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流浪地球2》的现实倒影(三):从脑机接口到数字永生

脑极体 ? 来源:脑极体 ? 作者:脑极体 ? 2023-02-11 18:51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是人,就会死。

这个事实听起来或许很悲哀,但电影《流浪地球2》在一开始,就给出了另一种可能性——疯狂科学家进行数字生命实验,通过连接大脑的电极片,将思维意识上传到计算机,从而让人永生。

电影开头的这位印度裔科学家,看起来精神不太稳定的样子,但他这个想法,以数字化的形式把人留在世界上,还真挺务实的。

一来,数字化破除了肉身的天然限制——细胞会衰老,脏器要衰竭。数字永生无疑是更靠谱的永生方式。

二来,思维上传,也被称为全脑仿真(WBE,Whole Brain Emulation),将一个人的思想、个性、情绪、记忆都映射到其他载体上,比如计算机、机器人甚至克隆体上,是科幻作品中反复出现的题材,而且是一个令人信服的概念。

数字永生,听起来很玄幻,是连电信诈骗老头老太太都不屑于使用的招数,但技术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近。

551faa24c8d245b69ab5a8d8a564b334~tplv-tt-shrink:640:0.image?traceid=20230211183522DDE727C631DEF2C288F7&x-expires=2147483647&x-signature=BD75gDQsXV%2FL6db2diEKcD6kgs4%3D

对于数字永生,原著作者刘慈欣在近期的一场访谈中提到:数字永生需要信息技术和脑科学的共同进步,其中信息技术进展很快而脑科学进展较慢,如果脑子里的信息取不出来,就不可能实现永生。

这样看来,数字永生是否能成真,关键证据是脑科学的进展。

进一步拆分这个问题,数字永生有两种形式:单向和双向,进程也各不相同。

双向永生,指的是数字化身还可以和人进行互动和回应,就像《流浪地球2》中,图丫丫的思维片段被转移到数字生命卡上,在强大的量子计算机加持下,可以与外界正在发生的人和事进行互动。

单向永生,指的是思维上传到非生物媒介上,比如芯片、计算机,以被动的“只读”形式存在。

不难看出,双向永生需要完成思维复制、思维上传、思维保存、思维转移等一整个大脑模拟过程,任一环节掉链子,都可能打断数字化身的读档条,导致永生失败。所以,图丫丫那样的双向交互式数字生命,距离现实确实有些遥远。

而如果我们将目光放到单向永生,会发现脑机接口这一技术的最新趋势,正在让思维上传走进现实世界,成为揭开永生奥秘的阶梯。

攀登永生天梯的第一步:给大脑放一个“信号塔”

爱好科幻或关注科技新闻的读者,可能早就听过“脑机接口”这个名字。埃隆·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可能是这个领域最火的公司。就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底,马斯克在发布会上展示了猴子用脑机接口控制光标打字的场景。

而神经科学研究也已经证明,电极和纳米传感器可以记录神经元,并创建大脑的完整地图。

总而言之,通过BCI芯片获取大脑信号,正是思维上传的第一步,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b688c3ed14b04d71ae18674a4f2349d3~tplv-tt-shrink:640:0.image?traceid=20230211183522DDE727C631DEF2C288F7&x-expires=2147483647&x-signature=PQCnBqjfJjkyPyntcqkccRjk8bo%3D

(脑机接口(BCI)的实现方式)

BCI脑机接口芯片,就相当于在大脑里放入一个“信号塔”,如同手机基站一样,只不过接收的信号是大脑神经元发送的电信号。

也可以通过非侵入式进行,比如将传感器和电极片直接放置在头部,可以轻松地放置和移除。但就像手机信号一样,基站离手机越近,信号就越强,非侵入式BCI会被头骨阻挡,获得的电信号是模糊且不精确的。大脑发出的信号,光标、机械手臂等捕捉不到,自然无法控制自如。

当然,马斯克Neuralink的理念“在人脑和人工智能之间实现共生(symbiosis)”,还太过超前。脑机接口的下一步,可能是让一部分人先“脑控”起来。

攀登永生天梯的第二步:让一部分人先学会“脑控”

其实脑机接口最早的研究角度是军事。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在1970年就开始研究BCI,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随后拿到了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合同。靠脑控来遥控直升机、解析密码之类的操作,属于大气层的高端局,离普通人的生活很遥远,这些“科技军事鬼故事”,咱们就不过多展开了。

目前来看,普通人能够从脑机接口中很快受益的,主要是两类:

