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李弯弯)2025年冬季,全球扫雪机器人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据Statista数据,2024年全球庭院机器人市场规模已达288亿美元,其中扫雪机器人占比超35%。中国品牌汉阳科技(Yarbo)凭借模块化设计理念,在Kickstarter众筹平台创下346万美元的纪录,成为现象级产品。
在北美市场,扫雪机器人已从高端玩具转变为家庭标配,美国70%的独栋住宅位于雪区,传统人工扫雪年均耗时超50小时,而智能化设备通过技术创新将效率提升10倍以上。
核心技术突破:从感知到决策的全链条创新
扫雪机器人的高效运行依赖于环境感知、自主导航、智能决策等核心技术的协同。在环境感知方面,多传感器融合是关键。机器人通常配备激光雷达、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实时获取积雪厚度、冰层硬度、路面状况及障碍物位置等信息。激光雷达可创建三维环境地图,帮助机器人识别积雪分布;超声波和红外线传感器则用于快速识别小型障碍物,如花盆或消防栓。
自主导航与路径规划技术同样重要。RTK-GPS(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技术实现厘米级精度导航,避免传统机器人因传感器误差导致的路径偏移。结合A*算法、Dijkstra算法等路径规划算法,机器人可根据积雪厚度和障碍物分布动态调整路径。智能避障系统则通过内置路径规划模块,实时识别环境并优化行驶路线,确保作业安全。
智能决策与控制技术赋予机器人“思考”能力。深度学习算法通过分析历史数据,优化清雪路径和方式,使其能适应不同气候条件。嵌入式控制系统作为“大脑”,如采用ARM7等高性能处理器,协调各部件工作,确保高效精准作业。远程监控功能则通过手机APP实现,用户可实时查看机器人状态并进行操控。
执行机构设计直接影响清雪效果。旋转刷、铲刀和吹雪装置等多样化工具可应对不同厚度的积雪和冰层。例如,旋转刷适用于松软积雪,而铲刀则用于压实冰层。针对破冰难题,热力破冰和化学辅助破冰等新型技术虽能减少路面损伤,但存在能耗高或污染风险。因此,高效环保的破冰机构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此外,耐久性设计通过优化材料和结构,延长了执行机构的使用寿命。
能源管理技术是极寒环境下的挑战。低温会显著降低电池性能,导致续航缩短。汉阳科技联合宁德时代开发硅基负极电池,内置自加热系统,实测-30℃续航90分钟,单次清雪550㎡,相当半个足球场。混合动力系统结合内燃机和电池,可在电量不足时自动切换模式,确保持续作业。汉阳科技扫雪机器人还配室外专用600W无线充电板,提供更多便利。
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技术保障了机器人在恶劣天气下的运行。抗干扰设计通过密封结构和防潮材料,抵御低温、风雪和潮湿的影响。故障预警系统实时监测机器人状态,遇到危险时自动停止工作,避免损坏。模块化设计则允许用户根据需求更换功能模块,如草坪修剪或落叶清理模块,提高了通用性和灵活性。
芯片支撑:从主控到传感的精密协同
扫雪机器人的智能化离不开芯片技术的支持,尤其在户外雪天低温的场景下,芯片的低温稳定性和可靠性尤为重要。主控芯片是机器人的“大脑”,负责整体运行和智能决策。在低温环境下,可选择如恩智浦i.MX RT系列、意法半导体STM32H7系列等高性能处理器,这些芯片具备低功耗、高算力特性,能在-40℃至85℃的宽温范围内稳定工作,确保机器人在极寒条件下仍能高效处理传感器数据并输出控制指令。
传感器芯片各司其职,且需具备抗低温干扰能力。激光雷达芯片如速腾聚创RS-Helios系列,通过发射激光束探测环境,绘制高精度地图并定位障碍物,其内置的温控模块可防止低温导致的性能衰减;超声波和红外线芯片用于避障检测,如德州仪器的OPT3101芯片,具有强抗干扰性和高精度,能在雪天反光环境下稳定识别障碍物;姿态传感器芯片如TDK InvenSense ICM-20948,集成加速度计、陀螺仪和电子指南针,实时感应地球磁场并解算航向角,其低温漂特性确保在低温下仍能提供准确姿态数据。
电源管理芯片是保障电池低温性能的关键。例如,TI的BQ25792芯片支持4节锂电池充电,具备动态功率路径管理功能,可在-40℃环境下实现92%以上的充电效率,延长电池续航;ADI的LTC4015芯片则集成电池平衡和温度补偿功能,防止低温充电导致的电池损坏。电机控制芯片如Infineon TLE9879QXA40,集成三个半桥驱动器,支持-40℃至150℃宽温工作,可精准控制边刷、主刷旋转速度及拖地抹布擦拭强度,确保节能且低噪音。
通信芯片实现远程监控与控制。WiFi芯片如Espressif ESP32-C3,支持-40℃至105℃工作温度,通过手机APP让用户实时掌握机器人状态;存储芯片如华邦W25Q系列SPI NOR Flash,可在-40℃至85℃环境下稳定存储环境地图和运行数据。部分高端机型还配备视觉芯片,如安霸CV5系列,支持VSLAM技术,实现更精准的导航和避障,其内置的图像信号处理器(ISP)可优化雪天低光照环境下的图像质量。
