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多栖专业科研专家,终以人工智能作为致学目标

mK5P_AItists ? 来源:未知 ? 作者:李倩 ? 2018-05-09 15:29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张钹院士历经了中国人工智能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因而他也最能清楚地针对中国人工智能近年来的不同发展状态,发表适合的看法和提出正确的建议。

2017 年末清华大学举办的「从阿尔法 Go 到通用人工智能: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张钹院士在其现场演讲《 AI 和神经科学》中的一番「关于教授们应在 AI 热潮中看到什么」的观点至今令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印象深刻。

「现在的人工智能有点儿像《红楼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企业家看到商机,科学家(霍金)看到危险,工程师看到应用前景,老百姓看到 AlphaGo 打败李世石。而教授应当看到的是——去做人工智能的基础问题。我们不能去看那个商机,商机应该让企业家去看。」

身为老一辈人工智能科学家,且至今仍活跃在中国 AI 前线的张钹院士在自己热爱的人工智能领域耕耘了一辈子。

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雷锋网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承办的 CCF-GAIR 2018 大会计划于 6 月 29 日至 7 月 1 日在深圳举行。届时,张钹院士也将受邀作为主论坛嘉宾出席,同时他将在会上做主旨大会报告。

张钹院士,CCF 会士,2014 CCF 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计算机专家,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从事人工智能理论、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分形和小波等理论研究,以及把上述理论应用于模式识别、知识工程、智能机器人与智能控制等领域的应用技术研究,200 多篇学术论文和 5 篇(或章节)专著(中英文版)。

多栖专业科研专家,终以人工智能作为致学目标

张钹院士生于福建省福清县的一个书生门第,他的祖父是清朝贡生,为了改善家乡的教育环境,在当地创办过小学。1953 年,张钹院士参加高考并以数理化三门满分的成绩进入清华大学攻读电机电气制造专业,三年后的 1956 年,张钹院士又响应国家国防需求进入飞行器控制专业学习,并顺利作为第一批优秀毕业生毕业。

1978 年,张钹院士从原自动控制系的学科方向转向计算机研究,在此基础上,他与其他老师决定把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作为该教研组新的专业方向(这也使得清华大学较早的开展了人工智能教学与科研)。

从那时起,张钹院士为中国人工智能事业的白手起家做出了一步又一步扎实的努力,同时也收获了来自国内外的赞誉。

1980—1982 年,张钹院士作为访问学者受国家派遣前往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访问学习,回国之后,带领组建了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并在此基础上筹备建立了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1987‐1994 年任国家"863"高技术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专家组专家;

1994 年当选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5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1 年,被授予德国汉堡大学自然科学名誉博士,这是该校迄今为止在信息与数学领域授予的第五位学者,也是唯一的一位亚洲学者;

2015 年 1 月 31 日,张钹院士获得 2014 CCF 终身成就奖;

2016 年获微软研究院杰出合作贡献奖

……

过去 30 多年的研究中,张钹院士提出问题求解的商空间理论,以及在商空间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粒度空间之间相互转换、综合与推理的方法。他还提出问题分层求解的计算复杂性分析以及降低复杂性的方法,该理论与相应的新算法已经应用于不同领域,如统计启发式搜索、路径规划的拓扑降维法、基于关系矩阵的时间规划以及多粒度信息融合等,这些新算法均能显著降低计算复杂性。张钹院士的该理论现已成为粒计算的主要分支之一。在人工神经网络上,他提出基于规划和基于点集覆盖的学习算法。这些自顶向下的结构学习方法比传统的自底向上的搜索方法在许多方面具有显著优越性。

功成名就,依然耕耘在人工智能前沿

在人工智能学术方面,张钹院士发表了 200 多篇学术论文和两部专著。如《问题求解理论及应用(Theory and Applications of Problem solving)》。

张钹院士为中国人工智能奉献了自己的科研生涯,同时,张钹院士还在自动化、飞行器控制、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多个跨专业领域均建树极高,这也表现出张钹院士高产的科研实力。

身为中国人工智能事业的元老级人物的张钹院士,即使已经年过八旬,但他依旧活跃在中国人工智能事业的前线,身体力行地传递着其对人工智能的研究精神。

更为重要的一点,张钹院士历经了中国人工智能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因而他也最能清楚地针对中国人工智能近年来的不同发展状态,发表适合的看法和提出正确的建议。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AI 科技评论总结了张钹院士近年来关于人工智能的部分演讲内容,不难看出张钹院士对人工智能行业的独到观点,以及其对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高度关注。

在将人工智能推上神坛的 AlphaGo 热潮下,张钹院士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人工智能距离『超越』人还差得远,当前人工智能的最大问题是不可解释和不可理解,而目前人工智能的主攻方向是往可解释可理解的方面走的。」

张钹院士也曾在多个公开场合的演讲中表示,研究人工智能的教授不能像商人那样只在 AI 中看到商机,更应透过 AI 大热的表象看到人工智能产业仍旧处于需要研究人员攻克基础难题的发展阶段。

不止如此,张钹院士对国内的人工智能产业也相当上心,每隔几个月,甚至一个月多次就会受邀或主动进行人工智能相关演讲,为国内人工智能产业出谋划策。

早在 2005 年时,张钹院士就呼吁中国计算机开启智能化之路,中国应掌握智能化技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2016 年,CNCC 2016 暨人工智能 60 周年上,张钹院士详细做了「后深度学习时代的人工智能」的演讲。同年,张钹院士在中国智谷大会上指出,AI 就是要让计算机实现感知、决策、行动等三种类人类行为。当然,张钹院士并没有止步于演讲层面,而于 2017 年四月选择在业界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在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深醒科技担任首席科学家。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机器人
    +关注

