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网综合报道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融资热情高涨,本周除了传OpenAI近期完成了新一轮83亿美元融资外,多家机器人企业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包括京东领投“帕西尼”、派宝机器人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湃博特机器人完成天使轮融资、松延动力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美国OpenMind宣布完成由Pantera Capital领投的2000万美元融资等。
京东领投“帕西尼”:具身智能领域再添新动力
8月5日,具身智能整机及传感器企业“帕西尼”宣布完成新一轮A轮融资,由京东战略领投,浦耀信晔、宏兆基金、张科垚坤等多家机构跟投,庚辛资本中国担任独家战略财务顾问。
帕西尼在具身智能领域拥有多项触觉技术,其核心产品包括多维触觉人形机器人TORA-ONE、多维灵巧手DexH13和DexH5、ITPU多维触觉传感器PX-6AX和PX-3AX等。此外,帕西尼还构建了年产近2亿条数据的全模态具身智能数据集和OmniVTLA具身智能模型,客户覆盖智能制造、康养医疗、工业生产、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传感器、数据集、大模型、多场景落地”的闭环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帕西尼是京东近三个月投资的第六家具身智能相关企业。自5月以来,京东已投资智元机器人、千寻智能、逐际动力、众擎机器人、RoboScience等,全面布局具身智能全产业链,涵盖机器人本体、核心零部件、运动控制技术、具身模型、交互大模型等领域。
不久前,京东还发布了附身智能品牌JoyInside,为机器人提供与真人对话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并开放限时免费接入。目前已有数十家主流品牌接入,包括陪伴类潮玩Fuzozo芙崽、教育领域的火火兔、噜咔博士、元萝卜、心大陆,以及产业领域的众擎、云深处等。
派宝机器人:布局“出海”与“AI+巡逻”
近日,广州映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服务机器人品牌“派宝机器人”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投资方为湛江产投。融资资金将用于在广东湛江建设面向海外市场的生产基地,并推进足式机器狗及人形机器人的研发。
派宝机器人自2015年以来已获得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联创永宣、凯迪威、英诺资本、亚威资本、知识城创投及青橙资本等。作为商用机器人领域的深耕者,派宝机器人以其针对性研发和产品矩阵“包围式”服务解决方案在行业内享有盛誉。
派宝机器人重点发展“AI+巡逻机器人”模式,通过自研AI算法和大量数据积累,优化运动和视觉算法,实现门窗识别、占道经营、高温识别等商用物业高频需求场景的人工智能替代。同时,派宝机器人还通过大模型技术实现机器人智能升级迭代。
在足式机器人方面,派宝机器人利用大模型技术和强化学习模型,提升步态和姿态控制能力,补充轮式机器人在商业中的应用场景。公司已构建四足机器狗、室内轮式机器人和室外轮式机器人的完备巡逻机器人产品矩阵,覆盖商业楼宇的“纵向”和“横向”安防应用场景。
派宝机器人近年来的重点创新项目——室内巡逻机器人S2,获得了2023年和2024年安博会创新产品奖。公司还推出了室外巡逻机器人PadBot S5和四足机器狗PadBot G1,实现从楼宇过道至消防通道、室内到室外、楼宇到园区的全域巡逻。
派宝机器人的战略决策与业务发展布局密切相关。国内市场需求集中在楼宇机器人,而国外市场则聚焦于大面积商业场所的机器人应用。派宝机器人在2023年加大了“出海”力度,成立了专门的海外事业部,并在广交会上受到海外客户欢迎,意向咨询量大幅上升。目前,海外营收已占总体营收的40%,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曲线。
OpenAI:83亿美元融资,估值达3000亿美元
OpenAI近期完成了一轮规模达83亿美元的融资,公司估值达到3000亿美元。投资者包括黑石集团、TPG、T.Rowe Price等知名机构。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曾领投OpenAI的软银集团在本轮融资中缺席。
OpenAI的年化经常性收入已从6月份的100亿美元跃升至130亿美元,预计年底前将突破200亿美元。ChatGPT的付费企业用户数量从数月前的300万增至500万,周活跃用户超过7亿。
软银集团的缺席引发了合作关系的变数。今年3月31日,OpenAI曾宣布在软银集团领投的新一轮融资中筹集400亿美元,但资金未真正落地。双方牵头参与的AI基建项目“星际之门”进展缓慢,OpenAI和软银之间的投资与合作关系面临较大变数。
OpenAI急于筹集资金,或与推进“星际之门”项目有关。本周四,OpenAI表示将在挪威推出名为“星际之门挪威”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目标是到2026年底安装10万台英伟达处理器。然而,项目未见软银的身影。
当前生成式AI的竞争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OpenAI的最大竞争对手Anthropic在由Iconiq Capital领投的最新一轮融资中有望筹得50亿美元,估值或将提升至1700亿美元。马斯克旗下的人工智能公司xAI宣布完成总额高达100亿美元的融资,公司估值达800亿美元。
