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Science:突破光学超构表面偏振复用容量极限

led13535084363 ? 来源:光行天下 ? 2023-01-31 14:06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彭茹雯教授、王牧教授研究组联合美国东北大学刘咏民教授研究组,创新性地引入光学响应噪声调控,成功突破光学超构表面偏振复用的容量极限,为发展高容量光学显示、信息加密、数据存储提供新范式。他们的研究论文“Breaking the limitation of polarization multiplexing in optical metasurfaces with engineered noise” 近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上。

偏振是光的基本性质,在信号传输、传感探测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光子学和信息技术的多个领域。比如光的偏振可应用于大容量的复用技术,将信息通过多个独立通道传递到预定目标。随着光学器件的小型化,人们发现在诸如光学超构表面的二维平面系统中,二阶琼斯矩阵能够完整刻画偏振光与其相互作用,从而该体系最多只有3个独立偏振通道,造成偏振复用存在内禀的容量极限。近年来尽管基于机器学习和迭代优化等逆向设计方案很好地优化了偏振复用技术,但是,3个独立偏振通道的容量极限始终存在。打破该物理上限对于发展高容量的光学显示、信息加密、数据存储等应用至关重要。

最近,南京大学彭茹雯和王牧研究组与美国东北大学刘咏民研究组联合,创新性地将精心设计的光学响应噪声引入琼斯矩阵方案中,突破超构表面偏振复用容量的物理极限,理论演绎并实验证实利用单一超构表面成功获得高达11个独立偏振通道,该超构表面在不同偏振的单色可见光照射下可观测到11种独立的全息图像。该研究结果为目前光学超构表面偏振复用的最高容量。基于该理论策略,研究团队又进一步证实这种新型的偏振复用技术能够与其它复用技术(比如空间复用,角动量复用等)相融合,并实验展示单一超构表面(样品大小仅 0.33mm × 0.33mm)能够产生36种独立的全息图像,形成包含26个英文字母和10个数字的全息键盘图案。该研究为发展亚波长尺度下高容量光学显示、信息加密、数据存储提供新思路,在光通信和互联、光计算、光传感与探测、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AR/VR)技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该工作中,研究团队首先发展出引入光学响应噪声调控来打破偏振复用容量极限的理论方案。如图1所示,通过设计含有多个共振单元的二维纳米结构,其对应琼斯矩阵的对角元和非对角元都可以被独立调控,能够实现传统设计中的3个独立偏振通道。如果期望实现M个偏振通道的复用,数学上三个琼斯矩阵元需要满足图1A中的线性方程组(图中以M=4为例)。但是在M》3的情况下,这一超定方程组不存在多于3个的独立解,因此,研究团队针对偏振复用方程组求解出最小二乘近似解(而非精确解),即有意引入光学响应的关联噪声来产生新的偏振通道,比如新出现的第四个偏振通道展示不同图像(如图1B所示)。然而,关联噪声的引入虽然能产生新的偏振通道,但是不同通道之间存在一定的串扰。为了消除这种串扰,保证信道的独立性,研究团队进一步引入强度可调的非关联噪声,减弱甚至消除信号串扰(如图1C所示),并最终实现多通道偏振复用超构表面(如图1D所示)。

ea638414-a11f-11ed-bfe3-dac502259ad0.jpg

图1.偏振复用超构表面的设计新原理示意图

为了验证上述偏振复用设计新原理,研究团队以五阶偏振复用超构表面作为示例。首先引入光学响应的关联噪声和随机噪声(图2A, B),通过逆向设计遗传算法获得超构表面的结构参数,利用电子束刻蚀等技术制备得到光学超构表面样品(图2C)。当改变入射光的偏振态,在对应的5个线偏振通道上,同一超构表面产生五种独立的全息图形(“N”、“J”、“&”、“E”和“U”,如图2D-F)。关联系数和能量分布的定量分析表明,实验结果和模拟计算结果与预期结果展示很好的一致性(图2G-J)。至此,通过引入光学响应的关联噪声和随机噪声,研究团队成功地利用单一超构表面实现了超过3个独立偏振通道,突破了二维平面体系偏振复用的容量极限。

ea74030c-a11f-11ed-bfe3-dac502259ad0.jpg

图2.五通道偏振复用超构表面的设计和实验实现。(图2C中,从左到右标尺大小依次为40微米、40微米、0.5微米、250纳米。)

