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多掺杂调控局域电荷重排提高ORR/OER双功能催化活性

清新电源 ? 来源:水系储能 ? 作者:AESer ? 2022-11-21 09:46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研究背景

锌空气电池(ZAB)具有理论能量密度高、材料成本低、环境友好、安全可靠等广泛认可的优点。因此,发展一种高效、耐用的双功能氧还原/氧析出(ORR/OER)催化剂对于锌空气电池的设计与开发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近日,安徽理工大学张雷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多掺杂工程策略,实现了Fe-Co2P活性位点在氮/磷共掺杂多孔十二面体纳米反应器的原位构筑,并将其应用于高效的可充电锌空电池。

结果表明,在碱性介质中,ORR的半波电位为0.895V,OER在10 mA/cm2的过电位为320mV,有着显著的双功能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同时,该催化剂所组装的锌空气电池也表现出了高的功率密度(340mW cm-2)和显著的比容量(762 mA h gZn-1)。

研究亮点

植酸刻蚀不仅为构筑多孔的纳米反应器提供了可能,同时也实现了碳基质的氮/磷共掺杂。衍生的不对称氮/磷-金属配位结构可为高效的可逆氧催化提供丰富的活性中心。此外,铁的掺杂也可优化调制Co2P活性位点的局域电荷,促进了ORR-OER的反应动力学。

有机酸蚀刻的纳米多孔催化剂具有较大的反应面积和丰富的物质传输通道,从而有效地加速了电催化ORR/OER过程中的物质和电荷传输。 在碱性介质中,所得的催化剂表现出优秀的可逆氧催化性能,ORR的半波电位为0.895V,OER的η10只有320mV,组装的可充电Fe-Co2P@NPDC基ZABs的比容量为762mAhgZn-1,并有着出色的充放电耐久性。

图文导读

1.Fe-Co2P@NPDC催化剂的合成路线和组成分析.

e60a557a-692d-11ed-8abf-dac502259ad0.png

(a) Fe-Co2P@NPDC催化剂的制备过程,(b-c) XRD图谱,(d-i) XPS图谱。

▲图1a介绍了Fe-Co2P@NPDC催化剂的合成步骤。XRD分析表明煅烧后的物相为Co2P(图1b)。由图1c可知,Co2P相的衍射峰向低角度偏移,这可能是由于半径略大的铁掺杂导致Co2P的晶格膨胀。图1d-1i表明催化剂主要由钴,铁,磷,碳和氮五种元素组成,证实了Fe-Co2P@NPDC的成功制备。

图2.Fe-Co2P@NPDC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e64ac1e6-692d-11ed-8abf-dac502259ad0.png

Fe-Co2P@NPDC电催化剂的(a-b)SEM照片,(c)TEM照片,(d)HR-TEM照片,以及(e-j)EDS mapping图。

▲SEM照片显示,Fe-Co2P@NPDC呈现出多孔的纳米十二面体结构(图2a-2b)。图2c进一步证实该结构呈现出多孔特征,且有一些碳纳米管锚定在多面体表面,这种精巧的纳米结构有助于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的传质和传荷。图2d显示了Co2P的晶格相。元素分布图像(EDS)显示C、N、Fe、Co、P元素均匀的分布在十二面体结构中(图2e-2j)。

3.Fe-Co2P@NPDC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e74a535e-692d-11ed-8abf-dac502259ad0.png

ORR性能:(a) CV曲线(实线:O2饱和0.1 M KOH溶液;虚线:N2饱和0.1 M KOH溶液),(b) LSV (1600 rpm),(c) Tafel图;(d) Fe-Co2P@NPDC催化剂的H2O2产量 (插图:电子转移数n)。OER性能:(e) LSV图,(f) Tafel图,(g) Nyquist图;(h) Fe-Co2P@NPDC催化剂在电流密度为10 mA cm-2下的长期稳定性测试,(i) 催化剂的ORR/OER LSV曲线及Pt/C与RuO2的偶联。

▲首先,通过循环伏安法(CV)检测了制备样品在0.1M KOH氧饱和溶液中的ORR活性。如图3a所示,Fe-Co2P@NPDC的ORR峰电位为0.918V,阴极电流较强,表明其催化效率在所有材料中是最佳的。通过LSV曲线(图3b)可以看出,Fe-Co2P@NPDC有着显著的起始电位(Eonset= 1.059 V),优异的半波电位(E1/2= 0.895 V)和增强的极限电流密度(jL= 5.79 mA cm-2)。如图3c所示,得到的Fe-Co2P@NPDC的Tafel斜率最低,为91mV dec-1,这表明它具有最有利的反应动力学。

