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国内第一片300mm射频(RF)SOI晶圆的关键技术

传感器技术 ?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 ? 2023-11-21 15:22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上海微系统所魏星研究员团队在300 mm SOI晶圆制造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制备出了国内第一片300 mm 射频RF)SOI晶圆。团队基于集成电路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300 mm SOI研发平台,依次解决了300 mm RF-SOI晶圆所需的低氧高阻晶体制备、低应力高电阻率多晶硅薄膜沉积、非接触式平坦化等诸多核心技术难题,实现了国内300mm SOI制造技术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

为制备适用于300 mm RF-SOI的低氧高阻衬底,团队自主开发了耦合横向磁场的三维晶体生长传热传质模型,并首次揭示了晶体感应电流对硅熔体内对流和传热传质的影响机制以及结晶界面附近氧杂质的输运机制,相关成果分别发表在晶体学领域的顶级期刊《Crystal growth & design》(23, 4480–4490, 2023)、《CrystEngComm》(25, 3493–3500, 2023, 封面文章)上。基于此模拟结果指导拉晶工艺,最终成功制备出了适用于300 mm RF-SOI的低氧高阻衬底,氧含量小于5 ppma,电阻率大于5000 ohm.cm,相关成果发表于《Applied Physics Letters》(122, 112102, 2023)、《Applied Physics Express》(16, 031003, 2023)。

多晶硅层用作电荷俘获层是RF-SOI中提高器件射频性能的关键技术,晶粒大小、取向、晶界分布、多晶硅电阻率等参数与电荷俘获性能有密切的关系;此外,由于多晶硅/硅的复合结构,使得硅晶圆应力极难控制。团队为制造适用于300 mm RF-SOI晶圆的多晶硅层找到了合适的工艺窗口,实现了多晶硅层厚度、晶粒尺寸、晶向和应力的人工调节,相关成果发表于《Semiconduct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38, 095002, 2023)、《ECS Journal of Solid Sta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7, P35-P37, 2018)、《Chinese Physics Letters》(34, 068101, 2017; 35, 047302, 2018)等期刊上。图1(a)展示了沉积的多晶硅薄膜表面SEM图像;图1(b)展示了多晶硅剖面TEM结构;图1(c)为多晶硅薄膜及衬底纵向电阻率分布。

在300 mm RF-SOI晶圆制备过程中,自主开发了基于高温热处理的非接触式平坦化工艺,实现了SOI晶圆原子级表面平坦化。图2(a)展示了团队研制的国内第一片300 mm RF-SOI晶圆;图2(b)为RF-SOI晶圆剖面TEM照片,其拥有含多晶硅电荷俘获层在内的四层结构;图2(c)所示,最终RF-SOI晶圆顶层硅厚度中心值为75nm;图2(d)所示,RF-SOI晶圆表面粗糙度小于0.2 nm。

目前,RF-SOI晶圆,已经成为射频应用的主流衬底材料,占据开关、低噪放和调谐器等射频前端芯片90%以上的市场份额。随着5G网络的全面铺开,移动终端对射频模块的需求持续增加,射频前端芯片制造工艺正在从200 mm到300mm RF-SOI过渡,借此机会,国内主流集成电路制造企业也在积极拓展300mm RF-SOI工艺代工能力。因此,300 mm RF-SOI晶圆的自主制备将有力推动国内RF-SOI芯片设计、代工以及封装等全产业链的协同快速发展,并为国内SOI晶圆的供应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

审核编辑:黄飞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多晶硅
    +关注

    关注

    3

    文章

    249

    浏览量

    29966
  • 电阻
    +关注

    关注

    87

    文章

    5637

    浏览量

    175535
  • 射频
    +关注

    关注

    106

    文章

    5769

    浏览量

    170671
  • 表面粗糙度
    +关注

    关注

    0

    文章

    38

    浏览量

    6812
  • 感应电流
    +关注

    关注

    0

    文章

    88

    浏览量

    12227

原文标题:上海微系统所在300 mm SOI晶圆制造技术方面实现突破

文章出处:【微信号:WW_CGQJS,微信公众号:传感器技术】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超硅半导体IPO:产能爬坡,300mm硅片三年贡献14.2亿元

    。此次IPO,公司拟募资49.65亿元,用于“集成电路用 300 毫米薄层硅外延扩产项目”“高端半导体硅材料研发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三年营收达31亿元,300mm硅片贡献14.2亿元 半导体硅片根据尺寸不同划分为6英寸
    的头像 发表于 06-16 09:09 ?4870次阅读
    超硅半导体IPO:产能爬坡,<b class='flag-5'>300mm</b>硅片三年贡献14.2亿元

    关键技术突破!国内首个光子芯片中试线成功下线首片晶

    酸锂调制器芯片的规模化量产,该芯片的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光子芯片关键技术突破 光子芯片也被称为光子集成电路(Photonic Integrated Circuit,PIC),是种基于光子学原理的集成电路芯片。它将光
    的头像 发表于 06-13 01:02 ?3976次阅读

