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MCU短缺正在下沉技术研发

李慎梓 ? 来源:bertvwang ? 作者:bertvwang ? 2022-07-14 17:23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科技行业首当其冲地受到当前供应链短缺的影响。由于大流行,微控制器 (MCU) 很少见,全球 80% 的制造商在生产数字产品和服务方面面临挑战。现在,乌克兰的战争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情况,该国生产用于微芯片生产的关键金属。

全球芯片短缺正在影响我们所有人,从汽车、显卡、视频游戏机、计算机等的价格上涨、短缺和排队。更糟糕的是,它不仅会影响技术的消费方式,还会影响其制造方式。

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的科技公司正在重新设计他们的产品以使用其他可用的硬件组件。结果是生产具有相同功能但使用不同材料的相同产品。从本质上讲,这是对研发(R&D)的巨大浪费。

让我们深入了解持续的微控制器短缺如何影响技术创新。

供应链难题和硬件短缺

这十年的开始为芯片需求创造了一场完美风暴。首先,冠状病毒大流行扰乱了全球供应链,并迫使亚洲多家半导体工厂关闭。然后,更糟糕的是,居家订单的消费者开始增加对智能家居设备和电子产品的投资。再加上电动汽车采用率的激增(约占芯片需求的 10%),许多制造商很快发现自己的需求远远超过了 MCU 的可用供应量。

在最初的大流行冲击两年后,短缺继续在整个行业引起反响。全球供应链各环节仍极度混乱,短期内没有复苏迹象。Forrester预测,芯片短缺问题要到 2023 年年中才能完全解决。因此,科技公司发现自己正试图在激烈的全球竞争和紧张的供应链中满足极高的需求。

重新设计和重新编程的努力

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往往是公司生存的关键因素。在瞬息万变的全球工业格局中,公司必须不断修改其设计和产品范围。因此,芯片短缺给可以决定或破坏寿命的工艺增加了一定程度的难度。

物联网 (IoT) 肯定会感受到这种创新压力。很快,美国普通家庭将拥有 20 台联网设备,消费者需要易于使用且具有新的独家功能的小工具。此外,这些消费者希望这些设备能够跨不同平台和操作系统无缝协作。由于这些需求,十分之八的设备制造商报告说他们需要快速制造新的智能产品和服务以保持或扩大其市场地位——这意味着,在大多数情况下,新的研发周期是必要的。

但这就是问题所在。消费者想要最新最好的,而供应商则争先恐后地生产相同的旧产品。今天,许多公司没有创新,而是重新设计他们的产品以规避短缺。考虑到研发团队正在更换零件、改变设计并尝试新方法来解决芯片不足的问题。结果不是创造出更好或更智能的产品,而仅仅是按预期运行的东西。在此过程中,设备创建者需要维护两种不同的固件:一种用于先前的 MCU,另一种用于新的 MCU。

此外,硬件并不是物联网公司唯一短缺的东西。制造商正面临着提出新想法的人力严重短缺。据报道,四分之三的组织正在努力聘请足够的开发人员来启动新的研发周期。更重要的是,由于如此高风险的目标依赖于一小部分员工,目前成为物联网行业的开发人员意味着复杂的流程和紧迫的周转时间。事实上,超过 90% 的决策者表示他们关心开发者的福祉。

创新不容易解决

在我看来,这场供应链危机的全面影响还有待观察。再次审视全球芯片短缺对物联网的影响,仅仅更换零件并将其视为解决方案是不够的。这样做忽略了这一刻的现实。例如,物联网设备在这种短缺期间特别容易受到攻击,因为它们通常使用成熟的传感器、微控制器和通信技术,这些技术比 CPUGPU 等先进芯片存在更多的可用性问题。正是出于这个原因,Forrester 预测持续的全球芯片短缺将在 2022 年将物联网增长限制在 10-15%。

创新是资本主义的命脉,新产品可以提高生产力和更强大的经济。如果没有有效的研发,公司必须依靠战略联盟、收购和网络来利用他人的创新。但是当绝大多数人试图重新设计他们的旧产品而不是创造新产品时会发生什么?我们很快就会发现。2020年,欧盟企业整体研发投入10年来首次下降。一些科技评论员认为,我们还没有看到这对长期国内生产总值意味着什么。

