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倾佳电子SiC模块(碳化硅MOSFET功率模块)产品介绍及市场应用前景深度解析

杨茜 ? 来源:jf_33411244 ? 作者:jf_33411244 ? 2025-09-07 09:26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倾佳电子SiC模块(碳化硅MOSFET功率模块)产品介绍及市场应用前景深度解析

wKgZO2iKLKmAAgISAB58dV-iLPE271.pngwKgZO2iKLKaAOK5PABuj7XMlfbM908.pngwKgZO2iKLKeAB1sRACCC4LVCvzE767.pngwKgZO2iKLKeAM2VrAAQ5liQRXCw311.png

前言

随着“双碳”战略目标推动和新一轮能源革命浪潮席卷全球,功率半导体技术已经成为新能源工业自动化智能交通以及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核心技术支撑。在过去二十年,硅(Si)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模块是高压、大功率变换系统的主流方案。然而,随着对能效、功率密度、体积、可靠性和系统总成本要求的显著提升,硅基功率器件逐渐逼近其物理极限。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以碳化硅(SiC)为代表的宽禁带半导体,在高压、大功率及高频领域具备里程碑式突破意义。SiC材料拥有3.26eV禁带宽度(是硅的近3倍)、10倍高击穿电场强度以及3倍以上的热导率,使其可以在极高温度、高电压下保持优良的电气稳定性。全球主要厂商如Wolfspeed、英飞凌、ST、ROHM等率先布局SiC产业,带动器件与产业链快速发展。近年来,国内头部企业如BASiC Semiconductor(基本半导体)实现了SiC材料及功率器件的技术突破与量产落地,奠定了本土自主可控能力基础。

wKgZO2i0E9CAHIQeABQsQ3sJLfY990.pngwKgZPGixr72AD4gAABEzy41TdGw074.pngwKgZPGixr76AclXZABc74ZEXKeQ706.png

倾佳电子(Changer Tech)作为中国本土领先的功率半导体分销商,聚焦于新能源、交通电动化和工业数字化,专注于SiC MOSFET、IGBT、GaN等功率模块的市场推广和应用生态建设。其代理的BASiC Semiconductor系列SiC MOSFET模块,特别是在34mm、62mm等主流工业封装下,代表着国产化SiC模块体系的最新技术水平。本文将围绕当前SiC MOSFET模块的核心技术优势,剖析其在关键参数如导通损耗、开关频率、反向恢复、结温和封装等方面对传统IGBT模块的升级替代潜力,进一步深入探讨模块在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工业伺服和储能系统等六大典型场景的应用价值。通过与市场趋势和经济性的结合分析,论证SiC模块全面替代IGBT的路径、市场空间及未来方向。

倾佳电子(Changer Tech)是一家专注于功率半导体和新能源汽车连接器的分销商。主要服务于中国工业电源电力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倾佳电子聚焦于新能源、交通电动化和数字化转型三大方向,并提供包括IGBT、SiC MOSFET、GaN等功率半导体器件以及新能源汽车连接器。?

倾佳电子杨茜致力于推动国产SiC碳化硅模块在电力电子应用中全面取代进口IGBT模块,助力电力电子行业自主可控和产业升级!

倾佳电子杨茜咬住SiC碳化硅MOSFET功率器件三个必然,勇立功率半导体器件变革潮头:

倾佳电子杨茜咬住SiC碳化硅MOSFET模块全面取代IGBT模块和IPM模块的必然趋势!

倾佳电子杨茜咬住SiC碳化硅MOSFET单管全面取代IGBT单管和大于650V的高压硅MOSFET的必然趋势!

倾佳电子杨茜咬住650V SiC碳化硅MOSFET单管全面取代SJ超结MOSFET和高压GaN 器件的必然趋势!

