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核电池的基本原理、种类概述

传感器技术 ? 来源:YXQ ? 2019-08-09 16:12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放射性同位素电池的热源是放射性同位素。它们在蜕变过程中会不断以具有热能的射线的形式,向外放出比一般物质大得多的能量。这种很大的能量有两个令人喜爱的特点。一是蜕变时放出的能量大小、速度,不受外界环境中的温度、化学反应、压力、电磁场的影响,因此,核电池以抗干扰性强和工作准确可靠而著称。另一个特点是蜕变时间很长,这决定了放射性同位素电池可长期使用。

放射性同位素电池采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来主要有锶-90(Sr-90,半衰期为28年)、钚-238(Pu-238,半衰期 89.6年)、钋-210(Po-210半衰期为138.4天)等长半衰期的同位素。将它制成圆柱形电池。燃料放在电池中心,周围用热电元件包覆,放射性同位素发射高能量的α射线,在热电元件中将热量转化成电流

放射性同位素电池的核心是换能器。目前常用的换能器叫静态热电换能器,它利用热电偶的原理在不同的金属中产生电位差,从而发电。

它的优点是可以做得很小,只是效率颇低,热利用率只有10%~20%,大部分热能被浪费掉。在外形上,放射性同位素电池虽有多种形状,但最外部分都由合金制成,起保护电池和散热的作用;次外层是辐射屏蔽层,防止辐射线泄漏出来;第三层就是换能器了,在这里热能被转换成电能;最后是电池的心脏部分,放射性同位素原子在这里不断地发生蜕变并放出热量。

按能量转换机制,核电池一般可分为直接转换式和间接转换式。更具体地讲,包括直接充电式核电池、气体电离式核电池、辐射伏特效应能量转换核电池、荧光体光电式核电池、热致光电式核电池、温差式核电池、热离子发射式核电池、电磁辐射能量转换核电池和热机转换核电池等。

按提供的电压的高低, 核电池可分为高压型(几百至几千V)和低压型(几十mV— 1 V 左右)两类。高电压型核电池以含有β射线源(锶-90或氚)的物质制成发射极,周围用涂有薄碳层的镍制成收集电极,中间是真空或固体介质。低电压型核电池又分为温差电堆型、气体电离型和荧光-光电型三种结构。

核电池的主要发展历程

第一个放射性同位素电池是在1959年1月16日由美国人制成的,它重1800克,在280天内可发出11.6度电。在此之后,核电池的发展颇快。

1961年美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探险者1号”,上面的无线电发报机就是由核电池供电的。1976年,美国的“海盗1号”、“海盗2号”两艘宇宙飞船先后在火星上着陆,在短短5个月中得到的火星情况,比以往人类历史上所积累的全部情况还要多,它们的工作电源也是放射性同位素电池。

2012年,美国“好奇”号登录火星。“好奇”重量超过900公斤,是2004年登陆火星的“勇气”号和“机遇”号重量的约5倍。

“好奇”号的动力由一台多任务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生器提供,其本质上是一块核电池。该系统主要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个装填钚-238二氧化物的热源和一组固体热电偶,可以将钚-238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力。这一系统设计使用寿命为14年,也高于太阳能电池板。该系统足以为“好奇”号同时运转的诸多仪器提供充足能量。

核电池材料

一般来说,核电池结构最里边是其心脏部分,为放射性同位素,它不断地发生衰变并放出热量;同位素的外层为换能材料,在这里热能被转换成电能;接着是辐射屏蔽层,防止辐射线泄漏出来;最外边一般由合金制成,起保护电池内部结构和散热的作用。可见核电池所用材料涉及同位素放射源、能量转换材料、防辐射材料、散热材料等。由于其特殊的用途决定了所选用材料的特殊性。

同位素放射源

同位素放射源在不同类型的核电池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直接充电式核电池是利用放射源发射的带电粒子来产生电势差;气体电离式核电池和辐射伏特效应能量转换核电池是利用其发射的粒子束对介质的电离作用来产生电势;荧光体光电式核电池是利用其发射射线诱发荧光物质发光后通过光电转换成电能;而热致光电式核电池、温差式核电池和热机转换电池则利用放射源产生的热能来实现能量转换。

