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生成式AI(GenAI)的能力正以约每六个月翻倍的速度迭代,但多数企业的应用进展仍停留在缓慢的线性增长中,甚至还在观望。这种差距导致企业逐渐落后,无法释放AI带来的巨大商业价值。
哈佛商学院教授Karim Lakhani指出,GenAI正在重新定义“专业知识”的价值——过去稀缺的高端技能(如设计、编程、金融分析)如今可通过AI大规模复制。由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质上是“专业知识的集合”,这引发了一个根本性问题:在AI时代,企业的核心价值究竟是什么?
尽管当前AI工具的表现仍有波动,但企业若继续观望,代价可能远超预期。Lakhani以巴诺书店(Barnes & Noble)为例:该公司虽早于亚马逊布局在线业务,却因未能彻底重构商业模式而最终落败。
如今,许多企业在AI转型中仍走“巴诺式路线”——部署一个聊天机器人、局部优化旧流程,整个AI自动呼叫机器人,看似拥抱AI,实则未触及核心。真正的变革者应像亚马逊,而非巴诺书店——彻底重构行业逻辑,而非仅做表面功夫改良。
来看看国内GenAI商业落地案例:从局部优化到行业重塑
1. 纺织业的“AI+柔性制造”革命
安诺其集团旗下“意间AI”平台通过生成式AI(600+模型库)实现服装图案的即时设计、一键定制生产,将传统印花行业的交付周期从数周缩短至几天,并推动“零库存、小批量”的柔性生产模式。该平台已积累2000万用户,生成8亿份设计,彻底改变了传统纺织业的供应链逻辑。
2. 金融业的“AI+全栈式服务”升级
商汤与海通证券联合打造的“e海言道”大模型,覆盖智能研报、代码生成、合规风控等场景,使研发效率提升40%;度小满“轩辕”大模型则在智能营销中实现千万级营收增长。据预测,生成式AI未来可为金融业带来3万亿增量价值。
3. 医疗健康的合规化AI探索
浩海生命“善食”大模型通过广东省生成式AI服务备案,成为医疗健康领域少数合规案例之一。该模型基于用户健康数据生成个性化管理方案,凸显“技术创新+伦理合规”的双重标杆价值。
企业AI行动清单:从认知到重构
1. 学习(30%法则)
无需成为技术专家,但需掌握AI对业务的关键影响。例如,企业高管应了解AI如何通过“多模态优化”实现内部流程提效超过41%。
2. 实践(亲手试错)
从具体场景切入,如尝试用“意间AI”生成商品设计,或用容联云的智能客服工具降低50%转人工率。
3. 想象(商业模式重构)
思考AI如何颠覆成本结构:引入工业质检(AI漏检率下降40%)、客服(85%问题首次解决率);或者个性化定制(如安诺其的“千衣千面”)、数据驱动的实时决策(如QuantumMedia的0.3秒视频优化)。
4. 行动(CEO主导试点)
启动1-3个月的敏捷项目,例如:制造业借助AI优化供应链(如赛迪预测的70%采用率场景);零售业部署AI导购(如HyperLocal的本地化推荐使订单增长35%)。
关键点:CEO必须亲自领军,AI转型不是技术部门的任务,而是战略级重构。正如Lakhani强调:“今天的AI,如同1995年的互联网——观望者终将被重写游戏规则的人取代。” 国内企业已涌现从工具应用到行业重塑的案例,现在行动,all-in 仍能抢占AI时代的制高点。
-
机器人
+关注
关注
213文章
29837浏览量
213780 -
AI
+关注
关注
88文章
35517浏览量
281434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809文章
49168浏览量
250770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