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中国Chiplet的机遇与挑战及芯片接口IP市场展望

半导体芯科技SiSC ? 来源:半导体芯科技SiSC ? 作者:半导体芯科技SiS ? 2023-04-04 16:42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来源:芯耀辉

摩尔定律失效,芯片性能提升遇瓶颈

在探讨Chiplet(小芯片)之前,摩尔定律是绕不开的话题。戈登·摩尔先生在1965 年提出了摩尔定律:每年单位面积内的晶体管数量会增加一倍,性能也会提升一倍。这意味着,在相同价格的基础上,能获得的晶体管数量翻倍。不过,摩尔先生在十年后的1975年,把定律的周期修正为24个月。至此,摩尔定律已经影响半导体行业有半个世纪。

pYYBAGQr552ALMPlAAiW-LVHvc0939.png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演进,半导体行业发现摩尔定律在逐渐失效。上图右上部分是英特尔x86 CPU 1970-2025年的演化历史,可看出每颗芯片的晶体管数量持续增加(右上深蓝色线条),但时钟速度(右上天蓝色线条)和热设计功耗(右上灰色线条)自2005年之后就变化不大。于此同时,受先进工艺高成本支出的影响,晶体管成本降幅在2012年后趋缓,甚至越往后还有成本增加的趋势。

从上图右下的统计数据可看出,芯片制程在持续微缩和演进,晶体管数也在相应的增长。在2019年以前,单芯片晶体管数量和工艺几何尺寸演进,一直与摩尔定律高度相关。因为单位面积内的晶体管数量,每一周期就会增加一倍,所以在理想情况下,Die的尺寸可保持不变。但是据右下绿色标识的区域显示,可以看到单芯片Die尺寸在日趋增大,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单芯片晶体管数量的增加,也有Die增大的原因所致。由于Die尺寸的增长,受光罩尺寸、工艺良率等因素制约,这代表通过加大Die Size来提升单芯片算力已经越来越困难。

总而言之,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和演进,每24个月已经很难让单位面积内的晶体管数量翻倍。这意味着,现在芯片性能的提升遭遇了瓶颈,性能无法单纯由工艺技术驱动,也需要由架构创新来驱动。因此,业界必须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Chiplet帮助芯片生产降本增效

poYBAGQr4uuAOJXrAAESbuvHpek802.jpg

在摩尔定律逐渐失效的情况下,Chiplet技术在半导体行业应运而生。整体来看,Chiplet具备高集成度、高良率、低成本三大特点,它被视为延续摩尔定律的关键技术。

曾克强介绍说,Chiplet通过多个芯片的片间集成,可以突破传统单芯片的上限,进一步提高芯片的集成度。比如,左上图的单片集成的SoC是通过统一工艺制程,导致芯片上各个部分都要同步进行迭代,其开发时间长达三至四年,缺陷数量可达数百个。左上图的单独IP集成Chiplet通过将不同的功能切开,再对部分单元的工艺做选择性迭代,迭代裸片后可制造出下一代产品,这样就能加速产品的上市周期。Chiplet芯片集成应用较为广泛和成熟的裸片,就有效降低了Chiplet芯片研制风险,也减少了重新流片和封装的次数,进而能为芯片企业节省研发投入。

Chiplet可以提升复杂SoC芯片的良率,该方案将复杂SoC芯片分成更小的芯片。单芯片的面积越大其良率越低,它对应的芯片制造成本也就越高,芯片设计成本也会随着制程的演进而成本增长,切割小芯片可有效降低芯片设计成本。此外,在SoC设计中,模拟电路、大功率IO对制程并不敏感,不需要太高端的芯片制程,可将SoC中的功能模块,划分成单独的Chiplet,针对功能来选择合适的制程,从而让芯片实现最小化,提高芯片的良率、降低芯片成本。

pYYBAGQr4uyAFLgCAAFG9LdbWpA197.jpg

Chiplet有两个常见的应用案例:同构(聚合系统)和异构(分割系统)。同构是通过高速接口和先进的封装技术,适用于CPU、TPU、AI SoC等,这种方式是将多个Die紧密相连,以相同的Die设计实现计算能力的扩展,其接口要求低延迟和低误码率;异构是将芯片按功能拆分,先进制程的Die提供高算力和性能,成熟制程的Die负责常规或者特色的功能,这些不同制程的Die被封装在一起。