作为核电池的能量来源,同位素放射源都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半衰期长(以保证电池的长寿命)、功率密度高、放射性危险性小、容易加工、经济和易于屏蔽等。

根据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线不同,可以将其分为α源、β源、γ源3类,其中适合作为核电池放射源的有近10种。包括γ源60Co; β源90Sr,137Cs,144Ce 和147Pm; α源210Po,233Pu,241Am,242Cm和244Cm 等。

这些同位素单质或化合物通常用耐高温材料做成的外壳密封,一起构成核电池的能量核心。在空间应用中最为合适的放射性同位素的是α热源,如238Pu和210Po,它们的外照射剂量低,所需屏蔽重量小,可以大大节省火箭发射费用。238Pu的寿命长,半衰期为87.7a,衰变时释放的能量为5.48MeV。美国在空间飞行器上均使用238Pu热源。就238Pu热源的燃料形式而言,早期曾使用过金属钚(如SNAP-3B和SNAP-9A),之后使用了氧化钚微球(如SNAP-19B和SNAP-27)、氧化钚-钼陶瓷(如SNAP-19和百瓦级RTG),现今已发展为热压氧化钚(238PuO2)块(如通用型RTG)。

电能转换材料

核电池的发电机制各有不同,所用能量转换材料也不同。

直接充电式核电池的两个电极都选用金属,发射电子的一端为正极,接收电子的一端为负极。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家利用铜板和同位素63Ni板作为新型电池,在衰变时63Ni会释放β粒子,失去电子获得正电荷,铜板接收β粒子带负电;外接负载构成回路时,镍铜电池便会开始工作,源源不断地产生电流,为负载提供电能。63Ni半衰期达100a,按半衰期来算,该电池至少工作50a。

气体电离式核电池的能量转换靠溢出功有差异的材料实现,一般高溢出功的材料有铂、氧化铅、钼和金等;低溢出功的材料有镁和铝等;放射性气体电介质通常为氚或85Kr。若用二氧化铅(高逸出功)和镁(低逸出功)作为电极,开路电压可达1.5V 左右。

辐射伏特效应能量转换核电池、荧光体光电式核电池、热致光电式核电池和温差式核电池的发展都与半导体技术密切相关。随着半导体材料制造技术的提高,使得这些电池的实际应用成为可能。例如,美国能源部提出的先进放射性同位素发电体系(ARPS)的开发计划中就包括热致光电式核电池,使用的半导体为Ga-Sb元件,另外,Ge和Ga-As元件可较好地满足要求。采用这种材料制造的核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比目前使用温差式核电池高出2—3倍,这一计划的实施意味着未来空间能源在输出同样的功率时,可以使用较少的放射性同位素原料,并大大减少电池的重量和成本。

温差式核电池作为一种成熟的核电池,所用的能量转换材料为热电材料,是核电池的重要部件,其功能是将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时产生的热能转变为电能。温差热电转换部分是由一些性能优异的半导体材料组成,如碲化铋、碲化铅、锗硅合金和硒族化合物等,把这些材料串联起来,P型半导体元件和N 型半导体元件就作为电池的两极。它与周围介质之间的温差通过半导体温差热电元件转变为电势差,源源不断地发出电来。如将一个包含约11mg的210Po放射源密封在直径约10mm 的小球里,再与7个铬镍康铜温差电偶组成的核电池,其温差为78℃,开路电压为42mV。迄今为止,美国空间领域应用的温差式核电池总共使用了3种类型的热电材料。早期均采用PbTe作热电材料。后来研制了TAGS(Te,Ag,Ge和Si)合金作P型元件,N 型元件仍为PbTe,热接点温度可达500—610℃。近年来,在百瓦级温差式核电池和通用型温差核电池中又使用了新的热电材料SiGe,使热接点温度提高到1000℃。

密封保护材料

由于核电池的应用环境一般较恶劣,可能要经受住外部高温及低温的考验,而且为保障其安全使用,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否则就有可能发生泄漏,出现大的核污染事故。核电池的密封保护包括同位素放射源的包覆、能量转换层外的防辐射层和外壳。目前的密封保护材料主要包括金属合金、碳素材料及陶瓷材料。