基于该新设计原理,研究团队进一步探索偏振复用容量的新极限。首先由理论计算获得光学超构表面偏振复用的相图(图3A);然后根据该相图,得到偏振复用的新容量上限为11个独立通道。通过改变阈值条件,该上限还可以进一步提升。研究团队通过实验样品制备和光学测量证实,单一超构表面在不同偏振的单色可见光照射下可以获得11种独立的全息图像(图3B-D)。

ea828f26-a11f-11ed-bfe3-dac502259ad0.jpg

图3.偏振复用容量的新极限的理论结果和实验验证。(图3B中标尺大小为50微米,图3C中为400纳米。)

值得提到的是,该种新原理偏振复用能够兼容其他多种复用技术(如空间复用,角动量复用等),进一步提升信息传输和存储的容量。作为示例,研究团队将偏振复用与空间位置复用结合,理论设计了具有9重线偏振通道的超构表面,同时每个偏振通道中都会在不同空间位置处产生4幅独立的全息图像;实验上最终利用单一超构表面(大小仅为0.33mm × 0.33mm)在可见光波段产生出36重独立的全息图像,构建出光学全息键盘图案(图4)。

ea8e1c06-a11f-11ed-bfe3-dac502259ad0.jpg

图4.光学全息键盘图案的实验实现。(图4A中标尺大小为50微米,图4B中为400纳米。)

众所周知,噪声在科学和工程领域通常是有害无益却又不可避免的。但是,该项工作通过创新性地人为引入光学响应噪声调控,成功突破了光学超构表面偏振复用的容量极限,为发展高容量光学显示、信息加密、数据存储等提供了新的范式,结合其它复用技术(比如空间复用、角动量复用、波长复用等)可以进一步提高多功能复用容量,可望应用于光通信和互联、光计算、光传感与探测、AR/VR技术等众多领域。

此项工作由南京大学和美国东北大学合作完成,南京大学为第一单位。南京大学熊波博士、博士生刘雨和美国东北大学博士生徐亦豪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南京大学彭茹雯教授、王牧教授和美国东北大学刘咏民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该工作的合作者还包括美国东北大学博士生邓林和南京大学赖耘教授、王嘉楠博士和硕士生陈超为。该项研究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资助,同时也得到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支持。

审核编辑 :李倩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数据存储
    +关注

    关注

    5

    文章

    1003

    浏览量

    51852
  • 纳米结构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6

    浏览量

    8316

原文标题:Science:突破光学超构表面偏振复用容量极限

文章出处:【微信号:光行天下,微信公众号:光行天下】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Macleod案例:Macleod中的偏振

    两个角度量时,ψ(psi)和Δ(delta)为 a和φ分别代表幅度和相位。光学膜层的反射和透射会影响ψ和Δ的值,如果选择p和s方向作为参考方向,则可以简化计算。那么与表面相关的tanψ值是p和s偏振
    发表于 06-10 08:46

    CST+FDTD表面逆向设计及前沿应用

    表面逆向设计作为当前光学和光电子领域的前沿技术,正受到全球科研人员和工程师的广泛关注。表面逆向设计不仅能够实现传统
    的头像 发表于 06-05 09:29 ?284次阅读
    CST+FDTD<b class='flag-5'>超</b><b class='flag-5'>表面</b>逆向设计及前沿应用

    VirtualLab应用:亚波长结构偏振光栅的深入分析

    稀疏纳米线栅——由周期介质导线组成的光栅结构,其截面比所使用的波长小得多——在很宽的波长范围内表现出强烈的偏振依赖性。这些特性使它们成为光学系统的纳米结构偏振器的可行选择,在
    发表于 05-26 08:45

