成本低廉,却几乎没有应用在低轨卫星终端上的。

大家会直观地认为:“低轨卫星飞得太快,机械伺服系统跟不上。”其实这话并不全面。

这篇文章,我们将从角速度、卫星切换频率、系统寿命和可靠性等角度出发,分析一下机械伺服天线不能用于低轨卫星终端的工程方面的原因。


一、从轨道参数计算角速度与角加速度

1. 卫星轨道基础参数

以Starlink卫星为例:

参数
轨道高度约 550 km
轨道速度约7.6 km/s
地球半径6371 km

2. 最大角速度的计算

卫星过顶时,地面天线所需跟踪的角速度最大。此时,卫星在天线视野的切向速度最大,距离最短。

此时以地面天线为视角的卫星的最大角速度公式:

其中:

  • ?ω_max是卫星的最大角速度,单位是弧度/秒 。
  • ?v是卫星的轨道速度 (7600 m/s)。
  • ?h是卫星的轨道高度 (550,000 m)。

计算结果:

参数
轨道速度v7.6 km/s
轨道高度h550 km
以地面天线为视角的角速度7.6 / 550 ≈ 0.01382 rad/s
转换为角度值0.01382 × 57.3 ≈ 0.79°/s

由此可见,从地面站看来,低轨卫星的最大角速度仅为0.79度/秒


一般来说,机械伺服能够支持的运动角速度远远超过卫星最大角速度。下面是某机载抛物面天线伺服跟踪系统的技术指标:

ee7529ac-84b8-11f0-9080-92fbcf53809c.png

这表明,机械伺服系统在理论上完全可以覆盖加速度的动态范围


二、机械伺服天线无法适应低轨卫星的根本原因

尽管角速度在机械系统的能力范围内,但是Starlink(以及所有其他低轨星座)的地面终端几乎没有使用机械伺服天线的。原因是机械伺服天线在低轨卫星跟踪中存在几个无法解决的核心问题。

问题1:卫星切换频率过高 → 机械跟踪系统存在剧烈切换

与GEO卫星不同,低轨卫星绕地球运行周期非常短(约90分钟),每个地面终端仅能稳定连接卫星3~15分钟,随后就需切换至下一颗卫星。

实测Starlink终端切换间隔:

纬度平均切换间隔
赤道4-5 min
高纬(55°)1-2 min

为了保持通信连续,每几分钟就可能发生一次星间切换。对于机械伺服天线来说,这意味着:

天线刚开始一直跟踪卫星A,等到需要进行星间切换的时候,伺服结构需要把天线面“瞬时暴力”调整几十度,转到卫星B的方向,对跟踪卫星B。

机械伺服机构需要每隔几分钟时间就完成一次跨越几十度的暴力运动流程。这种暴力运动将对电机的瞬时扭矩、齿轮的强度和整个结构带来巨大的冲击。

任何机械伺服结构都存在惯性和延时,当需要改变速度时,伺服系统接收指令、电机响应、齿轮传动都需要时间。这种延迟会导致出现一个“跟踪误差”,即天线总是稍微落后于卫星的真实位置,在低轨卫星跟踪中,这种不可避免的响应延迟,导致信号丢失、中断,严重损害用户体验。。

问题2:频繁变速跟踪 → 对伺服控制复杂度极高

低轨卫星的角速度不是恒定的:

  • ? 在地平线附近角速度较慢,
  • ? 天顶时最快(0.063°/s),
  • ? 再次下降时需减速、反向加速。

这意味着伺服系统必须实时根据卫星位置调整运动加速度和速度:电机和机械伺服结构必须在卫星过境的短短几分钟内,完成一个“加速 → 减速 → 到天顶时加速度为零 → 反向加速 → 反向减速”的变化过程。

这种持续的变速运动,将对齿轮、轴承和电机造成指数级增加的磨损。另外为了实现这种平滑的变速控制,电子控制系统必须精确控制电机扭矩曲线、加减速策略,对伺服算法提出极高要求。

