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美华裔科学家以人脑实验_想方设法找出阿兹海默症致病的关键

汽车玩家 ? 来源:电子发烧友网 ? 2018-04-13 16:27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阿兹海默症

阿兹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AD) ,俗称的老年痴呆症,是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脑病。是一种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也是失智症中最普遍的成因。

这种病离我们并不遥远,到2009年为止,不同研究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阿尔兹海默氏病的患者人数至少有3500万。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病?

该疾病的成因未明,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大约10%患有该病,全世界约有2,400万病患,目前没有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的方法。早期最显著的症状为健忘,通常表现为逐渐增加的短期记忆缺失,而长期记忆则相对不受病情的影响。随着病情的加重,病人的语言能力、空间辨别能力、认知能力会逐步衰退。受阿兹海默症影响的神经功能通常与大脑的额叶(frontal lobe)关系紧密,这反映了疾病的病理学过程。

阿兹海默病主要分为家族性阿兹海默病与阿兹海默老年痴呆症两种,其中又以后者较常见。

该病可能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在多种因素(包括生物和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下才发病。从目前研究来看,该病的可能因素和假说多达30余种,如家族史、女性、头部外伤、低教育水平、甲状腺病、母育龄过高或过低、病毒感染等。

美华裔科学家以人脑实验找出阿兹海默症致病的关键

近日,以华裔科学家为主导的一个美国旧金山医学研究小组,以人脑取代鼠脑进行实验,找出了导致阿兹海默症的主要遗传因素,而且可能已研究出消除其破坏性的治疗方法。

当地时间4月10日,旧金山独立生物医学研究中心格莱斯登研究所的研究报告,发表在某医学期刊上。科学家们以人脑而非鼠脑进行测试,随后发现,带有称为载脂蛋白E4(ApoE4)基因的人脑,即便只拥有1个这种基因,罹患阿兹海默症的机率是其他人的两倍以上,若拥有两个以上该基因,则发病率将大幅增加为12倍。

研究人员发现,人脑内的载脂蛋白E4会增加β淀粉蛋白质生成。脑中如有过多β淀粉蛋白质,会聚集成块,继而破坏神经元的放电功能,导致人体出现与阿兹海默症相关的症状。这项发现令人感到意外,因为过去以鼠脑进行的研究,并未发现载脂蛋白E4会增加β淀粉蛋白质生成。

研究主导人黄亚东(Yadong Huang)是格莱斯登研究所的华裔资深研究员兼转化推进中心主任,他在声明中表示:“以老鼠为实验对象,进行对人类疾病的研究,一直为医学界所担忧和诟病。”他指出,许多药物在老鼠身上的成效非常显著,但用在人类大脑组织上却不具疗效。

为了减少有害蛋白质的累积,科学家尝试改变会制造这种蛋白质的载脂蛋白E4基因,通过使用结构校正剂(一种改变载脂蛋白E4基因形状的化合物,将其重塑为类似但无害的基因)处理人类载脂蛋白E4神经元,从而得以恢复脑细胞的正常功能。研究人员下一阶段将与制药公司合作,在人体上试验这种结构校正剂。

黄亚东表示:“过去10年里的阿兹海默症药物开发成果,基本上令人失望。”他和他的团队希望能够改变这个现状。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AD
    AD
    +关注

    关注

    28

    文章

    876

    浏览量

    152479
  • 科学家
    +关注

    关注

    0

    文章

    35

    浏览量

    11406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RC系列机器人控制器

    协作机器人与焊接机器人控制器HARMOROBOTICS控制器作为工业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之一,也是工业机器人的大脑,其性能直接影响机器人的精度、稳定性和作业效率。机器人RC系
    的头像 发表于 08-01 15:35 ?291次阅读
    <b class='flag-5'>海</b><b class='flag-5'>默</b>RC系列机器人控制器

    地物光谱仪如何帮助科学家研究植被和土壤?

    在遥感、生态、农业等研究领域,科学家们常常会提到一个工具: 地物光谱仪 。它看起来像一台“测光的枪”,却能揭示土壤和植被的“隐藏信息”。那么,地物光谱仪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它又是如何在科学研究中
    的头像 发表于 05-20 15:46 ?212次阅读
    地物光谱仪如何帮助<b class='flag-5'>科学家</b>研究植被和土壤?