在使用案例方面,AMD服务器CPU Epyc系列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分别采用了同构和异构的方法。第一代Epyc采用7nm制程,利用同构方法聚合4个相同的Die,该系统可扩展,只需多个Die的互联,即可提高计算能力;第二代 Epyc将芯片功能拆分为CCD运算Die(Compute Core Die)和IO Die,通过异构方法它们集成到一起,实现了先进工艺与成熟工艺的巧妙融合。

通过高速接口和先进封装技术,把多颗Die融合在一颗大芯片内,以此来实现算力的扩展,这适用于CPU、FPGA通信芯片等产品。同时,Chiplet也对接口提出了标准化、兼容性、可移植性的要求,要具备低延时和低误码率的优势,厂商选择接口时还需考虑生态系统问题。

曾克强总结说:“Chiplet可提升大芯片设计良率,降低芯片研发的风险,缩短芯片的上市时间,还可增加芯片产品组合,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因此,它被视为有效延续摩尔定律的新方式。”

Chiplet的发展趋势及生态布局

poYBAGQr4uyARSR1AAF0KGKK06Y115.jpg

Chiplet应用在芯片中的时间还不长,但自2020年开始其发展就非常快,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6.4%。预测到2031年,全球Chiplet行业市值有望达到470亿美元(上图左边)。

因为Chiplet把芯片切分成不同的小芯片并互联,所以相关接口IP市场也有新的需求。上图右边是各类传统接口IP市场的发展趋势,蓝色方块体现了小芯片互联接口IP的趋势。虽然小芯片互联接口IP的发展时间较短,但是其增长速度最为迅猛,预计从2021年到2026年,年复合增长率会高达50%。至2026年,全球产值将达3.2亿美元。

Chiplet技术需要切分、堆叠整合,该技术将推动芯片产业链的变革。曾克强预测,Chiplet的发展将分为几个阶段:2023年之前的两三年是Chiplet生态早期阶段,芯片公司对芯片进行分拆,并寻找先进封装组合,各家都按自己的定义协议来做产品,该阶段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

进入到2023年,随着工艺制程进入3纳米接近物理极限,摩尔定律失效越来越明显,而摩尔先生的去世,似乎也在印证旧时代正在落幕。与此同时,属于Chiplet的新时代正在开启。设计厂商对自己设计的Chiplet进行自重用和自迭代,同时工艺逐渐成型,互联标准日趋统一。

预计到2027年,Chiplet生态将进入成熟期,真正进入IP硬化时代。届时,会诞生一批新公司:Chiplet小芯片设计公司、集成小芯片的大芯片设计公司、有源基板供应商、支持集成Chiplet的EDA公司。

pYYBAGQr4u6ACuFaAAEmh4wn3g4867.jpg

主要有四个重要角色参与Chiplet生态链:EDA供应商,IP厂商,封装厂,Fab厂。尤其对于IP供应商而言,基于IP复用的模式,设计能力较强的IP供应商有潜力演变为Chiplet供应商。而IP供应商也需要具备高端芯片的设计能力,以及多品类的IP布局和平台化的运作能力,以上都对IP供应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由于Chiplet加入了更多的异构芯片和各类总线,相应的EDA覆盖工作就变得更加复杂,需要更多的创新功能。国内EDA企业需要提升相关技术,应对堆叠设计带来的诸多挑战,例如对热应力、布线、散热、电池干扰等的精确仿真,在封装方面需要2.5D和3D先进封装技术支持,同时Fab方面也需要相关技术的支持。

poYBAGQr4u6AFjLtAAKiEfqTowo945.jpg

经过了几年的发展,国际上出现了一些Chiplet标准,主流标准包括XSR、BOW、OpenHBI、UCIe(详见上图右表)。右表中的绿色代表技术优势,红色代表劣势。可以看出UCIe标准在多个角度都占据优势,它定义了逻辑 PHY、训练机制、初始化序列、边带和链路控制。此外,它还重用了成熟的PCIe和CXL生态系统,这将加快这一新标准的采纳,并得到代工厂、封装厂、无晶圆厂和系统公司的支持。

