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智能制造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是智能制造的核心支撑和关键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采集与分析
实时采集设备数据:通过连接各类传感器、仪器仪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设备,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状态、能耗、工艺参数等数据,并高速传输至云端或本地服务器,为数据驱动的决策提供基础。
深度分析与处理: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对采集到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处理,挖掘数据中的潜在价值,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故障诊断、质量预测、能耗优化等,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生产优化与协同
优化生产流程:基于对生产数据的分析和建模,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实现生产排程、调度、工艺优化等,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减少生产周期和库存积压。
实现生产协同:打破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信息孤岛,实现生产、供应链、销售、售后等环节的全流程协同,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
设备管理与维护
设备远程监控与诊断:实现对设备的远程实时监控,及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故障信息,进行远程诊断和维修指导,减少设备停机时间和维修成本。
预测性维护:通过对设备数据的分析和建模,实现对设备故障的预测和预警,提前安排维护计划,避免设备突发故障对生产造成的影响,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创新服务与商业模式
个性化定制: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智能工厂建设,将用户多样化需求直接转化为大规模、小批量个性化生产排单,实现低成本大规模定制,满足市场对个性化产品的需求。
服务化延伸:通过产品联网、数据采集、大数据分析提供多样化智能服务,如产品远程运维、健康管理、性能优化等,实现由卖产品向卖服务的拓展,创造新的盈利增长点。
平台化设计:面向产品设计、仿真验证、工艺设计、样品制造等场景提供相关应用,实现设计资源的共享和协同,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
资源配置与优化
制造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对制造资源的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如生产设备、原材料、人力等资源的优化调度和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产业链协同:助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生产动态优化,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和生态建设,促进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提升企业数字化管理效能
企业管理可视化:提供企业内部管控可视化相关应用,如生产监控、质量分析、设备管理、供应链管理等驾驶舱,帮助企业决策者实时掌握企业运营状况,做出科学决策。
资源动态配置优化: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实际需求,及时调整资源配置和生产计划,实现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人才培养与知识沉淀
人才培养:为工程师、技术专家等专业人才提供数据分析工具和开发环境,帮助他们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在线学习、培训等方式,培养更多既懂工业又懂数据科学的复合型人才。
知识沉淀与共享:将工业生产中的经验、知识和最佳实践进行沉淀和封装,形成可复用的工业APP、模型库、知识图谱等,实现知识的共享和传承,提高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审核编辑 黄宇
-
互联网
+关注
关注
55文章
11256浏览量
106761 -
数据采集
+关注
关注
40文章
7244浏览量
116741 -
智能制造
+关注
关注
48文章
5921浏览量
78029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