1989年美国发射的“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1990年“尤里西斯号暠太阳极区探测器以及1997年克西尼号土星登陆器所用核电池的同位素放射源都是包覆后的燃料颗粒,它也可以用于空间放射性同位素加热单元。

238PuO2包覆颗粒是在238PuO2核芯外包覆厚度为5μm 的裂解碳层和厚度大于10μm 的ZrC层。然后将包覆颗粒分散在石墨基体中进行压制,由于石墨基体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在压制过程中包覆颗粒分布不均匀不会影响热转换,通过每颗燃料颗粒的温降也仅仅0.01℃。压块中的燃料核芯可以有两种尺寸(300和1200μm),分别占颗粒体积的62.5%和72%。裂解碳层采用CVD 工艺,以烃类气体(如乙炔、乙烯和丙烯等)为前驱体在流化床中进行包覆,为疏松结构,能储存238Pu放射时产生的He气,也能起到应力缓冲的作用。包覆的ZrC则是通过锆的有机化合物为前驱体热解而成,ZrC 层可以耐高温,也可以作为燃料释放He气的容器,有效防止了燃料的泄漏,提高了空间核电池的安全性。

Mohamed等设计的温差式核电池中,同样采用了热解石墨和ZrC包覆过的PuO2颗粒燃料压块作为热源。该压制块用Pt-30%Rh合金箔包覆。合金外部则为热解石墨层,作为绝热材料;热源最外部为缓冲层,所用材料为具有精细编织结构的碳-碳复合材料。外壳所用材料是铝合金,在外壳和热源之间填充多层绝热材料和温差转换材料。

Schock等设计的热光电转换核电池的结构,每个通用热源模块包括4个62.5 W的PuO2燃料团,密封在铱合金衬里中。其它的模块单元为石墨,其作用是为了在空间探测器发射前后及过程中发生事故时保护铱衬里的完整。其中包括两层致密碳层和一层缓冲碳层,它们用精细编织体制作,是一种非常坚韧的耐高温三维碳-碳复合材料。缓冲层作为返回进入大气层发生意外时的烧蚀体,致密层是为了防止着陆时衬里破裂。在致密层和缓冲层之间的高温绝热材料是碳纤维增强碳复合材料,它可以防止返回过程中骤热骤冷对衬里的影响以及着陆前次声波气流引起的衬里碎裂。

热源密封在密封罐里以防止污染物泄漏而影响半导体的性能。密封罐材料为Mo-50%Re,因为该合金具有很好的低温延性。密封罐外包覆了一层钨,以减少升华,而且钨包覆层经过粗糙处理,能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密封罐内部与缓冲层相连,衬有一层铱以防止石墨和钼反应。该核电池的外壳为铝合金,电池外壳与密封罐之间通过ZrO2陶瓷球支撑,以减少热损失。在铝壳和密封罐之间的空隙中,密封罐的两头及其中的两个侧面填充了绝热材料,由60层0.008mm 厚的钨薄片组成,层间分布ZrO2颗粒。同时在密封罐两侧面则放置着热光电转换材料。这种结构能使90%的热能为热光电转换材料所利用。在医学领域,如作为人工心脏和心脏起博器电源时,外壳则采用惰性金属合金,如铂、钽、金及其合金等。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核电池
    +关注

    关注

    0

    文章

    27

    浏览量

    14181
  • 放射性
    +关注

    关注

    0

    文章

    5

    浏览量

    6399

原文标题:再也不用充电了?核电池技术探秘

文章出处:【微信号:WW_CGQJS,微信公众号:传感器技术】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STM32定时器基本原理及常见问题之培训资料

    STM32 定时器基本原理及常见问题之培训资料v3.10 时基单元、捕捉比较功能、主从触发与级联、案例分享 培训内容:
    发表于 04-08 16:26

    六天专修课程!电子电路基本原理66课

    本资料内容主要分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及应用技术三个部分,基本涵盖了与电子电路相关的全部技术内容及必要的知识点。从电路的基本元件开始,介绍了模拟电路的晶体管及场效应晶体管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
    发表于 04-08 16:21

    吉事励光伏电池模拟阵列电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光伏电池模拟阵列电源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电子技术模拟光伏电池在不同条件下的输出特性,以便于测试和研究光伏系统。以下是其核心原理的几个方面: 电气特性模拟 : 模拟光伏电池的电流-电压(I-
    的头像 发表于 04-08 15:38 ?273次阅读
    吉事励光伏<b class='flag-5'>电池</b>模拟阵列电源的<b class='flag-5'>基本原理</b>是什么?

