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为什么说L2到L3是质变,而L3到L5只是升级?

智驾最前沿 ? 来源:智驾最前沿 ? 作者:智驾最前沿 ? 2025-07-28 09:21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首发于智驾最前沿微信公众号]为了更好的评定自动驾驶智能程度,行业将自动驾驶按照SAE定义分为L0至L5六个等级。最近智驾最前沿就提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那就是L2到L3是质变,而L3到L5只是升级。为什么会有这种讨论?自动驾驶想从L2跨越到L3到底有哪些难题?

wKgZO2iGzveATntrAADhEl9GzoA707.jpg

其实从L2到L3的跃迁,是一次对车辆“思考”与“执行”关系的根本重塑;而在L3基础上向L4、L5推进,则更多是一系列算法、算力和传感器覆盖范围的持续深化和场景扩展,属于量的累积而非基础架构的再造。要理解这一区别,必须从系统感知、决策规划、执行冗余以及人机职责和责任承担四个维度,深入剖析各级的内在差异与技术门槛。

自动驾驶系统的感知模块,承担着“看见世界”并提取可用信息的重任。在L2阶段,感知往往聚焦于车道线检测和前车距离测算,使用的主要是毫米波雷达与单目或双目摄像头,采集到的环境信息经过简单融合后支持车辆保持车道或跟车巡航。此时算法对场景完整感知的要求相对有限,仅需在有限速度和车道条件下识别基本边界,不必处理行人、复杂交通标志或侧方来车的深度交互。虽然部分厂商在L2方案中已经尝试加入毫米波和超声波雷达的多模态融合,但整体仍是“辅助驾驶”的范畴,系统将驾驶员视为主控对象,只在驾驶员意图明确时提供额外的执行精度。

迈入L3后,感知模块将迎来从单一任务到多任务、从低维度到高维度的质变。系统不再只是根据驾驶员是否打了转向灯或保持了车道位置来响应,而需要自主识别车道分隔、交通标志灯、其他车辆行为甚至行人动态,并实时构建三维环境模型。为了在高速公路畅通或限定行政区域等可控场景下实现完全接管,L3车辆要具备对多传感器数据流的同步处理能力,将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数据融合成一致的环境感知图,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障碍物的低误报、高置信识别。这种对传感数据完整性和时效性的苛刻要求,使得L3感知系统在传感器质量、标定精度、算法延迟等方面都必须达到一个全新高度,任何遗漏或偏差都可能导致系统无法在无需人工监控下安全运行。

在感知基础上,决策与规划模块承担着将“看见”转化为“行动”的职责。L2阶段的车辆决策逻辑往往是响应性和局部性的。当驾驶员开启跟车巡航时,系统仅根据当前与前车的距离调整车速;当车道保持辅助开启时,系统只做最简单的横向校正以维持中心线。但在L3条件下,系统要主动判断何时变道何时超车、如何避让突发障碍以及如何在车速变化时保持稳定。这意味着传统的规则驱动方法已难满足需求,必须引入基于高精度地图的路径规划与行为预测算法,将轨迹规划与对其他交通参与者意图的预测相结合,使得每一次加速、每一次转向都建立在对整个交通流态的实时评估之上。通过深度学习模型,系统能够从大量真实道路数据中学习复杂场景下的最佳驾驶策略,实现不依赖驾驶员指令的全自主决策。

而当系统从L3进阶至L4和L5,决策模块的核心算法框架并不会发生根本改变,而是围绕场景边界和决策鲁棒性进一步优化。在L4级别,车辆在更多复杂场景下无需人工接管,例如城市车流拥堵路段或特定园区内部道路可以实现自动驾驶。为了覆盖这些场景,决策算法需要更丰富的场景标签、更高频率的轨迹预测以及对异常情况的退化策略设计,但依旧基于“系统全权负责”的思路。L5则追求在任意环境条件下都能独立完成驾驶任务,主要挑战在于极端天气下的感知稳定性和对稀有交通场景的理解能力,这些都可通过数据增强、仿真训练和不断迭代的软件更新来实现。

执行层面同样体现出L2到L3的本质差异。在L2车辆中,电子助力转向和电子制动系统通常采用单通道设计,当系统感知到驾驶员未握紧方向盘或视线偏离时,便触发报警并尽快将控制权交回人类。硬件冗余结构较少,系统崩溃时人类仍可即时接管并安全避险。而L3车辆在“无需人工监视”的前提下,一旦系统失效便必须能自动进入安全模式或紧急停车,这就要求执行机构具备如双通道转向助力、双回路制动和独立电源架构等多通道的备份设计。软件层面也需要实时健康监测,当主控制单元出现异常时,备用控制单元能够无缝切换,确保车辆保持受控且平稳地停靠在路边。正是这类对硬件与软件双重冗余设计的强制性需求,使得L3执行系统在可靠性工程上完成了一次质的飞跃。

