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全球汽车行业的三支创新力量_重塑十年后的汽车产业

ml8z_IV_Technol ? 2018-12-01 09:21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十年前,苹果刚刚发布了第二代 iPhone,别说汽车行业了,手机行业的一众 CEO 把苹果奚落了个遍,大家都在等着看 iPhone 销量扑街;Google 刚刚组建了 Google X 实验室,任命 Sebastian Thrun 为 Google 无人车负责人;PPT 造车鼻祖特斯拉以新闻稿的形式发布了 Model S,6 个月后,一辆拿大磁铁固定前引擎盖的 Model S 原型车登场。不过合影的时候得注意,因为手撑着稍稍发力,引擎盖就会掉下来。

全球汽车行业的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三家公司会在短短十年后成为对汽车行业威胁最大、对现有行业格局最具颠覆性的三支创新力量。

苹果

十年前的乔布斯时代,我们很难把苹果和交通行业联系在一起。非要牵强附会的话,可能就是乔布斯对创业公司 Segway 的平衡车的欣赏了。乔布斯首肯了平衡车是具备颠覆性创新的出行工具,同时滔滔不绝的罗列了 Sedway 产品的不足,旁边的 Segway CTO Doug Field 认真的听着乔帮主的建议。

对于尚在布局中的业务,苹果管理层从来都是守口如瓶。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早在 2014 年,外媒就用 Open Secret (公开的秘密)来形容苹果对汽车行业的觊觎。

2014 年 6 月,苹果挖走了动力电池制造商 A123 包括 CTO 在内的 5 名顶级研发人才,彼时 A123 的客户 & 合作伙伴已经包括通用、福特、宝马、戴姆勒等多家汽车巨头。研发遭遇重创的 A123 以违反竞业协议为由将苹果告上了法庭。这可能是有史以来,苹果最不顾体面的一次挖人。因为法院不知道的是,苹果其实暗中还挖走了 7 名 A123 科研人员,所以一共是 12 名。

一家消费电子巨头,挖动力电池研发人才干什么?外媒花了点心思追溯苹果在汽车领域的动作,发现除了 A123,已经有 18 名特斯拉研发人才入职苹果。既然所有人都知道了苹果的秘密计划,苹果也就没再客气,在挖人布局方面变本加厉。

如果蔚来缺一位领导动力总成的顶级人才,那么李斌会去特斯拉挖一位过来。这是一个合乎逻辑的做事方式。但苹果不太一样,考虑到自 2012 年起,苹果就成了全球市值最高,组织形态最先进的公司,账上充沛的现金让苹果走上了动辄 10 人以上、就地建立研发中心挖人的道路。

大招在这里:2012 年至今,超过 200 名特斯拉高管和中层陆续加入了苹果,涵盖自动驾驶、动力电池、汽车制造、汽车安全、供应链管理、机械设计等多个岗位。其中就有关键先生 Doug Field。

Doug Field 试驾 Model 3

关于 Doug Field,大众对他的印象是前 Model 3 总工程师、苹果 Special Projects Group 副总裁,但对他的工程技能知之甚少。这里可以提供一个案例,Model 3 原计划 2018 年 7 月交付,2016 年 4 月开放预订一周内,订单达到 32.5 万个,巨大的订单压力让 Elon Musk 决定将交付节点提前一年,改为 2017 年 7 月交付。

汽车行业的产品周期有非常严谨的规划,特斯拉本身就以发展规划激进著称,Elon 贸然压缩周期制定的交付节点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到了 2017 年 7 月 2 日,Elon 表示 Model 3 提前两周完成了所有监管部门的测试,最终特斯拉如期在 7 月 28 日将首批 30 辆 Model 3 交付给车主。

那是迄今为止特斯拉史上唯一一次不仅没有跳票,反而提前达成了既定目标。在苛刻如 Elon 的手下超预期完成任务,这就是 Doug Field。

下面是苹果 Special Projects Group,也就是 Apple Car 项目的核心高管。

项目负责人是苹果高级副总裁 Bob Mansfield,硬件负责人是 DJ Novotney,软件负责人是 John Wright,传感器负责人是 Benjamin Lyon。这四个人的共同特点是,都是清一色的苹果老将,最晚加入的 John Wright 也加入苹果 15 年了,而 Bob Mansfield 更是几乎与苹果现任 CEO Tim Cook 一同加入苹果,任职超 20 年的元老级人物。换句话说,尽管苹果在挖汽车行业高管的时候毫不手软,但真正的产品定义与规划,还是按照苹果的想法来推进的。

