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村里乡味,作者周左边
SiC MOSFET器件的短路耐受能力,在高压和低压应用是有所不同的,在耐受时间上通常在?2-7μs?范围内。多数规格书标称的短路时间是供应商在评估器件初期,使用单管封装测试的,2-3μs;到模块封装,多芯片并联,搞个2μs差不多。与硅基器件相比,碳化硅器件的短路能力通常较弱。那这耐受时间够用吗?在多数应用场景下是足够?,只是需要更懂的团队去用。
短路能量的密度不亚于这个场面,哈哈
1-短路失效的原因
热击穿。热点短路瞬间短路电流密度高达额定值(limited 500A/cm^2)的10倍,导致结温飙升,数微秒内把沟道/JFET 区域烧热点,引发芯片金属层熔融或栅极氧化层击穿,最终失效。
寄生BJT触发, 源极附近注入+高电流密度导致体二极管与P/N结构形成寄生三极管导通。
栅氧应力, 大电流+dv/dt 把栅氧置于高电场环境,尤其沟槽器件更敏感。
电感环路过冲, 封装/回路寄生L导致关断时Vds尖峰,叠加应力导致二次击穿。
不同封装下短路能力测试表现
2-短路能力限制因素:
2.1结温升高:短路期间,器件内部小范围内会产生大量的热,薄弱的cell最先发热,导致结温迅速升高。当温度超过器件的最大允许温度,就会导致器件失效;
2.2 温度分布不均:短路能量高度集中于器件正面区域(薄漂移层),导致金属层、栅极氧化物等承受极大热应力;
2.3 电场强度:短路时,器件内部的电场强度可能接近碳化硅材料的击穿电场,从而导致器件损坏;
2.4 栅极氧化层可靠性:栅氧是MOSFET器件中的薄弱环节,容易受到高温和高电场的影响而发生击穿。
3- 提升短路能力的方法:
3.1、芯片设计优化
元胞结构优化,通过减小JFET区宽度、降低单元密度或在源极引入电阻退化手段来降低Isc,短路能力通常更强,代价是Vds略高。
P+局部屏蔽/栅下P-shield :降低栅漏电容,抑制寄生BJT导通风险,减小栅氧边缘场强。
Kelvin源极:驱动回路与功率回路分离,抑制Miller注入,提升受控关断稳定性。
栅极可靠性设计,阈值电压控制在2.5–4V,避免过低导致误触发;集成栅极电阻抑制振荡,减少外部电路依赖。
确保等温等阻与对称布线的均流化时,更大结区/多芯片并联、
3.2、系统级保护增强:炸机前可靠检测并关断,Esc控制在器件可承受范围。
快速关断电路:DESAT设置很短的盲时(~200–400ns),搭配快恢复二极管;VDS实时监测+低容值滤波电容(<1nF)抑制噪声。适度降低 Vgs,on(例如从+18V降到+15V/+12V)与增大Rg能明显降低 Isc(代价是开通损耗/导通电阻上升)。
驱动负压关断 :关断电压从0V降至-2V~-5V,可降低关断损耗35–40%,同时抑制米勒效应。避免故障关断过程中寄生导通。
保护电路优化?:采用快速响应方案(如去饱和检测或分流电阻检测),确保在2-3μs内关断器件;集成开尔文源极焊盘可提升响应精度。
3.3、 封装端的改善:Esc≈Vdc?Isc?tsc
散热路径优化:烧结银替代焊料,热阻降低30%;AMB替换DBC且材料均匀;确保温度传感器响应时间<热穿透时间。
金属系统强化,铜绑定线替代铝:载流能力提升2倍,延迟金属熔融,直接铜键合很难,可用DTS或solder clip互联降低热阻30%,和降低局部热集中,功率循环寿命提升3倍。
封装选型:低寄生布局如引线框架优化、引脚更短、引入引线并联),达成低感封装,减少关断过冲。
4-测试与验证方法
单脉冲SC-SOA测试 :两种典型短路,。
一类短路SC-I :栅极已导通,直连短路;
二类短路SC-II :开通瞬间直击短路(应力更大)。保证母线、占空、占空起始相位一致,可重复。
记录VDC、Isc、tSC、结温Tj。示波器要用差分探头与电流探头,带宽/接地方式可靠。
边界工况 :低温(电流更大)与高温(余量更小)都要测;最大母线电压、最大直流链路电感条件下测。
判据 :关断后漏电、Rds(on)漂移、栅漏电、波形是否出现振荡/再导通;必要时FA解封 SEM/OBIRCH 查热点。
5-总结
再厉害的器件也怕不会用,SIC MOSFET 的短路能力在芯片设计端的创新优化固然很重要,后端的封装设计、应用策略都对短路能力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
-
三极管
+关注
关注
145文章
3665浏览量
125385 -
MOSFET
+关注
关注
150文章
8872浏览量
222765 -
封装
+关注
关注
128文章
8889浏览量
146250 -
SiC
+关注
关注
32文章
3297浏览量
66239
原文标题:SiC芯片的短路耐受能力
文章出处:【微信号:芯长征科技,微信公众号:芯长征科技】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一文探究SiC MOSFET的短路鲁棒性

如何实现SiC MOSFET的短路检测及保护?

为何使用 SiC MOSFET
SiC-MOSFET的可靠性
SiC功率器件SiC-MOSFET的特点
SiC MOSFET:经济高效且可靠的高功率解决方案
【罗姆SiC-MOSFET 试用体验连载】SiC MOSFET元器件性能研究
SiC-MOSFET器件结构和特征
SiC MOSFET的器件演变与技术优势
为什么SiC MOSFET的短路耐受时间比较小
SiC MOSFET学习笔记1:短路保护时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