关键技术创新:汉阳科技Yarbo的极寒场景突破
汉阳科技Yarbo在低温环境适应性技术上取得突破。普通锂电池在零下20℃就罢工,其联合宁德时代开发硅基负极电池,内置自加热系统,实测零下45℃续航90分钟,还配有室外专用600W无线充电板。与浙江厂商联合开发陶瓷轴承电机,-45℃低温扭矩提升40%。防冷凝水与防结冰设计通过优化机身结构和涂层技术,减少积雪粘附和冷凝水形成。
全地形导航与避障技术提升了机器人的适应性。双天线RTK-GPS模块实现厘米级定位,路径重复率极低。多传感器融合避障系统结合RTK厘米级定位+6组摄像头,实时识别障碍物并动态调整路径,误差率低于0.5%,暴风雪中照样精准避障。履带式底盘设计增大接触面积,提升抓地力,可攀爬35°斜坡并在30cm积雪中稳定行驶。
模块化与多功能设计扩展了机器人的应用场景。Yarbo的“1+N”架构允许主机搭配扫雪、割草、吹落叶等模块,通过快速更换实现全季节庭院维护。智能任务调度系统根据季节和天气自动切换工作模式,例如冬季优先扫雪,春季自动割草,并通过APP推送维护提醒。
高效清雪技术提高了作业效率。双阶扫雪结构通过螺旋叶片破碎冰层,加速叶片抛射积雪,抛雪距离12米,超过两层楼高度。自适应清雪力度控制通过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积雪硬度,动态调整滚刷转速和扭矩,优化清雪效果。
写在最后
展望未来,扫雪机器人市场有望持续扩张。技术层面,各核心领域将不断创新突破,环境感知会更精准,能应对更复杂多变的场景;能源管理上,电池续航与低温性能将进一步提升,混合动力和无线充电技术或更成熟;模块化设计将更加灵活多样,实现更多功能的集成与切换。产品层面,会朝着更加智能化、人性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特定需求。市场层面,竞争将愈发激烈,促使企业不断提升产品品质与服务水平,推动整个行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在北美市场,扫雪机器人已从高端玩具转变为家庭标配,美国70%的独栋住宅位于雪区,传统人工扫雪年均耗时超50小时,而智能化设备通过技术创新将效率提升10倍以上。
核心技术突破:从感知到决策的全链条创新
扫雪机器人的高效运行依赖于环境感知、自主导航、智能决策等核心技术的协同。在环境感知方面,多传感器融合是关键。机器人通常配备激光雷达、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实时获取积雪厚度、冰层硬度、路面状况及障碍物位置等信息。激光雷达可创建三维环境地图,帮助机器人识别积雪分布;超声波和红外线传感器则用于快速识别小型障碍物,如花盆或消防栓。
自主导航与路径规划技术同样重要。RTK-GPS(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技术实现厘米级精度导航,避免传统机器人因传感器误差导致的路径偏移。结合A*算法、Dijkstra算法等路径规划算法,机器人可根据积雪厚度和障碍物分布动态调整路径。智能避障系统则通过内置路径规划模块,实时识别环境并优化行驶路线,确保作业安全。
智能决策与控制技术赋予机器人“思考”能力。深度学习算法通过分析历史数据,优化清雪路径和方式,使其能适应不同气候条件。嵌入式控制系统作为“大脑”,如采用ARM7等高性能处理器,协调各部件工作,确保高效精准作业。远程监控功能则通过手机APP实现,用户可实时查看机器人状态并进行操控。
执行机构设计直接影响清雪效果。旋转刷、铲刀和吹雪装置等多样化工具可应对不同厚度的积雪和冰层。例如,旋转刷适用于松软积雪,而铲刀则用于压实冰层。针对破冰难题,热力破冰和化学辅助破冰等新型技术虽能减少路面损伤,但存在能耗高或污染风险。因此,高效环保的破冰机构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此外,耐久性设计通过优化材料和结构,延长了执行机构的使用寿命。
能源管理技术是极寒环境下的挑战。低温会显著降低电池性能,导致续航缩短。汉阳科技联合宁德时代开发硅基负极电池,内置自加热系统,实测-30℃续航90分钟,单次清雪550㎡,相当半个足球场。混合动力系统结合内燃机和电池,可在电量不足时自动切换模式,确保持续作业。汉阳科技扫雪机器人还配室外专用600W无线充电板,提供更多便利。
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技术保障了机器人在恶劣天气下的运行。抗干扰设计通过密封结构和防潮材料,抵御低温、风雪和潮湿的影响。故障预警系统实时监测机器人状态,遇到危险时自动停止工作,避免损坏。模块化设计则允许用户根据需求更换功能模块,如草坪修剪或落叶清理模块,提高了通用性和灵活性。
芯片支撑:从主控到传感的精密协同