通过K-L方程计算出Fe-Co2P@NPDC的转移电子数范围为3.98-4,表明其ORR反应路径是一个高效的四电子过程(图3d)。OER极化曲线显示,在10mA cm-2的电流密度下,Fe-Co2P@NPDC的过电位为320mV(图3e),其Tafel斜率为61mV dec-1(图3f),优于RuO2催化剂。图3g所示的电化学阻抗谱可知,Fe-Co2P@NPDC具有最小的电荷阻力,证明了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OER性能。

此外,在24小时循环后,稳定性得到很好的维持(图3h)。如图3i所示,得到的Fe-Co2P@NPDC表现出最小的ΔE为0.655V,优于贵金属催化剂(RuO2和Pt/C),这得益于其最佳的ORR和OER活性。

4.Fe-Co2P@NPDC催化剂的电池性能.

e778bb4a-692d-11ed-8abf-dac502259ad0.png

(a) 一次性锌空气电池示意图,(b) 极化和功率密度,(c) 比容量,(d) 放电曲线。(e) 可充电锌空气电池的原理图,(f) 放电/充电极化,(g) 放电/充电循环曲线,(h) 开路电压,(i) LED显示屏(1 V), (j) 可充电锌空气电池器件供电的LED灯(1.5 V)。

▲图4a为一次性锌空气电池组成图,其功率密度高达340mW cm-2(图4b),另外,比容量为762mA h gZn-1(图4c),在10mA cm-2下的恒流放电测试表明,Fe-Co2P@NPDC催化剂可以提供1.27V的良好初始电压(图4d)。图4e为可充电锌空气电池的原理图,图4f可以看出Fe-Co2P@NPDC催化剂表现出更好的充放电性能,可稳定充放电超过83小时(图4g)。

特别是,组装成的电池开路电压为1.438V(图4h),另外,该电池可以为LED显示屏和LED灯供电(图4i-j)。

研究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多掺杂策略,进而合成了一种具有铁掺杂Co2P粒子的N/P共掺杂碳基十二面体双功能催化剂。这种合成方法有利于局部电荷重排和电荷转移过程,进而提高ORR/OER电化学活性和稳定性。

合成的Fe-Co2P@NPDC表现出优异的ORR/OER电催化性能和耐久性。更重要的是,由Fe-Co2P@NPDC组装的空气电池,具有高比功率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这项工作对未来可持续能源储存有着重大的意义。






审核编辑:刘清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SEM
    SEM
    +关注

    关注

    0

    文章

    264

    浏览量

    15068
  • XRD
    XRD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33

    浏览量

    10298
  • 空气电池
    +关注

    关注

    0

    文章

    24

    浏览量

    4014
  • orr
    orr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8

    浏览量

    2394

原文标题:JMCA:多掺杂调控局域电荷重排,提高ORR/OER双功能催化活性

文章出处:【微信号:清新电源,微信公众号:清新电源】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光谱匹配度对太阳能光催化反应器定量解析

    利用太阳光驱动光催化过程在环境和经济领域潜力巨大。然而,太阳辐照功率和光谱的高可变性影响其效率和成本。本研究构建物理模型,采用光谱带离散化方法,探究入射光光谱分布与半导体材料吸收光谱的匹配对太阳能
    的头像 发表于 07-24 11:30 ?91次阅读
    光谱匹配度对太阳能光<b class='flag-5'>催化</b>反应器定量解析

    太阳光模拟器 | 光催化材料测试的精准利器

    。Luminbox依托专业技术积累,可为光催化材料测试提供从实验室研究到产业化验证的全链条支持。本文将系统阐述太阳光模拟器在光催化材料测试中的关键应用。太阳光模拟器评估光催化活性
    的头像 发表于 07-24 11:27 ?172次阅读
    太阳光模拟器 | 光<b class='flag-5'>催化</b>材料测试的精准利器

    半导体硅片生产过程中的常用掺杂技术

    在半导体硅片生产过程中,精确调控材料的电阻率是实现器件功能的关键,而原位掺杂、扩散和离子注入正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核心技术手段。下面将从专业视角详细解析这三种技术的工艺过程与本质区别。
    的头像 发表于 07-02 10:17 ?411次阅读
    半导体硅片生产过程中的常用<b class='flag-5'>掺杂</b>技术

    连续焦耳加热赋能三元协同催化剂,高效水处理方案来袭

    在环境工程领域,工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高效降解一直是科研人员攻坚的重点难题。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凭借其可调控活性位点结构,在高级氧化技术中展现出独特优势,能够活化过硫酸盐产生活性氧。
    的头像 发表于 06-18 15:10 ?612次阅读
    连续焦耳加热赋能三元协同<b class='flag-5'>催化</b>剂,高效水处理方案来袭