2017 年,媒体曝出苹果自动驾驶进展缓慢,“仅相当于谷歌三年前的水平”。目前来看,这个烟雾弹抛得相当成功,事实上,苹果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做到了非常领先的水平。

Google

Google 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 Waymo 脱胎于 2009 年成立的 Google X 实验室。与苹果的深思熟虑、有备而来不同,Google X 实验室最终孵化出全行业技术能力最强的自动驾驶团队,完全是出于 Google 管理层仰望星空的魄力。

2009 年,Google 两位创始人 Larry Page 和 Sergey Brin 在一张纸上写下了 100 个有潜力改变世界的创意,交给 GoogleX 实验室负责探索和落地。这个团队的执行力很强,当年年底,Google 无人车已经跑在了旧金山的大街上。

2009 年的 Google 自动驾驶汽车

有趣的是,2012 年 9 月,Brin 在出席加州一项自动驾驶法案会议上预测,Google 无人车将在 2017 年向公众开放。5 年后的 2017 年,已经独立成子公司的 Waymo 真的干掉了司机和测试员,在亚利桑那凤凰城对公众开放了早期骑手试乘计划。

要知道 2012 年,Google 无人车项目已经迭代三年,但车队规模还不到 20 辆,路测里程仅仅 30 万英里——如果你对这个数字没什么概念的话,根据美国兰德智库的报告,自动驾驶汽车安全路测里程要达到 110 亿英里,才能达到商业化水平。

Google 能最终熬过自动驾驶前夜的漫漫长路,摘得全行业第一家商业化试乘的果子,与管理层长期持续的投入密不可分。2015 年,Google X 实验室的登月项目因年亏损达到 10 亿美元引起广泛的质疑,如果 Brin 像砍掉 Google glass、Google 光纤项目一样砍掉自动驾驶汽车项目,今日的 Waymo 也就不复存在了。实际上,当时整个自动驾驶行业已经走到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应用爆发的前夜,看起来商业化遥遥无期的自动驾驶汽车只差临门一脚就将迎来发展大提速。

Google 自动驾驶汽车

2016 年是 Google 无人车团队的转折性年份,通用收购 Cruise Automation、福特收购 Argo.ai、宝马英特尔 Mobileye 结盟......传统汽车巨头的布局让自动驾驶领域迅速泡沫化,Google 自动驾驶团队成员大量出走。Google CEO Page 最终决定在 2016 年底将自动驾驶团队独立为新公司 Waymo。

今天的 Waymo,已经成为路测数据累计超千万英里,虚拟里程累计超 70 亿英里,以 1000 万英里/天的速度持续增长的行业巨擘,也是全行业绝无仅有的技术能力最强,商业化速度最快的自动驾驶企业。

下面是 Waymo 的核心高管。

CEO 是 John Krafcik,在加入 Waymo 前,John 已经在汽车行业工作了 30 多年,作为领行业之先落地自动驾驶汽车的公司,John 需要面向政府、行业、终端消费者做大量的教育工作。华尔街日报之前做了一个精准的评价:他需要同时成为一位未来学家、一位技术专家,一位布道师、一位反监管者、一位黑客和一位金融专家。

CTO 兼工程副总裁 Dmitri Dolgov 是 Google 自动驾驶项目创始成员,有深厚的技术背景和丰富的工程经验, Shaun Stewart 是 Waymo CBDO( Chief Business Development Officer:首席业务发展官),担任着 Waymo 与各大车企 OEM 合作谈判的重任;Ron Medford 是 Waymo 安全总监,负责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进程中与技术团队、政府监管部门的协调沟通。

2011 年 Google X 实验室第一次被曝光的时候,Brin 出来安抚投资人:当我把时间花在一些非核心项目上时,我是希望它们未来能够成为关键业务。今天,Waymo 如期成了 Google 搜索以外最有潜力的新兴现金牛业务。

特斯拉

和苹果 Google 比起来,早期的特斯拉体量最小、团队、资金、对人才的吸引力远远弱于前者,与此同时,特斯拉自主研发的力度、对整个产业链的垂直整合程度又远远超过两家巨头。

