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在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上的主题论坛上,地平线总裁陈黎明博士表示:“L3应该是在L2全场景辅助驾驶的基础上,增加具有受限但清晰 ODD 边界的 L4 功能的智能产品。在规定的 ODD 内,用户能够充分体验L4、 L3 的脱手功能,同时在边界之外,用户还能享受到L2+或者城区NOA带来的便利。这样,从硬件投入角度来讲,用户的体验和回馈是最高的。”
智驾芯片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从 Mobileye 芯片,到地平线的征程系列芯片,再到英伟达的芯片,芯片算力一直在持续提升。就目前市面上而言,算力最大的两款芯片,一款是地平线的征程 6P,算力达到 560 TOPS;另一款则是英伟达的 Thor U,算力达到 700 TOPS。未来随着模型的迭代升级,算力还会不断增长。
陈黎明博士分享了征程芯片的最新进展。征程6系列分为低、中、高三档共 6 款芯片,能够全面覆盖从辅助驾驶到 L3、L4 自动驾驶所需的算力范围,目前低、中、高三档芯片都已经流片回来。实际上征程6E 和征程 6M 已经搭载至多款车型上实现量产,征程 6P 将在今年年底于奇瑞星途ET5车型上开启量产,同时还会搭载我们的最新的城区辅助驾驶系统 HSD。
地平线认为 2025 年将是城区辅助驾驶的转折点,将迎来大幅增长。 2028 年,有望实现 L3 级别的“hands off”;到 2030 年,实现 L4 级别的“eyes off”;到 2035 年,实现 L5 级别的“minds off”,让自动驾驶随心所欲。为了推动Robotaxi 未来出行的早日到来,地平线与哈啰达成战略合作,同时也愿意跟广大合作伙伴共同推动 Robotaxi 和自动驾驶的早日到来。
同一天,在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上,地平线与哈啰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Robotaxi运营场景和需求,发挥各自技术优势,共同打造极致低成本、高安全、高可靠、高可用的智能驾驶技术,实现Robotaxi的商业成功,共同打造行业标杆产品。此次合作,是地平线前瞻战略布局的关键落子,标志着地平线智驾技术基座全面赋能L2到L4全域场景。
当前智能驾驶从L2到L4的加速跃迁已成行业共识。Robotaxi是 L4 级自动驾驶的重要应用和商业化场景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根据瑞银报告预测,到本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Robotaxi服务市场的潜在规模将达到1830亿美元,届时全国将有约400万辆Robotaxi投入运营。
根据协议,此次合作双方将就L4 智能驾驶全栈解决方案及技术展开合作,包括L4级自动驾驶软件算法、车规级域控制器及配套硬件,完成端到端的系统集成与量产验证。该方案将作为哈啰Robotaxi车队的核心软硬件系统。双方共同保障技术方案的高质量、高标准,致力于打造安全可靠、智能便捷的未来出行服务,为用户提供科技感十足的自动驾驶出行新体验。
地平线凭借软硬全栈技术的积累与量产经验,已构建起适配 Robotaxi 落地需求的技术基座。算力层面,征程6P可提供 560TOPS的强大算力,通过独有的弹夹式模块化系统更能实现千TOPS级组合算力,满足多传感器融合与大模型应用需求;算法层面,地平线基于一段式端到端架构打造的HSD城区辅助驾驶系统,实现了顶级类人体验。征程6P与HSD能够进行系统级的软硬协同优化,在保障高算力冗余的同时精简系统结构,有效缩短开发周期、降低集成成本,这将极大优化Robotaxi的核心软硬件系统成本,为商业化落地筑牢根基。
据悉,哈啰Robotaxi业务依托哈啰、蚂蚁集团、宁德时代等投资方的强大赋能,不仅具备强劲的资金动力,还拥有庞大用户基础、成熟的运营经验和丰富的服务生态,可高效支持规模化商业应用。在此次活动上,哈啰首款前装量产Robotaxi车型“HR1”(Hello Robot1)全球首发亮相,并公布计划在2026年实现前装车型量产,覆盖超10个城市、国际首城规模落地、达到万辆规模,2027年部署超5万辆正向定义面向全球的Robotaxi车型。
本文由电子发烧友原创,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微信号zy1052625525。需入群交流,请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访需求,请发邮箱zhangying@huaqiu.com。
-
地平线
+关注
关注
0文章
409浏览量
15713 -
Robotaxi
+关注
关注
0文章
101浏览量
1024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行深智能推出基于地平线征程6M的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Momenta与Uber达成战略合作
小马智行与Uber达成战略合作
地平线与博世达成战略合作
小马智行与腾讯云达成战略合作,打通微信等应用Robotaxi入口
地平线推出L2城区辅助驾驶系统HSD
一汽奔腾与地平线达成战略合作
佑驾创新成功交付L4级自动驾驶小巴项目
2026至2030年:Robotaxi趋向规模化,L3个人乘用车商业化新篇章开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