从左侧的图表中可以看出,UCIe提供了最高带宽、最佳能效比和最低延迟的最佳组合。具体来看,UCIe定义了完整的协议层,继承了CXL和PCIe生态系统的优势。UCIe 16G将主导标准封装和先进封装行业,UCIe 32G将在更先进封装工艺和高端应用方面将被采纳。

如何解决Chiplet面临的挑战

pYYBAGQr4u-Aab48AAEtEbwTRk8951.jpg

Chiplet的发展刚起步不久,还面临着非常多的挑战,它需要产业链及技术升级配合。这些挑战主要分为两大类:上图蓝色部分展示的是多个Chiplet堆叠整合的挑战,绿色部分是怎么系统分割设计方面的挑战。

堆叠整合往下还细分为封装技术、电路设计、协议标准三方面的挑战。

首先,Chiplet技术把单个大硅片“切”成多个小芯片,再把这些小芯片封装在一起,单颗硅片上的布线密度和信号传输质量远高于不同小芯片,这就要求必须要发展出高密度、大带宽布线的先进封装技术,尽可能提升在多个Chiplet之间布线的数量并提升信号传输质量。Intel和台积电都已经有了相关的技术储备,通过中介层(Interposer)将多个Chiplet互连起来,目前这些技术仍在不断演进中,并在不断推出更新的技术。

其次,用于Chiplet之间的高速通信接口电路设计。Chiplet之间的通信虽然可以依靠传统的高速Serdes电路来解决,甚至能完整复用PCIe这类成熟协议。但这些协议主要用于解决芯片间甚至板卡间的通信,在Chiplet之间通信用会造成面积和功耗的浪费。

再次,通信协议是决定Chiplet能否“复用”的前提条件。Intel公司推出了AIB协议、TSMC和Arm合作推出LIPINCON协议,但在目前Chiplet仍是头部半导体公司才会采用的技术,这些厂商缺乏与别的Chiplet互联互通的动力。目前,UCIe联盟最重视协议,如果实现了通信协议的统一,IP公司就有可能实现从“卖IP”到“卖Chiplet”的转型。

先进封装解决了如何“拼”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如何“切”的问题。英伟达在决策下一代GPU要采用Chiplet技术时,思考和验证如何把完整的大芯片设计划分成多个Chiplet,这其实是设计方法学的初步体现。要让基于Chiplet的设计方法从“可用”变为“好用”,需要定义完整的设计流程,以及研制配套的设计辅助工具。

poYBAGQr59OADF1hAAY2VV_-RQ0291.png

在中国发展Chiplet面临哪些挑战?从技术上面看来,中国现在产业链发展最大的挑战是技术封锁,由封锁所带来的自主需求也是一大机遇。在单位硅片面积上增加晶体管数量有困难,转而追求在单个封装内部持续提升晶体管数,这也是目前发展Chiplet技术对国内芯片产业的最大意义。

但是现在我们仍缺乏必要技术、经验、标准协议、人才、知识产权和专利积累,而且中国芯片公司的规模都不大,无法单靠某一家或某几家公司来打造Chiplet生态。这需要不同的公司分工合作,共同打造Chiplet产业链。

中国要发展自己的Chiplet生态链就需要有自己的标准。国内的CCITA联合集成电路企业和专家,共同主导定义了小芯片接口总线技术要求,这是中国首个原生Chiplet标准,在去年12月15日通过了工信部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的审定并发布。

该标准与UCIe主要有两大区别:UCIe只定义了并口,CCITA的Chiplet标准既定义了并口,也定义了串口,两者的协议层自定义数据包格式也不同,但CCITA的标准与UCIe兼容,可直接使用已有生态环境。在封装层面,UCIe支持英特尔先进封装、AMD封装,CCITA定义的Chiplet标准主要采用国内可实现的封装技术。

芯耀辉的接口IP方案

据曾克强介绍说,芯耀辉参与协议组织推动Chiplet发展,作为重点贡献企业参与了标准协议制定与推广,以此确保其产品和研发能力始终走在产业发展最前沿,依靠对标准协议深度理解,能给产业带来更多优秀的IP产品。

poYBAGQr4vKADcMzAAGhQ9qFaA4704.jpg

比如,芯耀辉D2D IP把互连扩展到短距离PCB,以满足中国本地市场需求。D2D IP解决方案涵盖绿色箭头所示的全部封装类型,与目前国内生产加工能力高度适配,目前112G PAM4测试芯片已经成功实测。

