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非对称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可促进锂离子传输和均匀沉积

牵手一起梦 ? 来源: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 ? 作者:佚名 ? 2020-04-08 14:20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具有高理论比容量、低氧化还原电位的金属锂负极,有望助力下一代高能量电池的实现。然而,液态电解液体系中金属锂负极的枝晶问题饱受诟病。枝晶生长不但能够导致锂的不可逆容量损失,还可能引发电池短路乃至爆炸。科学家们对枝晶生长机理进行了广泛研究,其中得到广泛认可的Chazalviel模型指出,枝晶成核时间受到电解质离子浓度、阴/阳离子迁移率和有效电流密度的影响。提高电解质的锂离子迁移率,降低阴离子迁移率,将有效延长成核时间,抑制枝晶生长。

近期,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从枝晶生长机制出发,设计了一种促进锂离子快速传输和均匀沉积的非对称凝胶聚合物电解质(Asymmetric GPE)膜,用于无枝晶生长的金属锂电池

首先,经分子动力学(MD)模拟结果证明,PVDF分子链上极性单元能以离子-偶极子作用力结合电解质中的PF6-(图1c),而Li+则在体系中表现出更高的扩散系数(图1e)。利用聚合物这种性质,该团队设计了独特的膜结构用于调节电解质离子分布。其中,占主要部分的竖直孔道层,能够缩短内部传输路径,实现离子快速传导;与锂负极接触面的纳米孔层,起到重新分布和均匀化锂离子流的作用。充电过程中,PF6-被束缚在聚合物基体上,而Li+能够快速传导至负极并均匀沉积,从而实现无枝晶金属锂电池。

这种非对称结构的聚合物膜由冷冻铸造结合相转化法制得(图2a)。将PVDF-HFP的DMSO溶液在铜板上刮膜并转移至低温的铜冷却器上,利用温度梯度下溶剂冰晶的成核与定向生长形成独特的非对称结构,并在非溶剂中完成固化。经SEM表征,该膜主体部分呈平行排列的孔道结构,而底层为相对致密的纳米孔结构,上下表面相应呈现多孔和致密的形貌。此非对称PVDF-HFP膜经电解液(1 M LiPF6 in EC/DEC)活化后即得到Asymmetric GPE。与基于多孔膜的Porous GPE相比,Asymmetric GPE具有更高的孔隙率、电解液吸附率,更低的内部曲折度,以及更优秀的力学性能。

经测试,Asymmetric GPE具有与计算结果相符的高锂离子迁移数t+(0.66),明显优于液态电解质(0.34)。同时,独特孔道结构的Asymmetric GPE表现出优异的离子传输性能。20℃下,其离子电导率为3.36 mS cm-1,接近于纯液态电解质,优于Porous GPE和商用Celgard隔膜。Asymmetric GPE优秀的锂离子传导性能将有助于无枝晶锂负极和高性能金属锂电池的实现。

研究人员对金属锂的沉积形貌进行表征。Asymmetric GPE下的锂沉积层致密且平滑,而液态电解质下则出现众多不均匀的锂枝晶(图5a-d)。同时,GPE沉积过程具有更低的成核和稳态电位,意味着优秀的沉积动力学(图5e)。Li|Li对称电池也印证了这一结论(图5f)。在1 mA cm-2,1 mAh cm-2条件下,GPE电池循环过电位更低,稳定循环250小时以上;而液态电池循环60小时后即开始不稳定,200小时后失效。这些结果证明了Asymmetric GPE对锂枝晶生长的有效抑制。

研究人员组装磷酸铁锂(LFP)为正极的金属锂电池,进一步验证了Asymmetric GPE的优异性能。首先,GPE电池具有较低的界面阻抗(图6a),说明电极与电解质更紧密的贴合和更均匀的离子分布。30℃下,GPE电池在0.2 C倍率下表现出156 mAh g-1的高放电比容量,而在0.5 C,1 C和5 C下也具有149, 140和101 mAh g-1比容量,远高于等量电解液的液态电池(图6b)。在2 C循环测试中,GPE电池稳定循环600圈后,平均库伦效率达到99.5%;而液态电池循环300圈后容量便快速衰减,且平均库伦效率只有97.9%(图6c)。LFP|Li电池结果说明,具有快速锂离子传导和抑制锂枝晶功能的Asymmetric GPE,有助于实现金属锂电池保持高库伦效率和稳定循环。