问题3:天顶盲区 → 机械天线无法实现快速方位掉头

当卫星过顶时,

  • ? 俯仰角从0°→90°→0°平滑变化
  • ? 在过顶的瞬间,方位角需要变化180°,此时角速度要求理论上是无穷大,这在物理上是不可能完成的动作。

机械伺服系统在天线正对天顶时出现的“方位角掉头”的难题,也就是业内常说的“二维机械伺服天线的过顶问题”,

对于高轨卫星终端天线来说,一般是在赤道附近的地面终端才会面临这个问题。而对于低轨卫星终端天线来说,会一直的、频繁的遇到这个问题。

过顶问题或者天顶盲区问题会导致导致信号中断、重新捕获时间过长,影响通信稳定,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问题4:可靠性与维护成本 → 机械系统不适于消费级终端

Starlink等系统的地面终端设计目标是消费级的电子产品,设备需要在恶劣的室外环境下长年累月的使用。如果采用机械伺服天线,上面提到的频繁切换+频繁加减速,可能导致以下的问题:

  • ? 机械部件快速疲劳断裂、滑动磨损、轴承腐蚀;
  • ? 齿轮润滑失效、电机过热等现象也会频发。

机械伺服天线的后期维护、保养,也将是一笔巨大的成本和负担,严重影响产品的推广。

相比之下,相控阵天线没有动态机械部件,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也无需日常维护。

因此,即便某型机械天线的性能参数满足低轨卫星跟踪的要求,“可维护性”和“寿命”决定了机械天线在低轨卫星终端这种消费电子领域是不可能广泛应用的。


三、总结:为什么相控阵天线成为低轨终端主流?

维度机械伺服天线相控阵天线优势对比
角速度跟踪满足需求满足需求持平
加速度响应满足需求更快响应持平
卫星切换滞后明显、响应慢电子扫描、毫秒级响应胜出
过顶问题存在盲区无机械限制胜出
可靠性易磨损、需要维护免维护、可靠性高胜出
成本成熟、较低天线制造工艺已经成熟,量产成本大幅降低差异不大
用户体验信号中断频发无缝切换,体验好胜出

四、总结

低轨卫星地面终端不采用机械伺服天线,并不仅仅是因为“速度跟不上”,还由于:

  • ?高频切换导致的结构疲劳问题
  • ?过顶盲区导致的信号中断问题
  • ?长期运行所需的高可靠性要求
  • ?消费电子免维护设计的要求
  • ?用户无缝通信体验的需求

相反,相控阵天线凭借无机械运动、精准指向、毫秒级切换速度、长期可靠性等优势,成为低轨地面终端的首选方案。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天线
    +关注

    关注

    71

    文章

    3294

    浏览量

    142763
  • 通信系统
    +关注

    关注

    6

    文章

    1233

    浏览量

    54404
  • 低轨卫星
    +关注

    关注

    0

    文章

    34

    浏览量

    8364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电扫描平板天线对动中通及LEO、MEO卫星应用的影响

    在GEO卫星下的动中通应用,卫星不动,地面卫星站(飞机、火车、汽车、轮船)在运动,卫星站通常配置机械
    发表于 06-12 07:33

    卫星与GPS导航卫星联合定研究

    研究利用地面及星载 GPS 数据同时确定卫星(CHAMP、GRACE)与GPS 导航卫星 精密轨道的联合定
    发表于 05-31 15:01 ?43次下载

    匹配CAPS地面天线跟踪卫星

    地面站是卫星导航通信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接收、发射信号,监控卫星以及与地面通信网络通信交换等功能,地面站的大
    发表于 03-20 15:24 ?41次下载
    匹配CAPS<b class='flag-5'>地面</b>站<b class='flag-5'>天线</b>跟踪<b class='flag-5'>卫星</b>

    卫星与民用通信:高并用全覆盖

    我国卫星总体技术专家,鸿雁星座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周志成在《鸿雁星座,连接世界美好生活》演讲时也提到与互联网全覆盖。他表示,我国已经发射了军民商25颗通信卫星,应该说可以作为骨干网
    的头像 发表于 09-19 14:32 ?6177次阅读

    卫星的通讯与跟踪

    对于地面站与同步卫星的通讯来说,只需要将天线一直对准卫星就可以了。但是对
    的头像 发表于 07-01 10:11 ?3728次阅读

    国内首例终端终端卫星通信测试成功

    卫星通信领域再度取得新进展,银河航天公司近日在灵犀03星上成功实现了国内首例终端终端(Terminal to Terminal,T2T)
    发表于 11-01 11:33 ?775次阅读
    国内首例<b class='flag-5'>终端</b>到<b class='flag-5'>终端</b><b class='flag-5'>低</b><b class='flag-5'>轨</b><b class='flag-5'>卫星</b>通信测试成功

