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零碳园区政策下的安科瑞EMS3.0解决方案与实践案例
1 政策背景与需求分析
陕西省为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于2023年7月由省生态环境厅、省发改委和省财政厅联合发布了《陕西省低碳近零碳试点示范建设工作方案(2023-2025年)》。该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底前,在全省范围内建成20个左右低碳近零碳排放县(区)、园区,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并推荐一批试点申报国家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政策要求试点园区建立降碳管理机制,促进能源低碳转型,推动节能低碳发展,增强降碳减污协同。
安科瑞 崔怡蒙 152-167-512-08
在陕西省推进零碳园区建设过程中,工业园区面临诸多挑战:一是能源管理精细化程度不足,多数园区缺乏完善的能源监测体系,无法实现碳排放的精准计量和溯源;二是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有限,尽管陕西部分地区光伏、生物质能资源丰富,但缺乏协调控制手段,导致弃光弃水现象时有发生;三是碳资产管理能力欠缺,园区和企业对碳资产运营、碳交易市场参与缺乏专业知识和工具支持;四是数字化基础设施薄弱,园区层面缺乏统一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平台,难以支撑智慧能源管理需求。
为解决这些问题,安科瑞EMS3.0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提供了全面解决方案。该系统通过"云-边-端"协同架构,实现能源流与碳流的全生命周期管控,能够帮助园区有效应对政策合规要求,同时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重提升。
2 解决方案概述
安科瑞EMS3.0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是专为零碳园区建设的综合化管理平台,采用"云-边-端"协同架构,由终端层、边缘层和云平台三层组成。系统通过全面的数据采集、智能分析和优化调度,帮助园区实现能源效率最大化和碳排放最小化。
2.1 系统架构
终端层:集成光伏、储能、充电桩等设备,实时感知能源数据,构建物理世界的数字镜像。包括各类传感、计量、保护和控制设备,如充电桩、多功能电表、防逆流装置、电能质量监测装置、无功补偿装置以及第三方设备如逆变器和储能柜。这些设备负责实时采集电、水、气、热等多维能源数据,构建园区能源系统的"数字孪生体"。
边缘层:由协调控制器与智能网关组成,实现多协议设备接入,支持本地策略执行,保障系统毫秒级响应。智能网关支持Modbus、IEC 104等多种通信规约,负责数据的采集、规约转换、存储和上传。站控层系统则制定并执行计划曲线、削峰填谷、需量控制、新能源消纳等关键控制策略。
云平台:采用AI算法实时分析全量能源数据,生成超短期负荷预测(准确率85%+)与动态调度策略。通过综合能效管理、微电网智慧管理和碳管理可视化等核心模块,为园区管理者提供对内集中监管、能效分析、碳排放统计、源网荷储充协调控制的能力,并对外支持参与需求响应和电力市场交易。
表:安科瑞EMS3.0系统架构主要组成与功能
架构层级 主要组件 核心功能
终端层 智能电表、传感器、光伏逆变器、储能控制器 实时数据采集、设备状态监测、基础控制
边缘层 智能网关、协调控制器、边缘计算节点 数据聚合、协议转换、本地实时决策
云平台 大数据引擎、AI算法、可视化工具 数据分析、负荷预测、优化调度、碳管理
2.2 核心功能
安科瑞EMS3.0系统提供以下四大核心功能模块,全面覆盖零碳园区管理的各个方面:
全景能源监测与数字化管理:系统通过广泛的物联网智能终端,实时采集园区内电、水、气、热、光、储等多维能源数据,实现从高压配电到用电侧的整体监控,满足对光伏、风电、储能、充电桩及空调系统等设备的全天候数据采集与分析。这为能源决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实现了能源系统的"透明化"管理。
智能优化调度与多能互补:系统能够整合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和充电桩等元素,实现智能联动控制。例如,优先消纳光伏绿电,余电存储于储能系统中;在夜间或光照不足时,由储能释放电能,保障充电桩等负荷的绿色电力供应,从而有效提升绿电自给率。
精准碳排管理与溯源:系统内置符合ISO 14064标准的碳排计算模型,能够根据采集的能耗数据自动换算碳排放量(尤其是外购电力产生的范围二排放),并生成合规的碳盘查报告,为碳交易和碳中和认证提供数据支撑。
智能运维与安全预警:对园区配电系统进行24/7实时监控,一旦监测到电气火灾、故障报警、电能质量恶化等异常情况,系统立即通过APP、短信等方式告警,实现预测性维护,保障能源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3 系统核心功能
3.1 全景能源监测与数字化管理
