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92A/cm?阈值、36.2MHz带宽:钙钛矿激光器新飞跃

Carol Li ? 来源:电子发烧友网 ? 作者:李弯弯 ? 2025-09-07 06:30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电子发烧友网综合报道 2025年8月,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狄大卫、邹晨研究员和赵保丹教授团队在《自然》期刊上发表了一项颠覆性成果——全球首个电驱动钙钛矿激光器正式问世。这一突破不仅攻克了钙钛矿光电子学领域长期存在的技术难题,更为下一代光通信、集成光子芯片和可穿戴设备提供了全新的光源解决方案。

技术背景:从光驱动到电驱动的跨越

半导体激光器是信息技术领域的核心光源,广泛应用于光通信、数据存储和生物传感等领域。然而,传统半导体激光器的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昂,且难以与硅基光电子平台兼容。近年来,钙钛矿半导体、有机半导体和量子点等新型材料因其溶液法制备、低成本和光谱可调等优势,成为光电子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钙钛矿半导体在光泵浦条件下可实现极低的激光发射阈值,且发射光谱覆盖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技术前景尤为广阔。

然而,驱动激光器所需的外部能量源主要分为电和光两种形式。过去十余年,全球科研团队在光驱动钙钛矿激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光驱动需要依赖体积庞大的外部光源(如脉冲激光器),严重限制了器件的实用性和集成度。因此,研发电驱动钙钛矿激光器成为该领域“皇冠上的明珠”,也是全球科研团队竞相追逐的目标。

创新结构:双腔集成实现高效耦合

狄大卫团队提出的解决方案是“集成式双腔结构”。该器件将高功率微腔钙钛矿LED子单元与低阈值钙钛矿单晶微腔子单元垂直堆叠,形成一个多层结构。在电脉冲激励下,微腔钙钛矿LED子单元产生约2.5×10?mW/cm?的峰值辐射功率密度(相当于约2.0×10?W/sr/m?的超高辐亮度),并通过82.7%的高效耦合将光子注入单晶钙钛矿微腔,激发增益介质产生激光。

这一设计的核心优势在于:
低阈值电流:电驱动下激光阈值仅为92A/cm?,比性能最优的电驱动有机激光器低一个数量级;
高稳定性:器件在空气中工作半衰期达1.8小时(10Hz下6.4×10?个电压脉冲),远超现有电驱动有机激光器;
快速调制:通过减小器件有效面积以降低电阻电容常数,并采用硅衬底改善散热,实现了36.2MHz带宽下的电脉冲快速调制。

研究团队指出,电驱动钙钛矿激光器的成功源于三大技术突破:
双腔耦合机制:通过精确控制光学微腔的间距和材料折射率,实现了光子从LED子单元到单晶微腔的高效传输;
材料优化:采用溶液法制备的钙钛矿单晶微腔具有极低的缺陷密度,显著降低了激光发射阈值;
热管理设计:硅衬底的使用有效分散了电脉冲产生的热量,避免了器件因过热而失效。

实验数据显示,该激光器在36.2MHz调制带宽下可稳定输出激光,且光谱线宽低于0.1nm,满足高精度光学数据传输的需求。此外,其垂直堆叠结构仅需微米级空间,为未来与CMOS工艺兼容的片上光子集成提供了可能。

写在最后

电驱动钙钛矿激光器的问世给多个领域创造了革命性机遇。在光学数据传输领域,凭借其低能耗和高速调制特性,该激光器能够显著提升数据中心的光互连效率;在集成光子芯片方面,作为相干光源,它可取代传统分立式激光器,助力光子芯片朝着更小尺寸、更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在可穿戴设备领域,柔性基底上的钙钛矿激光器有望应用于生物传感和健康监测,像非侵入式血糖检测这类应用就可能得以实现。

研究团队已与多家半导体企业展开合作,探索器件的量产工艺。赵保丹教授表示:“未来需进一步克服微腔钙钛矿LED子单元纳秒级自发辐射寿命的限制,目标是实现GHz级高速运行。”而狄大卫教授则指出,从当前的“集成式泵浦”架构向激光二极管结构的演进,将是规模化应用的关键。

