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IGBT 芯片发展史

贞光科技 ? 2023-04-14 16:32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贞光科技从车规微处理器MCU、功率器件、电源管理芯片、信号处理芯片、存储芯片、二、三极管、光耦、晶振、阻容感等汽车电子元器件为客户提供全产业链供应解决方案!

自 20 世纪 80 年代发展至今,IGBT 芯片经历了 7 代技术及工艺的升级,从平面穿通型(PT)到微沟槽场截止型,IGBT 从芯片面积、工艺线宽、通态饱和压降、关断时间、功率损耗等各项指标都进行了不断的优化,断态电压从 600V 提高到 7000V,关断时间从 0.5 微秒降低至 0.12 微秒,工艺线宽由 5um 降低至 0.3um。

v2-2651b2b93893073ab96c2c48737c96ad_1440w.webp

此外,由于 IGBT 产品对可靠性和质量稳定性要求较高,下游客户认证周期较长,所以产品的生命周期较一般集成电路产品较长,对不同代际的 IGBT 产品,由于性能和需求差异导致应用领域略有不同,目前市场上应用最广泛的仍是 IGBT 第 4 代工艺产品。

第一代 平面栅+穿通(PT)

出现时间:1988年

v2-243a43fc68384677770bfa3d52c0cf9e_1440w.webp

PT 是最初代的 IGBT,使用重掺杂的P+衬底作为起始层,在此之上依次生长N+ buffer,N- base外延,最后在外延层表面形成元胞结构。工艺复杂,成本高,饱和压降呈负温度系数,不利于并联,在 80 年代后期逐渐被 NPT 取代,目前 IGBT 产品已不使用 PT 技术。

第二代 平面栅+非穿通 (NPT)

出现时间:1997年

v2-01b5bc54943ea82263f9f514d7bafc1a_1440w.webp

NPT与PT不同在于,它使用低掺杂的N-衬底作为起始层,先在N-漂移区的正面做成MOS结构,然后用研磨减薄工艺从背面减薄到 IGBT 电压规格需要的厚度,再从背面用离子注入工艺形成P+ collector。在截止时电场没有贯穿 N-漂移区,NPT 不需要载流子寿命控制,但它的缺点在于,如果需要更高的电压阻断能力,势必需要电阻率更高且更厚的 N-漂移层,这意味着饱和导通电压 Vce(sat)也会随之上升,从而大幅增加器件的损耗与温升。

第三代 沟槽栅+场截止(Trench+FS)

出现时间:2001年

v2-883f89a3c5e5b62a141821d43d549ea0_1440w.webp

沟槽型IGBT中,电子沟道垂直于硅片表面,消除了JFET结构,增加了表面沟道密度,提高近表面载流子浓度,从而使性能更加优化。得益于场截止以及沟槽型元胞,IGBT3 的通态压降更低,工作结温 125℃较 2 代没有太大提升, 开关性能优化。

第四代 沟槽栅+场截止(Trench+FS)

出现时间:2007年

v2-cb8a3189c0b4a4bcc5e8a7f2f21eed90_1440w.webp

IGBT4 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 IGBT 芯片技术,电压包含 600V,1200V,1700V,电流从 10A 到 3600A。4 代较 3 代优化了背面结构,漂移区厚度更薄,背面 P 发射极及 N buffer 的掺杂浓度及发射效率都有优化。同时,最高允许工作结温从 第 3 代的 125℃提高到了 150℃增加了器件的输出电流能力。

第五代 沟槽栅+场截止+表面覆铜(Trench+FS)

出现时间:2013年

v2-e7e8cf52631aa2777bed399ff7f377b9_1440w.webp

IGBT使用厚铜代替了铝,铜的通流能力及热容都远远优于铝,因此IGBT5允许更高的工作结温及输出电流。同时芯片结构经过优化,芯片厚度进一步减小。

第六代 沟槽栅+场截止=(Trench+FS)

出现时间:2017年

v2-561b30b123f490c8bfce65c172ab241a_1440w.webp

6 代是 4 代的优化,器件结构和 IGBT4 类似,但是优化了背面 P+注入,从而得到了新的折衷曲线。IGBT6目前只在单管中有应用。

第七代 微沟槽栅+场截止(Micro Pattern Trench)

出现时间:2018

v2-d00a58439d56b7d98a703c9762fc91a7_1440w.webp

IGBT7 沟道密度更高,元胞间距也经过精心设计,并且优化了寄生电容参数,从而实现 5kv/us 下的最佳开关性能。IGBT7 Vce(sat)相比 IGBT4 降低 20%,可实现最高 175℃的暂态工作结温。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贞光科技二次整理,不代表贞光科技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仅为行业交流学习之用,如有异议,欢迎探讨。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芯片
    +关注

    关注

    460

    文章

    52737

    浏览量

    444228
  • IGBT
    +关注

    关注

    1280

    文章

    4101

    浏览量

    255600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聊聊倒装芯片凸点(Bump)制作的发展史

    凸点(Bump)是倒装芯片的“神经末梢”,其从金凸点到Cu-Cu键合的演变,推动了芯片从平面互连向3D集成的跨越。未来,随着间距缩小至亚微米级、材料与工艺的深度创新,凸点将成为支撑异构集成、高带宽芯片的核心技术,在AI、5G、汽
    的头像 发表于 08-12 09:17 ?533次阅读
    聊聊倒装<b class='flag-5'>芯片</b>凸点(Bump)制作的<b class='flag-5'>发展史</b>

    IGBT驱动与保护电路设计及 应用电路实例

    本书结合国内外IGBT发展和最新应用技术,以从事IGBT应用电路设计人员为本书的读者对象,系统、全面地讲解了IGBT应用电路设计必备的基础知识,并选取和总结了
    发表于 07-14 17:32

    半导体材料发展史:从硅基到超宽禁带半导体的跨越

    半导体材料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其发展史不仅是科技进步的缩影,更是人类对材料性能极限不断突破的见证。从第一代硅基材料到第四代超宽禁带半导体,每一代材料的迭代都推动了电子器件性能的飞跃。 1 第一代
    的头像 发表于 04-10 15:58 ?970次阅读

    这款具有IGBT保护的芯片其原理是什么?

