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交通网络中,桥梁是关键节点,其结构安全性直接影响公共安全与运行效率。随着我国大量桥梁进入中后期服役阶段,传统的定期人工巡检已难以满足精细化、动态化的管理需求。近年来,基于传感器的自动化健康监测系统逐步成为桥梁运维的重要手段,通过连续采集结构状态数据,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现代桥梁监测不再依赖单一指标,而是通过多种传感器协同工作,构建对结构行为的全面认知。倾角、应变、位移、振动、温度等传感器分布在桥体的关键部位,各自承担不同的监测任务,共同形成多维度的数据支撑。
倾角传感器通常安装在桥墩、桥塔或支座附近,用于监测结构姿态的变化。长期的地基沉降或基础偏移会表现为微小的角度偏转,高精度倾角传感器可捕捉到0.01度以内的变化,帮助判断结构是否出现不均匀沉降。这类传感器需具备良好的温度稳定性和抗振动能力,避免因环境干扰导致数据漂移。
应变监测则聚焦于结构受力状态。在主梁跨中、桥塔根部或拉索锚固区等应力集中区域,布置应变传感器可实时获取材料的变形情况。通过分析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应变响应曲线,可以评估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识别是否存在疲劳损伤或超载现象。长期积累的应变数据还能用于校核设计模型,优化养护策略。
位移传感器常用于监测伸缩缝、梁端或连接部位的相对移动。大跨度桥梁在昼夜温差下会产生显著的热胀冷缩,正常情况下位移应在设计范围内波动。一旦出现卡阻、错位或异常增大,可能预示着支座失效或连接件松动。非接触式位移计或拉线式位移传感器因其耐久性和精度,被广泛应用于此类场景。
振动传感器用于捕捉桥梁的动力特性。通过测量自振频率、振型和阻尼比的变化,可以判断结构刚度是否退化。例如,混凝土开裂、钢筋锈蚀或节点松动都会引起固有频率的下降。加速度传感器还可记录车辆通行时的动态响应,辅助识别超载车辆或评估行车舒适性。

环境因素同样不可忽视。温度传感器监测桥体各部位的温差,有助于区分结构变形是由荷载还是温度引起;湿度传感器则可用于评估局部腐蚀风险,特别是在沿海或高湿地区。这些环境数据为结构响应的解读提供了必要的背景信息。
所有传感器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接入数据采集单元,数据经滤波、校准后上传至监控平台。系统可设置阈值报警,也可通过趋势分析发现缓慢发展的隐患。例如,某城市高架桥在连续雨季期间,多个桥墩的倾角和位移数据显示出缓慢但持续的变化趋势,经现场核查确认为周边施工引起的地基扰动。由于发现及时,管理部门得以提前采取措施,避免了结构损伤。
传感器系统的可靠性取决于多个环节:硬件本身的稳定性、安装工艺的规范性、防护等级的适应性以及数据处理的科学性。长期部署在户外的设备必须能承受高温、低温、潮湿、振动和电磁干扰,同时具备低功耗特性,以支持远程供电或电池运行。
直川科技专注于传感器在基础设施监测领域的应用,产品涵盖倾角、位移、振动等多种类型,服务于多座桥梁的健康监测项目。
-
传感器
+关注
关注
2571文章
53545浏览量
773202 -
桥梁检测
+关注
关注
0文章
9浏览量
6224 -
桥梁监测
+关注
关注
0文章
60浏览量
8151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