安科瑞EMS3.0通过多维度数据采集和可视化展示,实现园区能源系统的全面透明化管理。系统部署500余台各类智能传感设备(包括多功能电表、AEM系列碳电表、智能水表、天然气表等),覆盖所有主要耗能设备、生产线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单元,实现数据采集全覆盖。
系统采用三级计量体系:在设备层部署高精度碳电表(AEM系列)、直流表计(PZ72RN/DJ5F1352RN),覆盖光伏、储能、充电桩等全能源节点;在平台层通过AcrelEMS-ZCP平台自动核算范围1&2碳排放;在应用层生成"碳流图",追踪能源从输入到消耗的全链条碳排放。这种精细化的监测体系解决了碳排放"摸不清、算不准"的痛点,满足政府碳核查要求。
基于实时采集的数据,系统构建了园区能源系统的数字孪生模型,支持同环比分析,精准定位高耗能设备,例如空调、照明系统能耗异常可实时预警。相比传统核算方式,这种实时监测系统使能源管理时效性提升80%,助力园区快速响应碳核查。
3.2 智能优化调度与多能互补
安科瑞EMS3.0的智能优化调度功能通过多能协同控制和动态优化策略,实现园区能源系统的高效运行。系统集成光伏、储能、充电桩等设备,实现光储充一体化调度,就地消纳率超95%。
光储协同增效:系统优先消纳绿电,余电存储用于峰谷套利。某园区通过"晴天蓄能+阴天释能"模式,储能日均收益达8000元,设备寿命延长30%,投资回收期缩短至2年。通过动态调节储能充放电策略,系统可降低尖峰负荷41%,节省千万级配电扩容成本。
需量柔性控制:系统基于电价信号和负荷预测算法,智能控制储能系统在电价谷时充电、峰时放电,并配合有序充电等策略,平滑园区负荷曲线,降低用电成本。某企业通过储能瞬时响应过载需求,减少需量电费30%,延迟变压器增容投资超500万元。
有序充电网络:系统结合电价信号与设备状态,智能调节充电桩功率。某充电场站通过该策略,充电桩利用率提升50%,运维成本降低50%,日流水突破10万元。系统支持7kW~240kW全功率覆盖,结合变压器负载与电价时段动态调度,降低单台车充电成本40%。
表:安科瑞EMS3.0优化调度策略与效果
调度策略 技术手段 实施效果
光储协同 光伏优先消纳,余电存储,峰谷套利 储能日均收益8000元,设备寿命延长30%
需量控制 基于电价信号的储能充放电调度 减少需量电费30%,延迟变压器增容投资
有序充电 根据变压器负载与电价动态调节功率 充电桩利用率提升50%,单车充电成本降40%
3.3 精准碳排管理与溯源
安科瑞EMS3.0通过全链路碳追踪和碳资产运营两大核心功能,实现园区碳排放的精准管理和价值创造。系统内置2000+碳排放因子数据库,支持设备级碳计量,精确追溯产线、工序碳排放源。自动生成碳排热力图,相比传统核算方式时效性提升80%,助力园区快速响应碳核查。
碳管理功能主要包括:
实时碳排追踪:按区域、设备维度量化碳排放,自动换算碳排放量(尤其是外购电力产生的范围二排放),并生成合规的碳盘查报告,为碳交易和碳中和认证提供数据支撑。通过AEM系列碳电表等设备,可追踪至设备级别的碳排放(如空压机、制冷机组),精准定位高碳排环节,指导节能改造。
碳资产运营:接入碳交易市场数据,自动测算配额缺口,通过"储能调峰+绿电采购"组合策略优化碳资产配置。系统能够聚合园区内分布式电源、储能和可调节负荷,以负荷聚合商的形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获取辅助服务收益,将园区从"能源消费者"转变为"能源产消者"。
3.4 智能运维与安全预警
安科瑞EMS3.0通过预测性维护和快速故障响应,保障园区能源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系统对园区配电系统进行24/7实时监控,一旦监测到电气火灾、故障报警、电能质量恶化等异常情况,立即通过APP、短信等方式告警。
系统采用N-1供电模型和快速切换技术(小于0.2秒),确保供电可靠性高达99.999%。关键设备舱内配备了温湿度调节系统和防凝露装置,确保在极端气温条件下稳定运行。某园区通过部署智能巡检机器人+AI诊断,运维人力减少45%,年省成本120万元,预测性维护使变压器等关键设备故障率下降60%。
4 陕西特色适应性设计
针对陕西省的地理环境和能源结构特点,安科瑞EMS3.0进行了特殊适应性设计,以确保系统在陕西地区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关中地区设备强化:针对关中地区夏季高温特点,所有户外电气设备采用高温专用型号,提高了绝缘强度和散热能力,适应高温环境。关键设备舱内配备了温湿度调节系统和防冷却装置,确保在极端气温条件下稳定运行。
可再生能源优化组合:结合陕西不同地区资源特点,设计了"光伏+储能+生物质能"的多能互补方案。在陕北地区,针对冬季供暖需求大的特点,增加了地源热泵与光伏系统的联动控制,实现清洁供暖。
碳汇管理模块:特别开发了碳汇管理功能,能够对接陕西地区林业碳汇、草地碳汇项目数据,实现园区碳排放与碳吸收的平衡管理,为园区最终实现"净零排放"提供支撑。
虚拟电厂(VPP)接入:针对陕西省电力市场特点,系统能够聚合园区内分布式电源、储能和可调节负荷,以负荷聚合商的形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获取辅助服务收益。某园区通过VPP聚合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年收益超千万元。
