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AI数算 重构智造产链生态”2025智能趋势论坛上,软通动力集团咨询与数字化创新服务线联席总裁李国亮受邀出席圆桌对话:《智造“最后一公里”》——工业AI落地的关键路径与生态协同,深入剖析了工业AI规模化落地的核心挑战与破局路径。
工业AI的落地意味著将数据、算法和算力这些新的生产要素,注入到传统工业体系中,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方式。它不是简单的自动化升级,而是让工厂拥有“大脑”,让其能够自我感知、自我決策、自我优化,这也是实现“中国智造”的根本路径。同时,工业AI 为破解制造业在“质量、效率、成本”这“不可能三角”提供了新的可能。
李国亮指出,工业场景千差万别,AI技术必须精准匹配具体工艺流程、设备特性和生产环境。更关键的是,必须实现从技术验证(PoC)到商业价值的完整转化,确保应用能持续产生可量化的业务收益。因此,“场景适配”与“价值闭环”是工业AI落地“最后一公里”的核心挑战。
针对工业AI项目常沦为“盆景工程”的困境,他给出了构建"平台化基础设施+场景化价值验证"的双轮驱动模式,打通从技术验证到商业价值实现的闭环。
平台化基础设施筑基
依托软通天坊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数据采集-存储计算-AI分析-决策执行” 的全栈技术能力,通过统一的数据底座和AI引擎,高效支撑多场景的快速部署和横向复制;
场景筛选与评估体系破局
采用"3+1"评估模型,从质量提升、效率优化、成本降低三个维度量化直接价值,并通过"单点突破-小范围验证-标准化复制"的阶梯式推进策略,快速建立成功案例和信心基础。
关于AI引入带来的“人-机-环-管”协同关系的重构,软通动力认为关键在于“易用性 + 信任感” 双管齐下。比如在易用性设计方面,软通天坊平台提供低代码/无代码开发工具,一线工程师通过可视化界面即可完成模型配置和参数调整。AI输出结果采用"结论+依据+建议"的结构化呈现方式,让决策逻辑清晰可见。在信任机制建设方面,采用"AI辅助决策,人工最终确认"的渐进模式,配套建立分层分级的培训体系。
在保障工业控制系统与供应链安全方面,软通动力也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具体保障措施。在工业控制系统领域,软通动力依托工业网关产品,构建起坚实的安全防线。其不仅具备多种安全机制,还采用严格身份认证机制;在供应链领域,软通动力的供应链控制塔解决方案,能对供应链各环节进行实时监控与风险预警,为工业 AI 落地提供稳定、安全的基础环境。
工业AI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不仅是技术攻坚,更是系统性工程。唯有以平台化能力打破数据孤岛,以精准场景验证驱动商业价值,并在人机协同与安全防护上深度打磨,才能真正释放AI潜能。软通动力将基于软通天坊工业互联网平台及全链路解决方案,全面助力“智造”升级。
-
AI
+关注
关注
88文章
35476浏览量
281234 -
软通动力
+关注
关注
1文章
1021浏览量
15719
原文标题:WAIC 2025丨软通动力:工业AI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是"场景适配"与"价值闭环"
文章出处:【微信号:isoftstone-group,微信公众号:软通动力】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东软睿驰NeuSAR OS规模化量产与落地实践
飞腾CPU在济南机场实现规模化应用
动力电池PACK线标配:18650电池自动点焊机的规模化应用
软通动力中标艾比森AI创新中心平台升级项目
软通动力与国网辽宁综合能源公司上线全国产化虚拟电厂平台
软通动力携手奇安信共筑AI安全防护新生态
软通动力助力金融行业AI应用创新
软通动力携鸿湖万联与微展世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开源鸿蒙赋能工业创新升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