人机交互与责任承担的转变,则将L3与L2彻底区隔开来。在L2模式下,系统始终假设驾驶员为主控者,所有决策失误最终由驾驶员来承担法律和伦理责任。相比之下,L3引入了“接管请求”机制,并为此设计了严格的时限和多模态提示方式。车辆在复杂场景下若需人工介入,会通过视觉、听觉甚至触觉信号同时告知乘客,乘客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接管操作。若因系统提示不当或乘客未能及时接管而引发事故,制造商或软件提供方都要承担更高比例的责任。这种人机职责边界的重定义,不仅对车内交互界面提出了极高要求,也对法律、保险和监管框架带来了全新挑战,为自动驾驶产业的合规化奠定了基础。

这种L2到L3的“范式转变”,也清晰地体现在技术标准和法规体系的变化中。L2阶段仍被视为“驾驶员辅助系统”,因此在合规层面与传统汽车并无本质差异。只要系统不主动宣称可替代人类主控,其合法销售与上路基本不受额外监管约束。然而,L3的推出则迫使全球监管机构重新制定一整套技术和法律规范,用于明确系统可控场景(Operational Design Domain,ODD)的边界、接管时间要求、系统失效响应方案、黑匣子数据存储方式、事故责任划分模型等。以德国为例,作为全球首个允许L3合法上路的国家,早在2021年就发布了《自动驾驶法》,明确指出当系统处于L3控制状态时,驾驶员可将注意力转移至其他任务,但需在“系统请求接管”时迅速恢复对车辆的控制。这种法规的变更,不仅需要立法机关理解复杂的自动驾驶工作机制,也要求车企在系统设计上预留接口以符合审查要求。

与之对比,L3到L4再到L5的法规升级节奏则更为渐进。在L3基础上,监管层已默认了系统在限定条件下具备主控权,因此L4法规重点是如何将这些“限定条件”拓展至包括城市道路、夜间驾驶、雨雪天气等更多实际道路环境中。一些国家开始推动“无人车专属运营区”或“限定场景商业化”,例如美国加州和中国部分城市设立了智能网联示范区,允许L4级Robotaxi在划定路线内接送乘客。这些政策虽然在场景定义、数据上报、应急接管等方面比L3更细化,但其核心监管逻辑并未颠覆,而是借助数据积累和运营实践不断修正场景边界。至于L5,目前尚无任何国家真正开放全域、全天候的完全无人驾驶,因此也缺乏完整的法律体系支撑。这一层面再次印证了L3之后的发展,虽充满技术难题和挑战,但框架已定,核心是一场系统能力和资源投入的“竞速升级”。

从产业落地角度来看,L2的普及主要依赖于以摄像头为核心的感知系统和基于规则的辅助控制算法,适配车型广泛、成本相对可控,许多量产车都已标配或选配。L3系统则需要高性能SoC芯片、更高计算平台、冗余电控系统、高精地图以及端到端闭环控制链路,显著拉高了软硬件成本。此外,L3系统上线前还需通过大量封闭测试和开放道路验证,保障其在“系统主控”状态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更重要的是,L3系统对数据闭环要求极高,需持续采集大量驾驶数据,用于算法更新和故障诊断,这迫使车企构建从前装、后装、云端到OTA的全栈能力。

而在L3能力打下基础后,车企才有可能进一步“堆料升级”以解锁L4与L5。这一阶段的核心技术路径是深度学习驱动的感知系统、大规模场景采样训练、强化学习加持的策略规划、多模态传感器融合架构、车路云协同以及更可靠的安全冗余硬件设计。技术的发展重点逐步从“可用”向“更稳定、更泛化”推进,例如对视觉模糊、雨雾遮挡、突发异物干扰的鲁棒性提升,或是构建具备容错能力的行为预测模型,以便系统在陌生环境下也能做出与人类相似的判断。但这些改进,并未再改写系统角色和职责本质,只是让系统在更多情境中可以“独立完成”早已定义过的任务。

