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电镀:揭秘电镀机理
电镀(Electroplating,又称电沉积 Electrodeposition)是半导体制造中的核心工艺之一。该技术基于电化学原理,通过电解过程将电镀液中的金属离子定向沉积在晶圆表面,从而构建高精度的金属互连结构。
从铝到铜,芯片互连的进化之路:
随着芯片制造工艺不断精进,芯片内部的互连线材料也从传统的铝逐渐转向铜。半导体镀铜设备因此成为芯片制造中的“明星设备”。
铜的优势:铜导线拥有更低的电阻,可以有效降低芯片功耗和成本,同时提升芯片速度、集成度和器件密度。
电镀铜的奥秘:以镀铜为例,电镀液中含有Cu??离子。通电后,电路导通,Cu阳极溶解为Cu??离子进入电镀液,并在电流作用下,沉积到阴极的晶圆表面,形成均匀致密、无缺陷的铜层。
不止于铜,百花齐放的电镀世界:目前,半导体电镀技术已不仅限于铜线的沉积,锡、锡银合金、镍、金等金属也纷纷登场,但铜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前后道工艺,电镀无处不在:在芯片制造的前道工艺中,电镀需要在晶圆上沉积一层高质量的铜,并结合气相沉积设备、刻蚀设备、清洗设备等,完成铜互连线工艺。而在后道工艺中,硅通孔、重布线、凸块工艺等环节也都离不开电镀技术,用于沉积铜、镍、锡、银、金等金属薄膜。
先进封装工序
二、基本电镀流程
电镀工艺看似简单,实则包含多个精密步骤,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最终镀层的质量和性能。
以下将详细介绍电镀的基本流程:
基本流程
1. 前处理:为完美镀层打下基础
电镀前的预处理至关重要,它直接决定了镀层与基材的结合力、均匀性和耐久性。前处理流程根据镀件材质和后续电镀工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热浸脱脂:利用碱性溶液和皂化反应去除金属表面的油脂和氧化物。常用的碱性药剂包括氢氧化钠、碳酸钠等,但由于环保因素,磷酸盐体系逐渐被淘汰。界面活性剂(乳化剂)则用于分散和乳化油脂,防止其重新附着在金属表面。
电解脱脂:通过电解作用,在阴极产生氢气还原金属,在阳极产生氧气氧化污垢,同时利用气体搅拌作用去除污垢。电解脱脂常与热浸脱脂配合使用,可有效提高脱脂效果。
活化:利用酸洗、酸中和或蚀刻等方法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和盐,使金属表面活化,提高与镀层的结合力。需要根据不同的金属材质选择合适的酸液和缓蚀剂,避免过度腐蚀。
2.电镀:赋予金属新的“外衣”
上面我们说过,电镀是利用电解原理,在导电体表面沉积一层金属薄层的过程。常见的电镀金属包括镍、铜、铬、锌、银、金等。
镀铜:常用的镀铜工艺包括氰化浴、硫酸浴和焦磷酸浴。氰化浴适合铁和锌合金基材,但因其毒性高、废水处理成本高而逐渐被淘汰。硫酸浴成本低、管理容易,广泛应用于电路板、装饰品等领域。焦磷酸浴曾用于电路板,但因其废水处理麻烦,也逐渐被硫酸浴取代。
镀镍:以硫酸浴为主,瓦兹浴是其代表。氨基磺酸浴具有低应力、高延展性等优点,部分取代了硫酸浴。镍镀层的光泽和平整性主要依赖于镍添加剂,包括光泽剂、柔软剂和湿润剂。
镀金:以氰化浴为主,分为碱性、中性和酸性。镀液中除了金离子,还含有导电盐、平衡导电盐和光泽剂。碱性浴均一性好,中性浴可形成合金镀层,酸性浴则具有优异的封孔性、硬度和耐磨性。
3.后处理:确保镀层持久亮丽
电镀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后处理以确保镀层的质量和性能。
清洗:用水清洗镀件,去除残留的电镀液,避免污染后续工序。
干燥:将清洗后的镀件彻底干燥。
检验:对镀件进行外观、厚度、结合力等方面的检验。
转化涂层或喷漆: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对镀件进行转化涂层或喷漆处理,以提供额外的保护层。
皮膜处理:可防止镀层变色和抵抗环境污染。
电镀工艺流程复杂,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才能获得高质量的镀层。随着科技的进步,电镀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为各行各业提供更优质、更环保的表面处理解决方案。
三、电镀设备组成
半导体电镀设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电镀槽
用于装载电镀液和被镀半导体的核心部分。
2.电源系统
提供电镀过程所需的稳定电流和电压。
3.温度控制系统
确保电镀液温度稳定,以保证电镀质量。
4.搅拌系统
用于保持电镀液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5.控制系统
对整个电镀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审核编辑 黄宇
-
半导体
+关注
关注
335文章
29026浏览量
240094 -
电镀
+关注
关注
16文章
469浏览量
24934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DPC陶瓷基板电镀铜加厚工艺研究

高精度半导体冷盘chiller在半导体工艺中的应用

半导体制冷机chiller在半导体工艺制程中的高精度温控应用解析

半导体电镀工艺介绍
半导体封装工艺流程的主要步骤

最全最详尽的半导体制造技术资料,涵盖晶圆工艺到后端封测
半导体晶圆电镀工艺要求是什么
半导体固晶工艺大揭秘:打造高性能芯片的关键一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