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智驾最前沿微信公众号]在谈及自动驾驶技术时,经常会提及一个技术,那就是硬件在环,所谓的硬件在环是个啥?对于自动驾驶来说有啥作用?今天智驾最前沿就带大家来聊聊这一技术。
所谓硬件在环(Hardware-in-the-Loop,简称HIL),就是一种用于复杂系统测试与验证的重要仿真技术。在自动驾驶领域,“硬件在环”被广泛使用,是指将车辆硬件部件(例如控制单元、传感器模块、制动执行器等)连接到仿真平台上,通过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环境来驱动这些硬件进行实时测试。与纯软件仿真相比,HIL能在可控的环境中更早、更安全地揭示真实硬件与算法结合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有效降低研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并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自动驾驶的研发流程中,软硬件分离测试阶段通常经历“模型在环(Model-in-the-Loop,MIL)”、“软件在环(Software-in-the-Loop,SIL)”和“硬件在环(HIL)”三个步骤。MIL阶段主要验证控制算法模型的正确性,SIL阶段则让软件版本的算法在虚拟环境中运行并与仿真模型交互,而HIL则是将实际硬件控制单元(ECU)挂到仿真平台上进行联调。对于自动驾驶系统中关键的环境感知、安全决策、执行控制等子系统,HIL能够让开发团队在无需车辆真实上路的条件下,对这些系统进行大规模、长时段、高强度的测试,从而大幅度提高测试的效率与可信度。
HIL的核心优势在于,它能够在软硬件结合后,尽早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正。传统的道路测试往往存在成本高、时间长、场地受限以及难以复现极端工况等弊端。而通过HIL,研发人员可以模拟如急转弯时的车辆侧倾、雨雾天气下的传感器信号衰减、突发行人横穿马路的紧急制动等各种复杂场景。这些场景在现实道路上难以实现或危险性极高,却可以通过仿真软件精确设计并反复演练,帮助算法调参、硬件校准以及故障诊断。此外,HIL平台还能记录大量运行数据,为后续的性能评估和安全验证提供详实依据。
HIL的典型架构包括仿真主机、实时仿真器、接口板卡和被测硬件单元。仿真主机负责运行高层次的仿真模型,如车辆动力学模型、道路环境模型和交通参与者模型等;实时仿真器则将这些仿真信号转换为与硬件接口相符的电压、电流或数字信号,通过高速数据总线(如CAN、Ethernet、FlexRay等)与被测试的控制单元交互。硬件单元在接收到仿真信号后,按照其内部的软件程序生成控制指令,这些指令再反馈给仿真平台,实现一个闭环的实时测试系统。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测试硬件在正常工况下的响应,还能注入故障信号(例如传感器断线或信号漂移),评估系统的故障检测与容错能力。
对于自动驾驶系统来说,感知模块尤为重要,HIL测试能够帮助团队验证雷达、激光雷达(LiDAR)、摄像头等多传感器融合算法在各种工况下的性能表现。如通过HIL可以模拟夜间行驶时前照灯照射范围对摄像头成像的影响,或者在多车并行时干扰雷达回波信号的情况。开发人员可以在仿真平台中调节雨滴、雪花、雾霾等环境参数,生成更接近真实的感知数据输入,并观察算法在检测车辆、行人、交通标志时的准确率与实时性,从而调整滤波器参数、优化融合策略。
在决策与控制层面,HIL测试同样发挥关键作用。自动驾驶决策单元需要在感知结果的基础上生成安全路径规划和操纵指令,进而通过执行机构实现加减速、转向、制动等动作。通过在HIL平台上验证控制单元,研发团队可以评估控制算法在不同路况条件下的稳定性与鲁棒性。如在模拟湿滑路面时,控制单元的牵引力控制(TCS)和电子稳定程序(ESP)是否能有效防止车辆侧滑;在超车或并线场景下,控制单元是否能够在保证安全间距的前提下快速响应。这些测试有助于确保自动驾驶系统在各种极端场景下都能做出合理、安全的控制决策。
毫无疑问,HIL测试大大降低了道路测试的风险和成本。真实车辆上路测试不仅需要申请封闭测试场地,还涉及保险、专职测试人员和后续故障修复等高昂开支;同时还受到道路交通法规和气候条件的限制,难以实施全天候、全场景的广泛测试。而HIL测试可以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随时重复运行大规模测试用例,极大地提高了测试覆盖率和效率。此外,HIL平台的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实现批量化测试并自动生成测试报告,帮助项目团队快速分析与定位缺陷。
虽然HIL可以有效提升仿真效率,但HIL并非万能。由于仿真环境终究难以百分之百还原真实世界,硬件在环测试可能会忽略一些物理耦合效应或复杂的环境交互。举个例子,轮胎与路面之间的微小摩擦变化、车身在强风中产生的微振动,甚至硬件内部线路的微弱寄生感应,都可能在仿真模型中难以实现与现实环境同样的效果。同时,搭建高精度HIL平台本身也需要投入包括开发准确的车辆与环境仿真模型、采购与定制专用接口硬件,以及维护实时仿真器的高可用性等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HIL通常被视为道路验证(Vehicle-in-the-Loop,VIL)之前、较纯粹的SIL阶段之后的一个关键环节,二者需要协同配合才能确保自动驾驶系统的整体安全与可靠。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HIL测试也不断演进。针对感知算法,越来越多的研究团队开始引入基于真实传感器采集数据的硬件在环测试,即用预先录制的实车环境数据或仿真数据驱动传感器输入,进一步提升仿真数据的真实性。在控制方面,车厂和Tier1供应商也在探索将云端高性能计算与本地实时仿真相结合的混合HIL架构,以便快速部署大规模测试用例并实现远程协同开发。此外,随着5G通信、边缘计算与数字孪生等新兴技术的兴起,未来的HIL平台有望实现更高的分布式仿真能力,支持多车辆、多道路场景的联动调试与测试。
硬件在环作为自动驾驶研发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提升系统安全性、加速研发进度、降低测试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填补了纯软件仿真与真实道路测试之间的空白,还通过高可控性和高重复性的测试手段,为自动驾驶系统的功能验证与性能优化提供了坚实保障。尽管HIL平台在精度、成本与复杂度上仍面临挑战,但随着仿真技术和硬件接口的持续进步,它必将在自动驾驶领域发挥更为深远的作用,助力智能出行迈向更高的安全与可靠水平。
审核编辑 黄宇
-
硬件在环
+关注
关注
2文章
14浏览量
11968 -
自动驾驶
+关注
关注
790文章
14393浏览量
171420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自动驾驶中常提的鲁棒性是个啥?

FPGA在自动驾驶领域有哪些应用?
FPGA在自动驾驶领域有哪些优势?
自动驾驶的到来
如何让自动驾驶更加安全?
自动驾驶中常提的SLAM到底是个啥?

自动驾驶大模型中常提的Token是个啥?对自动驾驶有何影响?
自动驾驶中常提的“NOA”是个啥?

自动驾驶中常提的“点云”是个啥?

自动驾驶中常提的HMI是个啥?
自动驾驶中常提的世界模型是个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