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暴雨连袭、水库值守压力陡增、城市内涝预警滞后 —— 近年来,传统水利的 “人海战术” 在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中频频失灵。而有人智能工业物联网的出现,正让水利管理从 “被动应对” 转向 “主动预警”,从 “经验判断” 走向 “数据决策”。水利部明确要求,2025 年新建大型水利工程必须配套数字孪生体系,物联网已不是 “选择题”,而是行业升级的 “必答题”。
一、传统水利的 3 大痛点,物联网如何破局?
传统水利管理的短板,在极端天气下被无限放大:
数据滞后误事:某省汛期曾因人工报汛延误 30 分钟,错过最佳泄洪时机,导致下游村庄被淹;
人力负担过重:西部某县 57 座小型水库仅 15 名管护人员,汛期 24 小时值守成 “不可能任务”;
数据孤岛严重:同一流域的雨量计、水位计分属不同系统,洪水来临时数据无法协同分析。
而物联网的核心价值,就是用 “云网端” 一体化系统,补上这些短板 —— 依托有人智能全系列自研水利专用设备与系统,从数据自动采集到远程运维,从多级预警到智能调度,让水利管理 “少用人、多干事、早预警”。
二、4 大核心场景:有人智能工业物联网守护每一处 “水安全”
有人智能工业物联网在水利领域的应用,从不是设备堆砌,而是针对场景的精准落地:
有人智能水利行业落地方案概览
1. 雨水情监测:让洪水预警 “跑赢” 洪峰
山东小清河水文站的智慧监测塔,是防汛的 “第一道防线”:
有人遥测终端机 SL300 支持 4G/5G + 双网口,双核处理器能扛 2000 个采集点位的数据压力,断网也能本地存数;
太阳能供电自带自研 BMS 系统,欠压能自启动,雨天泡过水也不影响,APP 还能实时看电量;
双翻斗雨量计误差小于 0.1mm,雷达水位计非接触安装,暴雨天也能精准捕捉水位涨幅。
这套系统让当地暴雨监测从 “1 小时 1 报” 升级为 “5 分钟 1 更”,预警效率提升 12 倍。
2. 水库大坝安全:给 “国之重器” 装 “智能神经”
某大型水库的安全监测系统,依托有人智能把 “人工巡检” 变成 “毫米级预警”:
MCU 低功耗模块能自动巡测渗压计、渗流计,GNSS 位移监测精度达毫米级,坝体微小变形立即报警;
即使在深山无信号区,设备也能本地分析数据,不用等云端指令 —— 去年成功预警 2 次坝体隐患,避免了险情扩大。
3. 灌区智能控制:每方水都用在 “刀刃上”
宁夏秦汉渠灌区的农民,现在靠有人智能方案不用再守着渠口控水:
智能闸门控制器 + 太阳能供电,手机就能调闸门开度,精度达毫米级;
闸位计、水位计实时联动,94 万亩农田实现 “按需灌溉”,比传统方式节水 2210 万立方米 / 年,灌溉效率提升 15%。
4. 城市二次供水:从 “龙头” 到 “水源” 全监控
小区二次供水的 “烦心事”,也被有人智能物联网解决:
泵站控制网关 M300 能做 PID 恒压控制,水压不稳、水质异常(余氯、浊度超标)立即预警;
红外抄表器不用拆管道,蓝牙就能配置,4G/5G 摄像头带电子围栏,陌生人闯泵房自动喊话。
某城市改造后,供水漏失率从 25% 降到 15%,年省电费 + 人工费超 200 万。
三、5 大硬实力:为什么水利项目优先选有人?
有人智能能在多场景落地,靠的是其方案 “全链条适配” 的优势,也是 200 + 水利客户的共同选择理由:
产品够稳:有人太阳能供电系统 - 30℃~70℃全气候适配,设备平均无故障时间超 5000 小时,洪水退后 2 小时即可恢复运行;
协议够全:兼容 DL/T645、Modbus、MQTT 等 20 余种协议,老旧设备可无缝接入,不用 “推倒重来”;
联网够活:4G/5G、北斗、LoRa 灵活切换,深山盲区数据传输成功率仍超 99.9%,汛期从不掉线;
认证够硬:全系列产品通过 SL/T476-2023《节水产品认证规范》等水利行业权威认证,招投标资质齐全;
采购够省:提供 “传感器 + 网关 + 平台 + 运维” 一站式服务,某水利局用这种模式,项目周期缩短 40%,兼容性问题减少 80%。
从都江堰的 “乘势利导”,到今天的 “物联网预警”,人类治水的核心从未变过 —— 用技术与自然和谐共处。现在,有人智能工业物联网方案已服务全国 200 + 水利项目,覆盖雨水情、水库、灌区、供水等全场景,正让 “每一条河可控、每一座水库安全、每一滴水智慧” 成为现实。
审核编辑 黄宇
-
mcu
+关注
关注
147文章
18191浏览量
373977 -
物联网
+关注
关注
2936文章
46666浏览量
398328 -
GNSS
+关注
关注
9文章
903浏览量
49832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