第一类人——患者。

我们知道,一些疾病会导致某些神经遭到破坏彻底失能,从而阻碍了很多正常生活功能,比如神经受损导致的瘫痪,患者手臂或腿不能活动;阿兹海默症、癫痫等疾病,手部神经末梢无法控制,剧烈抖动而生活无法自理。这些情况,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与折磨,脑机接口作为一种先进的神经通信形式,可以帮助患者恢复部分功能,比如脑控轮椅、 脑控机械手臂、脑控键盘等。

近年来,脑机接口的医疗应用,也开始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从低效到高效。

以往我们认为,患者使用BCI来控制复杂机械是非常消耗体力的,而且效率很慢,不过技术的准确度、精度、计算速度都在提升,脑控已经不再是一件猎奇新闻了。

2017年,彼得·斯科特确诊渐冻症,不得不进行全喉头切除手术,再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所以在手术前,他特地录制了15个小时的音频语料,并用AI进行训练学习,手术之后,通过脑机接口来采集脑电波,AI学习他的表述习惯,通过上下文感知来预测下一个词会输入什么,然后用合成语音讲出来,大大提高输出效率,减轻了患者的体力负担。

从侵入式到非侵入式。脑控在专业医疗的应用,长期以来都是通过侵入式BCI来实现的。不过,近年来,非侵入式BCI也开始在医疗场景下表现出一定的效果,这对于更多患者生活的改善会有很大的帮助,毕竟侵入式手术风险和费用都更高。

2022年发表在《i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几名四肢瘫痪的患者成功操作一种脑控轮椅,通过了一个充满障碍的房间。这是首次通过非侵入式BCI实现脑控轮椅的案例。

另一类人——极客。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采集信号是比较粗糙的,无法进行精确的操作。作为可穿戴设备,进行简单的交互和娱乐,倒是可以胜任的。脑控游戏、脑控元宇宙这些新鲜事物,未来主义者或极客们扮演着率先吃螃蟹的角色。

韩国的Looxid Labs,就在VR眼镜中潜入了脑电波传感器,用来收集用户的情绪数据,以确定用户在观看广告时的情绪状态,从而支持更好的广告投放策略。

Neurable公司则开发了世界上第一款脑控VR游戏,玩家坐在电脑前戴着脑电图耳机,就能遥控驾驶汽车。2021年,这家公司又推出了Enten 耳机,用智能技术检测注意力,帮助用户培养专注的习惯。听起来似乎很适合用在学生教育场景上。

NextMind公司则在CES 2020上推出了一款可以记录大脑电活动的可穿戴设备NextMind Dev Kit,是非侵入性眼动追踪软件的升级版,这家公司也在2022年被Snap收购。

中国也有达摩院、天桥研究院、科大讯飞、汉王科技等一批先行者,围绕脑机接口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就开展研究。

正如霍金生前所说,通信的未来是脑机接口,它可以利用新技术革命的各种工具,来改善人类的生活。

脑机接口的潜力,或许不是遥远的永生,而是充当人脑与智能手机、耳机、VR等外部设备之间的桥梁,让一部分人重新听到风的声音、发一条微博、给自己倒一杯水。

这或许是一个隐喻,唯有重视人们在此时此刻的幸福与舒适,才可能最终推开永生之门。就像刘慈欣曾说的: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攀登永生天梯的第三步:让脑机接口更好用一点

那么,科技行业能够做些什么,让脑机接口在当下更好地服务于人呢?

目前来看,有三个方向是值得期待的:

1.材料进化。

以前,侵入式脑机接口采用刚性器件,比如金属探针,BCI芯片体积较大,这些都可能给精密的脑组织带来损伤,大部分人敬而远之。

2015年,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小组在用电极测量大脑多巴胺水平时,该电极只维持了一天的工作,并且由于体积太大,大脑产生了瘢痕组织。

不过,现在侵入式BCI开始使用柔性材料、薄膜器件等新技术,制造方法不断进步,生物相容性极大提高,体积缩小,耐用性和可拉伸性也有了显著进展。让侵入式BCI降低创伤,在体内更加稳定,甚至实现非侵入性神经调控。

比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研究小组,就制造出了一粒沙子大小的植入式传感器,称为“神经尘埃”,这项技术也被马斯克的Neuralink吸收。

麻省理工学院新开发出的10微米的探针传感器,在每只实验动物的大脑中进行了393天的可靠性测试,期间一直没有中断工作,也没有发现大脑瘢痕组织的产生。

这些突破,意味着侵入式BCI正在变得越来越安全。

2.AI增强。

很长一段时间来,BCI研究处于“progress today, backlash tomorrow.”(今天进步,明天反弹)的波折之中。2016年以深度学习为核心的AI走红,在脑机接口领域不断渗透,人工智能算法和算力可以帮助BCI系统提高性能,基于AI增强的下一代脑机接口越来越受到关注。

