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上午,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燧原科技联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人工智能产业工作委员会、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上海市算力网络协会、上海赛西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功举办“芯节点·新突破——协同创新聚力 加速智算破局”论坛。
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王江平,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徐文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汤文侃,燧原科技创始人、董事长、CEO赵立东等出席论坛并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郑纬民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燧原科技创始人兼COO张亚林,以及来自腾讯云、锐捷网络、源石云、基点起源、超聚变、清程极智、金仕达、奇异摩尔、无问芯穹等嘉宾参与主题演讲及圆桌环节。论坛期间还正式发布了《智算集群产业发展与未来趋势研究报告》,以及上海市算力网络协会三项团体标准。
此外,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郭奕武、上海市算力网络协会秘书长杨炼分别担任论坛及圆桌环节主持。
燧原科技创始人、董事长、CEO赵立东在欢迎致辞中谈到,AI芯片企业要想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实现从技术产品闭环到商业化闭环的跨越。燧原科技与众多合作伙伴已在算力基建、算力调度、算力服务、算力应用等多个方面开展了深入合作,将共同在国产智算关键领域寻求“破局”。攀登科技高峰,从来没有“容易之路”。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已经在路上了。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协同聚力,将会实现技术、商业、产业的全面突破。
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王江平在致辞中表示,我国智能算力产业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算力规模持续快速提升,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多元,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国产生态体系的培育仍需持续发力。希望算力芯片企业、科研院所及广大科技工作者增强紧迫感,加快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强化协同合作,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共建标准与生态;坚持需求导向,精准对接实体经济,让智算真正成为生产力跃升的动力,赋能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徐文立副司长在论坛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是重塑全球格局的核心驱动力,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攻克高端芯片等核心技术,构建自主可控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系统"的重要指示。
徐文立副司长强调,未来要开展三方面重点任务:一是要强化系统思维,推动技术攻关。二要强化"芯片-软件-应用"全链条协同,打通技术落地关键环节。三要聚焦实体经济痛点深化场景赋能,使计算成为产业升级核心引擎。
最后,徐文立副司长呼吁,要凝聚政产学研合力,坚定自主创新,共同筑牢人工智能时代发展根基。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张立院长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芯片是产业发展的基石。中国依托超大规模市场、完整工业体系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在AI芯片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未来,统一大市场的完善将持续激发下游应用活力,为AI芯片带来强劲需求,并有力推动全球AI技术创新与发展。燧原科技作为中国AI算力芯片领域的领军企业,为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将持续搭建产业平台,深化与燧原科技等行业伙伴的合作,共同促进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汤文侃在致辞中指出,当前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迭代演进,智算作为AI发展的“底座”与“基石”,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上海正抢抓人工智能引领全球科技变革的机遇期和窗口期,将充分发挥基础优势,与龙头企业、院所高校等共同发力,加快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郑纬民指出,推理引擎是执行训练好的模型、实现高效数据转换的核心系统,其低成本推动了AI普及,已渗透到交通、医疗等多领域。他提到,燧原科技最新一代AI芯片实现了国内首次原生支持FP8低精度计算,下一代还将会进一步支持FP4。他介绍了开源推理引擎“赤兔”,支持燧原等国产芯片与模型,实现“国产算力+引擎+模型”全栈协同,强调降低推理成本是产业落地关键,需算法、软硬协同优化,系统创新可打破算力依赖范式。