目前,团队正致力于优化器件的寿命和可靠性,并探索其在量子通信和生物成像等领域的应用。随着技术的成熟,电驱动钙钛矿激光器有望成为下一代光电子技术的核心组件,推动信息产业进入全新的“光子时代”。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激光器
    +关注

    关注

    18

    文章

    2805

    浏览量

    63597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瞬态吸收光谱技术用于确定卤素匀质化的缺陷态的变化

    图1. 基于FAAc修饰的蓝光混合卤素发光二极管的性能。(a)
    的头像 发表于 08-29 09:01 ?42次阅读
    瞬态吸收光谱技术用于确定卤素匀质化的<b class='flag-5'>钙</b><b class='flag-5'>钛</b><b class='flag-5'>矿</b>缺陷态的变化

    900cm?半透明大面积组件制备:加速老化验证其高效率与稳定性

    太阳能电池(PSCs)正快速发展,有望取代硅基太阳能电池板。本文探索了采用手动丝网印刷技术制备半透明、可规模化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8-06 09:02 ?236次阅读
    900<b class='flag-5'>cm</b>?半透明<b class='flag-5'>钙</b><b class='flag-5'>钛</b><b class='flag-5'>矿</b>大面积组件制备:加速老化验证其高效率与稳定性

    电池的季节性效应:MPPT揭示衰减机制与稳定性优化

    太阳能电池(PSCs)在标准测试条件(STC)下的功率转换效率(PCE)已提升至26.95%,目前研究重点正从提高效率转向规模化和稳定性提升。本文通过柏林四年的户外数据,揭示了
    的头像 发表于 07-16 09:04 ?302次阅读
    <b class='flag-5'>钙</b><b class='flag-5'>钛</b><b class='flag-5'>矿</b>电池的季节性效应:MPPT揭示衰减机制与稳定性优化

    隆基最新Nature:非对称自组装分子刷新/硅叠层电池效率至34.58%!

    叠层太阳能电池中实现34.58%的认证效率(1.004cm?),并通过优化的界面覆盖、缺陷钝化和能级对齐将开路电压提升至近2V。最大功率点追踪测试MPPT可
    的头像 发表于 07-11 09:03 ?882次阅读
    隆基最新Nature:非对称自组装分子刷新<b class='flag-5'>钙</b><b class='flag-5'>钛</b><b class='flag-5'>矿</b>/硅叠层电池效率至34.58%!

    激光划刻工艺革新:20.24%高效组件的长期稳定性突破

    ,传统组件制备中的激光划刻工艺(尤其是P3顶电极隔离步骤)会引发材料热降解,但机制不明。本文通过调控激光脉冲重叠度,结合美能
    的头像 发表于 06-06 09:02 ?573次阅读
    <b class='flag-5'>激光</b>划刻工艺革新:20.24%高效<b class='flag-5'>钙</b><b class='flag-5'>钛</b><b class='flag-5'>矿</b>组件的长期稳定性突破

    从实验室到工业级:激光划线工艺推动电池规模化应用

    太阳能电池(PSCs)凭借其高功率转换效率(PCE)、低制造成本及可调带隙等优势,被视为下一代光伏技术的核心候选。然而,从实验室级别的小面积电池(0.057cm?,PCE26.1
    的头像 发表于 05-16 09:03 ?587次阅读
    从实验室到工业级:<b class='flag-5'>激光</b>划线工艺推动<b class='flag-5'>钙</b><b class='flag-5'>钛</b><b class='flag-5'>矿</b>电池规模化应用

    突破25%效率壁垒:太阳能电池中光伏参数的多维度协同优化

    太阳能电池(PSCs)MillennialSolar效率与稳定性:太阳能电池因其高效
    的头像 发表于 04-07 09:05 ?1543次阅读
    突破25%效率壁垒:<b class='flag-5'>钙</b><b class='flag-5'>钛</b><b class='flag-5'>矿</b>太阳能电池中光伏参数的多维度协同优化

    DLP9500UV在355nm纳秒激光器应用的损伤阈值是多少?