技术优势分析

1. SiC与IGBT模块关键参数对比

关键参数 SiC MOSFET模块 IGBT模块
材料性质 宽禁带(3.26 eV),高击穿场、高导热率 硅基(1.12 eV)
导通损耗(RDS(on)/Vce(sat)) 超低(<5mΩ,随电流增强线性增加) 典型>1.6V膝点,电流大时降至约1-2mΩ
开关速度与频率 极快(数十/n百kHz)、无尾电流 有少数载流子拖尾,受限(10-20 kHz)
反向恢复特性 极低Qrr,软恢复(体二极管或集成SBD) 高Qrr,硬恢复(伴随尖峰和EMI)
工作结温(Tj,max) 175-200°C以上 典型为150°C
封装形式 先进低电感(Si3N4陶瓷基/银烧结/铜基) 传统Al2O3陶瓷基(热性能一般)
体积/重量 小型化(高功率密度,便于集成) 体积大、系统集成有限
驱动特性 需负压关断、米勒钳位,EMI需抑制 驱动简单,误触发概率低
可靠性 高,耐热震/功率循环好,寿命长 中,热冲击寿命有限,需提升
系统影响 开关频率提升,磁性/滤波元件减小 系统器件多,设计复杂

上表直观展示了SiC MOSFET模块与传统IGBT模块在关键悬殊参数上的差异。SiC MOSFET以低导通损耗和极快开关能力闻名。比起IGBT高达1.2-2.5V的集电极饱和压降和显著拖尾电流,SiC MOSFET表现为电阻型输出特性,有效压降极小、能耗更低。开关频率从IGBT的10-20kHz(再高则拖尾损耗显著上升)提升到了SiC的几十至数百kHz,这不仅使系统能效大幅晋升,更可极大减小滤波电感、电容等无源元器件体积,实现系统小型化与成本下降。

SiC MOSFET集成了软恢复的体二极管或集成SiC SBD(二极管),反向恢复电流极低,无论在频率、温度或负载变化下,都基本稳定且不会像IGBT那样形成高幅度、快恢复的电流尖峰,显著降低了电磁干扰(EMI),提升系统可靠性。针对严苛环境需求,SiC MOSFET模块的最大结温可达200°C,导热基板、先进烧结工艺和低寄生电感设计,从根本提升系统的安全裕度和热管理冗余。采用高性能陶瓷(如Si3N4)和铜基板,热循环耐久、功率密度和可靠性均优于传统氧化铝陶瓷基IGBT模块。

更进一步,国产BASiC Semiconductor SiC模块在产品线创新方面,集成了多颗高性能芯片(如34mm主流规格BMF80R12RA3/BMF160R12RA3等1200V电压、80A-160A电流半桥模块),通过芯片并联和线性扩展,实现额定电流范围的大跨度覆盖,便于用户灵活选型,实现产品序列化、生产高效化及适应应用场景多样化。

2. 技术优势的核心解析

2.1 导通损耗

SiC MOSFET的导通特性表现为标准欧姆型线性关系,输出特性(RDS(on))从数十mΩ可做到仅几mΩ,随着电流提升,阻值按比例减小(芯片并联扩展)。相比之下,IGBT设计天生存在膝点压降,其Vce(sat)在低电流下损耗较大,高负载下虽可借助电导率调制降低损耗,但整体能效仍逊色于SiC。在电动车、储能、光伏等应用工况下,SiC方案全区间都有更低的有效导通损耗,尤其在部分负载或轻载工况下优势显著。

2.2 开关频率与能效

由于IGBT本质属于双极型器件,其关断过程中少数载流子拖尾极为严重,限制了开关频率(通常10-20kHz再上则损耗激增)。SiC MOSFET则因属于单极型器件,原理上无尾电流,关断速度快得多。典型BASiC系列SiC模块,应用于储能、光伏、工业变频时,可将开关频率一次性从20kHz提升至80kHz甚至更高,系统效率提升1.58%,对应系统损耗可减少30-70%,磁性元件缩小1/2甚至2/3,对系统小型化助益巨大,也彻底解放了整机效率的极限空间。

wKgZPGi6BmqAPFXSAAOQbgpFKBQ016.png

2.3 反向恢复与EMI

反向恢复损耗是IGBT配套快恢复二极管(FRD)或SJ MOSFET普遍存在的短板:由于少子积累和恢复,反向切换时会产生大幅度、快速的瞬态恢复电流,导致开关损耗升高、电磁干扰增加、器件易发热、寿命受损。SiC MOSFET采用自带或集成SiC肖特基二极管(SBD)或软体二极管结构,几乎完全消除了以上弊端——其反向恢复电流小、高温性能稳定、无论系统负载变化都能确保较低的Err损耗和系统EMI噪声,优化器件及整机可靠性和并网一致性。

