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PCB盲孔与埋孔工艺详解
一、基本定义与区别
盲孔(Blind Via)?
仅连接PCB表层(TOP/BOTTOM)与相邻内层,不贯穿整个板子,例如8层板中连接L1-L3层?。
通过激光钻孔实现,孔径通常≤0.15mm,深度控制在0.2-0.3mm?。
埋孔(Buried Via)?
完全隐藏于内层之间(如L2-L4),不触及表层,适用于内层信号传输?。
需在层压前钻孔,工艺复杂度高,成本比盲孔高30%以上?。
二、核心工艺挑战
层间对准精度?
盲埋孔需控制在±25μm以内(相当于头发丝的1/3),基准点定位误差超过50μm会导致短路?。
12层以上PCB采用分步对准法,累计偏差需<100μm?。
钻孔与电镀技术?
激光钻孔能量密度需0.5-1.2J/cm?,避免树脂碳化;脉冲电镀(500-1000Hz)提升孔内镀层均匀性?。
盲孔需采用UV激光分两次钻孔(低能量开窗+高能量成型)?。
可靠性验证?
通过-55℃至+125℃循环测试(1000次),CTE失配率需≤3ppm/℃?。
叠孔结构在20G冲击下接触电阻变化率≤10%?。
三、设计规范与成本控制
孔径与间距?
盲孔最小孔径0.1mm(4mil),埋孔建议≥0.15mm,孔间距需≥2倍孔径?。
一阶盲孔(如TOP-L2)性价比最高,高阶盲孔(如L1-L5)成本呈指数增长?。
应用场景对比?
消费电子?:优先一阶盲孔(0.1mm内径+0.25mm外径),节省空间?。
高频高速电路?:埋孔配合背钻工艺,消除残桩效应?。
四、技术发展趋势
任意层互联(AnyLayer)?:通过三阶盲埋孔实现全板级3D互联,支撑5G基站毫米波模块?。
柔性PCB盲孔?:采用LCP材料,支持0.05mm超微孔,用于可穿戴设备?。
注:工艺选择需平衡性能与成本,BGA封装引脚间距≥0.65mm时,盲埋孔必要性较低?。
审核编辑 黄宇
-
pcb
+关注
关注
4377文章
23595浏览量
413864 -
盲孔
+关注
关注
1文章
30浏览量
9222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影响盲孔PCB打样价格的四大因素:从材料到工艺全面解析
如何判断盲/埋孔HDI板有多少“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