    云天励飞董事长陈宁当选深圳市青年科学家协会第十届会长

    ? 2025年3月29日,深圳市青年科学家协会十届一次会员大会在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南厅隆重举行。百余位青年才俊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协会换届选举,共话科技创新未来。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书记胡火明出席了
    的头像 发表于 03-31 19:15 ?912次阅读
    云天励飞董事长陈宁当选深圳市青年<b class='flag-5'>科学家</b>协会第十届会长

    微型装置独特方式捕获并测量光

    夫亥姆霍中心的科学家团队,成功研制出突破性的实验平台,可实现两个镜面间捕获光场的亚周期精度电场测量。通过电光法布里-珀罗谐振腔技术,该方案能精确控制和观测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尤其在太赫兹光谱范围表现突出。 研究人员
    的头像 发表于 03-10 06:23 ?282次阅读

    我国科学家制备出可控手性石墨烯卷

    日前,我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名为“石蜡辅助浸入法”的新技术,成功让二维材料“卷起来”,制备出具有可控手性的石墨烯卷,为未来量子计算和自旋电子器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雷圣宾、李
    的头像 发表于 02-26 11:17 ?570次阅读

    大象机器人科技治愈人心

    仿生机器宠物,这一系列产品的设计初衷是希望将仿生机器人与AI技术结合,满足现代社会中的情感陪伴需求,特别是为孤独儿童、尔茨老人及城
    的头像 发表于 02-20 11:17 ?842次阅读

    深开鸿亮相“小小科学家”品牌发布暨科学探索研学营开营活动

    为在青少年中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1月14日,由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团市委共同主办的“小小科学家”品牌发布暨科学探索研
    的头像 发表于 01-15 21:17 ?655次阅读
    深开鸿亮相“小小<b class='flag-5'>科学家</b>”品牌发布暨<b class='flag-5'>科学</b>探索研学营开营活动

    AI 推动未来科学 晶泰科技共襄未来科学大奖周

    科学家,探讨学科交叉与学术创新,倾力打造兼具权威性、专业性和国际影响力的科学盛会。 未来科学大奖由未来论坛于 2016 年创设,被誉为"中国诺贝尔奖"。未来论坛是当前中国极具声望的民间科学
    的头像 发表于 12-18 09:58 ?463次阅读
    AI 推动未来<b class='flag-5'>科学</b> 晶泰科技共襄未来<b class='flag-5'>科学</b>大奖周

    西湖大学:科学家+AI,科研新范式的样本

    研究,创新科研新范式。这一点在西湖大学的科研项目中已得到体现。 成立于2018年的西湖大学是由施一公院士领衔创办的、聚焦前沿科学研究的研究型大学,该校鼓励科学家们探索AI与各学科交叉融合,为科研创新提速。为此,西湖大学在浪潮信息等企业助力下打造
    的头像 发表于 12-12 15:59 ?675次阅读
    西湖大学:<b class='flag-5'>科学家</b>+AI,科研新范式的样本

    超短秒脉冲产生领域新突破

    51秒,超短秒脉冲产生领域新突破 图1. 孤立秒脉冲产生与表征实验方案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的支持下,国防科技大学理学院赵增
    的头像 发表于 12-10 10:48 ?802次阅读
    超短<b class='flag-5'>阿</b>秒脉冲产生领域新突破

    华为自动驾驶科学家陈亦伦投身具身智能创业

    近日,华为车BU自动驾驶领域的昔日明星科学家陈亦伦,如今已开启了一段全新的创业旅程。据可靠消息,陈亦伦在今年7月正式创立了名为“它石智航”的新公司,专注于具身智能领域的研发与创新。 与陈亦伦携手共进
    的头像 发表于 11-28 10:25 ?605次阅读

    蚂蚁集团收购边塞科技,吴翼出任强化学习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学习领域的研究与发展。令人瞩目的是,边塞科技的创始人吴翼已正式加入该实验室,并担任首席科学家一职。 吴翼在其个人社交平台上对这一变动进行了回应。他表示,自己最近接受了蚂蚁集团的邀请,负责大模型强化学习领域的研究工
    的头像 发表于 11-22 11:14 ?1696次阅读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AI与生命科学读后感

    了传统学科界限,使得科学家们能够从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角度理解生命的奥秘。同时,AI技术的引入也催生了一种全新的科学研究范式,即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这种范式强调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推动科学
    发表于 10-14 09:21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创新学习心得

    的效率,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洞察力和精确度。例如,在生物学领域,AI能够帮助科学家快速识别基因序列中的关键变异,加速新药研发进程。 2. 跨学科融合的新范式 书中强调,人工智能的应用促进了多个
    发表于 10-14 09:12

    利用秒脉冲揭示光电效应新信息

    研究示意图 来自美国能源部斯坦福国家加速器(SLAC)实验室的科学家,借助秒脉冲揭示了光电效应的新信息:光电发射延迟时间长达700秒,远超此前预期。最新研究挑战了现有理论模型,有助
    的头像 发表于 09-26 10:00 ?571次阅读
    利用<b class='flag-5'>阿</b>秒脉冲揭示光电效应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