特斯拉文化中有两条关键的准则叫做 Stay Small(保持精锐)和 Move Fast(快速行动),这些文化在特斯拉 Autopilot 团队体现得淋漓尽致。

2016 年 10 月,因与以色列 ADAS 巨头Mobileye 分道扬镳,特斯拉不得不从零开始研发基于全新芯片平台、软件基础架构的 Autopilot 2.0,一年后,特斯拉 Autopilot 2.0 车型的用户体验已经追平了 Mobileye Eye Q3 芯片+算法支撑的 Autopilot 1.0 车型——而 Eye Q3 芯片和算法,是 Mobileye 在计算机识别产业化领域深耕十余年的结晶。

外界很难理解,为什么 Autopilot 团队的高管一直在高频迭代。到今年年底,特斯拉 Autopilot 2.0 车型的全球保有量将达到 45 万辆,而驱动这支全球最大体量自动驾驶路测车队的 Autopilot 团队,至今规模尚不满 100 人。

位列自动驾驶竞争力第一梯队的通用 Cruise COO Daniel Kan 此前评价特斯拉 Autopilot 团队,认为他们在 Push the boundary of technology(探索技术的极限)。明年上半年,特斯拉自主设计的、业内首颗车规级、具备冗余和容错能力的自动驾驶 AI 芯片将量产上车。特斯拉的野心是,在未来 6 - 12 个月内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

所以说,Model 3 是一款让团队、行业、用户、股东都满意的产品。

下面是特斯拉的核心高管。

按照特斯拉发言人的说法,除了董事长兼 CEO 这样的 Title,特斯拉首席产品架构师、首席工程师是 Elon Musk 更贴切的职称。这两个职称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特斯拉产品最明显的特质:即跨学科工程技术能力和优秀的产品能力。

特斯拉 CTO JB.Strabel 负责特斯拉汽车产品线的三电、能源业务的研发、运营和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Jerome Guillen 在特斯拉历经产品研发、制造、项目管理、销售、交付、服务负责人的多面手、Model S、Semi Truck 和如今 Model 3 项目的负责人、现任特斯拉汽车业务总裁。首席设计师 Franz von Holzhausen 负责所有产品线的设计工作。

Google 在自动驾驶领域有巨大的机会,但他们不是一家汽车公司,他们应该会向其他车企输出(自动驾驶套件)。苹果将会是特斯拉直接的竞争对手,进入汽车领域对苹果来说是非常棒的策略,但他们的车型量产最好不要晚于 2020 年,不然就太迟了。

拭目以待。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谷歌
    +关注

    关注

    27

    文章

    6233

    浏览量

    108592
  • 苹果
    +关注

    关注

    61

    文章

    24558

    浏览量

    204874
  • 特斯拉
    +关注

    关注

    66

    文章

    6385

    浏览量

    129551

原文标题:苹果、Google 和特斯拉:重塑十年后的汽车产业

文章出处:【微信号:IV_Technology,微信公众号:智车科技】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瑞能半导体荣膺2025汽车行业创新产品奖

    日前,在深圳举行的“维科杯·OFweek 2025汽车行业年度评选”中,瑞能半导体WNSC2M40075TB-A & WNSC2M75120TB-A系列产品凭借卓越性能,经过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组委会综合评审轮激烈角逐,从近300个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
    的头像 发表于 08-04 17:39 ?496次阅读

    四维图新斩获2025汽车行业智能驾驶产品奖

    7月31日,维科杯·OFweek(第四届)2025汽车行业年度评选在深圳正式揭榜。四维图新舱行泊一体解决方案获评汽车行业智能驾驶产品奖。这是继2024获得创新技术奖之后,四维图新连续
    的头像 发表于 08-01 14:09 ?340次阅读

    华邦电子W77T安全闪存荣获汽车行业创新产品奖

    近日,维科杯·OFweek2025(第四届)汽车行业年度评选颁奖典礼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举行, 华邦电子TrustME W77T安全闪存荣膺 “汽车行业创新产品奖” 。 ? 该奖项历经OFweek
    的头像 发表于 08-01 11:52 ?750次阅读
    华邦电子W77T安全闪存荣获<b class='flag-5'>汽车行业</b><b class='flag-5'>创新</b>产品奖

