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高通 NanoRings 技术可让晶体管的栅极能很好地控制电流通过它的通道

M8kW_icbank ? 2017-12-26 11:50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目前,制造先进芯片离不开晶体管,其核心在于垂直型栅极硅,原理是当设备开关开启时,电流就会通过该部位,然后让晶体管运转起来。但业界的共识认为,这种设计不可能永远用下去,一招包打天下,总会到了终结的那天。IBM 就开始着手探索新的设计,并把它命名为 Nanosheets,可能会在未来几年投入使用。而高通则似乎有着不同的想法。

联合芯片制造行业的大佬 Applied Meterials、Synopsys,高通针对5种下一代技术的设计候选方案进行了模拟与分析,探讨的核心问题是,独立晶体管和完整的逻辑门(包含独立晶体管在内)的性能表现有何不同。

结果发现,最后的“赢家”并非这5个候选方案中的任何一个,而是一款由高通工程师新设计的方案,叫做 NanoRings。

“设备工程师或工艺工程师,只是对某些非常有限的特征进行了优化”,高通公司首席工程师 S.C.Song 解释说。举例而言,在设备这一维度上,重点在于晶体管的栅极能很好地控制电流通过它的通道。然而,当转变成完整的逻辑门而不是单个的晶体管时,其他方面变得更加重要。值得一提的是,Song 和他的团队发现,设备的寄生电容——在转换过程中由于存在非预期的电容器结构而丢失——是真正的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高通团队选择他们的纳米设计,而不是 IBM 的 Nanosheets。雷锋网了解到,高通将之称为 Nanoslabs。从侧面看, Nanoslabs 看起来像一堆两到三个长方形的硅板,每个平板被一个高k介电和一个金属栅极包围,栅极电压在硅中产生电场,从而使电流流过。

* Nanoslabs 的晶体管结构包围着硅[粉色],金属栅极[蓝色]与高k介电的[紫色]绝缘,这种结构导致寄生电容会阻碍性能。

用栅极电极完全包围着每个硅板,可以很好地控制电流的流动,但同时也引入了寄生电容,因为硅、绝缘子、金属、绝缘体、硅片之间的结构基本上是一对电容。

据观察,Nanorings 通过改变硅的形状来解决这一问题,并且不完全填充金属板之间的空隙。在氢中烘烤设备会使矩形板拉长为椭圆形。这样就把它们之间的空间掐住了,所以只有高k介电完全包围着它们。金属门不能完全绕着,所以电容就少了。然而,门的电场强度仍然足以抑制电流的流动。

*纳米技术减少了寄生电容,因为它不能完全填充硅与金属之间的空间。

高通公司工艺技术团队的副总裁 Chidi Chidambaram 表示,如果要把制程工艺降至7纳米及以下,电容缩放是最具挑战性的问题。尽管在这一模拟中取得了明显的胜利,但在未来的芯片中,晶体管的问题还远未解决。Song 和他的合作者计划用纳米材料继续测试电路和设备,他们还计划模拟更复杂的电路、系统,直到做出一部完整的手机

据了解,最后测试的结果或许是消费者最关心——如果智能手机在纳米技术上运行,那么它将准确计算出智能手机在正常使用一天后的剩余电量。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高通
    +关注

    关注

    78

    文章

    7637

    浏览量

    193757
  • 晶体管
    +关注

    关注

    77

    文章

    10043

    浏览量

    142615

原文标题:高通 NanoRings 技术是晶体管的未来?

文章出处:【微信号:icbank,微信公众号:icbank】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下一代高速芯片晶体管解制造问题解决了!