    DLP9500UV在355nm纳秒激光器应用的损伤阈值是多少,480mW/cm?能否使用,有没有在355nm下的客户应用案例? 这个是激光器的参数:355nm,脉宽5ns,单脉冲能量
    发表于 02-20 08:42

    太阳能电池的降解机制和稳定化技术,解决实际应用中面临的稳定性问题

    材料因其超过25%的认证光电转换效率(PCE)而在下一代太阳能材料中占据主流地位。/
    的头像 发表于 01-24 09:05 ?1410次阅读
    <b class='flag-5'>钙</b><b class='flag-5'>钛</b><b class='flag-5'>矿</b>太阳能电池的降解机制和稳定化技术,解决实际应用中面临的稳定性问题

    太阳能电池超薄膜厚度测量应用

    材料因其优异的光电特性,近年来一直受到高度关注。相应的太阳能电池在柔性太阳能电池领域
    的头像 发表于 01-10 15:27 ?1230次阅读
    <b class='flag-5'>钙</b><b class='flag-5'>钛</b><b class='flag-5'>矿</b>太阳能电池超薄膜厚度测量应用

    美能光伏亮相扬州光伏盛会,共谋光伏产业新展望

    在刚刚落幕的2024年度光伏产业最具影响力大会上,美能光伏作为行业内的重要参与者,应邀参加了此次在江苏扬州举行的盛会。大会汇聚了来自全球的光伏行业专家、企业领袖以及政府代表,共同探讨
    的头像 发表于 12-18 09:03 ?757次阅读
    美能光伏亮相扬州<b class='flag-5'>钙</b><b class='flag-5'>钛</b><b class='flag-5'>矿</b>光伏盛会,共谋光伏产业新展望

    接触角测量揭示TTC疏水层对太阳能电池稳定性的影响

    有机卤化铅材料因优异光电性能推动电池的研究,但该电池存在不稳定性,尤其对水分敏感,影
    的头像 发表于 11-27 11:47 ?1509次阅读
    接触角测量揭示TTC疏水层对<b class='flag-5'>钙</b><b class='flag-5'>钛</b><b class='flag-5'>矿</b>太阳能电池稳定性的影响

    北大Nature:高米勒指数晶面相干生长增强的太阳能电池

    电池是一种有前途的清洁能源光伏技术,但实现高效稳定的p-i-n型PSC仍面临挑战,如较薄的
    的头像 发表于 11-08 01:07 ?952次阅读
    北大Nature:高米勒指数晶面相干生长增强的<b class='flag-5'>钙</b><b class='flag-5'>钛</b><b class='flag-5'>矿</b>太阳能电池

    中国科大徐集贤团队Science:抑制相分离的三卤化物宽带隙可实现高效/硅叠层太阳能电池

    宽带隙金属卤化物是与硅叠层结合使用的理想半导体,以实现超过30%的功率转换效率(PCE),同时降低成本。然而,宽带隙
    的头像 发表于 10-16 08:08 ?1743次阅读
    中国科大徐集贤团队Science:抑制相分离的三卤化物宽带隙<b class='flag-5'>钙</b><b class='flag-5'>钛</b><b class='flag-5'>矿</b>可实现高效<b class='flag-5'>钙</b><b class='flag-5'>钛</b><b class='flag-5'>矿</b>/硅叠层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电池稳定性测试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

    转换效率和稳定性。美能MPPT多通道电池测试系统以其先进的技术和多功能设计,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通过微扰算法和A+AA+级LED太阳光模拟
    的头像 发表于 10-10 08:08 ?2102次阅读
    <b class='flag-5'>钙</b><b class='flag-5'>钛</b><b class='flag-5'>矿</b>太阳能电池稳定性测试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