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经皮脊髓电刺激tSCS如何调控儿童脑瘫CP

回映开物 ? 2025-08-23 19:30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HUIYING

儿童脑瘫机制


脑瘫(Cerebral Palsy, CP)是由发育中的大脑在胎儿期或出生后两年内遭受非进行性损伤所引起的运动障碍综合征,其工作机制可概括为:大脑的静态病变导致上运动神经元功能异常引发抑制丧失(表现为痉挛、反射亢进、阵挛等)和连接丧失(导致运动控制障碍、感觉输入异常),进而引起肌肉生物力学负荷减少、神经肌肉控制减弱和运动模式异常(如图1所示)。这种神经驱动异常进一步影响肌肉的生长发育,导致肌肉体积减少、肌纤维缩短、肌腱相对变长、肌小节数量减少且被过度拉伸,同时伴随卫星细胞数量减少、再生能力下降、细胞外基质扩张和脂肪浸润,最终形成肌肉挛缩、关节活动度受限、肌力减弱和功能下降的恶性循环。这一过程在婴幼儿期即可显现,随年龄增长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96c35c2c-8014-11f0-9080-92fbcf53809c.png

图1 脑瘫CP工作机制


HUIYING

tSCS 的工作机理:如何改善脑瘫

tSCS(经皮脊髓电刺激)通过在多节段(颈段C5–6和胸段T11–12)施加亚运动阈值的电刺激,调制脊髓网络的兴奋性,促进其与大脑之间的双向功能重组。其核心机制包括:

抑制异常上位输入:通过调节脊髓兴奋性,抑制来自大脑的异常指令;

增强本体感觉反馈:在ABNT中,通过正确的姿势和运动模式产生正常的本体感觉输入,进一步促进脊髓网络的正常化;

促进神经可塑性:通过重复性、任务特异性的训练,强化正常运动模式。


HUIYING

临床研究

研究设备与方法

设备使用SpineX公司的SCIP设备,提供双相电刺激;

刺激参数颈段12–18mA胸段10–16 mA低于运动阈值,避免肌肉收缩;

参数类型具体数值说明与作用
刺激波形延迟双相波形 (Delayed Biphasic Waveform)由两个极性相反、间隔1微秒(μs)的脉冲组成。这是SpineX公司的专利波形设计。
载波频率10 kHz高频载波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皮肤阻抗和刺激带来的不适感,让电流更有效地穿透组织到达脊髓,同时提升患者的耐受度。
刺激频率(爆裂频率)30Hz这是调制的频率,即每秒发送30个“爆裂波”。这个频率范围被认为能有效地调节脊髓神经网络的兴奋性,促进运动控制相关的神经环路活动。
脉冲宽度1 ms每个相位脉冲的持续时间。
刺激部位双通道: 1. 颈段 (C5-C6) 2. 胸段 (T11-T12)阴极(刺激电极) 分别置于颈段和胸段脊柱上方。 阳极(返回电极) 置于双侧髂嵴(骨盆上方)。
刺激强度个体化、亚运动阈值原则: 低于引起任何可见肌肉收缩或运动反应的强度。 确定方法: 先找到每个部位的运动阈值(儿童开始尝试伸展颈或胸部的电流强度)。 治疗强度: 设置为阈值的80%(即比阈值低20%)。 具体范围: - 颈段 (C5-6): 12 - 18 mA - 胸段 (T11-12): 10 - 16 mA
强度调节动态调整 (± 2 mA)根据活动调整: - 坐、翻身等: 降低1-2 mA - 站立、踏步: 增加2-4 mA 根据表现调整: 根据患儿实时的功能性表现微调强度。

治疗 protocol:每周2次,共8周,每次50–60分钟,包括跑步机训练、坐立转移、站立、步行等多种功能性活动;

评估工具:GMFM-88(主要结局指标)、PedsQL(生活质量问卷)、步态质量评估。

970bf702-8014-11f0-9080-92fbcf53809c.png

图2 临床实验设计与电极放置示意图


研究结果

GMFM-88(客观量化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金标准)评分显著提高(图3a–c):

I–II级:70.4 → 85.28(P < 0.05)

IV–V级:11.09 → 21.92(P < 0.05)

