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最新AM:认证效率29.2%,基于透明原位钝化触点的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

美能光伏 ? 2025-03-10 09:03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钙钛矿/硅串联太阳能电池因其高功率转换效率(PCE)而备受关注。然而,n-i-p结构的钙钛矿/硅串联电池在空穴传输层(HTL)方面存在光学缺陷内在不稳定性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本文提出了一种简约的透明空穴选择性接触层,通过将可交联的p型小分子集成到反溶剂中,实现了钙钛矿的原位封装,显著提高了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

n-i-p结构与p-i-n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通常采用n-i-p(电子传输层ETL先沉积)p-i-n(空穴传输层HTL先沉积)两种结构。n-i-p结构的单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记录大多在2024年之前实现,而最高效的钙钛矿/硅串联太阳能电池大多采用p-i-n结构。

内部封装策略——内部封装的实现方法


钙钛矿薄膜的旋涂过程中,将VNPB添加到氯苯反溶剂中

通过150°C的热处理,触发VNPB分子中苯乙烯基团的交联反应,形成一层致密的封装层。

封装层不仅保护钙钛矿免受外部应力(如湿度、热和紫外光)的影响,还通过形成梯度异质结(GHJ)优化了载流子传输路径内部封装策略——封装层的影响


843aaaca-fd4b-11ef-9434-92fbcf53809c.png

内部封装对钙钛矿薄膜形成的影响

SEM和光学显微镜分析:对照组的钙钛矿薄膜表面光滑,但存在明显的PbI?残留和清晰的晶界;封装组的钙钛矿薄膜表面形成高密度的褶皱结构,晶界模糊且无明显的PbI?残留,表明VNPB添加剂在结晶过程中被排挤到晶界和表面,形成了均匀的封装层

结晶性提升:封装组的钙钛矿薄膜显示出更高的结晶度,晶粒尺寸从310 nm增加到510 nm封装组的钙钛矿薄膜具有更窄的(100)峰半高宽和更高的(100)/PbI?峰强度比,进一步证实了其结晶性的提升

TOF-SIMS和XPS深度剖面分析:VNPB封装层在钙钛矿表面形成了梯度分布,与钙钛矿层有明显的空间重叠。XPS深度剖面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封装层的梯度分布,表明其与钙钛矿形成了梯度异质结。防水性和热稳定性:封装组的钙钛矿薄膜表现出更高的水接触角,表明其具有优异的防水性热稳定性测试显示,封装组的钙钛矿薄膜在85°C下经过1000小时后仍保持较高的结晶度,表明其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紫外稳定性:封装组的钙钛矿薄膜在紫外光照下表现出更高的稳定性,表明VNPB封装层有效抑制了紫外光引起的降解载流子动力学


8465586a-fd4b-11ef-9434-92fbcf53809c.png

简约空穴选择性接触层中的载流子动力学

稳态光致发光(PL)光谱:封装组的PL强度显著降低,表明VNPB封装层有效促进了载流子从钙钛矿到封装层的转移,显著提高了钙钛矿的载流子提取效率超快瞬态吸收(TA)光谱:封装组的TA光谱显示,GSB信号蓝移且衰减时间缩短,表明VNPB封装层显著提高了空穴提取效率。封装层对空穴提取的促进作用,表明封装层能够有效减少非辐射复合。紫外光电子能谱(UPS)分析:封装组的价带最大值(VBM)向高能方向移动,表明VNPB封装层优化了钙钛矿表面的能带对齐。加MoO?缓冲层后,钙钛矿表面的功函数(WF)进一步增加,表明MoO?的引入形成了p型表面,进一步提高了空穴选择性。单结和串联电池的性能


84741468-fd4b-11ef-9434-92fbcf53809c.png

单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性能和稳定性

J-V曲线显示,封装后的电池实现了19.6%的稳定PCE,显著高于未封装的对照组。

双面电池的EQE曲线反射率曲线显示,高透明度的原位钝化触点和较薄的IZO后电极显著降低了反射率提高了后照模式下的光吸收效率。这种设计优化了双面电池的性能,实现了高达101.4%的双面性,创下了新纪录。

稳定性测试表明,封装后的电池在热、紫外和操作稳定性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849bc3e6-fd4b-11ef-9434-92fbcf53809c.png

钙钛矿/硅串联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性能和稳定性

J-V曲线显示,串联电池获得了29.2%的认证效率(稳定效率为28.9%),这是n-i-p结构钙钛矿/硅串联电池中的最高认证效率

外量子效率(EQE)光谱显示,显示出良好的光谱匹配,表明简约接触层优化了光吸收和载流子收集效率,封装层显著提高了电池的光电流响应

长期稳定性测试表明,封装后的串联电池在连续运行177小时后保持了96.1%的初始效率,显著优于传统HTL的电池。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将可交联的p型小分子VNPB集成到反溶剂中,成功构建了一种高效、透明且稳定的空穴选择性接触层。这种简约的内部封装策略不仅显著提高了钙钛矿薄膜的结晶性和稳定性,还减少了非辐射复合,实现了19.6%的稳定效率,双面电池展示了101.4%的创纪录双面性,而单片钙钛矿/硅串联太阳能电池更是达到了29.2%的认证效率,刷新了n-i-p结构钙钛矿/硅串联电池的效率纪录。美能QE量子效率测试仪