曾克强表示,Chiplet不只是简单的IP技术,也包括整个系统的设计和生产测试,比如子系统的设计、封装设计、PCB设计、ATE测试等等。芯耀辉从一开始做IP设计时,就把SoC集成、系统应用需求及下游封装测试等对Chiplet的要求转化为对IP设计规格的要求,一开始就考虑到后端要实现Chiplet所需要的特性,从IP源头来解决这些挑战。比如说从控制器、PHY、子系统方面来实现高性能、低功耗、低延迟,一般供应商会追求最佳的PPA,但客户产品应用不一样对PPA的需求也不一样,所以我们提供可灵活配置的PHY,更适配客户的特定应用,帮助不同的客户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最佳PPA。并且对关键的与频率相关的部分,我们提供的都是硬核,保证客户的时序收敛。另外,我们在PHY中还嵌入了许多在Silicon之后的测试功能,特别是大家都关注的KGD(Know Good Die)测试,因为在一个封装里面多个Die互联以后,没法像常规芯片一样放探针来确定里面的Die是否正常工作或者Die与Die之间的互联是否出现短路,所以我们的PHY提供了丰富的D2D KGD测试功能。还有控制器和子系统也是如此,我们都是在IP设计的源头就来解决这些挑战,而不是将挑战推向系统设计和生产测试以适应IP。这样就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加快客户芯片上市时间和一次流片成功率。

目前,D2D IP已经实现客户项目的成功量产,主要有数据中心5G、网络交换机应用,客户项目导入的实例类似AMD第一代服务器,采用的是同构聚合方式来实现多个Die的互联。

声明:本网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转发仅为更大范围传播。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审核编辑黄宇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芯片
    +关注

    关注

    460

    文章

    52624

    浏览量

    442793
  • 集成电路
    +关注

    关注

    5430

    文章

    12140

    浏览量

    369005
  • 摩尔定律
    +关注

    关注

    4

    文章

    640

    浏览量

    79975
  • 晶体管
    +关注

    关注

    77

    文章

    10030

    浏览量

    142241
  • chiplet
    +关注

    关注

    6

    文章

    461

    浏览量

    13036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瑞之辰:国产电源管理芯片的未来充满机遇挑战

    据咨询机构预测,到2025年,中国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大关,下游需求正从传统的消费电子领域向汽车电子、AI服务器等高增长领域加速延伸。在国产传感器芯片与电源管理
    的头像 发表于 05-29 11:29 ?607次阅读
    瑞之辰:国产电源管理<b class='flag-5'>芯片</b>的未来充满<b class='flag-5'>机遇</b>与<b class='flag-5'>挑战</b>

    Chiplet与先进封装设计中EDA工具面临的挑战

    Chiplet和先进封装通常是互为补充的。Chiplet技术使得复杂芯片可以通过多个相对较小的模块来实现,而先进封装则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方式来将这些模块集成到一个封装中。
    的头像 发表于 04-21 15:13 ?1313次阅读
    <b class='flag-5'>Chiplet</b>与先进封装设计中EDA工具面临的<b class='flag-5'>挑战</b>

    基于RK芯片的主板定制化:挑战机遇与发展趋势

    重要地位。因此,基于RK芯片的主板定制化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将深入探讨基于RK芯片的主板定制化的概念、优势
    的头像 发表于 03-27 14:50 ?576次阅读
    基于RK<b class='flag-5'>芯片</b>的主板定制化:<b class='flag-5'>挑战</b>、<b class='flag-5'>机遇</b>与发展趋势

    模型原生操作系统:机遇挑战展望 CCCF精选

    本文立足人工智能时代用户、应用和系统的需求,分析“外挂式模型”演进路径下的操作系统发展困局,提出通过“模型-系统-芯片”的全栈协同设计来构建模型原生操作系统,并进一步探讨了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业界
    的头像 发表于 03-14 17:46 ?569次阅读
    模型原生操作系统:<b class='flag-5'>机遇</b>、<b class='flag-5'>挑战</b>与<b class='flag-5'>展望</b>  CCCF精选

    全球驱动芯片市场机遇挑战

    日前,在CINNO Research举办的“全球驱动芯片市场机遇挑战”会员线上沙龙中,CINNO Research首席分析师周华以近期行业密集的资本动作为切口,揭开了显示驱动
    的头像 发表于 03-13 10:51 ?1126次阅读

    Chiplet芯片良率与可靠性的新保障!