2.4 热管理与高结温能力

SiC MOSFET模块允许器件工作结温普遍达到175°C,甚至高达200°C,远高于IGBT模块的150°C。其热导率高,烧结工艺(银烧结等)与先进陶瓷基板(如氮化硅Si3N4、AlN等)配合,热阻低、热循环寿命和功率循环寿命大幅提升。BASiC Semiconductor产品集成NTC传感(便于温度实时监控),支持工业、车规级、储能等高温复杂现场的长期稳定运行,为现代高功率和紧凑型系统提供了更大冗余,显著增强了模块生命周期和投资回报率。

2.5 先进封装技术

wKgZPGi0E3WAXnm6ABOH8BDApj4543.pngwKgZPGixr2SARFXBABJhLEozm4U342.pngwKgZO2ixsImAa6ywAAheE738V6E379.pngwKgZPGixsImARP_MAAhjZX-vizQ481.pngwKgZO2ixsImAa6ywAAheE738V6E379.png

凭借片上集成、铜基/陶瓷基板、多芯片并联、杂散电感极低的封装工艺(寄生参数压制至10-20nH以下,部分厂商甚至<10nH),SiC模块在高频工作时有效防止电压过冲及误触发。部分新产品还搭载集成“米勒钳位”、负压关断等驱动保护功能。以BASiC的Pcore?系列为代表,封装创新不断提升模块电流承载能力、抗震抗弯和结构可扩展性,有效解决高性能SiC芯片在工业级及车规级应用中的可靠性瓶颈,为系统优化提供了坚实平台。

典型应用场景

以下列举六大核心应用领域,分析SiC模块替代IGBT带来的独特优势,并给出BASiC代表性推荐型号:

应用领域 SiC替代关键优势 推荐BASiC型号
光伏逆变器 开关损耗<30%,系统效率99%,提升功率密度;允许三电平/两电平拓扑简化、缩小体积 BMF80R12RA3、BMF160R12RA3(34mm);BMF540R12KA3(62mm)
风电变流器 高频高压冗余,三电平/两电平效率提高1-3%,滤波器缩小,极端环境下可靠性强 BMF120R12RB3、BMF360R12KA3
新能源汽车牵引 续航提升10-20%,逆变器小型集成、高效率,支持800V平台,系统轻量化 Pcore?2 DCM系列、750V/1200V车规模块
充电桩 支持800V快充、效率提升3%,96-99%;高频驱动、滤波/无源元件尺寸减少 BMF80R12RA3、BMF160R12RA3
工业伺服 电流环带宽提升2-3倍(>3kHz),响应快,体积减小,节能降本 BMF60R12RB3、BMF80R12RA3
储能变流器PCS 效率99%,变流器体积减半,寿命翻倍,高温耐受优化运维 BMF540R12KA3、Pcore?2系列

以上表格明确了SiC MOSFET模块在六大典型应用领域内完全替代IGBT的核心技术价值。下文给予更深入解读。

1. 光伏逆变器

光伏并网逆变器作为绿色能源输出的“心脏”,对于能效与功率密度要求极高。全SiC解决方案可将开关频率由IGBT的16-20kHz提升至60-80kHz甚至更高,在保证98.5%-99%以上转换效率的同时,大幅缩小电感、电容等无源元器件体积,使系统更紧凑、重量更轻,寿命更长。例如,20-60kW户用及商用逆变器平台选用BASiC BMF160R12RA3/BMF540R12KA3,满足高频高压场合需要,支持两电平拓扑,简化系统架构,便于系统维护和批量部署。

2. 风电系统

风电变流器当前正迈向更智能、高效的多电平变换架构。采用SiC模块的系统可以将典型效率提高1-3%,开关频率由3kHz提升至10kHz以上,使得磁性元器件缩小、系统更紧凑。对比同封装IGBT方案,全SiC变流器可降低系统功率损耗约70%,大幅节约滤波等磁性部件成本,尤其适合海上、高寒等恶劣环境下的高可靠风能系统。

