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材表面能不足,润湿性差
当电路板表面存在油脂、脱模剂、指纹或低表面能污染物时,三防漆无法充分铺展浸润基材。漆液在表面张力驱动下被迫收缩成球状液滴,尤其在焊点边缘或陶瓷元件表面形成明显露底的“火山口”状缺陷(接触角>90°)。彻底清洁可提升表面能,增强润湿性。
2. 漆料粘度与流平性的失衡
过高粘度或添加过量稀释剂均会破坏流平性能。粘度过高时漆液流动性差,难以填补微观凹陷;过度稀释则导致溶剂挥发过快,涂层尚未流平即固化,形成局部堆积与缩孔。需严格按工艺调整粘度,并添加流平剂降低表面张力。
3. 元件间隙与结构诱发毛细逃逸
三防漆在密集引脚、窄缝或元件底部流动时,受毛细作用力牵引向缝隙内迁移,使外围区域漆膜变薄甚至回缩。同时,高大元件阴影区喷涂不足与平面区过度堆积形成表面张力梯度,进一步加剧流体从厚区向薄区迁移的“马拉戈尼效应”。
4. 固化速率失控导致“时间差”缺陷
双组分漆配比错误或环境温度骤升时,表层过早凝胶化而底层仍在流动。表层固化收缩牵拉未固化的下层漆液,形成网状缩皱或点状凹坑。UV固化漆若光强不均,亦会在弱光区因固化延迟产生回缩。
5. 环境干扰与界面排斥的隐形破坏
高湿度环境(RH>80%)使漆膜表面凝结微水珠,水相与漆液互斥形成星形缩孔。喷涂前基材温度过低(<10℃)或存在冷凝水膜时,漆液遇冷瞬间收缩。此外,若底层涂层与三防漆化学不相容,将触发界面剥离性缩胶。
缩胶本质是液体表面张力、固化动力与基材界面能三者失衡的宏观表现。从基材前处理、漆料调控、设备参数到环境管理,需系统性控制方能消除这一微观尺度上的流体叛逃现象。
-
三防漆
+关注
关注
2文章
148浏览量
8854 -
电子防护
+关注
关注
0文章
36浏览量
1008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在生产点胶过程中出现不良现象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UV三防漆固化后易剥离现象,如何解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