在用户体验层面,这种差异也表现得尤为明显。L2阶段的体验常伴随“信任焦虑”:系统能不能识别前方突然变道的车辆?是否能在雨天准确识别车道线?驾驶员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任何系统行为都有赖于人类判断来验证其合理性。到了L3,用户开始进入“半信任”状态。在系统提示“可接管”时,用户可以短暂转移注意力、解放双手,但心中始终存在不确定性,如果系统突然要求接管,我是否反应得足够快?车辆是否留有足够的安全余地?为缓解这种焦虑,车企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在交互设计和可解释性反馈上,如可通过HMI界面实时展示系统感知到的周边环境、行为意图、可预判危险,增强用户信任。

而一旦迈入L4及以上阶段,这种心理负担显著减轻,用户不再被要求随时准备接管,更像是乘坐一辆“无人化巴士”,将全权交给系统。这一体验转变,并不需要重新设计感知、控制与规划架构,而是对已有算法能力和场景理解的“升级与适配”。比如一辆L4级Robotaxi与一辆L3级别高速自动驾驶私家车,其核心系统架构和算法框架可能大同小异,只是在训练数据量、应对环境复杂度、退化策略设计等细节上有差别。这再次说明,从L3到L5的跨越并没有再经历一次“本质属性”的改变。

在整个自动驾驶发展路径中,L2到L3是角色逻辑的转折点,车辆从被动工具转变为主动驾驶者,系统从指令响应者转变为责任承担者。它要求工程师重新定义人机边界,要求企业重构技术架构,要求立法机构重新制定规则,要求消费者重塑驾驶习惯。而L3到L5的提升,则建立在这一重塑之后,是一个以规模化能力提升、场景泛化能力增强和用户体验优化为目标的工程推进过程。这也是为什么L2到L3是“质变”,而L3到L5只是“升级”。

最终,判断一个系统属于哪一级别的自动驾驶,不是看它拥有多少摄像头、算力有多强、传感器堆了多少,而是要看它是否在法律上承诺自己具备主控能力,并承担对应的责任。如果它仍要求驾驶员对每一步操作负责,那么无论它的感知能力有多强、识别准确率有多高,它都还只是L2。一旦系统宣称能在某一场景下自行做出决策,并且出现事故后愿意承担责任,那么它就步入了L3。从此,自动驾驶系统不再是人类的“左膀右臂”,而成为了一个“独立个体”。正是这点,使得L2到L3的跃迁,成为整个自动驾驶技术演进中的关键质变。

审核编辑 黄宇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自动驾驶
    +关注

    关注

    790

    文章

    14362

    浏览量

    171090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小鹏自研芯片成了!G7首秀:搭载3颗图灵AI芯片 L3级算力一颗顶3

    162578台,同比增长293%,已连续7个月交付量突破30000台。 何小鹏说道,“我们完成了一个行业前所未有的目标,小鹏车型全系搭载L2级高阶智能辅助驾驶。5月底发布的MONA M03 Max全球首次将L2级高阶智能辅助驾驶
    的头像 发表于 06-12 09:07 ?5878次阅读
    小鹏自研芯片成了!G7首秀:搭载<b class='flag-5'>3</b>颗图灵AI芯片 <b class='flag-5'>L3</b>级算力一颗顶<b class='flag-5'>3</b>颗

    L3级自动驾驶即将全面商用,众车企蓄势待发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2024年中国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B/T 44721-2024),这是中国首个针对自动驾驶系统的国家标准,为L3自动驾驶的商用化提供了技术
    的头像 发表于 01-18 00:57 ?6225次阅读

    今日看点丨英特尔大规模裁员4000人!;华为重磅发布L3/L4落地时间表 1. 华为重磅发布L3/L4落地时间表:预计

    高速L3规模化商用、城区L4试点商用;2027年实现城区L4大规模商用。虽计划激进,但他认为2027年达成目标将领先特斯拉一年。 ? 此前,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称L3
    发表于 07-14 11:25 ?1379次阅读

    地平线的L3判断与实践路径

    在智能驾驶演进过程中,L3/L4/L5等“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持续探索成为行业焦点,围绕其实现路径、验证方式与工程落地的讨论也在持续深化。
    的头像 发表于 06-27 09:39 ?811次阅读

    时空壶凭 L3 级 AI 同传技术领航行业,未来蓝图初见端倪

    在全球化交流日益紧密的当下,AI同传技术成为跨越语言鸿沟的关键力量。在AI同传L1-L5的分级体系中,时空壶凭借其卓越的双向同传技术脱颖而出,作为全球唯一达到L3水准的AI同传设备,在多场国际峰会
    的头像 发表于 06-16 10:48 ?342次阅读
    时空壶凭 <b class='flag-5'>L3</b> 级 AI 同传技术领航行业,未来蓝图初见端倪