扫雪机器人的智能化离不开芯片技术的支持,尤其在户外雪天低温的场景下,芯片的低温稳定性和可靠性尤为重要。主控芯片是机器人的“大脑”,负责整体运行和智能决策。在低温环境下,可选择如恩智浦i.MX RT系列、意法半导体STM32H7系列等高性能处理器,这些芯片具备低功耗、高算力特性,能在-40℃至85℃的宽温范围内稳定工作,确保机器人在极寒条件下仍能高效处理传感器数据并输出控制指令。
传感器芯片各司其职,且需具备抗低温干扰能力。激光雷达芯片如速腾聚创RS-Helios系列,通过发射激光束探测环境,绘制高精度地图并定位障碍物,其内置的温控模块可防止低温导致的性能衰减;超声波和红外线芯片用于避障检测,如德州仪器的OPT3101芯片,具有强抗干扰性和高精度,能在雪天反光环境下稳定识别障碍物;姿态传感器芯片如TDK InvenSense ICM-20948,集成加速度计、陀螺仪和电子指南针,实时感应地球磁场并解算航向角,其低温漂特性确保在低温下仍能提供准确姿态数据。
电源管理芯片是保障电池低温性能的关键。例如,TI的BQ25792芯片支持4节锂电池充电,具备动态功率路径管理功能,可在-40℃环境下实现92%以上的充电效率,延长电池续航;ADI的LTC4015芯片则集成电池平衡和温度补偿功能,防止低温充电导致的电池损坏。电机控制芯片如Infineon TLE9879QXA40,集成三个半桥驱动器,支持-40℃至150℃宽温工作,可精准控制边刷、主刷旋转速度及拖地抹布擦拭强度,确保节能且低噪音。
通信芯片实现远程监控与控制。WiFi芯片如Espressif ESP32-C3,支持-40℃至105℃工作温度,通过手机APP让用户实时掌握机器人状态;存储芯片如华邦W25Q系列SPI NOR Flash,可在-40℃至85℃环境下稳定存储环境地图和运行数据。部分高端机型还配备视觉芯片,如安霸CV5系列,支持VSLAM技术,实现更精准的导航和避障,其内置的图像信号处理器(ISP)可优化雪天低光照环境下的图像质量。
关键技术创新:汉阳科技Yarbo的极寒场景突破
汉阳科技Yarbo在低温环境适应性技术上取得突破。普通锂电池在零下20℃就罢工,其联合宁德时代开发硅基负极电池,内置自加热系统,实测零下45℃续航90分钟,还配有室外专用600W无线充电板。与浙江厂商联合开发陶瓷轴承电机,-45℃低温扭矩提升40%。防冷凝水与防结冰设计通过优化机身结构和涂层技术,减少积雪粘附和冷凝水形成。
全地形导航与避障技术提升了机器人的适应性。双天线RTK-GPS模块实现厘米级定位,路径重复率极低。多传感器融合避障系统结合RTK厘米级定位+6组摄像头,实时识别障碍物并动态调整路径,误差率低于0.5%,暴风雪中照样精准避障。履带式底盘设计增大接触面积,提升抓地力,可攀爬35°斜坡并在30cm积雪中稳定行驶。
模块化与多功能设计扩展了机器人的应用场景。Yarbo的“1+N”架构允许主机搭配扫雪、割草、吹落叶等模块,通过快速更换实现全季节庭院维护。智能任务调度系统根据季节和天气自动切换工作模式,例如冬季优先扫雪,春季自动割草,并通过APP推送维护提醒。
高效清雪技术提高了作业效率。双阶扫雪结构通过螺旋叶片破碎冰层,加速叶片抛射积雪,抛雪距离12米,超过两层楼高度。自适应清雪力度控制通过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积雪硬度,动态调整滚刷转速和扭矩,优化清雪效果。
写在最后
展望未来,扫雪机器人市场有望持续扩张。技术层面,各核心领域将不断创新突破,环境感知会更精准,能应对更复杂多变的场景;能源管理上,电池续航与低温性能将进一步提升,混合动力和无线充电技术或更成熟;模块化设计将更加灵活多样,实现更多功能的集成与切换。产品层面,会朝着更加智能化、人性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特定需求。市场层面,竞争将愈发激烈,促使企业不断提升产品品质与服务水平,推动整个行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电机
+关注
关注
143文章
9380浏览量
151027 -
电池
+关注
关注
84文章
11191浏览量
138843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5000台量产!Optimus单机成本暴跌70%?特斯拉机器人带来新震撼
,从技术上讲,我们的目标是生产足够的零件来制造1万台或1.2万台,但它是一个全新的产品,我们能生产5000台就成功了。” 据马斯克透露,Optimus 试产线良品率 91.7%,单一成

工业机器人的特点
机器人是关键。工业互联网是通过端上的数据传输,经过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处理,再进行智能化决策的一整个过程,其中端的数据传输是基础。工业互联网的端包括机器人、传感器等一切线下连接端口。因此发展工业
发表于 07-26 11:22
