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智能化的浪潮中,3D视觉技术正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制造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01、从技术到应用的跨越
3D技术相较于传统的2D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深度信息。
这种深度信息的获取,为解决复杂任务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无论是机器人的精准操作,还是工厂自动化中的零部件测量,亦或是医疗领域的高精度检测,3D视觉技术都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在工业场景中,3D工业相机的应用范围广泛,从缺陷检测到零部件测量,再到机器人定位引导,3D视觉技术与2D相机形成了互补关系。
随着产业智能化改造的推进,3D视觉技术在满足柔性化应用需求方面表现突出,但同时也对相关企业提出了技术挑战。如何在细分场景中实现方案的批量落地,成为了3D视觉企业发展的关键。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4年中国3D工业视觉市场规模达到28.15亿元,同比增长19.20%。
尽管市场增速略有下滑,但3D视觉的发展趋势已愈加明确。
GGII预计,2025年3D工业视觉市场仍将延续增长态势,到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90亿元,2025-203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22%。
这一增长趋势表明,3D视觉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未来几年将是其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2016-2030年中国3D工业视觉市场规模及预测(单位:亿元,%)
02、技术应用与市场竞争
3D工业相机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已从市场教育阶段逐渐过渡到产业化应用初期。
3D视觉技术路线多样,包括双目立体视觉、激光三角测量法、结构光、飞行时间法(ToF)和光谱共焦成像法等。这些技术各有优势,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例如,激光三角测量法和光谱共焦成像法主要用于检测和测量,双目立体视觉则在自主导航和物体识别与定位方面表现出色,飞行时间法(ToF)适用于识别、定位和测量,而结构光则在引导和检测方面应用广泛。
3D工业视觉主要应用场景
在内外资品牌竞争方面,过去外资品牌主要占据中高端领域,如汽车、3C、锂电池、半导体晶圆检测和面板检测等,而国产品牌则集中在物流、工程机械、金属加工和3C电子等中低端领域。
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内外资品牌的界限正在逐渐模糊。国产品牌在技术上的进步显著,内外资品牌的技术差距正在快速缩小。外资厂商的“技术+品牌”附加值策略正面临失效的风险,而国产头部厂商已逐渐完成“场景-产品-技术”能力闭环的打造,产品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凸显。
03、3D引导类相机市场:增长潜力与竞争态势
从销量角度看,2024年中国3D工业相机销量约8.17万台,同比增长24.05%。
其中,3D引导类相机销量1.48万台,占比18.15%。预计2025年中国3D引导类相机销量有望突破1.7万台。
这一增长趋势表明,3D引导类相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需求正在不断增加。
2016-2025年中国3D引导类相机市场销量及预测
从工业机器人与3D视觉的渗透率来看,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中3D视觉引导渗透率仅为4.92%,预计2025年渗透率有望提升至5.24%。
尽管渗透率仍然较低,但潜在渗透空间巨大。随着自动化和智能化升级的趋势日益凸显,柔性化制造的需求将大幅增加,3D视觉技术的潜在需求空间依然十分广阔。
GGII测算,3D视觉在工业机器人中的渗透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将带来至少3000台3D相机的增量需求。假定未来工业机器人与3D视觉的渗透率达到20%,期间释放出来的3D相机需求预计超过70万台。
2016-202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3D视觉渗透率变化趋势
在内外资竞争格局方面,2024年中国机器人3D引导类相机国产品牌份额超过85%,较上一年提升约5个百分点,国产厂商的主导效应进一步凸显。
这一数据表明,国产品牌在3D引导类相机市场中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且市场份额还在不断扩大。
04、3D视觉技术正从喧嚣逐渐回归理性
尽管下游投资放缓、竞争加剧、融资遇冷、应用方案难复制等问题依然存在,但头部集中效应进一步显现。
市场需求的结构性分化,不同细分场景的增长表现差异明显,整体增速有所放缓。
同时,巨头企业的推土机式扩张,使得3D视觉开始从单要素竞争转向多要素竞争阶段。
单一的软硬件能力或许都不足以支撑企业活下去。
头部玩家开始围绕产品性能、适用性和通用性等方面做更多的功课,进一步凸显“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诸多中小玩家则更多通过场景定制化和深入行业工艺来求生存与谋发展。
客户需求的非标性和精细化,带来的是项目的部署交付周期长、成本高,并且难以再复制。而这,恰恰是过去众多3D视觉厂商没有跨过的第一道“槛”。
随着竞争的不断深入,真正的较量将聚焦在“交付效率”和“批量复制能力”上,这也将是3D视觉厂商的分岔路口。
在这样的背景下,3D视觉厂商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以满足市场对高性能、高适用性和高通用性的产品需求。同时,厂商还需要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共同推动3D视觉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只有这样,3D视觉厂商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源自网络
审核编辑 黄宇
?
-
3D视觉
+关注
关注
4文章
455浏览量
28332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人形机器人 3D 视觉路线之争:激光雷达、双目和 3D - ToF 谁更胜一筹?
3D工业相机价格是?这种3D工业相机性价比最高

3D视觉引导技术:开启工业自动化“慧眼时代”的变革引擎
基于树莓派的工业级 3D 打印机!

3D视觉相机遇到脏污怎么预防?富唯智能以创新技术守护工业“慧眼”

从3D到AI,机器视觉全面赋能工业自动化
对于结构光测量、3D视觉的应用,使用100%offset的lightcrafter是否能用于点云生成的应用?
探索3D视觉技术在活塞杆自动化抓取中的应用
微视传感高性能3D视觉产品亮相2024上海机器视觉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