3. 新能源汽车牵引逆变器

800V新一代电动车正在推动SiC渗透加速。车载逆变器采用SiC模块通常可以令续航里程提升10-20%、体积缩小25%以上。在相同条件下,BASiC车规级SiC模块HPD,TPAK,DCM通过Pcore?平台,具备高一致性和高可靠性,广泛应用于乘用车、商用车和重卡主驱逆变器(如750V/1200V、200~950A产品),显著提升整车性能和能量利用率,助推电动车电驱系统轻量化、智能化进程。

wKgZO2izZ52AXhbCAAWqrhkuEMQ018.pngwKgZO2ixr72AFC0AAAgKsqXYEk0569.png

4.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与双向V2G

SiC模块可满足高压快充、车网互动(V2G)等新需求。以典型30-50kW快充模块方案为例,SiC的高频、高压承受能力可实现150-250kHz以上高效运行,提升转换效率(常见从96%提升到98-99%),缩短充电时间。V2G双向充电桩应用中,SiC优势还体现在双向能量流的高效率和高可靠性,满足兆瓦级大功率充放电需求,是未来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互动的基础支撑。

5. 工业伺服与运动控制

在工业伺服、高端机床、工业机器人等场景,伺服控制器对动态响应和体积小型化要求极高。SiC模块替代传统IGBT后,由于开关频率提升、带宽增加可将实际伺服响应速度和精度提升3-5倍,降低死区损耗,简化热管理系统。以倍福AX8000等最新工业级产品为例,采用SiC后功率密度提升55%,系统输出电流能力大幅增强,满足高动态纳米级控制需求,支持极高集成和系统能效要求。

6. 储能系统功率变流器PCS

储能变流器PCS是未来电力调峰与新能源消纳核心装备。全SiC方案在PCS中的应用,常规两电平拓扑即可达99%能效,大幅减少损耗、缩减体积、延长系统寿命30-60%。以10MW/40MWh级储能站为例,BASiC的BMF540R12KA3可满足高压大电流需求,系统级节能可节约数十万度电/年,极大提升了系统投资回报率。尤其是国内PCS行业加速向高压平台演进,SiC的系统适配能力与经济性已显现出明显优势。

经济性与系统价值

1. 全生命周期成本与系统级经济性

长期以来,价格高企一直被认为是阻挠SiC大规模替代IGBT的主要瓶颈。然而,随着SiC元件制造工艺迭代,材料和良率提升,以及中国本土产业链的成熟与扩张,SiC模块尤其是BASiC等国产品牌的产品,初始价格已接近甚至低于同功率进口IGBT模块。例如6英寸SiC晶圆价格从2021年的700美元降至2025年的300美元以下,外延层良率大幅提升,模块生产成本持续下降。

玻璃点在于,SiC模块带来的效率提升、散热系统简化、无源磁性元件和滤波器体积减少(如功率密度提升30-50%,磁性材料和散热件总成本下降20-40%)、以及寿命延长效应,均可在整机生命周期内实现“用电量—运维—备件—停机损耗”四方面的全面节省。这一全生命周期的隐形收益远超初期成本的投入——以新能源车和储能等高频高效场合为例,采用SiC的系统仅电费节省即可覆盖初始投资溢价,运维和更换间隔则进一步降低了全生命周期拥有成本。

2. 应用场景经济效益测算示意

光伏逆变器:SiC替代后效率提升3-5%,对20-50kW逆变器平均每年可节能1~2万度电,五年即可收回系统增量投资。

风电变流器:整机体积缩小至1/2,效率提升1-3%,滤波器成本下降20-30%,长期大幅度减少维护和土地占用费用。

储能变流器PCS:系统损耗优化,10MW/40MWh系统年节省20万度电,寿命延长2倍,年化故障维护降本近30%。

新能源汽车主逆变:SiC逆变器可延长续航、提高峰值性能,缩短整车充电时间20%,制造和整车轻量化相结合直接提升市场竞争力。

3. 产业链与本土化优势

BASiC基本半导体实现了从SiC材料、衬底外延、芯片制造到功率模块封测的贯通布局,国产SiC模块市占率从2020年10%跃升到35%,国内已形成多家规模企业竞争(如比亚迪半导体、基本半导体、士兰微、中车时代等)。国产化供应链的崛起和本地交付优势,带来了产能充足、定制灵活、交付快速与本土服务响应,进一步压缩了系统和供应链环节成本,明显提升方案竞争力。

