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从原子级制造到键合集成,国产半导体设备的 “高端局”

Felix分析 ? 来源:电子发烧友网 ? 作者:吴子鹏 ? 2025-09-10 07:33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 / 吴子鹏)在半导体产业向 “超越摩尔定律” 迈进的关键阶段,键合技术作为实现芯片多维集成的核心支撑,正从后端封装环节走向产业创新前沿。在第十三届半导体设备与核心部件及材料展(CSEAC 2025)主论坛暨第十三届中国电子专用设备工业协会半导体设备年会上,拓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光泉与青禾晶元半导体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母凤文,分别从原子级制造与键合集成两大核心维度,分享了半导体技术突破路径与产业应用实践,为中国半导体设备产业向多维创新发展提供了关键思路。

破解集成电路 “密度与带宽” 双重瓶颈的核心路径

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历程中,“摩尔定律” 驱动的制程微缩已逐步接近物理极限,而芯片性能提升与应用需求之间的差距却在持续扩大。吕光泉董事长指出,当前半导体产业面临的核心矛盾,在于器件密度提升与 I/O 带宽不足的错配:逻辑芯片算力 20 年增长 9 万倍,存储密度同步提升,但芯片间通讯带宽仅增长 30 倍,“存储墙” 已成为制约人工智能AI)、高性能计算等场景的关键瓶颈。

要突破这一困境,需从 “平面集成” 转向 “多维集成”—— 前道制造通过原子级精度工艺提升器件密度,后道封装通过键合技术突破互联带宽限制,二者共同构成集成电路多维创新的核心框架。原子层沉积(ALD)技术凭借其精准的薄膜控制能力,成为前道工艺中实现复杂三维结构的核心支撑。吕光泉介绍,ALD 具有三大关键优势:一是沉积速率可控性极强,可实现原子级精度的薄膜生长;二是均匀性与保形性优异,对高深宽比结构(如 3D NAND 的存储孔洞)的覆盖能力远超传统工艺;三是材料兼容性广,可适配高介电常数(High-K)材料、金属栅极等新型材料体系。

在具体应用中,ALD 已成为先进器件结构的 “刚需技术”。以全环绕栅极(GAA)与互补场效应晶体管(CFET)为例,其立体栅极结构需通过 ALD 依次沉积 High-K 层、金属功函数层、钨层等关键薄膜,每层厚度控制需精准到纳米级,且需保证不同区域的一致性,若缺少 ALD 技术,此类复杂结构的量产将无从谈起。而在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领域,垂直结构(V-DRAM)的制备更是依赖 ALD 与原子层刻蚀(ALE)的协同 —— 通过 ALD 实现各向同性薄膜沉积,再借助 ALE 的自控性刻蚀能力,解决高深宽比结构的刻蚀难题,同时避免表面损伤,最终形成高密度存储单元。

与 ALD 相辅相成的 ALE 技术,是原子级制造的另一核心支柱。吕光泉强调,ALE 的 “自控性” 特性颠覆了传统刻蚀逻辑:其通过 “沉积 - 刻蚀” 的循环过程,可实现原子级别的刻蚀深度控制,尤其适用于 3D NAND、高带宽存储器(HBM)等需要超高精度的场景。例如,在 3D NAND 的通道孔刻蚀中,ALE 能有效解决传统干法刻蚀易导致的孔壁粗糙、尺寸不均问题,将刻蚀均匀性控制在纳米级,直接提升存储芯片的良率与可靠性。

键合集成:打通集成电路后道工艺的带宽瓶颈

青禾晶元母凤文董事长则聚焦后道工艺,提出键合技术是解决芯片互联带宽、突破平面集成限制的关键平台性技术。当前半导体产业正从 “平面集成” 向 “三维异构集成” 转型,键合技术不仅能实现不同芯片、不同材料的融合,更能将芯片间互联密度从传统封装的数百个节点提升至百万级,为 AI、高性能计算等场景提供核心支撑。