    Chiplet技术,也被称为小芯片或芯粒技术,是一种创新的芯片设计理念。它将传统的大型系统级芯片(SoC)分解成多个小型、功能化的芯片模块(
    的头像 发表于 03-12 12:47 ?833次阅读
    <b class='flag-5'>Chiplet</b>:<b class='flag-5'>芯片</b>良率与可靠性的新保障!

    展望中国芯”,国产电容式MEMS压力传感器芯片午芯WXP380

    ? ? ? 芯片是现代科技产业的"心脏",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当前,全球芯片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中国芯片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的头像 发表于 02-24 10:50 ?1218次阅读
    <b class='flag-5'>展望</b>“<b class='flag-5'>中国</b>芯”,国产电容式MEMS压力传感器<b class='flag-5'>芯片</b>午芯WXP380

    芯耀辉:从传统IPIP2.0,AI时代国产IP机遇挑战齐飞

    2024年,集成电路行业在变革与机遇中持续发展。面对全球经济的新常态、技术创新的加速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集成电路企业如何在新的一年里保持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集成电路行业的IP领军企业芯耀辉
    发表于 01-16 11:19 ?1653次阅读

    解锁Chiplet潜力:封装技术是关键

    如今,算力极限挑战正推动着芯片设计的技术边界。Chiplet的诞生不仅仅是技术的迭代,更是对未来芯片架构的革命性改变。然而,要真正解锁Chiplet
    的头像 发表于 01-05 10:18 ?1027次阅读
    解锁<b class='flag-5'>Chiplet</b>潜力:封装技术是关键

    2025年电子元器件市场展望:瑞沃微深度剖析机遇挑战的前瞻预测

    2025年电子元器件市场既有机遇也有挑战。瑞沃微将紧跟技术趋势、持续创新、加强产业链协同发展并注重绿色低碳发展,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挑战
    的头像 发表于 01-04 14:14 ?1432次阅读
    2025年电子元器件<b class='flag-5'>市场</b><b class='flag-5'>展望</b>:瑞沃微深度剖析<b class='flag-5'>机遇</b>与<b class='flag-5'>挑战</b>的前瞻预测

    2035年Chiplet市场规模将超4110亿美元

    市场研究机构IDTechEx近日发布了一份关于Chiplet技术的报告,预测到2035年,Chiplet市场规模将达到惊人的4110亿美元。
    的头像 发表于 10-22 17:21 ?967次阅读

    UCIe规范引领Chiplet技术革新,新思科技发布40G UCIe IP解决方案

    随着大型SoC(系统级芯片)的设计复杂度和制造难度不断攀升,芯片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英伟达公司的Blackwell芯片B200,作为业界的一个典型代表,其晶体管数量相比上一代H1
    的头像 发表于 10-16 14:08 ?920次阅读

    2031年全球Chiplet市场预测

    来源:深芯盟产业研究部 据最新报告显示,全球Chiplet市场将显著增长,预计到2031年达到约6333.8亿美元,2023年至203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达71.3%。 InsightAce分析公司
    的头像 发表于 09-12 19:09 ?610次阅读
    2031年全球<b class='flag-5'>Chiplet</b><b class='flag-5'>市场</b>预测

    有奖直播 中国汽车出口海外的机遇挑战-基于凌阳方案的车载互联平台

    本次研讨会将针对下列几个方向来进行介绍:1.市场现况分享:分享近一年来中国汽车出口海外的市场概况,分析中国汽车出口海外面临的机遇
    的头像 发表于 09-04 08:04 ?810次阅读
    有奖直播 <b class='flag-5'>中国</b>汽车出口海外的<b class='flag-5'>机遇</b>与<b class='flag-5'>挑战</b>-基于凌阳方案的车载互联平台

    国产半导体新希望:Chiplet技术助力“弯道超车”!

    在半导体行业,技术的每一次革新都意味着竞争格局的重新洗牌。随着摩尔定律逐渐逼近物理极限,传统芯片制造工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Chiplet(小芯片或芯粒)技术应运而生,
    的头像 发表于 08-28 10:59 ?1340次阅读
    国产半导体新希望:<b class='flag-5'>Chiplet</b>技术助力“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