    如下是一款具有IGBT保护的驱动芯片,其如何检测并判断IGBT故障,并且在什么情况下触发该故障? 尤其是在一类短路和二类短路时是否应该触发,具体如何检测?
    发表于 04-05 20:16

    【「芯片通识课:一本书读懂芯片技术」阅读体验】图文并茂,全面详实,值得阅读的芯片科普书

    产业基础技术是安全保障,一定要有,同时又要积极产于国际产业合作, 另外附录中介绍的芯片发展史介乎贡献人员,中国相关行业奠基人,重大事件等也可以翻翻,可以用这些名人大事激励自己,作为从业人员做好自己的工作也是一种贡献,保持不断学习,应用到工作当中去也是从业人员的自豪。
    发表于 03-27 16:07

    示波器的发展史和关键指标

    示波器是精确复现信号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波形的仪器,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测试与调试,计算机及通信高速信号测试,雷达测量等领域;是目前在各个行业电子/电气工程师应用最广泛、最有用的工具。
    的头像 发表于 03-05 14:41 ?808次阅读
    示波器的<b class='flag-5'>发展史</b>和关键指标

    IGBT模块如何助力新能源发展

    在全球积极推进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新能源领域蓬勃发展,而 IGBT 模块作为其中的关键器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究竟是如何助力新能源发展的呢?今天就带大家深入了解。
    的头像 发表于 02-21 15:41 ?1407次阅读

    监控摄像头的发展史

    从第一代摄像机发展到现在,摄像机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从黑白到彩色,从普通枪机到一体机,从模拟到数字,从标清到高清,从非智能到智能。 1 模拟时代? 模拟时代,即在模拟监控系统的时代。 上个世纪60年代
    的头像 发表于 02-14 14:38 ?2267次阅读
    监控摄像头的<b class='flag-5'>发展史</b>

    英飞凌IGBT7系列芯片大解析

    上回书(英飞凌芯片简史)说到,IGBT自面世以来,历经数代技术更迭,标志性的技术包括平面栅+NPT结构的IGBT2,沟槽栅+场截止结构的IGBT3和
    的头像 发表于 01-15 18:05 ?1282次阅读
    英飞凌<b class='flag-5'>IGBT</b>7系列<b class='flag-5'>芯片</b>大解析

    日海智能无线通信模组的发展史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见证了从2G到5G的革命性跨越。日海模组,作为这场通信技术的见证者和推动者,始终走在行业前列,引领着无线通信模组的创新与发展,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
    的头像 发表于 12-18 14:42 ?881次阅读

    浅谈显示屏的发展史

    显示器如今已成为日常办公、娱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人们与机器之间交互的窗口,随着显示器技术的不断发展,也让人机交互体验提升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时至今日,历经超100年的发展。从早期的黑白世界到彩色世界,显示器走过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随着显示器技术的不断
    的头像 发表于 12-18 09:12 ?2708次阅读

    IGBT芯片/单管/模块/器件的区别

    在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中,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技术以其高效、可靠的性能,成为众多领域的核心组件。从微小的IGBT芯片到复杂的IGBT器件,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承载着推动电力电子技术
    的头像 发表于 10-15 15:23 ?1910次阅读

    架构师日记-从数据库发展历程到数据结构设计探析

    一 数据库发展史 起初,数据的管理方式是文件系统,数据存储在文件中,数据管理和维护都由程序员完成。后来发展出树形结构和网状结构的数据库,但都存在着难以扩展和维护的问题。直到七十年代,关系数据库理论
    的头像 发表于 09-25 11:20 ?1234次阅读
    架构师日记-从数据库<b class='flag-5'>发展</b>历程到数据结构设计探析

    射频收发机发展史

    什么是射频收发机呢?其英文是RF Transceiver,Transceiver一词是Transmitter(发射机)与Receiver(接收机)的合成词,由此看出,射频收发机是一种集成了射频收发功能的设备,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实现信号的接收和发送。下图为射频收发机的系统构成,包括射频前端、射频收发和数字基带处理。 射频收发机的接收链路是将天线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经过滤波、放大、下变频至中频或零中频,然后通过ADC采样实现模数转换,再将数字信号送基带处理;其发射链路和接收
    发表于 09-20 14:48 ?599次阅读
    射频收发机<b class='flag-5'>发展史</b>

    一文看懂 | GNSS时间同步技术的发展史

    现代社会中,精确的时间测量对人类的许多活动都至关重要:协调全球通信网络、同步复杂的技术流程、确保金融交易中数据的准确性、支持各类科学研究,以及实现精准的导航和定位系统。定位接收机主要用于定位和追踪物体、人或动物,其正确运行有赖于精准的GNSS时间同步。 在这些应用中,往往被忽视的时间变量被看得甚至比定位信息还要重要。精确的时间测量对定位接收机的正常工作至关重要,过去150年来,“时间标准化”、“同步”和“优化
    发表于 09-18 15:43 ?1015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