永久性键合:从材料融合到系统性能跃升
永久性键合技术主要包括超高真空室温键合、亲水性键合与混合键合,分别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
·超高真空室温键合:作为青禾晶元的特色技术,其核心优势在于 “无热应力” 与 “原子级界面”。该技术在超高真空环境下,通过离子束轰击去除材料表面氧化层与污染物,获得高活性表面,随后在室温下实现原子间直接键合。在碳化硅(SiC)复合衬底制造中,通过该技术可将高质量 SiC 薄膜转移至低质量 SiC 衬底上,使高质量衬底重复利用,大幅降低 SiC 器件成本;在高端声表面波(SAW)器件的压电 - on - 绝缘体(POI)衬底制造中,可实现铌酸锂(LT)与硅、蓝宝石等材料的无应力键合,避免传统高温键合导致的材料翘曲、性能衰减问题。

·亲水性键合:通过等离子体处理使材料表面形成羟基,借助羟基间的范德华力实现预键合,再经热处理形成共价键。该技术是绝缘体上硅(SOI)衬底制造的核心工艺,广泛应用于国防、航空、汽车电子等对器件稳定性要求极高的领域,可有效提升芯片的抗辐射、耐高温性能。

·混合键合:融合介质层亲水性键合与金属热扩散键合,是先进封装的 “核心引擎”。母凤文指出,混合键合主要分为晶圆到晶圆(W2W)与芯片到晶圆(C2W)两种模式:W2W 适合小芯片批量键合,颗粒控制难度低;C2W 支持已知良好芯片(KGD)筛选,可实现不同工艺节点、不同材料芯片的异构集成,是 HBM、芯粒(Chiplet)技术的关键支撑。例如,在 HBM 封装中,混合键合无需凸点(Bump),可将 DRAM 堆叠高度降低 30% 以上,同时提升热排放效率;在 Chiplet 架构中,通过 C2W 混合键合可将 3nm 逻辑芯片与 28nm I/O 芯片、射频芯片等异构集成,兼顾性能与成本。

临时键合:支撑先进制程的 “过渡性核心技术”
临时键合技术主要用于晶圆减薄、背面处理等工艺,分为有机物与无机物两类。其中,无机物临时键合是新兴技术方向,相较于传统有机物临时键合,其优势显著:无需有机物涂层,材料成本降低 50% 以上;无机物层厚度仅数十纳米,可实现低应力;兼容高温制程(部分技术可耐受 1000℃),与先进晶圆厂(Fab)工艺适配性更高。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存储器、图像传感器(CIS)、功率器件等领域,为晶圆背面电路制备、超薄晶圆加工提供关键支撑。

国产设备迈向 “全球竞争” 新征程

从先进制程的刻蚀、薄膜沉积设备突破,到先进封装的键合、量测设备领跑,国产设备已不再是 “低端替代” 的代名词,而是在 “高端局” 中逐步掌握话语权。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正经历 “技术重构、生态重塑” 的关键阶段,国产设备企业需持续深化技术创新,强化产业链协同,抓住 AI、汽车电子、高性能计算等新兴需求机遇,从 “突破高端” 向 “引领标准” 迈进,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核心支撑。正如无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孙玮所言:“半导体装备是集成电路产业的‘基石’,国产设备的高端突破,将为我国构建开放协同的产业生态、实现自主可控作出更大贡献。”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半导体设备
    +关注

    关注

    4

    文章

    406

    浏览量

    16216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CSEAC 2025:原子制造合集成国产设备的 “高端

    (CSEAC 2025)主论坛暨第十三届中国电子专用设备工业协会半导体设备年会上,拓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光泉与青禾晶元半导体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母凤文,分别从
    发表于 09-07 21:01 ?4764次阅读

    光固化半导体材料:久日新材的光刻胶国产替代之路

    光固化龙头半导体材料新锐 久日新材的战略转型始于2020年。通过收购大晶信息、大晶新材等企业,强势切入半导体化学材料赛道。2024年11月,久日新材控股公司年产4500吨光刻胶
    的头像 发表于 08-12 16:45 ?468次阅读

    芯片制造中的合技术详解

    合技术是通过温度、压力等外部条件调控材料表面分子间作用力或化学,实现不同材料(如硅-硅、硅-玻璃)原子结合的核心工艺,起源于MEMS领域并随SOI
    的头像 发表于 08-01 09:25 ?578次阅读
    芯片<b class='flag-5'>制造</b>中的<b class='flag-5'>键</b>合技术详解

