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超氧-过氧化物之间的可逆转化

ExMh_zhishexues ? 来源:知社学术圈 ? 作者:知社学术圈 ? 2021-01-14 16:43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近日,南京大学及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周豪慎教授团队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发表研究论文,他们成功实现了超氧-过氧化物之间的可逆转化,将其应用于钾金属二次电池的正极,并在此基础上制备了大容量、封闭式、长循环的钾金属二次电池。

钾金属二次电池受到其正极容量的限制。向体系中引入氧元素相关的阴离子氧化还原活性,是提高其容量的可能方法。但是,该方法还面临一些应用挑战:首先,氧元素相关的阴离子氧化还原活性常常是不可逆的;其次,反应体系会产生氧气,于是必须使用钢瓶、净化器等额外附件,而无法构建出全固相反应的封闭式电池。

在这项工作中,研究者针对性地引入催化导电电极骨架,从而成功实现了超氧-过氧化物之间的可逆转化,并将其应用于电池正极,制备了基于氧元素相关阴离子氧化还原活性的大容量、封闭式钾金属二次电池。

研究表明,利用阴离子氧化还原活性,并基于过氧化物(KO2)和超氧化物(K2O2)之间转化的电极反应,能够提供比传统钾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更高的容量和能量密度(见下图)。

b70d2ae8-51b2-11eb-8b86-12bb97331649.png

基于过氧化物(KO2)和超氧化物(K2O2)之间转化的电极反应。(a)与传统钾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间的能量密度对比。(b)KO2和RuO2@rGO金属催化导电框架之间的复合电极结构。(c)首圈充放电曲线。(d)长循环性能。

该研究成功实现了大容量、高比能钾离子/金属二次电池体系的可逆长循环,证明基于过氧/超氧化物之间可逆转化的氧元素有关阴离子氧化还原活性可以被有效控制,并应用于二次电池储能体系,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此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责任编辑:lq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电极
    +关注

    关注

    5

    文章

    850

    浏览量

    27986
  • 正极材料
    +关注

    关注

    4

    文章

    328

    浏览量

    19861
  • 二次电池
    +关注

    关注

    0

    文章

    39

    浏览量

    9947

原文标题:利用超氧-过氧化物可逆转化,实现大容量钾离子二次电池 | NSR

文章出处:【微信号:zhishexueshuquan,微信公众号:知社学术圈】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ROBOT之鼻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体传感器静电浪涌防护技术

    讲解一、解密“电子鼻”1电子鼻的工作原理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气体传感器构成的“电子鼻”,核心原理是利用金属氧化物(如SnO?、ZnO等)表面对气体的吸附-脱附特性。当目标气体与金属氧化物表面接触时,会发生化学吸附反应,导致
    的头像 发表于 07-31 18:26 ?192次阅读
    ROBOT之鼻金属<b class='flag-5'>氧化物</b>半导体气体传感器静电浪涌防护技术

    极限电流型氧化传感器在车载智能舱系统中的应用

    浓度,并联动空调系统实现智能调节,为驾乘者打造更健康的呼吸环境。氧化传感器以其高精度和稳定性成为车载含量监测技术的首选。 高原驾驶场景中的应用 针对高原驾驶场景,智能
    的头像 发表于 06-20 09:51 ?299次阅读
    极限电流型<b class='flag-5'>氧化</b>锆<b class='flag-5'>氧</b>传感器在车载智能<b class='flag-5'>氧</b>舱系统中的应用

    钽元素赋能LLZO固态电解质,破解氧化物固态电池产业化密码

    的重要技术分支。 ? 近年来,科研人员在锂镧锆(LLZO)体系中引入钽(Ta)元素的创新尝试,不仅使锂离子电导率获得近10倍的显著提升,更通过优化合成工艺,为氧化物固态电池的规模化应用带来了曙光,在储能领域引发一场深刻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5-26 09:29 ?7896次阅读

    钽元素赋能LLZO固态电解质,破解氧化物固态电池产业化密码

    的重要技术分支。 ? 近年来,科研人员在锂镧锆(LLZO)体系中引入钽(Ta)元素的创新尝试,不仅使锂离子电导率获得近10倍的显著提升,更通过优化合成工艺,为氧化物固态电池的规模化应用带来了曙光,在储能领域引发一场深刻的
    发表于 05-26 07:40 ?1762次阅读

    半导体清洗SC1工艺

    半导体清洗SC1是一种基于氨水(NH?OH)、过氧化氢(H?O?)和去离子水(H?O)的化学清洗工艺,主要用于去除硅片表面的有机、颗粒污染及部分金属杂质。以下是其技术原理、配方配比、工艺特点
    的头像 发表于 04-28 17:22 ?1984次阅读