轮式移动机器人电机驱动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摘 要】以嵌入式运动控制体系为基础,以移动机器人为研究对象,结合三轮结构轮式移动机器人,对二轮差速驱动转向自主移动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空间模型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研究和设计了自主移动机器人
发表于 06-11 14:30
第10万台机器人下线,普渡机器人领航全球服务机器人规模化量产
6月10日,在位于江苏盐城建湖的普渡超级工厂,深圳市普渡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普渡机器人”)迎来了第10万台机器人的下线,标志着产品累计出货量达到10

盘点#机器人开发平台
地瓜机器人RDK X5开发套件地瓜机器人RDK X5开发套件产品介绍 旭日5芯片10TOPs算力-电子发烧友网机器人开发套件 Kria KR260机
发表于 05-13 15:02
【「# ROS 2智能机器人开发实践」阅读体验】机器人入门的引路书
的非常好的,特别是一些流程图,很清晰的阐释了概念
很适合作为初学者入门的引路书
还能了解很多技术和框架,破除初学者的自负困境,让初学者知道功能是由很多开发者维护的,前人已经为各种产品搭建了完善的框架。避免陷入得一个人单打独斗的错觉
一直蠢蠢欲动ros2和
发表于 04-30 01:05
大象机器人携手进迭时空推出 RISC-V 全栈开源六轴机械臂产品
大象机器人成立于2016年,专注协作机器人研发与应用,产品线涵盖轻量级协作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仿生机器人
发表于 04-25 17:59
速腾聚创第100万台激光雷达下线,用于人形机器人?
。? ? 通常而言,激光雷达目前在自动驾驶汽车、AMR 以及扫地机器人等产品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且销量可观。那么,为何速腾聚创会将这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第 100 万台激光雷达交付给人形
发表于 03-16 01:00
?797次阅读
人形机器人设计中,哪些关键部位需要功率器件?典型电压/电流参数如何设计?
我们正在研究人形机器人,想了解在关节驱动、电源管理、热控制等子系统中使用功率器件(如MOSFET、IGBT、IPM)。目前遇到以下问题:
? 功率器件分布不明确 :不清楚哪些关键部位必须使用高功率
发表于 03-12 14:05
【「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阅读体验】2.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基础模块
非常重要的地位。
先说这个自主机器人的计算系统。计算系统是自主机器人的关键部件。自主机器人通过智能计算系统与物理世界交互,自主地完成任务。通常会包括几个
发表于 01-04 19:22
开源项目!能够精确地行走、跳舞和执行复杂动作的机器人—Tillu
客,Tillu都是进入激动人心的机器人世界的敲门砖。
让我们一起赋予Tillu生命,突破机器人技术的边界!
所需材料
1x Unihiker
4x 伺服电机
1x 电池管理模块
2x
发表于 01-02 17:24
开源项目!OpenCat—— 一个全能的平价四足机器人
大部分运动能力的替代品。我不是说我能重现那些机器人巨头的精确动作。我只是将价格从数百万美元降低到数百美元。我不期望把它送到战场或其他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中。我只是想让这个调皮的伙伴融入一个干净、智能但过于
发表于 12-16 11:44
众擎机器人发布全尺寸人形机器人SE01
近日,众擎机器人正式推出了其首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SE01。这款机器人不仅在外观设计上颇具亮点,更在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 据官方介绍,SE01搭载了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再度亮相,成本控制在两三万美元间
在今日的特斯拉“WE, ROBOT”发布会上,特斯拉不仅隆重推出了全新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其备受瞩目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也再度惊艳舞台。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会上透露,Optimus人形机器人的规模生产成本预计控制在两三万美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