以上研究成果以Asymmetric Gel Polymer Electrolyte with High Lithium Ionic Conductivity for Dendrite-fre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上(doi.org/10.1039/D0TA01883J)。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大硕士研究生李麟阁,通讯作者为项目研究员刘美男。

图1.(a)不对称结构Asymmetric GPE以及(b)离子传输示意图。计算模拟(c)PF6-和(d)Li+与PVDF的径向分布函数,(e)离子在PVDF中扩散系数。

图2.(a)非对称聚合物膜制备示意图。(b-d)非对称聚合物膜GPE实物图。

图3. 聚合物膜SEM图像。(a)非对称聚合物膜与(b)多孔膜对比样横截面,(c, d)平行孔道层和(e, f)纳米孔层的截面与表面。

图4. 电解质离子传输性能表征。(a)Asymmetric GPE锂离子迁移数测试,(b)拉曼光谱,(c)离子电导率Arrhenius曲线与(d)离子传输性能。

图5. 电解质对金属锂沉积的影响。(a-d)Asymmetric GPE与Celgard+LE在铜箔表面沉积锂形貌SEM图像,(e)金属锂的沉积电位,(f)Li|Li对称电池循环过电位。

图6. Li|LFP电池测试。Asymmetric GPE与Celgard+LE的(a)电池阻抗测试,(b)倍率性能,(c)长循环性能与库伦效率。

责任编辑:gt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锂电池
    +关注

    关注

    261

    文章

    8456

    浏览量

    177417
  • 锂离子
    +关注

    关注

    5

    文章

    566

    浏览量

    38665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锂离子电池电解质填充工艺:技术原理与创新实践

    锂离子电池的全生命周期中,电解质填充工艺的技术精度直接关联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稳定性与安全性。美能锂电作为新能源制造领域的创新引领者,始终以精密工艺为基石,在电解质填充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中实现了从
    的头像 发表于 08-11 14:53 ?80次阅读
    <b class='flag-5'>锂离子</b>电池<b class='flag-5'>电解质</b>填充工艺:技术原理与创新实践

    锂离子电池创:性能、分类与GPE的应用前景

    。在这些电池中,电解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美能光子湾将带您深入探讨电解质的分类、特性以及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在现代
    的头像 发表于 08-05 17:54 ?104次阅读
    <b class='flag-5'>锂离子</b>电池创:性能、分类与GPE的应用前景

    1.6A 锂离子 / 聚合物电池充电器,采用 2.2x2.2 TDFN 封装 skyworksinc

    电子发烧友网为你提供()1.6A 锂离子 / 聚合物电池充电器,采用 2.2x2.2 TDFN 封装相关产品参数、数据手册,更有1.6A 锂离子 / 聚合物电池充电器,采用 2.2x2
    发表于 07-29 18:34
    1.6A <b class='flag-5'>锂离子</b> / <b class='flag-5'>聚合物</b>电池充电器,采用 2.2x2.2 TDFN 封装 skyworksinc

    赛芯微XB4907AJL单芯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保护IC规格书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赛芯微XB4907AJL单芯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保护IC规格书.pdf》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03-25 17:50 ?1次下载

    研究论文::乙烯碳酸酯助力聚合物电解质升级,提升高电压锂金属电池性能

    1、 导读 >> ? ? 该研究探讨了乙烯碳酸酯(VC)添加剂在聚丙烯酸酯(PEA)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中的作用。结果表明,VC添加剂显著提升了电解质锂离子电导率和迁移数,同时提高了锂
    的头像 发表于 01-15 10:49 ?776次阅读
    研究论文::乙烯碳酸酯助力<b class='flag-5'>聚合物</b><b class='flag-5'>电解质</b>升级,提升高电压锂金属电池性能