    什么是贴膜

    贴膜是指将一片经过减薄处理的(Wafer)固定在层特殊的胶膜上,这层膜通常为蓝色,业内常称为“ 蓝膜 ”。贴膜的目的是为后续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6-03 18:20 ?444次阅读
    什么是<b class='flag-5'>晶</b><b class='flag-5'>圆</b>贴膜

    电机系统节能关键技术及展望

    节约能源既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项长远战略和基本国策,也是当前的紧迫任务。论文在深入分析国内外电机系统节能现状和介绍先进的节能关键技术的基础上,指出了现阶段我国在电机系统节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
    发表于 04-30 00:43

    瑞乐半导体——AVS 无线校准测量系统让每一片晶都安全抵达终点

    AVS 无线校准测量系统就像给运输过程装上了"全天候监护仪",推动先进逻辑芯片制造、存储器生产及化合物半导体加工等关键制程的智能化质
    的头像 发表于 04-24 14:57 ?549次阅读
    瑞乐半导体——AVS 无线校准测量<b class='flag-5'>晶</b><b class='flag-5'>圆</b>系统让每<b class='flag-5'>一片晶</b><b class='flag-5'>圆</b>都安全抵达终点

    深入探索:级封装Bump工艺的关键

    实现芯片与外部电路电气连接的关键结构。本文将深入解析级封装Bump工艺的关键点,探讨其技术原理、工艺流程、
    的头像 发表于 03-04 10:52 ?2382次阅读
    深入探索:<b class='flag-5'>晶</b><b class='flag-5'>圆</b>级封装Bump工艺的<b class='flag-5'>关键</b>点

    制造及直拉法知识介绍

    第一个工艺过程:及其制造过程。 ? 为什么制造如此重要 随着技术进步,
    的头像 发表于 01-09 09:59 ?1247次阅读
    <b class='flag-5'>晶</b><b class='flag-5'>圆</b>制造及直拉法知识介绍

    为什么要减薄

    300mm的厚度为775um,200mm的度为725um,这个厚度在实际封装时太厚了。前
    的头像 发表于 12-24 17:58 ?1233次阅读

    RFTOP WR28 300mm可扭软波导实测对比

    近日高品质微波毫米波器件供应商RFTOP(频优微波)采用国内外三款矢量网络分析仪,对WR28 300mm可扭软波导RWGFT28-300进行实测对比。此次被测可扭软波导的测试频段为26.5GHz-40GHz,
    的头像 发表于 11-20 16:14 ?1026次阅读
    RFTOP WR28 <b class='flag-5'>300mm</b>可扭软波导实测对比

    英飞凌推出全球最薄硅功率,突破技术极限并提高能效

    已获认可并向客户发布。继宣布推出全球首款300mm氮化镓(GaN)功率半导体和在马来西亚居林建成全球最大的200mm碳化硅(SiC)功率半导体晶圆厂之后,英飞凌
    的头像 发表于 10-31 08:04 ?619次阅读
    英飞凌推出全球最薄硅功率<b class='flag-5'>晶</b><b class='flag-5'>圆</b>,突破<b class='flag-5'>技术</b>极限并提高能效

    氮化镓在划切过程中如何避免崩边

    9月,英飞凌宣布成功开发出全球首款12英寸(300mm)功率氮化镓(GaN)。12英寸与8英寸
    的头像 发表于 10-25 11:25 ?1644次阅读
    氮化镓<b class='flag-5'>晶</b><b class='flag-5'>圆</b>在划切过程中如何避免崩边

    一片晶可以切出多少芯片

    作为名芯片工程师,经常跟回来的wafer打交道,你知道一片成品的wafer具体有哪些部分组成吗?
    的头像 发表于 10-23 10:49 ?3330次阅读
    <b class='flag-5'>一片晶</b><b class='flag-5'>圆</b>可以切出多少芯片

    英飞凌率先开发全球首项300mm氮化镓功率半导体技术,推动行业变革

    科技股份公司今天宣布,已成功开发出全球首项300mm氮化镓(GaN)功率半导体技术。英飞凌是全球首家在现有且可扩展的大规模生产环境中掌握这
    的头像 发表于 09-13 08:04 ?683次阅读
    英飞凌率先开发全球首项<b class='flag-5'>300mm</b>氮化镓功率半导体<b class='flag-5'>技术</b>,推动行业变革

    英飞凌率先开发全球首项300 mm氮化镓功率半导体技术, 推动行业变革

    可扩展的大规模生产环境中掌握这突破性技术的企业。这项突破将极大地推动GaN功率半导体市场的发展。相较于 200 mm
    发表于 09-12 11:03 ?1489次阅读
    英飞凌率先开发全球首项<b class='flag-5'>300</b> <b class='flag-5'>mm</b>氮化镓功率半导体<b class='flag-5'>技术</b>, 推动行业变革

    信越化学推出12英寸GaN,加速半导体技术创新

    日本半导体材料巨头信越化学近日宣布了项重大技术突破,成功研发并制造出专用于氮化镓(GaN)外延生长的300毫米(即12英寸),标志着公
    的头像 发表于 09-10 17:05 ?1565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