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环境工程领域,工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高效降解一直是科研人员攻坚的重点难题。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凭借其可调控的活性位点结构,在高级氧化技术中展现出独特优势,能够活化过硫酸盐产生活性氧。特别是具有不对称三原子位点的多元金属氧化物,借助金属间电子协同效应,能显著提升催化效率。然而,传统合成方法存在耗时冗长、易引发金属相分离等瓶颈,导致材料性能劣化且难以规模化生产,严重制约了其在水处理行业的广泛应用。
近期,一篇发表于《Engineering》期刊上的论文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科学院大学王玉军、复旦大学余锋波等人在该论文中提出了一种创新技术,为高效催化剂的合成与应用开辟了新路径。
论文概要
研究团队开发了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连续闪蒸焦耳加热系统,实现了三元金属氧化物的自动化规模化合成。借助机械臂精准控制与模块化电源设计,成功制备出具有三活性位点的 CuVFeO 融合结构催化剂,产能高达 178.3 kg·h??·m?? 电极。实验与理论计算表明,铜位点特异性吸附有机物、铁位点高效活化过硫酸盐,而钒掺杂通过调控 d 带中心增强电子转移,三者协同将自由基反应距离缩短至原子尺度。该催化剂在连续流反应器中稳定运行 1455 分钟,对多种污染物降解率超 90%,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关键结论与发现
连续 FJH 系统的可扩展生产:基于 PLC 和机械臂的连续焦耳加热系统架构,解决了批处理中功率密度下降的瓶颈,实现中试规模产能。五批次合成的电压 / 电流曲线高度一致,合成的 CuVFe 材料对氯霉素降解率均 >90%,且材料具有稳定的少层石墨烯结构和孔径分布,为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FJH 衍生多金属材料的协同活性:CuVFe 的降解动力学常数显著高于单元 / 二元体系,归因于三金属协同效应。含 Cu 材料因 Cu 位点的特异性吸附,而 CuV/CuVFe 主要通过 PDS 活化降解。BET 结果表明介孔结构与吸附性能无直接关联,催化机制占据主导地位。
FJH 诱导融合三元金属氧化物结构:毫秒级超高温诱导前驱体化学键断裂,金属颗粒均匀分散。多种谱学分析证实 Cu?.?V?O?(二元)和 Fe?VO?-CuFe?O?(三元)物相形成,以及异质价态共存。EXAFS 拟合揭示 Cu-O-V 键形成,少层石墨烯赋予材料高导电性,电化学阻抗显示 CuVFe 电荷转移电阻最低。
融合三元金属氧化物的协同机制:EPR 显示 CuVFe 的?OH 信号强度显著高于 Cu/CuV,淬灭实验证实?OH 和 SO??? 为关键活性物种。XPS 价态追踪揭示反应中 Fe??→Fe?? 氧化与 Cu?/Cu?? 还原循环,验证协同机制。DFT 计算表明 V 掺杂使 Fe?CuO? 的 d 带中心上移,增强 PDS 吸附能及降低 O-O 断裂能垒。
材料性能与应用验证:CuVFe 对多种污染物的降解率超越文献报道值,且 FJH 可普合适成其他高效催化剂。在连续流反应器中,CuVFe 处理湖水中的 CAP 时,1455 分钟内去除率 >90%。与传统热解相比,FJH 的毫秒级合成避免金属团聚,能耗降低 58%,凸显其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潜力。
总结展望
本研究通过连续闪蒸焦耳加热技术,成功实现融合型 CuVFeO 三元金属氧化物的规模化生产。该方法突破多金属组分相容性瓶颈,构筑原子级融合晶体结构。CuVFe 材料凭借三活性位点协同机制,实现高效水处理,在连续流反应器中展现出卓越稳定性,为工业废水处理提供兼具量产性与高性能的解决方案,也为设计新型多金属催化剂提供理论依据。
深圳中科精研在科研设备领域不断探索创新,致力于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与解决方案。我们深知高效催化剂研发对于环境治理等领域的重要性,因此推出一系列高品质的科研设备,助力科研人员突破实验瓶颈,提高科研效率。无论是合成催化剂所需的高精度温控设备,还是材料性能测试的精密仪器,深圳中科精研都能满足您的需求,为科研工作保驾护航,共同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
测试
+关注
关注
8文章
5737浏览量
129138 -
精密仪器
+关注
关注
1文章
134浏览量
13266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霍尼韦尔将收购庄信万丰的催化剂技术业务 拓展先进催化剂和工艺技术产品组合
智慧污水处理的高效协同解决方案
IO模块助力PLC,全面提升中水处理设备能效

实时原位监测光电催化过程中反应物浓度与热效应的微光纤传感器技术

污水处理厂物联网解决方案
三元锂电池行业发展趋势
三元锂电池的优势和劣势
三元锂电池放电特性及应用
三元锂电池与磷酸铁锂对比
三元锂电池使用寿命分析
三元锂电池的组成与功能
蔡司X射线显微CT和SEM电镜检测燃料电池材料

蔡司X射线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检测燃料电池材料

网关助力催化剂产业升级,解决痛点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