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网综合报道 在现代数据中心架构中,数据处理单元(DPU)正迅速崛起为继 CPU 和 GPU 之后的第三颗核心芯片。DPU 专为数据密集型任务设计,通过卸载 CPU 的低效工作负载,如网络虚拟化、存储加速和安全加密等,释放核心算力用于关键业务处理。这种专用处理器在 AI 推理、云计算和边缘计算场景中展现出高速带宽、低延迟的显著优势,成为数据洪流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
近年来,RISC-V 架构凭借开源特性和技术灵活性获得市场高度关注。据行业预测,到 2031 年基于 RISC-V 的 SoC 芯片市场渗透率将达 25.7%,其中数据中心领域占比 28%。英伟达将 CUDA 工具链移植到 RISC-V 架构,算能科技推出集成 TPU 的 SG2044 处理器,这些动态标志着 RISC-V 从嵌入式领域向高性能计算突破。更值得关注的是,AI 加速芯片成为 RISC-V 增长引擎,预计 2030 年市场规模达 420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49.2%。?
RISC-V 架构为 DPU 发展提供独特机遇。其模块化指令集设计完美契合 DPU 的定制化需求,通过 RVV 矢量扩展指令,单条指令可完成多数据搬运,掩码访存技术能有效处理稀疏矩阵运算,显著提升数据处理效率。翼华科技基于 RISC-V 开发的 SmartNIC 产品已成功商用,其 Cluster 架构支持 4 核共享缓存,配合乱序执行和自定义中断控制器,实现了高吞吐量与低功耗的平衡。相比闭源架构,RISC-V 让厂商可根据网络卸载、存储加速等场景需求灵活裁剪指令集,大幅降低定制成本。?
未来 RISC-V DPU 将深刻变革 AI 计算生态。玄铁 TITAN 引擎通过 512-4096 位可扩展向量长度设计,将 GEMM 算力执行率提升至 96.8%,为大模型训练提供高效算力支撑。在边缘 AI 场景中,RISC-V DPU 能通过软硬件协同优化,实现推理任务的本地快速响应。英伟达 NVLink Fusion 技术蓝图显示,RISC-V 可与 GPU、网络芯片无缝集成,构建新型数据中心架构。这种开源生态将打破传统架构壁垒,使开发者能自由定义算力分配方式,推动 AI 基础设施向更高效、更灵活的方向演进。?
从技术突破到产业落地,RISC-V DPU 正逐步重塑数据中心的算力格局。随着矢量指令扩展、多核异构等技术的成熟,以及英伟达、算能科技等企业的持续投入,开源架构有望在数据密集型计算领域建立新的技术标准,为 AI 时代的算力革命提供核心驱动力。
近年来,RISC-V 架构凭借开源特性和技术灵活性获得市场高度关注。据行业预测,到 2031 年基于 RISC-V 的 SoC 芯片市场渗透率将达 25.7%,其中数据中心领域占比 28%。英伟达将 CUDA 工具链移植到 RISC-V 架构,算能科技推出集成 TPU 的 SG2044 处理器,这些动态标志着 RISC-V 从嵌入式领域向高性能计算突破。更值得关注的是,AI 加速芯片成为 RISC-V 增长引擎,预计 2030 年市场规模达 420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49.2%。?
RISC-V 架构为 DPU 发展提供独特机遇。其模块化指令集设计完美契合 DPU 的定制化需求,通过 RVV 矢量扩展指令,单条指令可完成多数据搬运,掩码访存技术能有效处理稀疏矩阵运算,显著提升数据处理效率。翼华科技基于 RISC-V 开发的 SmartNIC 产品已成功商用,其 Cluster 架构支持 4 核共享缓存,配合乱序执行和自定义中断控制器,实现了高吞吐量与低功耗的平衡。相比闭源架构,RISC-V 让厂商可根据网络卸载、存储加速等场景需求灵活裁剪指令集,大幅降低定制成本。?
未来 RISC-V DPU 将深刻变革 AI 计算生态。玄铁 TITAN 引擎通过 512-4096 位可扩展向量长度设计,将 GEMM 算力执行率提升至 96.8%,为大模型训练提供高效算力支撑。在边缘 AI 场景中,RISC-V DPU 能通过软硬件协同优化,实现推理任务的本地快速响应。英伟达 NVLink Fusion 技术蓝图显示,RISC-V 可与 GPU、网络芯片无缝集成,构建新型数据中心架构。这种开源生态将打破传统架构壁垒,使开发者能自由定义算力分配方式,推动 AI 基础设施向更高效、更灵活的方向演进。?
从技术突破到产业落地,RISC-V DPU 正逐步重塑数据中心的算力格局。随着矢量指令扩展、多核异构等技术的成熟,以及英伟达、算能科技等企业的持续投入,开源架构有望在数据密集型计算领域建立新的技术标准,为 AI 时代的算力革命提供核心驱动力。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DPU
+关注
关注
0文章
400浏览量
25335 -
RISC-V
+关注
关注
47文章
2664浏览量
49780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赛昉科技徐滔:以精准场景牵引,RISC-V抢滩数据中心百万颗市场
7月16-19日,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成功举办。国内领先的RISC-V厂商赛昉科技携多款重磅产品亮相,集中展示自研创新技术和成果。峰会期间,赛昉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徐滔