    原理到应用,一文读懂半导体温控技术的奥秘

    制造、科研实验,通信设备运行,半导体温控技术的应用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温控保障。随着技术的持续创新迭代,半导体温控技术有望在更多领域拓展
    发表于 06-25 14:44

    突破&quot;卡脖子&quot;困境:国产工业电源加速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潮

    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美国对国内半导体行业制裁加速,涉及超过100家实体企业,覆盖了半导体产业链多个制造环节,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迫在眉
    发表于 06-16 15:04 ?1123次阅读
    突破&quot;卡脖子&quot;困境:<b class='flag-5'>国产</b>工业电源加速<b class='flag-5'>半导体</b><b class='flag-5'>设备</b><b class='flag-5'>国产</b>替代潮

    国产SiC碳化硅功率半导体企业引领全球市场格局重构

    IDM模式的战略转型 国产SiC碳化硅功率半导体企业发展历程诠释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转型升级路径。国产SiC碳化硅功率
    的头像 发表于 06-07 06:17 ?535次阅读

    国产龙迅半导体视频转换芯片合集

    国产龙迅视频转换芯片合集如下:
    发表于 05-16 13:49

    半导体制造AI大脑:CIM1.0CIM 3.0的中国式跃迁

    半导体制造全新变革?作为中国本土唯一上线12吋量产产线的工程智能系统提供商,100%国产化多模态大模型智能制造应用领跑者,智现未来给出的“AgentNet驱动CIM 3.0”的技术破
    的头像 发表于 04-17 09:36 ?706次阅读
    <b class='flag-5'>半导体制造</b>AI大脑:<b class='flag-5'>从</b>CIM1.0<b class='flag-5'>到</b>CIM 3.0的中国式跃迁

    最全最详尽的半导体制造技术资料,涵盖晶圆工艺后端封测

    资料介绍 此文档是最详尽最完整介绍半导体前端工艺和后端制程的书籍,作者是美国人Michael Quirk。看完相信你对整个芯片制造流程会非常清晰地了解。硅片制造
    发表于 04-15 13:52

    打破海外垄断,青禾晶元:引领半导体合新纪元

    全新的半导体技术赛道。 美国DARPA微系统技术办公室主任Mark Rosker曾指出,半导体行业将很快进入由不同材料组合制造器件的时代,而合技术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途径。 作为国
    发表于 04-01 16:37 ?412次阅读
    打破海外垄断,青禾晶元:引领<b class='flag-5'>半导体</b><b class='flag-5'>键</b>合新纪元

    中国制造2025:SiC碳化硅功率半导体的高度国产

    碳化硅功率半导体的高国产化程度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典型成果,通过 政策引导、产业链整合、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共振 ,实现了“进口替代”
    的头像 发表于 03-09 09:21 ?1519次阅读

    半导体先进封装模组制造项目开工

    、南通高新区常务副书记吴冰冰致辞。 制半导体是小芯片和异构集成技术先行者,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系统芯片及模组整体解决方案。此次开工的制半导体
    的头像 发表于 02-12 10:48 ?681次阅读
    制<b class='flag-5'>局</b><b class='flag-5'>半导体</b>先进封装模组<b class='flag-5'>制造</b>项目开工

    探索物质极限:原子制造的崛起与未来

    和功能的纳米结构或材料的制造技术。这种技术通过在原子尺度上精确控制材料的排列和组成,实现对材料的精确控制,进而创造出具有特定性能的新型材料和设备原子
    的头像 发表于 01-20 11:19 ?1055次阅读

    【「大话芯片制造」阅读体验】+ 半导体工厂建设要求

    是工厂的排气系统;半导体制造和检验过程中使用多种药液和气体,也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和有害气体,如图1-1所示,污水处理设施、废液储存罐、废气处理设施也是半导体工厂的标配。 通过阅读此章了解了半导体工厂建设所需要的条件和
    发表于 12-29 17:52

    半导体制造合线检测解决方案

    引线合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半导体行业和微电子领域。它实现了集成电路(IC)中芯片与其他电子元件(如晶体管和电阻)之间的互连。引线合通过在
    的头像 发表于 10-16 09:23 ?1861次阅读
    <b class='flag-5'>半导体制造</b>的<b class='flag-5'>键</b>合线检测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