比如,采用深度神经网络(DNN)从大脑信号中提取特征并解码大脑状态,从而精确评估人的心理和认知。人的意识活动信号是高维、复杂的,通过神经网络来构建基于脑电图(EEG)的情绪识别转移模型,对心理活动进行洞察。

另外,人的心理活动会反映在多种维度的数据上,比如皮肤反应、面部表情、眼球运动、体温变化等,这些不同维度的庞大数据要进行分类、处理、综合分析,是一件非常庞大的工作,有了AI的加入,处理多模态数据将变得更高效,这也是目前BCI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AI驱动科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也将给脑机接口这项高精尖技术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

3.商业产品加速创新。

以前,普遍认为侵入式BCI投资回报比不高,受试者承担了脑部植入手术的风险,但科学家对大脑百亿个神经元的复杂运作机制了解十分有限,脑机接口并不能极大地改善受试者的生活质量,大多存在于实验室或临床试验中。

但随着技术的逐步发展,脑机接口展现出了极强的技术实用性,人们对于“脑机接口”这个概念的认知也更加成熟和理性,比如人工耳蜗就是一种帮失聪者找回听觉的脑机接口,目前已经深入人心,应用很广泛了。

麦肯锡《 The BioRevolution Report 》预计,未来10到20年,全球脑机接口产业将产生700亿至2000亿美元的经济价值。可以预计,无论是医疗应用还是日常可穿戴设备,会有更多机构加入到BCI领域中来,加速产品创新优化迭代,脑机接口产品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用、普惠。

或许不远的将来,未来患者用大脑信号控制机械手臂,自己吃饭穿衣,与外界自如交流,也会像人工耳蜗一样普及,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

奇点大学创始人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曾经在《梦幻之旅:活得足够长才能永远活下去》中,给出了大多数人能做的通向数字永生的办法——你要生活得好,尽可能限制衰老和疾病的影响。

只要活得够久,或许我们真能等到数字永生成为现实的那一天。

永生天梯之上的未知领域

说了这么多现实中的事情,脑机接口的前景好像十分光明、一片坦途。

不过,科技行业从来都不只是技术本身。关于脑机接口的伦理道德挑战,支撑普遍商用的产业链体系,成熟的商业模式等,还需要漫长的反复、探索、博弈。

不得不说,数字永生这一设想,提出了很多值得认真考虑的问题。植入某些设备之后,人能多大程度地保有自己?

技术延缓了衰老甚至死亡,会不会加剧社会、经济和阶级差异?

一个社会既有活生生的人类,又有永生的数字生命,它将如何运作?

刘慈欣曾在《时间移民》中畅想了这样的场景,1000年之后,人类社会进入“无形时代”,有身体的真人生活在有形世界,但很大一部分人选择了数字永生,连机器的身体也不要了,就生活在量子芯片里,活成了一些量子脉冲。

在数字世界里,人们可以真正随心所欲,创造想要的一切,比神更有力量。《流浪地球2》中,图丫丫与图恒宇获得了永恒的生命,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个结局也安慰到了很多观众。

总之,和充满烦恼的现实世界相比,无形世界如同毒品一样有诱惑力。这究竟是全人类的天堂还是末日?这就是哲学家的领域了。

当然,如果我们永远无法解决脑机接口乃至数字永生的一系列技术挑战,所有问题都是没有意义的。至少在技术领域,永生的大幕已经掀开了一角。

审核编辑黄宇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芯片
    +关注

    关注

    460

    文章

    52776

    浏览量

    444726
  • 信号
    +关注

    关注

    11

    文章

    2860

    浏览量

    78632
  • 脑机接口
    +关注

    关注

    10

    文章

    403

    浏览量

    22073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接口到架构:工控一体定制化的深度技术剖析

    在工业4.0与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工控一体作为工业自动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核心载体,正通过深度定制化技术重构工业控制系统的底层逻辑。硬件接口的灵活配置到系统架构的模块化设计,定制化已成
    的头像 发表于 06-17 16:47 ?214次阅读

    国内AI+接口双驱!产品研发走向临床,有望恢复动物视力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莫婷婷)近期,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接口公司Neuralink获得6.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6.8亿元)E轮融资的消息在业内传开。作为侵入式
    的头像 发表于 06-07 00:04 ?5459次阅读
    国内AI+<b class='flag-5'>脑</b><b class='flag-5'>机</b><b class='flag-5'>接口</b>双驱!产品<b class='flag-5'>从</b>研发走向临床,有望恢复动物视力