5 案例构想与实施效果
5.1 案例一:西安某高新技术产业园
西安某高新技术产业园位于西安市郊,园区占地面积约3.2平方公里,以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为主导产业。园区已建设了分布式光伏电站(利用厂房屋顶和闲置土地,总容量约4.2MW),配套了电化学储能系统(容量为2MWh),并设有电动汽车充电站(包含多台7kW-120kW充电桩)。
园区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光伏消纳能力不足(午间光伏发电高峰时段园区用电需求不足,导致逆功率流动风险);用能成本高企(年电费支出超过1000万元);碳排放计量困难(缺乏有效的碳排放在线监测手段,难以满足未来碳交易市场参与需求)。
实施安科瑞EMS3.0后,园区取得了显著成效:
用能成本大幅降低:通过高效的削峰填谷和需量控制策略,利用储能进行峰谷套利,减少容量电费,园区综合用电成本降低32%。年度电费支出从原来的1000万元降至680万元,节省320万元。
绿电利用率显著提升:光伏浪费率从35%降至5%,绿电消纳率提升至95%,年减少碳排放约3200吨。
投资回报期合理:项目总投资约1500万元(包括设备采购、安装调试、系统集成等),通过电费节省、政策补贴和碳交易收入,预计投资回收期在4.5年左右。
5.2 案例二:咸阳某工业园
咸阳某工业园是以装备制造和食品加工为主导产业的省级工业园区,园区年用电量约2500万kWh,传统能源占比高,碳排放强度大。园区部署了安科瑞EMS3.0系统,包括:
全面感知设备层部署:在园区各关键节点安装400余台各类智能传感设备,覆盖所有主要耗能设备、生产线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单元,实现数据采集全覆盖。
平台层搭建:采用本地化部署方式建立能源管理中心,配置高性能智能网关、服务器和站控层系统,确保数据安全与实时控制能力。
应用层功能启用:启用综合看板、能效分析、碳管理、智能调度(光储充协同、削峰填谷、需量控制)、运维告警等核心功能模块。
实施后,园区取得了以下效益:
经济效益:年节省电费支出超300万元,通过参与虚拟电厂项目获得辅助服务收益约80万元/年。单位产值能耗下降18%,每年减少能源成本投入约120万元。
环境效益:园区碳排放强度从实施前的1.8kgCO?/元下降至0.9kgCO?/元,降幅达50%,超额完成预定目标。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从15%提升至45%,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约18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800吨。
管理效益:实现了能源系统的精细化、数字化管理,运维效率提升40%,故障响应时间缩短80%,供电可靠性提高至99.99%。
表:咸阳某工业园实施安科瑞EMS3.0前后的关键指标对比
指标名称 实施前 实施后 变化幅度
单位产值能耗 0.38吨标准煤/万元 0.31吨标准煤/万元 ↓18.4%
单位产值碳排放 1.8kgCO?/元 0.9kgCO?/元 ↓50%
可再生能源占比 15% 45% ↑200%
供电可靠性 99.85% 99.99% ↑0.14%
年电费支出 1250万元 950万元 ↓24%
6 总结与展望
在陕西省大力推进低碳近零碳试点示范建设的政策背景下,安科瑞EMS3.0智慧能源管理系统为园区提供了全面解决方案。系统通过"云-边-端"协同架构,实现能源流与碳流的全生命周期管控,帮助园区应对政策合规要求,同时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重提升。
未来,安科瑞EMS3.0系统将进一步融合数字孪生、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打造"可感知、会思考、自进化"的智慧能源管理体系。系统计划于2026年支持氢能接入,构建"光-储-氢"多能互补体系,并上线V2G车网互动功能,使电动汽车变身"移动储能单元"。这些创新功能将进一步增强系统的适应性和有效性,为陕西省乃至全国的零碳园区建设提供更加完善的技术支撑。
零碳园区建设不仅是政策要求,更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标签。通过安科瑞EMS3.0系统的全面实施,园区不仅能够满足陕西省低碳近零碳试点示范建设的政策要求,还能够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管理效益等方面获得显著提升,真正实现从"政策合规"向"价值创造"的转型。
审核编辑 黄宇
-
数字化转型
+关注
关注
0文章
344浏览量
9512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RFID系统:智能时代下的资产管理与数字化转型引擎

《工业企业和园区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指南》发布 安科瑞能碳管理系统助力绿色智造新时代 ——政策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