9729ef64-8014-11f0-9080-92fbcf53809c.png

图3 治疗前后GMFM-88评分变化与年龄相关性分析

步态能力改善:非行走患儿从9人降至4人;

生活质量提升:PedsQL评分(家长评估患儿生活质量的主观问卷)显示家长报告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图4a–b);

97451fd2-8014-11f0-9080-92fbcf53809c.png

图4 患儿生活质量(PedsQL)改善及其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无严重不良事件,安全性良好。




HUIYING

总结

非侵入性迷走神经刺激(tVNS)通过以下途径干预癫痫:

神经调制通路:刺激颈部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激活孤束核(NTS)→投射至蓝斑、丘脑及边缘系统→ 抑制异常放电。

生化效应:增加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降低神经元兴奋性(机制尚未完全证实,但fMRI显示丘脑/海马区激活变化)。

优势:相比手术植入式VNS,tVNS(gammaCore VET)无创、操作简易(主人可居家实施),避免手术并发症(如霍纳综合征)。

HUIYING

回映产品

产品1:手持式经皮脊髓神经电刺激(tSCS)

本设备采用经皮脊髓电刺激(transcutaneous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tSCS)技术,是一种基于生物电调控原理的非侵入性神经调控系统。其核心技术特征为:通过高频载波信号的低频脉冲幅度调制(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 PAM),在保证刺激深度的同时显著降低皮肤阻抗带来的不适感。刺激电流经体表电极耦合至目标脊髓节段,可选择性激活脊髓后柱神经通路及中间神经元网络。

从临床应用维度,本系统具有多节段调控能力:颈段tSCS通过调节颈膨大(C5-T1)神经环路可有效改善中枢性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腰骶段tSCS作用于腰膨大(L1-S2)神经中枢,能促进下肢运动功能重建(包括直立位平衡及步态训练),同时通过门控机制实现疼痛调控。现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其在慢性脊髓损伤康复、神经源性膀胱管理及急性痛症干预等领域的辅助治疗价值。

9783140e-8014-11f0-9080-92fbcf53809c.png

回映经皮脊髓电刺激tSCS设备示意图



基本参数

脉宽:范围为100us至2ms;


刺激频率:为1Hz至100Hz;


载波频率:频率为5kHz至15kHz;


刺激波幅值:范围为0mA至200mA;


刺激时间:0~60min 可调;


淡入淡出时间:0~120s 可调,确保刺激的安全性;


脱落检测:通过实时阻抗检测分析电极脱落状态确保刺激有效性;


产品2: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aVNS)本产品采用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aVNS)技术,通过非侵入性电刺激耳甲腔及耳甲艇的迷走神经分支,精准调控耳部迷走神经分支(耳甲腔CO10、耳甲艇CO15等穴位);具有多种刺激模式、信号调节范围大,直接作用于神经生理机制,可适用于睡眠障碍、焦虑症状、认知障碍、乏力、食欲减退、偏头痛、以及癫痫等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

979ff5ce-8014-11f0-9080-92fbcf53809c.png

回映经皮脊髓电刺激tSCS设备示意图

97c69c2e-8014-11f0-9080-92fbcf53809c.png

回映自研经耳迷走神经电刺激耳甲电极



基本参数

刺激强度:0 - 30mA;

刺激频率:1 - 200Hz;

刺激脉宽:100 - 1000us;

刺激维持ON状态:1 - 500s;

刺激间歇OFF状态:1 - 500s;

淡入淡出时间:0 - 10s.

产品3:手持式功能性电刺激仪 FES

该设备基于功能性电刺激(FES)技术,通过 低频脉冲电流(1–100Hz) 刺激目标神经或肌肉,绕过受损的中枢神经系统(如中风、脊髓损伤部位),直接诱发肌肉收缩,以恢复或辅助运动功能。该手持式FES设备通过 精准电刺激+智能反馈,为神经损伤患者提供非侵入、可定制的运动功能重建方案,覆盖从临床到家庭的康复需求。其核心价值在于 “替代-训练-重塑” 三重作用:短期替代瘫痪肌肉,中期促进神经可塑性,长期恢复自主运动功能。
适应症:

该设备适用于 神经系统损伤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主要临床应用包括:

1.中风康复

上肢功能重建:辅助手部抓握、腕部伸展(如改善勺子握持能力)。

下肢步态训练:纠正足下垂(如刺激腓神经实现踝背屈)。

2.脊髓损伤(SCI)

肌肉激活:预防废用性萎缩(如股四头肌电刺激维持肌力)。

膀胱功能管理:刺激骶神经根改善排尿(需专业配置)。

3.多发性硬化(MS) & 脑瘫(CP)

痉挛管理:通过拮抗肌刺激抑制异常肌张力(如腕屈肌痉挛缓解)。

4.运动医学

术后肌肉再训练:如膝关节置换后股四头肌激活。


97ddcb56-8014-11f0-9080-92fbcf53809c.jpg

回映手持式功能性电刺激FES设备示意图



基本参数


幅值:0~80mA

频率:1~100Hz

脉宽:0~1000us

淡入淡出时间:0~4s

通断比:1:5 ~ 1:1

刺激时间:0~30min

脱落检测:通过实时阻抗检测分析电极脱落状态确保刺激有效性;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医疗电子
    +关注

    关注

    30

    文章

    1394

    浏览量

    91443
  • 电刺激装置
    +关注

    关注

    0

    文章

    30

    浏览量

    5684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WL-2406歌林神经刺激器使用说明书

    简介 神经刺激器经过临床证明,具有舒缓神经痛,肩膀酸痛,而无药物治疗所可能造成之副作用.
    发表于 11-15 23:36 ?15次下载

    颅直流电刺激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研究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复杂的大脑神经发育障碍?其核心特征是社交障碍和刻板行为?针对孤独症儿童的脑发育异常?将新兴脑调控技术———颅直流电刺激(tDCS)应用于孤独症
    发表于 02-21 15:20 ?12次下载

    利用超声波激励实现无线化可控刺激促进脊髓损伤的修复

    脊髓损伤的瘫痪大鼠在植入可降解3D压电支架后,利用超声波激励实现无线化可控刺激,从而促进了其脊髓损伤的修复。
    的头像 发表于 12-05 14:36 ?2198次阅读

    刺激系列之高强度颅交流电刺激Hi-tACS

    随着TES技术临床应用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不断探索出新的刺激方法来提高刺激聚焦性、刺激强度和刺激深度,目前涌现出来更多优化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2-10 14:29 ?1918次阅读
    <b class='flag-5'>经</b>颅<b class='flag-5'>电</b><b class='flag-5'>刺激</b>系列之高强度<b class='flag-5'>经</b>颅交流电<b class='flag-5'>刺激</b>Hi-tACS

    刺激系列之高精度刺激HD-TES

    传统TES(刺激)是一种通过头皮电极向大脑施加微弱电流的非侵入神经调控技术,其原理是通过电流改变神经元膜电位,增强或抑制特定脑区活动。传统
    的头像 发表于 02-15 20:05 ?2668次阅读
    <b class='flag-5'>经</b>颅<b class='flag-5'>电</b><b class='flag-5'>刺激</b>系列之高精度<b class='flag-5'>经</b>颅<b class='flag-5'>电</b><b class='flag-5'>刺激</b>HD-TES

    刺激系列之相移颅交流电刺激Phase-shifted tACS

    传统tACS的瓶颈传统颅交流电刺激(tACS)通过单频正弦电流调节皮层兴奋性,但其作用机制存在显著局限:空间局限性:早期研究多聚焦于初级运动皮层(M1),通过运动诱发电位(MEPs)评估效果。对于
    的头像 发表于 06-09 18:37 ?489次阅读
    <b class='flag-5'>经</b>颅<b class='flag-5'>电</b><b class='flag-5'>刺激</b>系列之相移<b class='flag-5'>经</b>颅交流电<b class='flag-5'>刺激</b>Phase-shifted tACS

    刺激系列之otDCS 振荡颅直流电刺激

    传统刺激技术的局限性传统的颅直流电刺激(tDCS)和颅交流电
    的头像 发表于 06-09 18:54 ?870次阅读
    <b class='flag-5'>经</b>颅<b class='flag-5'>电</b><b class='flag-5'>刺激</b>系列之otDCS 振荡<b class='flag-5'>经</b>颅直流电<b class='flag-5'>刺激</b>