    通过接口恢复行动能力

    接口(BCI)是时下一大热门话题,相关的技术创新和高调的倡导者为公众带来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为了让大家了解这项技术的实际应用,贸泽电子采访了Neurolutions首席执行官Leo Petrossian,以此来了解他们公司如何
    的头像 发表于 05-23 10:33 ?502次阅读

    接口柔性微电极植入机器人问世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传来好消息;该所科研团队成功研发接口柔性微电极植入机器人CyberSense。 据悉,CyberSense机器人具备自动化程度高、可植入数量多、空间定位准、时间效率高、能
    的头像 发表于 05-22 14:42 ?572次阅读

    标准引领,赋能健康中国|喜报!回映电子参与起草的接口临床医疗器械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喜报在脑科学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持续推进的时代浪潮中,我国神经调控领域标准化建设迎来重大突破。由深圳回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核心起草单位之一参与制定的接口
    的头像 发表于 05-13 19:49 ?627次阅读
    标准引领,赋能健康中国|喜报!回映电子参与起草的<b class='flag-5'>三</b>项<b class='flag-5'>脑</b><b class='flag-5'>机</b><b class='flag-5'>接口</b>临床医疗器械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中国自研接口获得新突破

    电极贴在患者的硬脑膜上,瘫痪者术后可获得“玩俄罗斯方块”等精细运动能力,失语者可获得中文交流能力……这样科幻感满满的场景,在北京已变为现实。 据悉,在20日上午,中国自主研发的半侵入式接口
    的头像 发表于 03-21 11:47 ?1041次阅读

    名患者成功植入马斯克Neualink机芯片

    近日,马斯克亲自公布,Neualink接口芯片已经成功植入到第名患者体内,标志着这一创新技术在人体试验上取得了新的里程碑。 回顾过去,Neualink
    的头像 发表于 01-13 10:14 ?641次阅读

    全球首例介入式接口传感器血管内取出试验成功

    近日,全球首例介入式接口传感器血管内取出试验在北京取得了圆满成功。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接口
    的头像 发表于 01-08 11:31 ?878次阅读

    重大突破!优刻得×虎科技接口临床试验取得新进展

    华山医院先后开展了高精度实时运动解码和语言解码临床试验研究,并取得重大技术突破,使得“控”智能设备和“意念对话”成为现实。高通量植入式柔性接口
    的头像 发表于 01-03 16:57 ?1751次阅读
    重大突破!优刻得×<b class='flag-5'>脑</b>虎科技<b class='flag-5'>脑</b><b class='flag-5'>机</b><b class='flag-5'>接口</b>临床试验取得新进展

    华山医院成功实施接口临床植入试验

    近日,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成功完成了一项临床植入试验,将一枚硬币大小的接口体内嵌入了一位瘫痪4年的患者小董的颅骨外。这一创新性手术成功采集到了小董大脑中感觉运动区域的神经信号,为
    的头像 发表于 12-11 10:32 ?1453次阅读

    成都华微亮相第二届接口大会

    日前,第二届接口大会在武汉市成功举办。本次大会以“互联·共创未来”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球各地的1500余位医学科学、脑科学、
    的头像 发表于 11-27 11:06 ?887次阅读

    微灵医疗:用大核心技术推动植入式接口医疗器械发展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吴子鹏)在第届南渡江智慧医疗与康复产业高峰论坛的接口主题演讲环节,深圳微灵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李骁健分享
    发表于 11-22 16:10 ?1248次阅读
    微灵医疗:用<b class='flag-5'>三</b>大核心技术推动植入式<b class='flag-5'>脑</b><b class='flag-5'>机</b><b class='flag-5'>接口</b>医疗器械发展

    柔灵科技:非侵入式接口可穿戴设备帮助监测和改善睡眠

    ,芯原微电子(海南)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届南渡江智慧医疗与康复产业高峰论坛顺利召开。 ? 在接口主题演讲环节,浙江柔灵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陈涵分享的主题是《关于非侵入式
    发表于 11-22 15:31 ?1062次阅读
    柔灵科技:非侵入式<b class='flag-5'>脑</b><b class='flag-5'>机</b><b class='flag-5'>接口</b>可穿戴设备帮助监测和改善睡眠

    景昱医疗:接口是治疗难治性精神疾病更有效的手段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吴子鹏)在第届南渡江智慧医疗与康复产业高峰论坛上,景昱医疗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景昱医疗)董事、CFO、董事会秘书耿东分享的主题是《侵入式接口
    发表于 11-22 14:57 ?1493次阅读
    景昱医疗:<b class='flag-5'>脑</b><b class='flag-5'>机</b><b class='flag-5'>接口</b>是治疗难治性精神疾病更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