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工、食品、制药、新材料等领域,干燥机是核心生产设备之一——从塑料颗粒的脱水成型,到药品原料的活性保留,再到锂电池材料的均匀脱水,干燥工艺直接影响产品质量、能耗成本与生产效率。然而,随着工厂智能化转型加速,“数据采集”成为干燥机管理的关键词,但许多企业面临“有数据、没价值”的困境。本文将围绕??干燥机品牌现状、数据采集技术方案、关键参数解析、数据应用痛点??四大问题展开,为行业提供参考。
一、市面上主流干燥机品牌:覆盖多领域,技术路线差异化
干燥机按原理可分为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微波干燥、喷雾干燥等类型,不同领域对设备的耐腐蚀性、控温精度、真空度等要求差异显著,因此市场形成了??通用型(化工/建材)与专用型(食品/制药)并存??的品牌格局。以下为代表性品牌:
1. 国际品牌(高端市场主导)
??GEA(德国)??:全球干燥机龙头,覆盖食品(喷雾干燥)、化工(流化床干燥)、制药(真空带式干燥)全领域,以高精度控温(±0.5℃)、模块化设计著称。
??Bühler(瑞士)??:专注食品与化工干燥,其喷雾干燥机在奶粉、咖啡提取物领域市占率超30%,擅长处理热敏性物料(如益生菌)。
??Mitsubishi(日本)??:以冷冻干燥机(冻干机)为核心,应用于生物制药(疫苗、抗体)和高端食品(冻干水果),真空度可达1Pa以下。
2. 国内品牌(中高端市场崛起)
??常州一步干燥设备有限公司??:国内化工干燥机头部企业,主打桨叶干燥机、回转窑干燥机,服务于农药、染料行业,性价比优于进口设备。
??江苏范群干燥设备有限公司??:覆盖热风循环烘箱、真空干燥箱,聚焦制药与新材料领域,符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要求。
??无锡林洲干燥设备有限公司??:专注喷雾干燥机,尤其在锂电池材料(三元前驱体、碳酸锂)干燥领域,市场份额快速增长。
3. 通用型设备商(中小型企业首选)
如??山东天力干燥设备有限公司??、??常州力马干燥工程有限公司??等,提供标准化干燥机解决方案,适用于建材(石膏、矿渣)、环保(污泥干化)等对成本敏感的场景。
二、工厂干燥机如何实现数据采集?从传感器到系统集成的技术路径
传统干燥机依赖人工巡检(如记录温度表盘、观察出料湿度),效率低且误差大。现代工厂通过??“传感器部署+协议兼容+平台集成”??实现设备数据自动化采集,具体流程如下:
1. ??第一步:传感器部署——覆盖关键环节??
干燥机的核心参数需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常见安装位置包括:
??筒体/流化床??:插入式温度传感器(K型热电偶、PT100)监测物料加热均匀性;
??进/出料口??:红外水分仪(非接触式)或电容式湿度传感器检测物料含水率;
??风机/压缩机??:压力传感器(监测风压)、振动传感器(监测设备健康状态);
??蒸汽/导热油管路??:温度+压力复合传感器(控制加热效率);
??能耗表计??:电流互感器(监测电机功率)、流量计(蒸汽/水消耗量)。
2. ??第二步:协议兼容——打破设备“语言壁垒”??
干燥机品牌不同,通信协议差异大(如GEA常用Profibus DP,国内品牌多采用Modbus RTU),需通过深圳市深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不需要点表??工业网关??实现协议转换:
??物理层适配??:支持RS485、以太网、CAN等多种接口,兼容老旧设备(如仅支持RS485的2010年款干燥机);
??协议解析??:内置协议库(覆盖Modbus、Profinet、EtherCAT等),自动识别设备型号并提取数据;
??边缘计算??:在网关端完成数据清洗(剔除异常值)、单位转换(如湿度从%RH转至kg/kg),减少云端计算压力。
3. ??第三步:平台集成——数据可视化与分析??
