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因其高效率与低成本潜力受到广泛关注。然而,使用具有微米级金字塔结构(>2 μm)的工业织构硅(ITS)基底时,空穴选择层与钙钛矿层的均匀覆盖成为关键挑战,导致界面复合损失严重。本研究提出一种新型叠层电池结构,通过引入SiO?纳米球构建局部亚微米接触,结合美能绒面反射仪对工业级绒面硅片上SiNx/SiON叠层反射率的原位统计测量,实现对ITS表面“冰山式”金字塔形貌的调控,所制备的叠层电池在1 cm?面积上实现了认证效率33.15%,并展现出优异的稳定性。
SiO?纳米球构筑“冰山结构”
Millennial Solar
绒面硅上SAMs 锚定及钙钛矿沉积的表征
为实现高质量钙钛矿层的溶液法沉积,引入SiO?纳米球作为介电填充材料,填充金字塔谷底,形成“冰山式”结构。通过比较不同尺寸(20–500 nm)的SiO?纳米球,发现100nm颗粒在填充效果与后续层覆盖之间取得最佳平衡。
进一步研究了常用SAM材料2PACz在不同基底上的覆盖情况。AFM-IR和KPFM结果显示,ITS上2PACz分布不连续,电势分布不均;而经SiO?调控后的ITS(SiO?)基底上,2PACz 覆盖均匀,电势分布显著改善,有利于减少接触损失。
钙钛矿沉积与结晶行为
Millennial Solar
尽管2PACz改善了界面性质,其在ITS上仍导致钙钛矿墨水去湿现象。引入SiO?后,钙钛矿覆盖度显著提升,晶体质量与STS相当。原位光致发光(PL)监测显示,ITS(SiO?) / 2PACz 上钙钛矿结晶后PL强度更高,表明非辐射复合被有效抑制。
载流子动力学研究
Millennial Solar
局部亚微米接触的载流子动力学特性
及不同绒面硅衬底的反射率光谱
通过电子束诱导电流(EBIC)成像和瞬态PL mapping,评估了局部接触结构下的载流子收集与扩散行为。结果显示,ITS(SiO?)上的钙钛矿顶电池具有与STS相当的载流子收集能力,计算得到的载流子扩散长度约为860 nm。基于此,通过仿真验证了随着扩散长度增加,电池填充因子(FF)显著提升,进一步支持了局部接触结构的有效性。
光学性能优化及电池效率
Millennial Solar
光电调控下的叠层电池性能及效率
反射谱测试表明,SiO?的引入进一步降低了ITS的反射损失,增强了光捕获能力,SiO?纳米球可能激发Mie共振模式,进一步降低光学损失。
通过优化SiO?浓度(最终确定为5 mg/mL),实现了高性能、高重复性的ITS(SiO?)叠层电池,平均效率达32.2%,优于STS叠层(31.8%)。最佳实验室电池效率为32.57%(反向扫描),其Jsc、Voc和FF分别为20.66 mA/cm?、1.955 V和80.67%。
通过调节钙钛矿组分(降低溴含量,带隙从1.68 eV降至1.66 eV),进一步优化了电流匹配,提升了整体电流输出。最终,结合局部接触结构与带隙调控,实现了稳态效率33.08%,认证效率33.15%,是目前基于ITS的monolithic钙钛矿/硅叠层电池的最高效率。
钙钛矿/硅叠层电池稳定性
Millennial Solar
钙钛矿/硅叠层电池的SEM图像、MPPT曲线
在ISOS标准测试下,ITS(SiO?) 叠层电池在85°C / 85% RH条件下1100小时后仍保持86.7 %的初始效率,显著优于STS电池(81.8 %)。在80°C 持续光照MPPT测试中,ITS(SiO?)电池1000小时后仍保持91.7 %的效率,远高于STS的78.4 %,显示出优异的耐热性与运行稳定性。
本研究通过SiO?纳米球调控ITS表面形貌,构建局部亚微米接触,其中具有微米级(约2μm)金字塔结构的工业绒面硅(ITS)更具优势,反射谱测试SiO?的引入降低了ITS的反射损失,增强了光捕获能力,进一步降低光学损失,成功实现了高性能、高稳定性、与现有产线兼容的钙钛矿/硅叠层电池,最高认证效率达33.15 %。该策略为解决工业织构硅上的钙钛矿集成难题提供了可行路径,推动了叠层电池的商业化进程。
美能绒面反射仪
Millennial Solar
美能绒面反射仪RTIS通过漫反射激发电池片,然后通过8度角采用光谱仪检测。RTIS具有定位的机台和导轨,能够方便而快速地送入样品,实现电池片样品的定位,提高使用人员的工作效率。
光谱测试范围可达:350-1050nm
快速、自动任意多点测量
每点测试速度约0.1s,检测时间仅为传统反射率的1/10
精准测量反射率、膜厚等多项重要参数
美能绒面反射仪通过8°角漫反射激发+多点矩阵扫描,实现钙钛矿/硅叠层电池工业级绒面硅片上SiNx/SiON叠层反射率的原位统计测量,其快速无损检测特性更推动该成果从实验室向产线转化。
原文参考:Iceberg-like pyramids in industrially textured silicon enabled 33% efficient perovskite-silicon tandem solar cells
*特别声明:「美能光伏」公众号所发布的原创及转载文章,仅用于学术分享和传递光伏行业相关信息。未经授权,不得抄袭、篡改、引用、转载等侵犯本公众号相关权益的行为。内容仅供参考,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司进行删除。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电池
+关注
关注
84文章
11151浏览量
138091 -
钙钛矿
+关注
关注
3文章
111浏览量
8200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天合光能钙钛矿晶体硅叠层技术再破世界纪录
(Fraunhofer ISE, CalLab)第三方独立认证,最高电池效率达到31.1%,不仅创造了大面积叠层太阳电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