84ccfa1a-fd4b-11ef-9434-92fbcf53809c.png

美能QE量子效率测试仪可以用来测量太阳能电池的光谱响应,并通过其量子效率来诊断太阳能电池存在的光谱响应偏低区域问题。它具有普遍的兼容性、广阔的光谱测量范围、测试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等优势。

  • 兼容所有太阳能电池类型,满足多种测试需求

  • 光谱范围可达300-2500nm,并提供特殊化定制

氙灯+卤素灯双光源结构,保证光源稳定性

在研究过程中,美能QE量子效率测试仪可以对电池的光电性能进行了精确表征。测试结果显示,封装组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可见光和近红外范围内的外量子效率(EQE)显著提升,充分验证了封装层的高透明性和优异的光学性能。

原文出处:Hole-selective Transparent In Situ Passivation Contacts for Efficient and Stable n–i–p Graded Perovskite/Silicon Tandem Solar Cells

*特别声明:「美能光伏」公众号所发布的原创及转载文章,仅用于学术分享和传递光伏行业相关信息。未经授权,不得抄袭、篡改、引用、转载等侵犯本公众号相关权益的行为。内容仅供参考,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司进行删除。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太阳能电池
    +关注

    关注

    22

    文章

    1238

    浏览量

    72061
  • 测试仪
    +关注

    关注

    6

    文章

    4013

    浏览量

    58242
  • 钙钛矿
    +关注

    关注

    3

    文章

    104

    浏览量

    8174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隆基最新Nature:非对称自组装分子刷新/电池效率至34.58%!

    太阳能电池中实现34.58%的认证效率(1.004cm?),并通过优化的界面覆盖、缺陷钝化
    的头像 发表于 07-11 09:03 ?650次阅读
    隆基最新Nature:非对称自组装分子刷新<b class='flag-5'>钙</b><b class='flag-5'>钛</b><b class='flag-5'>矿</b>/<b class='flag-5'>硅</b><b class='flag-5'>叠</b><b class='flag-5'>层</b><b class='flag-5'>电池</b><b class='flag-5'>效率</b>至34.58%!

    共掺杂氧化铟电极:构建低缺陷、高透过率的/四端太阳能电池

    透明导电氧化物(TCOs)是半透明光伏电池的核心组件。传统ITO电极在近红外(NIR)波段存在寄生吸收问题,限制了
    的头像 发表于 05-23 09:02 ?406次阅读
    钽<b class='flag-5'>钛</b>共掺杂氧化铟电极:构建低缺陷、高透过率的<b class='flag-5'>钙</b><b class='flag-5'>钛</b><b class='flag-5'>矿</b>/<b class='flag-5'>硅</b>四端<b class='flag-5'>叠</b><b class='flag-5'>层</b><b class='flag-5'>太阳能电池</b>

    四端/太阳能电池效率突破29.34%:机械堆叠-光学耦合的厚度及掺杂浓度优化研究

    单结太阳能电池的理论效率受限于Shockley-Queisser极限(29.6%),而/
    的头像 发表于 05-21 09:02 ?359次阅读
    四端<b class='flag-5'>钙</b><b class='flag-5'>钛</b><b class='flag-5'>矿</b>/<b class='flag-5'>硅</b><b class='flag-5'>叠</b><b class='flag-5'>层</b><b class='flag-5'>太阳能电池</b><b class='flag-5'>效率</b>突破29.34%:机械堆叠-光学耦合的厚度及掺杂浓度优化研究

    /电池效率达30.74%,梯度折射率IZrO/IZO多层透明电极的应用突破

    /太阳能电池因其理论
    的头像 发表于 05-07 09:03 ?717次阅读
    <b class='flag-5'>钙</b><b class='flag-5'>钛</b><b class='flag-5'>矿</b>/<b class='flag-5'>硅</b><b class='flag-5'>叠</b><b class='flag-5'>层</b><b class='flag-5'>电池</b><b class='flag-5'>效率</b>达30.74%,梯度折射率IZrO/IZO多层<b class='flag-5'>透明</b>电极的应用突破

    效率超30%!双面/晶电池的IBC光栅设计与性能优化

    全球正致力于提升光伏电池效率,其中
    的头像 发表于 04-16 09:05 ?562次阅读
    <b class='flag-5'>效率</b>超30%!双面<b class='flag-5'>钙</b><b class='flag-5'>钛</b><b class='flag-5'>矿</b>/晶<b class='flag-5'>硅</b><b class='flag-5'>叠</b><b class='flag-5'>层</b><b class='flag-5'>电池</b>的IBC光栅设计与性能优化