在这种困境中,对科技公司的最佳建议是尽其所能进行创新。是的,需要一些想法来重新设计产品并避免短缺,但这不应该以正在进行的产品实验为代价。与所有其他短缺一样,这种短缺将结束。那些能够在必要的重新设计与真正的创新之间取得平衡的公司将最有可能引领明天的市场。

审核编辑 黄昊宇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芯片
    +关注

    关注

    460

    文章

    52737

    浏览量

    444236
  • mcu
    mcu
    +关注

    关注

    146

    文章

    18075

    浏览量

    370998
  • 物联网
    +关注

    关注

    2933

    文章

    46463

    浏览量

    395654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MCU内嵌AI技术成为行业新标配:技术路线:头部厂商的三大策略

    芯片市场从2019年120亿美元增至2024年430亿美元,终端AI计算成为刚需。 ? 技术瓶颈突破 ? 传统MCU受限于算力、内存和功耗,无法运行复杂AI模型;而GPU/ASIC方案功耗过高,不适合电池供电设备。 ? 解决方案 ?:集成专用NPU(神经处理单元),通过硬
    的头像 发表于 07-16 18:10 ?1363次阅读

    #工作原理大揭秘 #单片机 #电路原理 #MCU#mcu程序开发

    mcu
    宇凡微电子
    发布于 :2025年06月19日 19:02:28

    中国为何同时面临算力过剩与短缺

    中国为何同时面临算力过剩与短缺
    的头像 发表于 04-24 15:02 ?635次阅读
    中国为何同时面临算力过剩与<b class='flag-5'>短缺</b> ?

    MCU项目中大数据存储怎么办?国产CS创世SDNAND芯片或许是个好选择#MCU #SDNAND

    mcu
    深圳市雷龙发展有限公司
    发布于 :2025年04月08日 16:24:02

    国产替代新标杆:紫光THA6车规MCU的功耗控制与热管理方案

    当全球汽车行业因芯片短缺陷入“卡脖子”困境时,紫光同芯的THA6系列车规MCU横空出世,不仅填补了国产高端MCU的空白,更凭借“功耗控制”与“热管理”两大杀手锏,直接对标国际大厂英飞凌TC387
    的头像 发表于 02-19 17:11 ?1625次阅读
    国产替代新标杆:紫光THA6车规<b class='flag-5'>MCU</b>的功耗控制与热管理方案

    RISC-V MCU技术

    嘿,咱来聊聊RISC-V MCU技术哈。 这RISC-V MCU技术呢,简单来说就是基于一个叫RISC-V的指令集架构做出的微控制器技术。R
    发表于 01-19 11:50

    MCU在车载系统中的展望

    MCU作为核心控制单元,需要具备强大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和数据保护能力,业界正在加强MCU的网络安全设计并引入加密技术和安全认证机制来保障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 国产替代机遇 市场需
    发表于 01-17 12:11

    国产MCU扎堆平替STM32的原因

    mcu
    芯广场
    发布于 :2024年11月11日 17:00:28

    MCU在机器人技术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简称MCU)在机器人技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MCU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它将计算机的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集成在单一
    的头像 发表于 11-11 15:00 ?1577次阅读

    苹果正在研发智能家居显示屏

    10月28日,外国科技媒体engadget报道了知名分析师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的最新爆料:苹果公司正在研发一款深受21世纪初iMac G4启发的智能家居显示屏,预计将于明年问世,旨在为用户带来焕然一新的智能家居交互体验。
    的头像 发表于 10-28 15:02 ?943次阅读

    MSP430? MCU的软件编码技术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MSP430? MCU的软件编码技术.pdf》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10-22 09:43 ?0次下载
    MSP430? <b class='flag-5'>MCU</b>的软件编码<b class='flag-5'>技术</b>

    英锐恩科技引领微控制器MCU技术创新,赋能多元化应用!

    在快速发展的电子科技领域,微控制器(MCU)作为核心控制单元,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深圳市英锐恩科技有限公司,自2008年成立以来,便以MCU为核心,深耕单片机及模拟器件电路芯片的设计、研发与销售
    发表于 09-29 13:40

    AI技术下沉,电机控制打开新格局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吴子鹏)人工智能时代,MCU也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不仅是提供更高的主频和更强大的内核,还通过集成专门的AI加速单元(比如NPU)来增强算法处理能力,实现性能的飞跃。 ? 当AI
    的头像 发表于 09-09 00:18 ?8111次阅读
    AI<b class='flag-5'>技术</b><b class='flag-5'>下沉</b>,电机控制打开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