燧原科技创始人兼COO张亚林回顾了燧原三代四颗芯片的发展历程。第三代产品燧原S60于2024年发布,已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落地,截至目前落地规模达7万卡,支持超300个应用场景,参与建设五大智算集群,服务10亿以上规模终端用户,推出DeepSeek一体机系统方案矩阵。
面向超大规模参数模型的训练和推理,燧原科技推出第四代训推一体产品燧原L600,及云燧OGX系列产品,云燧ESL超节点系统也在测试中。在超节点生态方面,燧原从互联网、国央企、“东数西算”三个维度推进。
燧原科技在2025年迭代至第四代产品,正在推进从万卡到十万卡的集群建设,我们相信“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希望和所有合作伙伴一起开创智算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论坛期间,重磅发布了《智算集群产业发展与未来趋势研究报告》,由智算集群工作组组长、燧原科技首席公共事务官蒋燕进行报告解读。该报告是在人工智能产业工作委员会指导下,由燧原科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清程极智、超聚变、智算科技、锐捷网络等牵头联合智算集群工作组成员单位合作完成,是智算集群工作组成立后的首项重要成果。
报告从 “适度超前建设”“强化运营能力”“统筹训推需求”“标准生态发展” 等四方面提出建议,强调需通过技术攻关与产业协同,推动智算集群生态与 AI 产业深度融合,为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跃升提供支撑。
论坛期间,上海市算力网络协会正式发布《面向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智能计算技术要求和评估方法》《面向算力网的全光运力网络技术标准》和《边缘智算中心工程建设及运维技术标准》三项重要团体标准。这三项标准分别由燧原科技、上海电信、上海信管网络科技等牵头制定。上海市经信委信息基础设施管理处处长祁超参加发布仪式。
上海市算力网络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智能算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跃在发布仪式上强调,上海市算力网络协会持续深化标准体系建设,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此次依托本地产业资源头部企业牵头研制上述标准,旨在填补空白、提供“上海经验”。三项标准的发布凝聚了协会成员单位智慧,将助力规范行业发展生态,提升上海算力网络产业核心竞争力。
腾讯云副总裁许华彬介绍到,腾讯拥有600多个业务场景,如社交内容、游戏、办公等领域,均用AI大模型进行了创新实践,也得到了燧原算力的支持。
腾讯专有云管平台方案,可实现一个平台、一张网、多租户运营、云智融合的效果,协助燧原搭建稳定、可靠、高效的推理和训练集群。
面向AI应用,腾讯云将与燧原科技持续共创、深化适配,携手优化高速、高性价比的算力及灵活调度系统,承载未来更多的业务场景。
锐捷网络副总裁、数据中心网络事业群总经理林东豪指出,以太网技术更适合算力规模化部署的scale-up连接,锐捷网络在200G/400G端口数据中心交换机已连续13个季度国内排名第一,并推出51.2T液冷交换机,通过液冷散热、高速互联等技术实现超大规模算力集群。锐捷与燧原合作,从交换到计算端到端打通以太全带宽互联,积极参与ODCC,高通量ETH+等行业生态,推动国产算力落地。
源石云董事长吴仲喜谈到,源石云与燧原开展深度合作,联合优化自然语言处理对话系统,日处理token超800亿次;基于燧原算力支撑虚拟角色微表情生成,每日可处理8000-30000个新角色的24种情感微表情。双方合作的新版社交功能将于8月上线,实现虚拟角色互动及微表情、语音交互,未来还将推出AI主理人策划的更多场景。
基点起源董事长戴宗宏指出,工业领域AI应用因数据薄弱面临挑战,但大模型深度推理能力可突破知识断点。基点起源与燧原科技合作,采用多元化算力及庆阳集群资源,通过自进化数据治理和全要素强化建模,在钢铁冶炼、环境治理、智慧工厂等场景实现精度收敛,构建虚实融合的数字孪生环境,极大降低治理成本。
超聚变算力领域与拓展部副总裁林海锋认为,企业AI落地的核心是TCO优化,需构建“算力-智能体-场景”三位一体的AI Factory。他谈到,超聚变与燧原S60完成兼容测试,通过XPU Engine调度, AI调优实现多芯片异构加速,提升Token产出效率,并推出FusionOne一体化方案,覆盖从数据中心到桌面级场景,降低企业AI部署门槛。
论坛圆桌环节,由上海市算力网络协会秘书长杨炼主持,清程极智CEO汤雄超、金仕达软件总裁兼CEO黄贤峰、奇异摩尔联合创始人兼产品解决方案副总裁祝俊东、无问芯穹产品副总裁李玉晨围绕国产算力创新、瓶颈与突破展开讨论。大家认为,高性价比、端到端场景化方案及开放生态是国产算力发展的关键,要通过“芯片-软件-应用”全链条协同,实现技术与商业的全面突破。
-
集成电路
+关注
关注
5430文章
12139浏览量
368938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809文章
49151浏览量
250608 -
燧原科技
+关注
关注
0文章
143浏览量
9051
原文标题:WAIC 2025|燧原科技 “芯节点·新突破——协同创新聚力 加速智算破局”论坛成功举办
文章出处:【微信号:gh_1222367b8780,微信公众号:燧原科技Enflame】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