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解放日报头版刊发专题报道,深入剖析博泰车联网如何以创新为引擎,用“新地图”引领下一代汽车的发展潮流。 报道开篇指出:“我们不可能拿着旧地图找到新世界。” 走进博泰北外滩总部,挂满专利证书的专利墙彰显了深厚的技术底蕴。截至目前,博泰车联网累计申请专利超60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比超80%,几乎涵盖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各个方面。
前瞻布局,创新基因铸就“破局者”
早在2009年3G网络刚刚起步、中国汽车产业仍以燃油车为主流的时代,博泰车联网便前瞻性地投入3G车联网系统研发,创始人应臻恺(应宜伦)力排众议,坚信汽车的未来是“四个轮子加超级电脑”。博泰车联网创造了车联网领域多个“第一”:国内首个3G车联网系统、中国首款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车载语音系统、业内首个车载拥堵规避导航系统,以及全球首款利用车身面板发声并融合振动感知的量产交互方案等。
博泰车联网深谙“小公司讲创新,大公司讲标准”,构建了“端-管-云”全栈式技术专利壁垒,近三年研发投入超7亿元;与华为的专利交叉授权合作更巩固了博泰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知识产权优势地位;根据权威咨询机构统计梳理,截至2024年底,博泰的注册发明专利数量在国内智能座舱和智能网联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一。
攻坚核心,锻造中国汽车“魂”与“芯”
直面中国汽车“缺芯少魂”的挑战,博泰车联网深度参与国家攻关项目,推动智能汽车操作系统国产化进程。公司构建了多元化OS战略,打造自主可控的智能座舱操作系统,并基于鸿蒙系统发展自主方案。在芯片领域,博泰车联网多路并进,与国内半导体领先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发起组建“智能汽车芯片自主安全可控创新战略联盟”,联合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建立车规芯片实验室,推动国产芯片定义、测试与认证标准化。
最具颠覆性的创新是博泰车联网全球首创的“汽车全场景智慧交互系统”。该技术利用超薄大功率压电振子驱动车身面板发声,融合面板振动感知能力,实现车外环绕立体声及车身敲击控制,比如轻敲面板说“播放音乐”即可享受音乐,彻底革新了人车交互边界。
上海赋能,出海破局树立新范式
上海优越的科创环境为博泰车联网提供了强劲动能。依托上海的政策引领力、产业聚合力、人才虹吸力及国际化辐射力,博泰车联网获得金融机构190亿元意向授信支持及国有资本参股。虹口北外滩汇聚的金融资源、顶尖高校及科研院所,构成了滋养博泰车联网创新的“雨林生态”。
面对出海挑战,博泰车联网积极拓展海外成熟市场,智能座舱产品已顺利通过中欧“双认证”,并赢得国际车企订单。应宜伦提出“上海设计,海外布局”的新范式,强调出海成功的关键在于平衡“全球化视野”与“本土化精耕”,既要成为“世界公民”遵守规则,又要坚守“中国基因”发挥优势。博泰车联网的实践标志着中国技术出海从“产品适配”向“标准协同+体系输出”的深度转变。
伴随中国乘用车智能解决方案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应宜伦指出,未来十年竞争焦点将彻底转向,汽车正演变为“AI+移动空间”,AI是重构价值链的体验革命引擎。唯有将技术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价值,才能真正定义下一代汽车。手握创新绘制的“新地图”,博泰车联网正驶向更广阔的未知海域,探索中国智能汽车领航全球的新坐标。
关于博泰车联网
博泰车联网作为一家以国有股份占主导的民营科创企业,是业内领先的智能座舱和智能网联全栈解决方案提供商,具备提供硬件、软件、云端服务及运营一体化的能力。
博泰自创立即聚焦研发,已申请超 6000 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比超 80%,几乎涵盖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各个方面。 根据权威咨询机构的统计梳理,截至2024年底,博泰的注册发明专利数量在国内智能座舱和智能网联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一。 此外,博泰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推出国内首个自研车规级操作系统、首款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车载语音系统,以及全球首创的固态声场智能系统等。
博泰践行创新使命,成为行业领先品牌,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级攻关项目,荣获“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等资质,并连续入选“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上海新兴产业企业100强” 、“上海硬核科技企业TOP100” 、“胡润百富全球独角兽榜” 、 “毕马威汽车科技 50”、“世界物联网 500 强” 等榜单。这充分体现了国家政府及行业对博泰在中国智能汽车行业科技创新实力和发展动力的高度认可。
-
新能源汽车
+关注
关注
141文章
11065浏览量
103156 -
车联网
+关注
关注
76文章
2663浏览量
92945 -
博泰
+关注
关注
1文章
85浏览量
2809
原文标题:解放日报专题报道:博泰车联网执“新地图”定义下一代汽车
文章出处:【微信号:PATEO_News,微信公众号:PATEO博泰车联网】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