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尔特曼不断强调“GPT-5即将发布”,预计GPT-5将是一个集成多模态能力、工具调用和高级推理的系统。业内普遍预计,顺利的话GPT-5将于8月初发布。
湃博特机器人:天使轮融资助力智能研发
近日,智能机器人研发商湃博特机器人宣布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国富创新。此次融资将助力公司进一步推进智能机器人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湃博特机器人专注于智能机器人领域,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性能与应用场景。国富创新的加入不仅提供了资金支持,也展现了市场对智能机器人行业的信心。此次合作有望加速湃博特机器人在技术突破和市场拓展方面的步伐。
OpenMind:2000万美元融资赋能智能机器人互联
近日,美国OpenMind Inc.宣布完成由Pantera Capital领投的2000万美元融资,Coinbase Ventures、Digital Currency Group、Ribbit、Pebblebed等机构共同参与支持。资金将用于推动其FABRIC协议和OM1操作系统的研发部署,加速打造可跨设备协同的智能机器人操作网络。
OpenMind成立于2024年,由斯坦福大学教授Jan Liphardt创立与领导。公司核心产品包括OM1操作系统和FABRIC协议。OM1操作系统可安装于各种平台之上,为感知、决策、执行提供统一接口和行为控制能力;FABRIC协议则是一种区块链驱动的信任层,用于记录机器事件、审计操作历史,确保跨设备协作的安全可靠。
OpenMind CEO Jan Liphardt指出,目前的机器人生态孤立割裂,各家平台无法协同。OpenMind致力于成为连接机器人的共通神经网,为机器人行业提供统一标准与合作基础。Pantera Capital合伙人Nihal Maunder表示,OpenMind的愿景是为机器人构建开放的基础设施网络,推动智能机器跨品牌、跨领域协作。
OpenMind计划未来几年推出首批搭载OM1的原型机器人,例如2024年9月完成首批10台机器狗交付测试。公司强调真实部署比实验室更能体现系统稳定性与用户使用效果。此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充全球工程团队、加强研发投入,推动FABRIC与OM1在工业自动化、智慧城市、服务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落地。
松延动力:半年订单破亿,狂飙突进的人形机器人新星
近日,成立不足两年的“松延动力”宣布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由金浦投资领投,北汽产投、中金资本、晶科能源、赟汇资本、优山资本、卓源亚洲、元智未来等机构跟投。这已是松延动力今年上半年以来连续完成的第三轮融资,累计融资次数高达六轮。
松延动力在今年上半年已斩获超2000台的商业化订单,合同总额预计突破一亿元,成为继宇树科技之后,国内第二家明确迈入“千台销量”门槛的人形机器人公司。公司创始人姜哲源设定了明确的路线图:今年下半年把订单破亿元变成确收破亿元,明年目标交付量达到万台。
为了应对爆发式的订单增长,松延动力已在北京增设生产基地,具备每月数百台的稳定交付能力。公司选择从科研教育、展览展示、文旅导览等现金流明确的场景切入,并逐步向养老陪伴、工业巡检等领域渗透。
松延动力的创始团队核心成员来自清华、浙大等顶尖学府,创始人姜哲源是一位履历耀眼的“清华学霸”。这支年轻的团队不仅在强化学习、多模态交互等软件算法上功底深厚,在硬件本体层面也实现了关键突破。其双足人形机器人可以轻松完成连续前后空翻、高速奔跑等高难度动作;仿生人形机器人的面部及颈部拥有多达32个自由度,能够复现近乎真人的细腻表情。
在北京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大赛上,松延动力的“小顽童”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并且是全场唯一无需“陪跑员”在旁干预的赛队,体现了其机器人在复杂地形下的自主稳定性与可靠性。
姜哲源认为,当下具身智能的数据集远远不够大,只有在真实的、多样化的环境里采集数据,才能实现真正的通用具身智能。公司已在今年5月的生态战略大会的闭门会上发布了一项数据采集计划,与合作伙伴共建未来数据生态,以解决数据积累不够的卡点。
-
OpenAI
+关注
关注
9文章
1217浏览量
9070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机器人视觉企业环视智能完成千万级天使轮融资,推动通用智能机器人感知技术的产业化落地

新松多可成功推出咖啡机器人产品
新松大负载机器人亮相央视端午晚会
NVIDIA 通过云端至机器人计算平台驱动人形机器人技术,赋能物理 AI

详细介绍机场智能指路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大象机器人携手进迭时空推出 RISC-V 全栈开源六轴机械臂产品
NVIDIA技术驱动帕西尼触觉感知与人形机器人智能突破
广东新支柱产业“拼图”:深圳这四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受关注
【「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阅读体验】2.具身智能机器人大模型
OpenAI探索人形机器人开发
《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第1-6章阅读心得之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背景知识与基础模块
10-11月机器人产业融资:各家构建AI、大模型技术竞争力,资本涌入核心产业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