    非侵入性脊髓刺激tSCS)的神经机制与脊髓损伤康复临床应用

    脊髓刺激(transcutaneousspinalcordstimulation,tSCS
    的头像 发表于 06-17 19:21 ?3071次阅读
    非侵入性<b class='flag-5'>经</b><b class='flag-5'>皮</b><b class='flag-5'>脊髓</b><b class='flag-5'>电</b><b class='flag-5'>刺激</b>(<b class='flag-5'>tSCS</b>)的神经机制与<b class='flag-5'>脊髓</b>损伤康复临床应用

    刺激系列之调幅刺激AM-tACS

    调幅刺激AM-tACS:突破传统tACS的频谱困局传统tACS的伪影困境颅交流电刺激(tACS)作为非侵入性脑
    的头像 发表于 06-18 18:26 ?400次阅读
    <b class='flag-5'>经</b>颅<b class='flag-5'>电</b><b class='flag-5'>刺激</b>系列之调幅<b class='flag-5'>经</b>颅<b class='flag-5'>电</b><b class='flag-5'>刺激</b>AM-tACS

    刺激系列之交叉短脉冲刺激 ISP

    传统刺激的困境与ISP技术的诞生背景刺激(TranscranialElectrica
    的头像 发表于 06-21 16:28 ?2983次阅读
    <b class='flag-5'>经</b>颅<b class='flag-5'>电</b><b class='flag-5'>刺激</b>系列之交叉短脉冲<b class='flag-5'>刺激</b> ISP

    功能性刺激FES 治疗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的神经生理基础原发性损伤机制脊髓损伤(SCI)的病理过程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两个阶段。原发性损伤指创伤事件直接导致的机械性损伤,临床最常见形式为挫伤伴随持续性压迫。其他形式包括撕裂伤
    的头像 发表于 07-04 19:03 ?614次阅读
    功能性<b class='flag-5'>电</b><b class='flag-5'>刺激</b>FES 治疗<b class='flag-5'>脊髓</b>损伤

    神经刺激(TENS)之牙科疼痛治疗

    一.神经刺激TENS(机理)神经
    的头像 发表于 07-11 22:12 ?908次阅读
    <b class='flag-5'>经</b><b class='flag-5'>皮</b>神经<b class='flag-5'>电</b><b class='flag-5'>刺激</b>(TENS)之牙科疼痛治疗

    闭环耳廓迷走神经刺激(taVNS)与 EEG、HRV 的技术融合

    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正朝着精准化、个性化的方向迈进,闭环系统作为其中的核心范式,通过实时监测生理信号并反馈调节刺激参数,实现了对神经活动的动态干预。耳廓迷走神经
    的头像 发表于 07-14 19:04 ?567次阅读
    闭环<b class='flag-5'>经</b><b class='flag-5'>皮</b>耳廓迷走神经<b class='flag-5'>刺激</b>(taVNS)与 EEG、HRV 的技术融合

    脊髓刺激tSCS系列之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BD)

    一.脊髓损伤(SCI)概述:SCI导致多系统功能障碍,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BD)是其常见并发症。NBD表现为肠道充盈感减退、排便障碍(便秘/失禁),显著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调查显示:恢复
    的头像 发表于 07-23 20:16 ?1016次阅读
    <b class='flag-5'>经</b><b class='flag-5'>皮</b><b class='flag-5'>脊髓</b><b class='flag-5'>电</b><b class='flag-5'>刺激</b><b class='flag-5'>tSCS</b>系列之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BD)

    刺激系列之时域相干刺激tTIS

    HUIYING技术背景:深部脑刺激的困境与突破现有神经调控技术的局限性:深部脑刺激(DBS)虽能精准靶向病理脑区(如帕金森病的丘脑底核),但需手术植入电极,存在颅内出血(5-10%)和感染(4-10%)风险。而传统非侵入技术如
    的头像 发表于 08-25 18:40 ?98次阅读
    <b class='flag-5'>经</b>颅<b class='flag-5'>电</b><b class='flag-5'>刺激</b>系列之时域相干<b class='flag-5'>电</b><b class='flag-5'>刺激</b>tT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