    关注

    213

    文章

    29939

    浏览量

    214450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810

    文章

    49221

    浏览量

    251591
  • 智能机器人
    +关注

    关注

    17

    文章

    907

    浏览量

    84664

原文标题:张钹院士:可解释、可理解是人工智能研究的主攻方向 | CCF-GAIR 2018

文章出处:【微信号:AItists,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学家】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挖到宝了!人工智能综合实验箱,高校新工科的宝藏神器

    家人们,最近在研究人工智能相关设备,挖到了一款超厉害的宝藏——比邻星人工智能综合实验箱,必须来给大伙分享分享!可?(壹捌伍 柒零零玖 壹壹捌陆) 一、开箱即,便捷拉满 这个实验箱真的是为使用者
    发表于 08-07 14:30

    挖到宝了!比邻星人工智能综合实验箱,高校新工科的宝藏神器!

    家人们,最近在研究人工智能相关设备,挖到了一款超厉害的宝藏——比邻星人工智能综合实验箱,必须来给大伙分享分享!可?(壹捌伍 柒零零玖 壹壹捌陆) 一、开箱即,便捷拉满 这个实验箱真的是为使用者
    发表于 08-07 14:23

    教育部增设29种本科新专业 本科增设人工智能教育专业

    人工智能产业人才从哪里来?高校培养怎么更进一步?我们看见教育部增设29种本科新专业人工智能教育专业在列。 教育部增设29种本科新专业? ?
    的头像 发表于 04-23 17:00 ?544次阅读

    真精密仪器联合发布智能仪器和科研实验助手

    近日,真精密仪器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AI团队携手开发的基于大模型的智能仪器和科研实验助手“Truth-Seeker-a1”在中关村论坛发布。真精密仪器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张
    的头像 发表于 04-01 14:47 ?561次阅读

    人工智能大模型年度发展趋势报告

    2024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把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作为2025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当前,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正快速演进,激发全球科技之变、产业之变、时代之变,
    的头像 发表于 02-13 10:57 ?923次阅读
    <b class='flag-5'>人工智能</b>大模型年度发展趋势报告

    数学专业人工智能方向:考研/就业前景分析及大学四年学习路径全揭秘

    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数学作为AI的基石,为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数据分析等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工具,因此越来越多的数学专业学生开始考虑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本文主
    的头像 发表于 02-07 11:14 ?1257次阅读
    数学<b class='flag-5'>专业</b>转<b class='flag-5'>人工智能</b>方向:考研/就业前景分析及大学四年学习路径全揭秘

    嵌入式和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关系?

    嵌入式和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关系? 嵌入式系统是一种特殊的系统,它通常被嵌入到其他设备或机器中,实现特定功能。嵌入式系统具有非常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它广泛应用于各种
    发表于 11-14 16:39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6章人AI与能源科学读后感

    和国际合作等多个层面。这些内容让我更加认识到,在推动人工智能与能源科学融合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最后,通过阅读这一章,我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对于能源科学的重要性。
    发表于 10-14 09:27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AI与生命科学读后感

    研究的进程。从蛋白质结构预测到基因测序与编辑,再到药物研发,人工智能技术在生命科学的各个层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像AlphaFold这样的工具,成功解决了困扰生物学界半个世纪的蛋白质折叠问题,将
    发表于 10-14 09:21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创新学习心得

    周末收到一本新书,非常高兴,也非常感谢平台提供阅读机会。 这是一本挺好的书,包装精美,内容详实,干活满满。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这本书的第一章,作为整个著作的开篇
    发表于 10-14 09:12

    risc-v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应用前景分析

    长时间运行或电池供电的设备尤为重要。 高性能 : 尽管RISC-V架构低功耗著称,但其高性能也不容忽视。通过优化指令集和处理器设计,RISC-V可以在处理复杂的人工智能图像处理任务时表现出色。 三
    发表于 09-28 11:00

    人工智能ai 数电 模电 模拟集成电路原理 电路分析

    人工智能ai 数电 模电 模拟集成电路原理 电路分析 想问下哪些比较容易学 不过好像都是要
    发表于 09-26 15:24

    人工智能ai4s试读申请

    目前人工智能在绘画对话等大模型领域应用广阔,ai4s也是方兴未艾。但是如何有效利用ai4s工具助力科研是个需要研究的课题,本书对ai4s基本原理和原则,方法进行描诉,有利于总结经验,拟按照要求准备相关体会材料。看能否有助于入门和提高ss
    发表于 09-09 15:36

    名单公布!【书籍评测活动NO.44】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

    材料基因组工程的推动下,人工智能如何与材料科学结合,加快传统材料和新型材料的开发过程。 第4章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加快药物研发、辅助基因研究方面及在合成生物中的普遍应用。 第5章介绍了人工智能
    发表于 09-09 13:54

    报名开启!深圳(国际)通用人工智能大会将启幕,国内外大咖齐聚话AI

    8月28日至30日,2024深圳(国际)通用人工智能大会暨深圳(国际)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博览会将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举办。大会“魅力AI·无限未来”为主题,致力于打造全球通用人工智能
    发表于 08-22 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