    清华深研院刘思捷/港科大Kristiaan Neyts最新AEM封面文章:硫化复合固态电解质

    复合固态电解质及其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并被评选为正封面(front cover)文章。 ? ? 本文综述了硫化聚合物复合固态电解质
    的头像 发表于 01-07 09:15 ?577次阅读
    清华深研院刘思捷/港科大Kristiaan Neyts最新AEM封面文章:硫化<b class='flag-5'>物</b>复合固态<b class='flag-5'>电解质</b>

    陈军院士团队最新Angew,聚合物电解质新突破

    际应用潜力。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s)兼具高机械性能和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具备广阔的产业化前景。然而,传统的纳米填料添加策略往往由于填料分布不均匀和微域结构不一致,导致
    的头像 发表于 01-06 09:45 ?1106次阅读
    陈军院士团队最新Angew,<b class='flag-5'>聚合物</b><b class='flag-5'>电解质</b>新突破

    Li3MX6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固体电解质材料

    ? ? 研究背景 Li3MX6族卤化(M = Y、In、Sc等,X =卤素)是新兴的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固体电解质材料。与现有的硫化固体电解质
    的头像 发表于 01-02 11:52 ?1085次阅读
    Li3MX6全固态<b class='flag-5'>锂离子</b>电池固体<b class='flag-5'>电解质</b>材料

    bq2420x用于限流应用的单芯片锂离子/锂聚合物充电管理IC评估模块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bq2420x用于限流应用的单芯片锂离子/锂聚合物充电管理IC评估模块.pdf》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12-21 09:52 ?0次下载
    bq2420x用于限流应用的单芯片<b class='flag-5'>锂离子</b>/锂<b class='flag-5'>聚合物</b>充电管理IC评估模块

    bq24038(bqTiny-III)1.5A单芯片锂离子和锂聚合物充电管理IC EVM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bq24038(bqTiny-III)1.5A单芯片锂离子和锂聚合物充电管理IC EVM.pdf》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12-20 16:24 ?0次下载
    bq24038(bqTiny-III)1.5A单芯片<b class='flag-5'>锂离子</b>和锂<b class='flag-5'>聚合物</b>充电管理IC EVM

    bq24083 1A单节锂离子和锂聚合物充电管理IC EVM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bq24083 1A单节锂离子和锂聚合物充电管理IC EVM.pdf》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12-20 15:54 ?0次下载
    bq24083 1A单节<b class='flag-5'>锂离子</b>和锂<b class='flag-5'>聚合物</b>充电管理IC EVM

    高能锂金属电池中的宏观均匀界面层与锂离子传导通道

    ?? 研究简介 大量的晶界固态电解质界面,无论是自然产生的还是人为设计的,都会导致锂金属沉积均匀,从而导致电池性能不佳。基于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宫勇吉教授和翟朋博博士、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杨承博士
    的头像 发表于 12-04 09:13 ?1297次阅读
    高能锂金属电池中的宏观<b class='flag-5'>均匀</b>界面层与<b class='flag-5'>锂离子</b>传导通道

    一种创新的超薄固体聚合物电解质

    传统液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尽管广泛,但在极端环境条件下可能不可避免地面临泄漏、燃烧乃至爆炸的风险,这些安全隐患显著制约了其更为广泛的部署。
    的头像 发表于 11-01 10:31 ?1393次阅读
    一种创新的超薄固体<b class='flag-5'>聚合物</b><b class='flag-5'>电解质</b>

    聚合物电池和三元锂电池的区别

    ),又称高分子锂电池。其正极材料包括钴酸锂、锰酸锂、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等多种材料,负极通常为石墨。关键区别在于其电解质聚合物电池使用固体聚合物
    的头像 发表于 09-29 09:59 ?8539次阅读

    聚合物电池与锂电池的区别

    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结构和材料 : 聚合物电池 :使用凝胶状的聚合物电解质,通常由锂盐和聚合物基质组成。这种结构提供了更好的安全性,因为
    的头像 发表于 09-29 09:56 ?1553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