    VirtualLab Fusion应用:亚波长结构偏振光栅的深入分析

    稀疏纳米线栅——由周期介质导线组成的光栅结构,其截面比所使用的波长小得多——在很宽的波长范围内表现出强烈的偏振依赖性。这些特性使它们成为光学系统的纳米结构偏振器的可行选择,在
    发表于 04-28 10:09

    《FDTD Solutions仿真全面教程:表面与光束操控的前沿探索》

    )通过相位叠加螺旋相位模拟生成漩涡光 (五)表面的透过率/聚焦效率的分析 (六)不同偏振态的光入射下,验证传输型
    发表于 04-22 11:59

    VirtualLab Fusion应用:亚波长结构偏振光栅的深入分析

    稀疏纳米线栅——由周期介质导线组成的光栅结构,其截面比所使用的波长小得多——在很宽的波长范围内表现出强烈的偏振依赖性。这些特性使它们成为光学系统的纳米结构偏振器的可行选择,在
    发表于 03-28 08:55

    西安光机所等最新研究拓展了表面偏振光学中的应用

    光学系统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解决方案。基于表面偏振调控及复用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已被应用于偏振
    的头像 发表于 03-17 06:22 ?331次阅读
    西安光机所等最新研究拓展了<b class='flag-5'>超</b><b class='flag-5'>表面</b>在<b class='flag-5'>偏振光学</b>中的应用

    基于光偏振光学调制实现白光干涉相移

    基于光的偏振特性和一些光学元件对光的调制作用,实现白光干涉中的光学相移原理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以下是对这一原理的详细解释: 一、光的偏振特性 光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1-15 15:07 ?397次阅读
    基于光<b class='flag-5'>偏振</b>与<b class='flag-5'>光学</b>调制实现白光干涉相移

    光栅的偏振分析

    光栅是许多经典和现代光学系统的基本组成元件,如光谱仪和近眼显示领域。光栅的一个特征是对入射光的偏振敏感性,以及通常情况下较强的矢量特性。 无论这种影响是否有益,快速物理光学软件为您提供了帮助:首先
    发表于 01-13 09:49

    偏振分析器

    摘要 线栅偏振器,可以使透射光产生线性偏振状态,是众多应用中常见的一种光学元件。由于它们的结构在亚波长范围内,因此必须对光的传播进行严格的处理。VirtualLab的偏振分析器及其内
    发表于 01-13 08:59

    光学表面+MEMS:可切换涡旋激光器

    vortex lasers”(基于MEMS表面的模式可切换涡旋 激光器)的学术论文。论文由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南丹麦大学纳米光学中心、挪威科技工业研究
    的头像 发表于 12-26 09:41 ?751次阅读
    <b class='flag-5'>光学</b><b class='flag-5'>超</b><b class='flag-5'>构</b><b class='flag-5'>表面</b>+MEMS:可切换涡旋激光器

    新型分辨显微成像技术:突破光学衍射极限

    和运动伪影两大技术难题,可在清醒动物脑中对神经元的快速动态进行分辨率光学成像和解析,为探讨动物学习过程中的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基础提供了新工具。近年来,新发展
    的头像 发表于 12-19 06:21 ?588次阅读
    新型<b class='flag-5'>超</b>分辨显微成像技术:<b class='flag-5'>突破</b><b class='flag-5'>光学</b>衍射<b class='flag-5'>极限</b>

    什么是表面光学技术?

    光学表面 目前,表面光学技术备受关注。简单来说,表面光
    的头像 发表于 12-18 06:25 ?749次阅读

    基于相变材料的可重构表面用于图像处理

    光学表面(metasurface)实现了在亚波长尺度内的模拟计算和图像处理,并具备更低的功耗、更快的速度。虽然人们已经展示了各种图像处理
    的头像 发表于 11-13 10:24 ?1.6w次阅读
    基于相变材料的可重构<b class='flag-5'>超</b><b class='flag-5'>构</b><b class='flag-5'>表面</b>用于图像处理

    什么是偏振成像?

    ? 偏振成像是一种先进的光学检测技术,它通过对被测物体反射或透射的偏振光进行分析,以获取物体表面形态和物理性质信息的非接触性手段。 以下是对偏振
    的头像 发表于 10-31 06:29 ?871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