    普华基础软件入选2025中国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

    近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2025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召开,会议同期发布了“2025中国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评选结果。普华基础软件“开源安全车控操作系统小满EasyXMen”案例凭借以开源模式助力
    的头像 发表于 07-17 17:47 ?657次阅读

    新思科技电子数字孪生驱动智能汽车创新升级

    汽车产业加速变革的当下,软件与电子系统深度融合,正重塑汽车行业的发展格局。从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迭代,到车载互联功能的拓展,软件定义汽车的趋势愈发显著,这既为
    的头像 发表于 06-23 09:58 ?1021次阅读

    欧姆龙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应用案例

    汽车行业作为自动化集中度最高的制造行业之一,其智能化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近年来,生产制造行业“无人化”、“省人化”的需求不断上升,汽车行业也因此开启加速状态。
    的头像 发表于 04-21 15:33 ?564次阅读
    欧姆龙在新能源<b class='flag-5'>汽车行业</b>的应用案例

    2025汽车行业发展:更智能、更安全、更迅速

    ,既是推动力量也是坚实支撑。事实上,Arbe的前沿雷达解决方案与汽车行业不断演进的需求不谋而合。以下是今年汽车行业几个值得密切关注的方面: 人工智能引领未来驾驶 预计到2032,
    的头像 发表于 03-06 14:02 ?388次阅读
    2025<b class='flag-5'>年</b><b class='flag-5'>汽车行业</b>发展:更智能、更安全、更迅速

    BlackBerry展望2025汽车行业发展趋势

    (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BB;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代码:BB)旗下的QNX部门于近期发布了对2025汽车行业大核心演变趋势的前瞻洞察,以帮助汽车产业链上的参与者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把握发
    的头像 发表于 02-28 16:41 ?804次阅读

    Gartner发布2025汽车行业重要趋势

    2025电动汽车出货量将增长17%到2030,电动汽车将占到汽车制造商全部销售车型的50%以上一些
    的头像 发表于 02-07 10:23 ?1061次阅读
    Gartner发布2025<b class='flag-5'>年</b><b class='flag-5'>汽车行业</b>重要趋势

    动力电池自动点焊机: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革新力量

    比斯特自动化|动力电池自动点焊机: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革新力量
    的头像 发表于 12-09 16:05 ?599次阅读

    启明信息荣获全国首届汽车行业智能制造创新成果等奖

    公司数智BU智能制造产品线打造的“整车数字化电检平台”项目,从百余家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冲进决赛,荣获汽车行业智能制造创新成果等奖。
    的头像 发表于 12-06 10:43 ?729次阅读

    华为汽车产业链的技术解析与未来展望

    编者语: 「智驾最前沿」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 C-0613 ,获取本文参考报告:《华为汽车产业链深度:竞争优势、产业机遇、产业链及相关企业深度梳理》pdf下载方式。 在全球
    的头像 发表于 12-05 12:28 ?1987次阅读
    华为<b class='flag-5'>汽车产业</b>链的技术解析与未来展望

    汽车行业AI视觉检测(上):创新驱动品质提升

    3009.4万辆的辉煌成绩,连续15稳坐全球汽车产业的头把交椅,彰显出强大的产业实力和蓬勃的发展活力。汽车行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驱动力,
    的头像 发表于 11-27 01:03 ?1278次阅读
    <b class='flag-5'>汽车行业</b>AI视觉检测(上):<b class='flag-5'>创新</b>驱动品质提升

    会议直击 美格智能受邀出席第届无锡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大会,共筑汽车产业新质生产力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领域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共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当前,汽车产业加速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转型,已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力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
    的头像 发表于 11-11 17:31 ?554次阅读
    会议直击 美格智能受邀出席第<b class='flag-5'>三</b>届无锡智能网联<b class='flag-5'>汽车</b>生态大会,共筑<b class='flag-5'>汽车产业</b>新质生产力

    Commvault分析新能源汽车行业数据安全现状

    日前,CIAS 2024第四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数智峰会在上海成功举办。Commvault作为赞助商受邀参会。Commvault中国区技术总监董剑波在大会上发表演讲。演讲分析了新能源汽车行业数据安全现状,并介绍了如何构建新能源汽车行业
    的头像 发表于 08-20 19:38 ?1241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