采集的数据通过MQTT、OPC UA等协议上传至MES(制造执行系统)或工业云平台(如西门子MindSphere、华为云IoT),实现:
??实时监控??:在HMI(人机界面)或PC端查看温度、湿度、能耗的动态曲线;
??历史追溯??:存储3-5年的生产数据,支持按批次、时间查询;
??智能报警??:设置阈值(如筒体温度超120℃),通过短信/APP推送预警。
三、干燥机数据采集的核心参数:决定生产质量与效率的“关键指标”
不同类型干燥机的核心参数略有差异,但??“物料状态-能耗-设备健康”??是共性关注方向。以下为通用关键参数清单:
1. 物料相关参数(直接影响产品质量)
??进料含水率??:原料初始水分含量(如塑料粒子8%、药品原料15%),决定干燥时长;
??出料含水率??:目标水分值(如锂电池材料≤0.1%),需与工艺配方绑定;
??筒体/床层温度??:各区域温度分布(如流化床前端120℃、后端80℃),不均匀会导致物料焦化或干燥不彻底;
??停留时间??:物料在干燥机内的停留时长(如喷雾干燥机通常5-15秒),影响干燥效率。
2. 能耗参数(决定生产成本)
??蒸汽/导热油用量??:每小时消耗量(如1t/h蒸汽),直接关联燃料成本;
??电机功率??:风机、搅拌电机的实时功率(如55kW),反映设备负载状态;
??综合能耗比??:单位质量物料的能耗(如kg水/ kWh),用于优化工艺(如降低热风温度以节能)。
3. 设备健康参数(预防故障停机)
??振动值??:风机轴承振动速度(如≥4.5mm/s可能预示轴承磨损);
??轴承温度??:电机轴承温度(如>80℃需停机检查);
??密封泄漏率??:真空干燥机的真空度下降速率(如每小时下降50Pa可能漏气);
??运行时长??:连续工作时间(如超过8小时需提醒维护)。
四、为什么工厂采集了数据却用不上?五大核心痛点与破局思路
尽管干燥机数据采集技术已成熟,但许多企业反馈“数据躺在系统里,用不起来”。结合行业调研,主要原因如下:
1. 数据孤岛:设备协议不兼容,采集覆盖不全
??现象??:工厂可能同时拥有GEA、常州一步、无锡林洲等多品牌干燥机,部分老旧设备仅支持RS485自定义协议,网关无法识别,导致30%-50%设备未接入系统。
??破局??:选择支持多协议的“万能网关”深圳市深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不需要点表的工业网关,或要求设备供应商开放协议接口(如Modbus TCP)。
2. 数据质量差:传感器精度不足,数据失真
??现象??:某食品厂曾因红外水分仪校准误差(±2%),导致干燥工艺参数偏离,产品水分超标;另一企业振动传感器安装不牢固(松动),误报“轴承故障”10余次/月。
??破局??:选用工业级传感器(精度等级0.5级以上),定期校准(如每月一次);规范安装流程(如振动传感器需固定在设备刚性部位)。
3. 缺乏分析工具:只有“数据”没有“知识”
??现象??:某化工企业采集了干燥机温度、能耗数据,但仅能生成日报(如“今日平均温度110℃”),无法关联工艺(如“温度每降5℃,能耗增加8%”)或预测故障(如“振动值连续3天上升,可能1周后停机”)。
??破局??:引入AI算法(如机器学习模型),建立“参数-质量-能耗”关联关系;开发工艺优化模块(如自动推荐最佳干燥温度),将数据转化为可执行的决策建议。
4. 业务需求不明确:为采集而采集,未结合生产目标
??现象??:某企业盲目采集干燥机所有参数(如每小时记录100+数据点),但实际仅需关注“出料含水率”和“能耗”,导致系统冗余、运维成本高。
??破局??:以“业务目标”为导向定义采集参数——例如,若核心目标是“降低能耗”,则重点采集蒸汽用量、筒体温度、风速;若目标是“提升良品率”,则关联出料含水率与工艺参数(如进料速度)。
5. 运维能力弱:技术人员不足,无法解读数据
??现象??:某中小企业仅有1名电工负责设备维护,面对干燥机HMI上的20+报警信息(如“风机频率异常”“蒸汽压力低”),无法快速定位问题(是风机故障还是蒸汽管路堵塞?)。
??破局??:与设备供应商或第三方服务商合作,提供“数据+运维”一体化服务;对一线员工进行培训(如通过模拟软件练习故障排查)。
结语:从“数据采集”到“数据赋能”的关键一步
干燥机数据采集的本质,是通过技术手段将设备“黑箱”转化为“白箱”,让工厂看清生产细节、优化工艺、降低成本。但要真正实现“数据有用”,需从??设备兼容性、数据质量、分析工具、业务目标、运维能力??五方面协同优化。未来,随着5G、数字孪生技术的普及,干燥机数据将进一步与工艺仿真、智能排产结合,推动干燥工序从“经验控制”迈向“数字孪生驱动”的智能化时代。
对于企业而言,选择适配性强、扩展性高的数据采集方案,明确业务需求并培养内部数据分析能力,将是解锁干燥机数据价值的关键。
审核编辑 黄宇
-
数据采集
+关注
关注
40文章
7327浏览量
116953 -
干燥机
+关注
关注
0文章
27浏览量
7666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木材干燥机智能管理:PLC 数据采集,远程调控 + 能耗优化

真空干燥机PLC数据采集远程监控解决方案

PVC6800真空变送器:冷冻干燥机真空测量的革新之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