    晶体管通常基于纳米片堆叠技术,纳米片作为晶体管的沟道部分,其厚度和宽度可以精确控制,以实现更好的静电控制和更高的驱动
    发表于 06-20 10:40

    半导体器件控制机理:MOS场效应晶体管导通机制探析

    在微电子系统中,场效应晶体管通过栅极电位的精确调控实现对主电流通路的智能管理,这种基于电位差的主控模式使其成为现代电路中的核心调控元件。实现这种精密
    的头像 发表于 06-18 13:41 ?340次阅读

    多值电场型电压选择晶体管结构

    内建电场来控制晶体管对电压的选择性通断,如图: 该晶体管由两个PN结组成,第一个晶体管PN结在外加电场下正向偏置,减小了内建电场,当通入的电压小于该
    发表于 04-15 10:24

    晶体管电路设计(下)

    晶体管,FET和IC,FET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源极接地放大电路的设计,源极跟随器电路设计,FET低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与制作,栅极接地放大电路的设计,电流反馈型OP放大器的设计与制作,进晶体管
    发表于 04-14 17:24

    晶体管栅极结构形成

    栅极(Gate)是晶体管的核心控制结构,位于源极(Source)和漏极(Drain)之间。其功能类似于“开关”,通过施加电压控制源漏极之间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3-12 17:33 ?1523次阅读
    <b class='flag-5'>晶体管</b><b class='flag-5'>栅极</b>结构形成

    集成双极晶体管的MOSFET驱动电路以及外围器件选型设计讲解

    前言 在MOSFET驱动电路中,经常会遇到使用集成双极晶体管BJT作为栅极驱动器的情况。这种设计在PWM控制或电机驱动中非常常见,尤其是在需要快速开关和高效率时。下面是一个典型的带有BJT的
    发表于 03-11 11:14

    晶体管电路设计(下) [日 铃木雅臣]

    本书主要介绍了晶体管,FET和Ic,FET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源极接地放大电路的设计,源极跟随电路的设计,FET低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和制作,栅极接地放大电路的设计,电流反馈行型op放大器的设计与制作
    发表于 03-07 13:55

    场效应晶体管的区别是什么呢

    场效应晶体管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以下是对这两者的比较: 一、工作原理 场效应 : 导电过程主要依赖于多数载流子的漂移运动,因此被称为单极型晶体管
    的头像 发表于 12-09 15:55 ?2476次阅读

    晶体管电流放大器的原理 晶体管在功放电路中的应用实例

    晶体管电流放大器的原理 晶体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能够对电流进行控制和放大。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基于半
    的头像 发表于 12-03 09:50 ?2274次阅读

    晶体管故障诊断与维修技巧 晶体管在数字电路中的作用

    可以作为开关使用,控制电流的流动。在数字电路中,晶体管通常用于构建逻辑门,实现二进制信号的逻辑运算。 信号放大 :晶体管还可以放大信号,这对于信号的传输和处理至关重要。
    的头像 发表于 12-03 09:46 ?1864次阅读

    晶体管与场效应的区别 晶体管的封装类型及其特点

    通过改变沟道中的电场来控制源极和漏极之间的电流。 输入阻抗 : 晶体管 :输入阻抗相对较低,因为基极需要电流
    的头像 发表于 12-03 09:42 ?1167次阅读

    mos故障分析与维护

    的。MOSFET是一种电压控制器件,其导通和截止状态由栅极电压控制。当栅极电压达到一定阈值时,源极和漏极之间形成导电通道,允许
    的头像 发表于 11-15 11:05 ?2282次阅读

    N通道和P通道场效应晶体管(FET)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晶体管是现代电子电路中至关重要的半导体器件。它们可以执行两种主要功能。首先,作为其真空管前身三极晶体管可以放大电信号。其次,晶体管可以作为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和存储的开关设备。场效应
    的头像 发表于 10-25 11:58 ?2155次阅读
    N<b class='flag-5'>通道</b>和P<b class='flag-5'>通道场效应晶体管</b>(FET)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晶体管的基本工作模式

    晶体管作为电子电路中的核心元件,其基本工作模式对于理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至关重要。晶体管的工作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放大模式和开关模式。这两种模式基于晶体管内部PN结的特性,通过
    的头像 发表于 09-13 16:40 ?2014次阅读

    技术前沿:“环抱”晶体管与“三明治”布线

    晶体管和PowerVia背面供电技术。这两项技术首次成功集成于Intel 20A制程节点,也将用于Intel 18A。 RibbonFET:栅极“环抱”
    的头像 发表于 09-11 17:57 ?585次阅读
    <b class='flag-5'>技术</b>前沿:“环抱”<b class='flag-5'>晶体管</b>与“三明治”布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