RISC-V+DSA:跃昉科技袁博浒解析芯算格局重塑的技术路径
《RISC-V+DSA:重塑芯算格局的必然选择》的主题演讲,深入探讨了RISC-V架构与特定领域加速架构(DSA)结合的技术路径及其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应用前景。 ? ?

睿思芯科携灵羽处理器亮相2025 RISC-V中国峰会
。据悉,该处理器性能可比肩国际主流架构芯片,标志国产服务器芯片首次突破“高性能、全自研IP、自主SoC”技术壁垒,直击当前全球数字经济的核心痛点,为全球数据中心算力基建提供了“中国方案”。
RISC-V 在数据中心软件生态系统中的机遇与挑战
RISC-V 作为一种开源指令集架构,凭借其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开源特性,在数据中心领域的应用正从探索阶段逐步向实际落地推进。目前,RISC-V 在数据中心的应用处于 “能跑通但需优化”
发表于 07-18 13:38
?4960次阅读
RISC-V赛道的“硬核”突围之路
RISC-V作为一种开源指令集架构(ISA),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有望重塑半导体产业格局。从芯片设计公司到软件开发商,从学术研究机构到行业巨头,都在积极探索RISC-V的应用和

FPGA与RISC-V浅谈
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的蓬勃发展,让RISC-V凭借其开源、精简以及模块化的灵活优势,日益成为业界焦点,也为全球半导体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与挑战
发表于 04-11 13:53
?454次阅读

端侧AI、数据中心,RISC-V已“上桌”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梁浩斌)从低功耗、低成本应用,迈向高性能、高算力,是RISC-V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随着RISC-V生态的发展,包括工具链、IP核的进一步完善,RISC-V正在
芯来科技亮相RISC-V Day Tokyo 2025
RISC-V Day Tokyo 2025春季会议于日前在东京大学ITO国际研究中心顺利举行。The RISC-V Day Tokyo作为日本最大的RISC-V活动,汇集了众多优秀的
关于RISC-V芯片的应用学习总结
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开源性、模块化、低功耗、高性能以及可扩展性。这些特性使得RISC-V芯片在物联网(IoT)、嵌入式系统、边缘计算以及高性能计算等领域具有独特竞争力。
在物联网领域,RISC-V芯片的低功耗
发表于 01-29 08:38
贸泽电推出RISC-V技术资源中心
Mouser推出内容丰富的RISC-V资源中心,为设计工程师提供新技术和新应用的相关知识。随着开源架构日益普及,RISC-V从众多选项中脱颖而出,成为开发未来先进软硬件的新途径。从智能手机和IoT设备,再到高性能计算,
《RISC-V能否复制Linux 的成功?》
的设计至关重要。
最早采用RISC-V的Esperanto已经在单个芯片中封装了1000多个低功耗RISC-V内核,以加速其数据中心的AI处理。
下一轮计算革命?
硬件社区再现了二十年前Linux的发展过程
发表于 11-26 20:20
RISC-V,即将进入应用的爆发期
自己增加指令和自己的功能。RISC-V架构可以用于数据中心、车用、移动设备等任何AI需求产品。
展望RISC-V前景,此前硅谷芯片传奇Jim Keller曾指出,“RISC-V的潜力是
发表于 10-31 16:06
赛昉科技产品亮相RISC-V开源创新中心,双方达成战略合作
和人才培养。此次与开源创新中心的合作,将进一步扩大我们的技术影响力,并为行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携手共进RISC-V开源创新中心是全球首家RISC-

RISC-V国际人才培养认证中心举办“智能工控核心'RISC-V技术与工业网关应用前瞻'”沙龙活动
人才培养认证中心主办的“超级星期六”——跃昉专场沙龙在RISC-V开源创新中心举行。本次沙龙以“智能工控核心‘RISC-V技术与工业网关应用前瞻’”为主题,深圳市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