    天合光能晶体技术再破世界纪录

    今日,位于天合光能的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宣布晶体技术再破纪录,其自主研发的2
    的头像 发表于 04-11 15:50 ?453次阅读

    突破25%效率壁垒:太阳能电池中光伏参数的多维度协同优化

    太阳能电池(PSCs)MillennialSolar效率与稳定性:
    的头像 发表于 04-07 09:05 ?1278次阅读
    突破25%<b class='flag-5'>效率</b>壁垒:<b class='flag-5'>钙</b><b class='flag-5'>钛</b><b class='flag-5'>矿</b><b class='flag-5'>太阳能电池</b>中光伏参数的多维度协同优化

    太阳能电池的降解机制和稳定化技术,解决实际应用中面临的稳定性问题

    材料因其超过25%的认证光电转换效率(PCE)而在下一代太阳能材料中占据主流地位。
    的头像 发表于 01-24 09:05 ?1132次阅读
    <b class='flag-5'>钙</b><b class='flag-5'>钛</b><b class='flag-5'>矿</b><b class='flag-5'>太阳能电池</b>的降解机制和稳定化技术,解决实际应用中面临的稳定性问题

    效率突破30.22%,通过优化HTL和采用SHJ底部电池实现/太阳能电池性能提升

    /太阳能电池中,使用
    的头像 发表于 01-17 09:03 ?970次阅读
    <b class='flag-5'>效率</b>突破30.22%,通过优化HTL和采用SHJ底部<b class='flag-5'>电池</b>实现<b class='flag-5'>钙</b><b class='flag-5'>钛</b><b class='flag-5'>矿</b>/<b class='flag-5'>硅</b><b class='flag-5'>叠</b><b class='flag-5'>层</b><b class='flag-5'>太阳能电池</b>性能提升

    太阳能电池超薄膜厚度测量应用

    材料因其优异的光电特性,近年来一直受到高度关注。相应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1-10 15:27 ?1047次阅读
    <b class='flag-5'>钙</b><b class='flag-5'>钛</b><b class='flag-5'>矿</b><b class='flag-5'>太阳能电池</b>超薄膜厚度测量应用

    认证效率高达33.10%,基于宽带隙表面重构技术实现高效/串联太阳能电池

    结晶度表面,最终实现了认证效率33.10%的四端/
    的头像 发表于 12-18 09:03 ?883次阅读
    <b class='flag-5'>认证</b><b class='flag-5'>效率</b>高达33.10%,基于宽带隙表面重构技术实现高效<b class='flag-5'>钙</b><b class='flag-5'>钛</b><b class='flag-5'>矿</b>/<b class='flag-5'>硅</b>串联<b class='flag-5'>太阳能电池</b>

    提升8%效率太阳能电池的新型封装技术

    通过一步封装过程,有效防止了由氧气和湿气引起的降解,同时显著提高了电池效率。通过采用聚二甲基氧烷(PDMS)封装的
    的头像 发表于 11-23 01:08 ?1280次阅读
    提升8%<b class='flag-5'>效率</b>,<b class='flag-5'>钙</b><b class='flag-5'>钛</b><b class='flag-5'>矿</b><b class='flag-5'>太阳能电池</b>的新型封装技术

    认证效率31.2% ! 最新Joule:通过界面工程制造高效的/串联太阳能电池

    /串联太阳能电池在功率转换效率(PCE)方面最近取得了显著进展,但
    的头像 发表于 10-30 08:07 ?913次阅读
    <b class='flag-5'>叠</b><b class='flag-5'>层</b><b class='flag-5'>认证</b><b class='flag-5'>效率</b>31.2% ! 最新Joule:通过界面工程制造高效的<b class='flag-5'>钙</b><b class='flag-5'>钛</b><b class='flag-5'>矿</b>/<b class='flag-5'>硅</b>串联<b class='flag-5'>太阳能电池</b>

    中国科大徐集贤团队Science:抑制相分离的三卤化物宽带隙可实现高效/太阳能电池

    宽带隙金属卤化物是与结合使用的理想半导体,以实现超过30%的功率转换
    的头像 发表于 10-16 08:08 ?1566次阅读
    中国科大徐集贤团队Science:抑制相分离的三卤化物宽带隙<b class='flag-5'>钙</b><b class='flag-5'>钛</b><b class='flag-5'>矿</b>可实现高效<b class='flag-5'>钙</b><b class='flag-5'>钛</b><b class='flag-5'>矿</b>/<b class='flag-5'>硅</b><b class='flag-5'>叠</b><b class='flag-5'>层</b><b class='flag-5'>太阳能电池</b>

    太阳能电池中的潜在诱导降解(PID)分析

    尽管太阳能电池性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对其潜在诱导降解(PID)仍未得到充分研究。通过对
    的头像 发表于 08-30 13:08 ?1320次阅读
    <b class='flag-5'>钙</b><b class='flag-5'>钛</b><b class='flag-5'>矿</b><b class='flag-5'>太阳能电池</b>中的潜在诱导降解(PID)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