市场趋势与预测

1. 市场规模与增长空间

全球SiC功率器件市场2024年已突破75亿美元,预测到2030年将攀升至16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超过30%。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新能源车、储能、光伏、智能电网市场,2024年本土SiC功率模块市场规模达35亿元,预计2030年将突破60亿元。尤其是在高压(900V及以上)领域,SiC凭借材料优势逐步确立主导地位,并加快向工业、数据中心、轨道交通、快充等市场渗透。

新能源汽车主驱逆变器中SiC渗透率2020年仅为5%,2024年已达25%,预计2030年将突破60%。同理,储能变流器、光伏逆变器等领域的渗透率也在以每年10-25个百分点的速度攀升。市场需求的高增长直接带动了产业投资与产能扩张,中国本土企业如BASiC、士兰微、斯达、比亚迪、宏微科技等正高速扩大8英寸衬底和SiC芯片产能。

2. 竞争格局与主流企业

国际主流SiC功率模块厂商形成多元竞争格局——Wolfspeed、英飞凌、意法半导体、ROHM等占据高端高压市场领先地位。目前国产品牌如BASiC Semiconductor(基本半导体)、比亚迪半导体、士兰微、中车时代等持续崛起,在车规级与工业级市场均实现了从材料、工艺到产品的自主可控与批量供应,形成“国产-外资”多线并进的产业竞争格局。随着国家政策加速推进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自主可控,预计未来国产品牌市占率还将在高端应用中持续提升。

3. 政策驱动与产业环境

国家和地方政策大力扶持SiC等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出台了包括“十三五/十四五”专项规划、《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能源电子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等鼓励政策,多省市制定了碳化硅产业高质量发展路线图,明确将SiC产业列为重大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助力本土材料和芯片企业技术攻关和产能扩张,确保产业链自主、安全、有序发展。这为SiC功率模块的市场成长、市场渗透与国产化进程提供了坚实外部环境。

4. 技术演化与未来发展

wKgZO2izZ5-AWfgoAAftGrzlebE922.pngwKgZPGizZ6OATf2QAA8TJn5joYA115.png

技术演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向:一是8英寸衬底及高良率外延工艺带来成本极限下探,助力SiC模块大规模渗透中低压领域;二是沟槽型、超结型SiC MOSFET工艺与集成式模块(嵌入式驱动/感测/保护)、低电感/高散热封装及智能化集成(IPM)推动产品性能和可靠性天花板不断提升;三是与GaN等宽禁带材料协同分化,SiC主攻高压大功率,GaN主攻高频小功率,两者共同引领功率半导体升级。

结语

wKgZPGiKLKqAShsQADK_uu_1dBw942.pngwKgZPGiKLKeAOMUIACOFdnXt8PU371.pngwKgZPGeWK1yAOeWJAKQ1CMWu2yQ695.png

综上所述,倾佳电子代理的BASiC Semiconductor系列SiC MOSFET模块,凭借材料物理、工艺创新及封装技术,已在技术参数、工程应用、全生命周期系统级价值上,对传统IGBT模块实现了全方位的碾压和替代。其导通损耗极低、开关频率极高、反向恢复优异、耐高温、封装先进、可靠性强,满足未来新能源、电力电子、高端装备的技术迭代需求——全面推动光伏、储能、风电、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工业伺服等场景升级换代,助力实现更高能效、更低系统成本和更强可靠性保障。