    无刷电机电调的基本原理

    有关本文所谈论的无刷电机内容, 只涉及低速飞行类航模电调的小功率无传感器应用,讲解的理论比较浅显易懂 ,旨在让初学者能够对无刷电机有一个比较快的认 识,掌握基本原理和控制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
    发表于 03-17 19:57

    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的基本原理涉及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两个核心过程。以下是关于BP神经网络基本原理的介绍: 一、网络结构 BP神经网络通常由
    的头像 发表于 02-12 15:13 ?1056次阅读

    锌合金牺牲阳极的基本原理及性能特点

    基本原理 电化学原理:锌合金牺牲阳极的工作原理基于电化学中的原电池反应。在电解质溶液(如海水、土壤等)中,锌合金牺牲阳极与被保护的金属结构(如船舶外壳、海底管道等)构成一个原电池。 阳极牺牲过程
    的头像 发表于 01-22 10:33 ?659次阅读

    AN-282: 采样数据系统基本原理[中文版]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AN-282: 采样数据系统基本原理[中文版].pdf》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01-13 14:32 ?0次下载
    AN-282: 采样数据系统<b class='flag-5'>基本原理</b>[中文版]

    RNN的基本原理与实现

    RNN,即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人工神经网络,专门设计用于处理序列数据,如文本、语音、视频等。以下是对RNN基本原理与实现的介绍: 一
    的头像 发表于 11-15 09:49 ?1690次阅读

    混合键合的基本原理和优势

    混合键合(Hybrid Bonding)是半导体封装领域的新兴技术,能够实现高密度三维集成,无需传统的焊料凸点。本文探讨混合键合的基本原理、相比传统方法的优势,以及该领域的最新发展。
    的头像 发表于 10-30 09:54 ?2857次阅读
    混合键合的<b class='flag-5'>基本原理</b>和优势

    Devops工具链集成的意义及基本原理

    Devops工具链集成的意义在于实现开发(Development)与运维(Operations)之间的紧密协作,通过自动化流程提高软件交付的速度、质量和稳定性。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一系列相互连接的工具,涵盖从代码编写到部署、监控的全过程,促进团队协作和效率提升。
    的头像 发表于 10-14 10:32 ?618次阅读

    高斯滤波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高斯滤波的基本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定义与性质 定义 :高斯滤波(Gaussian Filter)是一种常见的图像处理技术,实质上是一种信号的滤波器,用于平滑和降噪图像。它采用高斯
    的头像 发表于 09-29 09:27 ?1739次阅读

    3DP工艺基本原理

     3DP工艺,全称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三维打印),是一种3D打印技术,其基本原理可以详细阐述如下:
    的头像 发表于 09-16 15:32 ?2212次阅读

    数据采集系统组成和基本原理

     数据采集系统是一种用于收集、处理、存储和分析数据的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科研、医疗、交通等多个领域。其组成和基本原理如下:
    的头像 发表于 09-15 14:35 ?1934次阅读

    晶闸管触发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类型

    晶闸管触发电路是电力电子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控制晶闸管的导通与关断,从而实现对电能的控制、调节和保护。以下是对晶闸管触发电路的详细解析,包括其基本原理、类型、设计要求、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的头像 发表于 08-27 16:23 ?5013次阅读

    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实现方式

    滤波器是一种信号处理设备,用于从信号中去除不需要的频率成分,保留所需的频率成分。在信号处理中,滤波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滤波器的基本原理 滤波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信号的频率特性来实现对信号的处理。在
    的头像 发表于 08-25 14:44 ?2238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