    Sky5? GNSS L1 L5 双频低噪声放大器前端模块,带后置滤波器 skyworksinc

    的引脚图、接线图、封装手册、中文资料、英文资料,Sky5? GNSS L1 L5 双频低噪声放大器前端模块,带后置滤波器真值表,Sky5? GNSS
    发表于 05-14 18:32
    Sky<b class='flag-5'>5</b>? GNSS <b class='flag-5'>L</b>1 <b class='flag-5'>L5</b> 双频低噪声放大器前端模块,带后置滤波器 skyworksinc

    激光雷达三大新品首发!L2/L3全域感知,激光雷达厂商图达通重塑性能标杆

    E2与蜂鸟D1 震撼登场,以硬核技术实力重新定义辅助驾驶的感知边界,为 L2/L3级辅助驾驶 提供全场景解决方案。 猎鹰K3(Falcon K3
    的头像 发表于 04-25 18:42 ?1601次阅读
    激光雷达三大新品首发!<b class='flag-5'>L2</b>/<b class='flag-5'>L3</b>全域感知,激光雷达厂商图达通重塑性能标杆

    为什么车企不敢宣传智驾系统达到L3?

    会使用L3的说法,而是创造了“L2+”“L2++”“L2.9”等概念,用以强调系统虽具备近似L3的部分能力,却依然需要驾驶员持续监控,随时接
    的头像 发表于 04-24 15:44 ?341次阅读
    为什么车企不敢宣传智驾系统达到<b class='flag-5'>L3</b>?

    L0L5自动驾驶技术的演进阶段

    高盛(Goldman Sachs)估计,2030年,L3级自动驾驶汽车或占全球新车销量的10%。自动驾驶汽车需要经过多达6个层级的技术演进,才能最终实现上路自主驾驶。
    的头像 发表于 04-24 10:42 ?726次阅读

    东风岚图发布L3级智能架构天元智架

    近日,东风岚图在北京正式发布L3级智能架构天元智架,并首发两大核心智能化技术集群——青云L3级智能安全行驶平台和鲲鹏L3级智能安全驾驶系统,深度挖掘用户可能面对的所有场景,让用户感受到科技进化带来的安全感。
    的头像 发表于 04-18 15:36 ?357次阅读

    广汽集团L3自动驾驶乘用车率先上市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L2高阶智驾领域已经掀起了“智驾平权”革命。更高阶的L3级自动驾驶也将迎来历史性拐点。谁能率先布局,实现L3自动驾驶上市销售?在
    的头像 发表于 03-24 11:43 ?678次阅读

    产业链起飞!L3级自动驾驶年内有望落地

    近期联合保险机构推出定制化智驾保险产品。 ? 长安汽车宣布计划2026年实现全场景L3级自动驾驶,2028年进一步实现全场景L4级功能。 ? 岚图汽车CEO卢放在与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在2月的一场直播中表示,预
    发表于 03-13 00:22 ?1254次阅读

    当春节驾车返乡拥有了L3/L4级自动驾驶

    随着春节临近,漫漫回家路上的路况和天气都变化多端,长途驾驶难免使人身心俱疲,若不久的将来能将真正的L3/L4级自动驾驶落地应用,那将大大减轻长途驾车回家的辛苦。即便车外风雨交加,人们依旧可以在温暖
    的头像 发表于 10-29 09:36 ?898次阅读
    当春节驾车返乡拥有了<b class='flag-5'>L3</b>/<b class='flag-5'>L</b>4级自动驾驶

    通用汽车正全力推进L3级自动驾驶系统的开发

    10月6日最新消息显示,通用汽车正积极致力于L3级自动驾驶系统的研发,目标是在特定情境下让驾驶员无需持续监控路况也能享受自动驾驶的便利。这一信息由通用汽车软件与服务工程部门的高级副总裁Dave Richardson在一次外媒访谈中分享。
    的头像 发表于 10-08 17:01 ?1320次阅读

    奔驰L3自动驾驶升级:德国高速最快95km/h

    9月23日,奔驰官方宣布了一项重要技术进展:其梅赛德斯-奔驰DRIVE PILOT驾驶领航系统迎来了新版本升级,这一里程碑式的更新让该系统能够在德国的高速公路上,以最高95公里/小时的速度进行自动驾驶,从而一跃成为全球范围内量产车型中速度最快的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
    的头像 发表于 09-23 17:31 ?1501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