深圳市倾佳电子有限公司(简称“倾佳电子”)是聚焦新能源与电力电子变革的核心推动者:
倾佳电子成立于2018年,总部位于深圳福田区,定位于功率半导体与新能源汽车连接器的专业分销商,业务聚焦三大方向:
新能源:覆盖光伏、储能、充电基础设施;
交通电动化:服务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电控、电池、电机)及高压平台升级;
数字化转型:支持AI算力电源、数据中心等新型电力电子应用。
公司以“推动国产SiC替代进口、加速能源低碳转型”为使命,响应国家“双碳”政策(碳达峰、碳中和),致力于降低电力电子系统能耗。
需求SiC碳化硅MOSFET单管及功率模块,配套驱动板及驱动IC,请搜索倾佳电子杨茜

市场驱动、政策加持与本土技术崛起三重共振,催化SiC模块在替代IGBT的进程中迎来黄金发展期。成本与技术的双轮突破消除了全面替代的最后壁垒——未来SiC模块将在新能源、工业、交通等领域加速普及,成为高端功率电子系统的标配选择,引领中国半导体产业链走向全球制高点。对于设备制造商和系统集成商而言,拥抱SiC模块、选择本土品牌、布局高端应用,正当其时,势不可挡。

审核编辑 黄宇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MOSFET
    +关注

    关注

    150

    文章

    8900

    浏览量

    223020
  • 功率模块
    +关注

    关注

    11

    文章

    560

    浏览量

    46254
  • SiC模块
    +关注

    关注

    0

    文章

    25

    浏览量

    6220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电子SiC碳化硅MOSFET功率模块在电力电子应用中对IGBT模块的全面替代

    电子SiC碳化硅MOSFET功率
    的头像 发表于 09-05 08:36 ?394次阅读
    <b class='flag-5'>倾</b><b class='flag-5'>佳</b><b class='flag-5'>电子</b><b class='flag-5'>SiC</b><b class='flag-5'>碳化硅</b><b class='flag-5'>MOSFET</b><b class='flag-5'>功率</b><b class='flag-5'>模块</b>在电力<b class='flag-5'>电子</b>应用中对IGBT<b class='flag-5'>模块</b>的全面替代

    电子SiC碳化硅MOSFET开关行为深度研究与波形解析

    电子SiC碳化硅MOSFET开关行为深度研究与波
    的头像 发表于 09-01 11:32 ?485次阅读
    <b class='flag-5'>倾</b><b class='flag-5'>佳</b><b class='flag-5'>电子</b><b class='flag-5'>SiC</b><b class='flag-5'>碳化硅</b><b class='flag-5'>MOSFET</b>开关行为<b class='flag-5'>深度</b>研究与波形<b class='flag-5'>解析</b>

    电子碳化硅MOSFET短路特性与退饱和保护(DESAT)深度研究报告

    设备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电子聚焦于新能源、交通电动化和数字化转型三大方向,并提供包括IGBT、SiC MOSFET、GaN等
    的头像 发表于 09-01 09:28 ?79次阅读
    <b class='flag-5'>倾</b><b class='flag-5'>佳</b><b class='flag-5'>电子</b><b class='flag-5'>碳化硅</b><b class='flag-5'>MOSFET</b>短路特性与退饱和保护(DESAT)<b class='flag-5'>深度</b>研究报告

    电子SiC碳化硅MOSFET开关行为深度解析及体二极管的关断特性

    电子SiC碳化硅MOSFET开关行为深度
    的头像 发表于 09-01 08:53 ?334次阅读
    <b class='flag-5'>倾</b><b class='flag-5'>佳</b><b class='flag-5'>电子</b><b class='flag-5'>SiC</b><b class='flag-5'>碳化硅</b><b class='flag-5'>MOSFET</b>开关行为<b class='flag-5'>深度</b><b class='flag-5'>解析</b>及体二极管的关断特性

    基本股份SiC功率模块的两电平全碳化硅混合逆变器解决方案

    电子(Changer Tech)-专业汽车连接器及功率半导体(SiC碳化硅
    的头像 发表于 06-24 17:26 ?248次阅读

    基于SiC碳化硅功率模块的高效、高可靠PCS解决方案

    亚非拉市场工商业储能破局之道:基于SiC碳化硅功率模块的高效、高可靠PCS解决方案 —— 为高温、电网不稳环境量身定制的技术革新
    的头像 发表于 06-08 11:13 ?570次阅读
    基于<b class='flag-5'>SiC</b><b class='flag-5'>碳化硅</b><b class='flag-5'>功率</b><b class='flag-5'>模块</b>的高效、高可靠PCS解决方案