    助焊剂四大功能及特性

    (Copper abiet),是呈綠色透明狀質,易溶入未反應的松香內與松香一起被清除,即使有殘留,也不會腐蝕金屬表面。氧化物暴露在空氣中的反應,即是典型的第二種反應,在高溫下氫和反應成水,減少
    发表于 04-01 14:12

    如何测试SiC MOSFET栅可靠性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碳化硅(SiC)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因其优异的性能,如高开关速度、低导通电阻和高工作温度,逐渐成为高频、高效功率转换应用的理想选择。然而,SiC
    的头像 发表于 03-24 17:43 ?1375次阅读
    如何测试SiC MOSFET栅<b class='flag-5'>氧</b>可靠性

    侯配玉教授:设计富锂锰基双相复合正极材料以缓解姜-泰勒效应,提升锂离子电池比能量

    /10.1007/s12598-024-03092-y ?【背景介绍】 O2型结构独特的层堆积抑制了富锂层状氧化物脱锂态下过渡金属向锂空位的不可逆迁移,维持了优异的电压稳定性。然而,离子交换反应导致锰离子价
    的头像 发表于 02-19 14:07 ?1130次阅读
    侯配玉教授:设计富锂锰基双相复合<b class='flag-5'>物</b>正极材料以缓解姜-泰勒效应,提升锂离子电池比能量

    日本开发出一种导电性与金相当的氧化物,可用作微细线路材料

    粉体圈Coco编译 根据2月7日报道,日本材料与物质研究机构的独立研究者原田尚之,开发了一种导电性与金相当的氧化物材料,非常适合用于微细线路的制造。 试制的钯钴氧化物(PdCoO2)薄膜 据悉,该
    的头像 发表于 02-10 15:45 ?455次阅读
    日本开发出一种导电性与金相当的<b class='flag-5'>氧化物</b>,可用作微细线路材料

    苹果着手开发新款MacBook Air,将采用氧化物TFT LCD

    近日,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已悄然启动了一项新项目,旨在为其MacBook Air系列开发配备氧化物薄膜晶体管(TFT)液晶显示屏(LCD)的新款笔记本。自2024年底以来,苹果一直在与零部件制造商
    的头像 发表于 01-21 14:09 ?600次阅读

    什么是MOSFET栅极氧化层?如何测试SiC碳化硅MOSFET的栅可靠性?

    氧化层?如何测试碳化硅MOSFET的栅可靠性?”让我们一起跟随基本半导体市场部总监魏炜老师的讲解,揭开这一技术领域的神秘面纱。
    发表于 01-04 12:37

    基于高熵工程策略的新型P2型锰基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

    ?? 论文简介 本研究报道了一种基于高熵工程策略的新型P2型锰基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HE-NMCO),该材料通过多组分协同效应强化了晶格框架,并通过调节局部环境化学性质,实现了可持续的可逆活性
    的头像 发表于 12-31 11:27 ?1055次阅读
    基于高熵工程策略的新型P2型锰基层状<b class='flag-5'>氧化物</b>正极材料

    金属氧化物和柔性石墨烯MOS的区别

    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和柔性石墨烯MOS(GrapheneMOS)作为两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在电子设备和器件的应用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尽管它们都可以用作金属氧化物
    的头像 发表于 12-19 15:23 ?1147次阅读
    金属<b class='flag-5'>氧化物</b>和柔性石墨烯MOS的区别

    多晶氧化物中的晶界和异质界面概念、形成机理以及如何表征

    本文介绍了多晶氧化物中的晶界和异质界面的概念、形成机理以及如何表征。 固-固界面是材料科学领域的核心研究对象,这些界面不仅存在于多晶体材料中,还广泛分布于各类薄膜结构中。由于界面处存在原子尺度的结构
    的头像 发表于 12-06 16:31 ?2405次阅读
    多晶<b class='flag-5'>氧化物</b>中的晶界和异质界面概念、形成机理以及如何表征

    使用Keithley 4200-SCS半导体表征系统进行氧化物可靠性测试

    氧化物完整性是一个重要的可靠性问题,特别对于今天大规模集成电路的MOSFET器件, 其中氧化物厚度已经缩放到几个原子层。JEDEC 35标准 (EIA/JE SD 35, Procedure
    的头像 发表于 11-18 10:22 ?1439次阅读
    使用Keithley 4200-SCS半导体表征系统进行<b class='flag-5'>氧化物</b>可靠性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