    半导体器件中微量掺杂元素的EDS表征

    微量掺杂元素在半导体器件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精准调控半导体的电学、光学性能。对器件中微量掺杂元素的准确表征和分析是深入理解半导体器件特性、优化器件性能的关键步骤,然而由于微量掺杂
    的头像 发表于 04-25 14:29 ?877次阅读
    半导体器件中微量<b class='flag-5'>掺杂</b>元素的EDS表征

    基于激光掺杂与氧化层厚度调控的IBC电池背表面场区图案化技术解析

    IBC太阳能电池因其背面全电极设计,可消除前表面金属遮挡损失,成为硅基光伏技术的效率标杆。然而,传统图案化技术(如光刻、激光烧蚀)存在工艺复杂或硅基损伤等问题。本研究创新性地结合激光掺杂与湿法氧化
    的头像 发表于 04-23 09:03 ?351次阅读
    基于激光<b class='flag-5'>掺杂</b>与氧化层厚度<b class='flag-5'>调控</b>的IBC电池背表面场区图案化技术解析

    从17.2%到19.2%效率提升:化学蚀刻在异位铋掺杂CdSeTe电池中的应用

    CdSeTe是一种重要的光伏材料,理论光电转换效率(PCE)超30%,世界纪录PCE达22.6%。当前对CdSeTe太阳能电池的掺杂研究重点已从铜掺杂转向V族元素掺杂,以降低开路电压损失、提高
    的头像 发表于 03-21 09:01 ?450次阅读
    从17.2%到19.2%效率提升:化学蚀刻在异位铋<b class='flag-5'>掺杂</b>CdSeTe电池中的应用

    华企盾:局域网监管怎么操作?常见的局域网监管方法

    目前的企业办公以及各类局域网环境中,对网络内的活动进行有效监控变得愈发重要。无论是为了保障网络安全、提高员工工作效率,还是为了防止数据泄露等情况发生,掌握局域网监控的操作方法都是必不可少的技能
    的头像 发表于 03-12 15:09 ?450次阅读

    智能空调控制器的功能解析

    智能空调控制器是一款集便捷性、智能化于一体的智能家居设备。它内置红外码库芯片,不仅支持对码操作,还能通过红外学习功能实现对各类空调的控制,提升了使用的灵活性和兼容性。
    的头像 发表于 01-24 16:02 ?1359次阅读
    智能空<b class='flag-5'>调控</b>制器的<b class='flag-5'>功能</b>解析

    TRCX:掺杂过程分析

    在 LTPS 制造过程中,使用自对准掩模通过离子注入来金属化有源层。当通过 TRCX 计算电容时,应用与实际工艺相同的原理。工程师可以根据真实的 3D 结构提取准确的电容,并分析有源层离子注入前后的电位分布,如下图所示。 (a)FIB (b) 掺杂前后对比
    发表于 01-08 08:46

    定量识别掺杂位点:解锁富锂正极材料的高性能与稳定性

    决这些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改性策略,其中元素掺杂因其高效、简便和低成本而受到重视。掺杂元素可以调整材料的价态、层间距、原子锚定和催化性能。然而,目前对于掺杂位点的精确识别仍然是一个
    的头像 发表于 12-09 09:15 ?1505次阅读
    定量识别<b class='flag-5'>掺杂</b>位点:解锁富锂正极材料的高性能与稳定性

    锂离子电池富锂正极材料中掺杂位点的定量识别研究

    层和锂层,这种不同的掺杂位点分布对材料的氧活性和电化学性能产生显著影响。该研究不仅揭示了掺杂元素在LLOs中的分布规律,还为通过共掺杂策略优化LLOs的循环性能提供了新的思路,这对于
    的头像 发表于 12-05 09:39 ?1114次阅读
    锂离子电池富锂正极材料中<b class='flag-5'>掺杂</b>位点的定量识别研究

    中国科大在纳米级空间分辨红外成像及催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精准识别催化材料表面纳米尺度的活性位点结构及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中间吸附物种,对于理解催化反应与材料结构之间的本质关联性至关重要。然而,传统光谱技术仅能获取催化材料表面的系综平均信息,无法
    的头像 发表于 11-04 06:25 ?474次阅读

    使用低成本MSPM0 MCU提高电池管理设计的灵活性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使用低成本MSPM0 MCU提高电池管理设计的灵活性.pdf》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09-07 10:53 ?0次下载
    使用低成本MSPM0 MCU<b class='flag-5'>提高</b>电池管理设计的灵<b class='flag-5'>活性</b>

    使用低成本MSPM0 MCU提高电子温度计设计的灵活性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使用低成本MSPM0 MCU提高电子温度计设计的灵活性.pdf》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09-07 09:46 ?1次下载
    使用低成本MSPM0 MCU<b class='flag-5'>提高</b>电子温度计设计的灵<b class='flag-5'>活性</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