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需同步提升电池效率与美观性。背接触(BC)硅太阳能电池凭借无前栅线结构,兼具高理论效率(29.2%)和美学优势,但低双面率(<80%)制约其规模化应用。
本研究提出双面光管理策略:在隧穿氧化层钝化背接触(TBC)电池受光面构建分级微米/亚微米金字塔(HMS),背间隙区形成纳米抛光表面(NPS)。美能QE量子效率测试仪可以准确量化不同表面结构(如HMS减反射层和NPS光陷阱)的光谱响应特性。成功实现350 cm?商用尺寸单结硅电池27.03%总面积效率(认证数据),双面率突破>80%,为BC技术产业化扫除关键障碍。
效率纪录与结构创新
Millennial Solar
TBC太阳能电池结构与性能;a:电池结构示意图;b:350 cm?电池I-V/P-V曲线;c:不同织构工艺对比;d:量产电池效率分布e:J?c、V?c、FF统计值
创纪录电池的I-V/P-V曲线,核心参数:
短路电流密度(Jsc):42.32 mA/cm?(较文献值提升显著)
开路电压(Voc):744.7 mV
填充因子(FF):85.77%
该效率突破得益于HMNS协同结构(HMS前表面 + NPS背间隙区):
量产统计(130μm硅片):HMNS平均效率达26.49%,较常规微织构(CMS)提升0.24%
电流增益主导:HMNS的Jsc提升0.38 mA/cm?,验证光管理有效性
HMS前表面减反射机制
Millennial Solar
HMS表面减反射机制;a-b:CMS与HMS金字塔SEM图像;c:HMS表面形成机理;d:反射光谱;e-f:CMS与HMS电池光学损失分析;
阶梯状亚微米结构通过温和碱蚀形成:
反射率降至13.47%(CMS:17.24%),主因基角增大(52°→60°)与亚微结构散射增强
光学损失分析:反射损失降低0.42 mA/cm?,EQE积分Jsc增至41.80 mA/cm?
外观优化:HMS表面呈均匀暗色,解决CMS多角度色差问题
NPS背间隙光陷阱设计
Millennial Solar
NPS表面光限制机制;a:NPS形成机理;b:NPS表面SEM图像;c:渐变折射率层等效原理;d-e:HMS与HMNS电池光学损失对比
纳米球冠结构(30-250 nm) 通过钙盐添加剂选择性抛光实现:
渐变折射率效应:等效介质理论减少硅-空气界面光损失
光限制优势:HMNS逃逸损失降至2.65 mA/cm?(CMS:2.71 mA/cm?)
钝化协同:NPS表面复合电流密度(J?)仅0.18 fA/cm?,为CMS的1/4
钝化与复合控制关键技术
Millennial Solar
钝化与复合分析;a:Al?O?厚度对钝化效果影响;b:iVoc对比;c:载流子寿命;d:复合机制分解;e-f:CMS与NPS表面面积比及复合速度
Al?O?/SiN?堆叠优化:ALD循环>43次(厚度>6 nm)时,HMS钝化效果媲美CMS
复合机制解析:NPS表面复合速率仅为CMS的1/3,归因于平滑形貌与晶向优势
载流子寿命提升:NPS在最大功率点(MPP)注入水平寿命延长15%
双面率与效率协同优化
Millennial Solar
双面率与效率协同提升;a:双面率模拟预测;b:效率极限预测;c:不同p/n区宽度电池效率统计;d:电学损失分析
p/n区宽度缩减实现双面率突破:
实验验证:p/n=200μm时,双面率达81.33%(模拟值81.85%)
效率增益:HMNS在p/n=200μm时效率提升0.15%,显著高于CMS(0.05%)
根本原因:NPS降低间隙区复合损失,电学分析显示表面复合减少40%
量产预测:HMNS电池理论效率达27.06%
本研究成功开发了一种双面微纳光管理策略,在350 cm?商用尺寸隧穿氧化层钝化背接触(TBC)单结硅太阳能电池上实现了27.03%的总面积效率世界纪录(ISFH认证),同时将双面率提升至81.33%。
该技术通过在前表面构建阶梯状亚微米金字塔结构(HMS),使平均反射率降至13.47%,短路电流密度提升至42.32 mA/cm?;在背间隙区设计纳米球冠抛光表面(NPS),利用渐变折射率效应将光逃逸损失压缩至2.65 mA/cm?;结合Al?O?/SiN?钝化堆叠优化(>6 nm),使NPS区复合电流密度低至0.18 fA/cm?。
这项兼容TOPCon产线的技术创新,为突破单结硅电池28%效率极限提供了可量产的解决方案。
美能QE量子效率测试仪
Millennial Solar
美能QE量子效率测试仪可以用来测量太阳能电池的光谱响应,并通过其量子效率来诊断太阳能电池存在的光谱响应偏低区域问题。它具有普遍的兼容性、广阔的光谱测量范围、测试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等优势。
兼容所有太阳能电池类型,满足多种测试需求
光谱范围可达300-2500nm,并提供特殊化定制
氙灯+卤素灯双光源结构,保证光源稳定性
美能QE量子效率测试仪通过测量 EQE(外量子效率)、IQE(内量子效率)、反射率及短路电流密度 等关键参数,可精准分析TBC电池的光谱响应特性,为优化背表面钝化接触(如TOPCon层)和光管理策略提供数据支撑。
原文参考:Total-area world-record efficiency of 27.03% for 350.0 cm2 commercial-sized singlejunction silicon solar cells
*特别声明:「美能光伏」公众号所发布的原创及转载文章,仅用于学术分享和传递光伏行业相关信息。未经授权,不得抄袭、篡改、引用、转载等侵犯本公众号相关权益的行为。内容仅供参考,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司进行删除。
-
太阳能电池
+关注
关注
22文章
1241浏览量
72146 -
测试仪
+关注
关注
6文章
4036浏览量
58673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JCMsuite应用:太阳能电池的抗反射惠更斯超表面模拟
天合光能钙钛矿晶体硅叠层技术再破世界纪录
突破25%效率壁垒: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光伏参数的多维度协同优化

JCMsuite应用:太阳能电池的抗反射惠更斯超表面模拟
天合光能创造高效n型HJT电池组件效率世界纪录
天合光能TOPCon太阳电池效率达到26.58%
提升8%效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新型封装技术

迈向27.51%效率,非晶/微晶材料在HBC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高效太阳能电池:HPBC、TBC与HBC,三种不同BC电池结构对比

隆基绿能刷新光伏晶硅组件效率世界纪录
太阳能电池板是半导体还是超导体
抗反射涂层对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掺杂分布对太阳能电池薄膜方阻和接触电阻的影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