    国产SiC碳化硅功率模块全面取代进口IGBT模块的必然性

    国产SiC模块全面取代进口IGBT模块的必然性 ——电子杨茜 BASiC基本半导体一级代理
    的头像 发表于 05-18 14:52 ?599次阅读
    国产<b class='flag-5'>SiC</b><b class='flag-5'>碳化硅</b><b class='flag-5'>功率</b><b class='flag-5'>模块</b>全面取代进口IGBT<b class='flag-5'>模块</b>的必然性

    34mm碳化硅SiC功率模块应用在电力电子系统的推荐方案

    34mm碳化硅SiC功率模块应用在电力电子系统推荐方案
    的头像 发表于 05-04 13:23 ?478次阅读
    34mm<b class='flag-5'>碳化硅</b>(<b class='flag-5'>SiC</b>)<b class='flag-5'>功率</b><b class='flag-5'>模块</b>应用在电力<b class='flag-5'>电子</b>系统的推荐方案

    基于国产碳化硅SiC MOSFET的高效热泵与商用空调系统解决方案

    茜 微信&手机:13266663313 电子(Changer Tech)-专业汽车连接器及功率半导体(SiC
    的头像 发表于 05-03 10:45 ?333次阅读
    基于国产<b class='flag-5'>碳化硅</b><b class='flag-5'>SiC</b> <b class='flag-5'>MOSFET</b>的高效热泵与商用空调系统解决方案

    SiC碳化硅模块设计方案在工商业储能变流器(PCS)行业迅速普及

    模块,助力电力电子行业自主可控和产业升级!电子杨茜跟住SiC
    的头像 发表于 04-30 14:30 ?378次阅读
    <b class='flag-5'>SiC</b>(<b class='flag-5'>碳化硅</b>)<b class='flag-5'>模块</b>设计方案在工商业储能变流器(PCS)行业迅速普及

    电子提供SiC碳化硅MOSFET正负压驱动供电与米勒钳位解决方案

    SiC碳化硅MOSFET正负压驱动供电与米勒钳位解决方案 电子(Changer Tech)-
    的头像 发表于 04-21 09:21 ?430次阅读
    <b class='flag-5'>倾</b><b class='flag-5'>佳</b><b class='flag-5'>电子</b>提供<b class='flag-5'>SiC</b><b class='flag-5'>碳化硅</b><b class='flag-5'>MOSFET</b>正负压驱动供电与米勒钳位解决方案

    全球功率半导体变革:SiC碳化硅功率器件中国龙崛起

    SiC碳化硅模块在电力电子应用中全面取代进口IGBT模块,助力电力电子行业自主可控和产业升级!
    的头像 发表于 03-13 00:27 ?440次阅读

    BASiC基本股份国产SiC碳化硅MOSFET产品线概述

    电子杨茜致力于推动国产SiC碳化硅模块在电力电子
    的头像 发表于 02-12 06:41 ?533次阅读
    BASiC基本股份国产<b class='flag-5'>SiC</b><b class='flag-5'>碳化硅</b><b class='flag-5'>MOSFET</b><b class='flag-5'>产品</b>线概述

    高频感应电源国产SiC碳化硅模块替代英飞凌IGBT模块损耗计算对比

    模块,助力电力电子行业自主可控和产业升级! 电子杨茜咬住SiC
    的头像 发表于 02-10 09:41 ?561次阅读
    高频感应电源国产<b class='flag-5'>SiC</b><b class='flag-5'>碳化硅</b><b class='flag-5'>模块</b>替代英飞凌IGBT<b class='flag-5'>模块</b>损耗计算对比

    高频电镀电源国产SiC碳化硅模块替代富士IGBT模块损耗对比

    模块,助力电力电子行业自主可控和产业升级! 电子杨茜咬住SiC
    的头像 发表于 02-09 20:17 ?691次阅读
    高频电镀电源国产<b class='flag-5'>SiC</b><b class='flag-5'>碳化硅</b><b class='flag-5'>模块</b>替代富士IGBT<b class='flag-5'>模块</b>损耗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