    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卫星通信链路建立:卫星通过地面站向指定区域发送通信信号。地面站将信号传输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
    发表于 02-01 10:11 ?4326次阅读

    卫星终端干扰监测与定位解决方案

    巨型星座作为商业航天的关键基础设施,在全球范围内已开始激烈的产业竞争。已有和拟建卫星星座,无论是以通信还是遥感为核心服务能力,无线电
    的头像 发表于 08-16 16:24 ?2169次阅读
    <b class='flag-5'>低</b><b class='flag-5'>轨</b><b class='flag-5'>卫星</b><b class='flag-5'>终端</b>干扰监测与定位解决方案

    顶坚卫星通讯终端:连接无界,赋能未来

    顶坚卫星通讯终端,作为现代通信技术的先锋,通过连接运行在地球轨道的卫星,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9-29 11:03 ?797次阅读
    顶坚<b class='flag-5'>低</b><b class='flag-5'>轨</b><b class='flag-5'>卫星</b>通讯<b class='flag-5'>终端</b>:连接无界,赋能未来

    顶坚卫星通讯终端:跨越边界,多领域应用的通信利器

    顶坚卫星通讯终端以其广泛的覆盖范围和无与伦比的灵活性,在偏远地区通信、应急响应、航海航空、物联网连接等多个应用场景中大放异彩,成为连接世界、赋能未来的关键技术。顶坚
    的头像 发表于 09-30 09:53 ?887次阅读
    顶坚<b class='flag-5'>低</b><b class='flag-5'>轨</b><b class='flag-5'>卫星</b>通讯<b class='flag-5'>终端</b>:跨越边界,多领域应用的通信利器

    卫星开启新征程

    卫星的现状:发射数量快速增长:国际方面:以SpaceX的“星链”星座计划为代表,截至2024年6月12日,SpaceX已累计发射175批共6611颗“星链”卫星
    的头像 发表于 01-16 12:58 ?1079次阅读
    <b class='flag-5'>低</b><b class='flag-5'>轨</b><b class='flag-5'>卫星</b>开启新征程

    卫星物联网的创新应用领域探索

    作为无线通信技术爱好者和从业者,今天我想与大家探讨卫星物联网在实际生活中的多样化应用可能。虽然传统地面网络已覆盖大部分区域,但在偏远地区和特殊场景下,
    的头像 发表于 04-16 15:29 ?967次阅读
    <b class='flag-5'>低</b><b class='flag-5'>轨</b><b class='flag-5'>卫星</b>物联网的创新应用领域探索

    卫星+AIoT:云翎卫星通信物联网如何打造无缝覆盖的智慧物联生态

    无缝覆盖的“天基”网络卫星星座组网实现全球触达云翎智能依托卫星星座,通过多星协同覆盖地球表面,消除传统地面网络的覆盖盲区。
    的头像 发表于 06-13 10:18 ?481次阅读
    <b class='flag-5'>低</b><b class='flag-5'>轨</b><b class='flag-5'>卫星</b>+AIoT:云翎<b class='flag-5'>卫星</b>通信物联网如何打造无缝覆盖的智慧物联生态

    云翎智能卫星物联网终端在核电安全监测与应急通信的融合应用

    云翎智能卫星物联网终端通过空天地一体化技术架构,深度融合
    的头像 发表于 08-08 19:56 ?201次阅读
    云翎智能<b class='flag-5'>低</b><b class='flag-5'>轨</b><b class='flag-5'>卫星</b>物联网<b class='flag-5'>终端</b>在核电安全监测与应急通信的融合应用

    云翎智能卫星物联网终端助力全场景高效管理与应急响应

    云翎智能卫星物联网终端通过空天地一体化网络、AI驱动的技术以及
    的头像 发表于 08-15 21:46 ?217次阅读
    云翎智能<b class='flag-5'>低</b><b class='flag-5'>轨</b><b class='flag-5'>卫星</b>物联网<b class='flag-5'>终端</b>助力全场景高效管理与应急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