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产能紧缺的ABF载板,国内企业取得突破

荷叶塘 ? 来源:未知 ? 作者:程文智 ? 2022-10-13 09:26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据Prismark的预计,2025年全球IC载板中的FC-BGA(ABF载板)、PGA、LGA封装基板产值将达到77.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8%。另据业内人士估计,2021年国内IC载板市场的规模约为120亿美元,其中约50多亿美元为ABF载板,60多亿美元为BT载板。应用方面,存储芯片的用量占了一半,射频通信MEMS等芯片占了一半左右。

据了解,全球IC载板市场非常集中,主要玩家来自中国台湾、日本和韩国,国内厂商占比仅为5.3%。据 Prismark 统计,从厂商来看,全球封装基板 CR10=80%、CR3=36%,前三大厂商为中国台湾欣兴、日本揖斐电、韩国三星电机,市占率分别 15%、11%、10%。从产地来看,IC载板的主要生产地为中国台湾、日本、韩国,分别为 31%、20%、28%,中国大陆产值为16%,其中还包括了外资在大陆所设产能。目前ABF载板供不应求,国内暂无量产企业;BT基板目前国内也仅有3家公司具备量产能力,分别是深南电路、兴森科技和珠海越亚。

国内企业积极布局ABF载板业务

ABF载板主要应用于CPUGPU、高端服务器、ASICFPGA等芯片。随着智能驾驶、5G、大数据、AI等领域的需求激增,ABF载板长期处于产能紧缺的状态。目前,全球ABF载板主要供应商为日本揖斐电、欣兴电子、神钢电机、南亚等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企业。国内的ABF载板领域还处于刚刚开始规划和投入,除兴森科技外国内企业中仅深南电路具备ABF载板的生产能力。

兴森科技在继续加码ABF载板业务,该公司此前已在广州子公司兴森半导体布局ABF载板业务,预计一期将于2025年达产,二期计划2027年12月达产,预计两期达产后增加收入56亿元,增加净利润13亿元。珠海新项目为配套国内CPU/GPU/FPGA等高端芯片产业的发展,继续加投ABF载板业务。目前珠海基地已完成厂房建设,预期2022年下半年进行厂房装修和产线安装调试,2023年上半年进行试生产和产品认证,有望于2023年下半年进入量产阶段。

深南电路在2021年定增了20亿募投无锡二期,主要针对FC-CSP,预计22Q4连线投产,此外,广州投资60亿建设,预计产能约为2亿颗FC-BGA、300万panel RF/FC-CSP等有机封装基板,有望于24年投产。

今年8月初,珠海越亚宣布斥资35亿元建设珠海越芯半导体高端射频与FCBGA封装载板生产制造项目(以下简称“越芯项目”),目前已如期进入投产阶段,其中B1厂房正式启动装机,进入设备调试阶段,A1厂房部分车间在进行设备安装。按照建设进度,预计2024年年底全面建成达产,届时年产值将达35亿元。

ABF载板背后的企业,国内企业取得突破

日本揖斐电、欣兴电子、神钢电机、南亚、深南电路等企业都是属于提供具体产品的企业,而其实他们取得成功的背后,还需要不少材料企业的支持,比如ABF载板最大的基材供应商其实是日本味之素,虽然日本还有几家企业也开始在做,但总量不大。

目前味之素正在供应的ABF基材有GX、GZ和GL系列,它们拥有极佳的绝缘性能,尤其是GL系列。GL系列在5.8GHz的介电常数低至3.3,而介质损耗可以做到0.0044以下。这也是为何味之素的增层膜成了首选的原因之一。

然而这些年间,也并不是只有味之素独占鳌头,同样一家日本公司积水化学也在大力生产ABF绝缘增层膜,那就是积水化学。积水化学的绝缘增层膜是采用了半加成法(SAP)工艺,被广泛应用于低损耗低翘曲的高端IC封装载板中,大大增强了封装的设计弹性。目前主流IC载板厂商和封测厂商除了与味之素合作外,也与积水化学在增层膜上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另外,中国台湾的晶化科技就有在本地生产增层膜的打算,并推出了自己的TBF,用于生产细线距Flip Chip载板的绝缘层。晶化科技表示自己的TBF增层膜已经在国内外多家厂商中获得了验证,目前已经在小批量出货了。

pYYBAGNHaa-AEBltABLwoH5YWHg891.png

其实,除了这些厂商,国内的广东盈骅新材料有限公司也在ABF绝缘增层膜上取得了技术突破,据了解,他们已经向不少企业送样测试了,估计很快就能看到具体的产品推向市场了。

ABF载板的制造难度在哪里?

ABF载板跟之前的IC载板相比,在制造方面有哪些难度呢?

首先相对原来的BT载板而言,它的材料性质变了、产品面积变大、层数增加,设备投资规模会更大,在制造层面的工程能力、过程管控水平、产品良率提升等难度大幅提升。

二是因为国内之前做这块人少,实际上是缺乏这种相对合格或者优秀的工程师队伍,所以对工程师队伍的培养会非常重要,也就意味着未来在人工成本这一块,特别是研发投入这一块的支出会比较大。

三是国内企业之前没有做过,离核心客户真实的需求会比较远。因为做芯片产业的配套,是需要去跟客户在研发端开始对接做配套的,只有从研发端开始介入,才知道客户的需求是什么。等到客户的新产品开始进行量产,才能逐步的进入它的供应链体系。不然的话,等到它开始量产之后,我们是很难进入它的市场的。

四是客户壁垒的打破,因为对于客户而言,不管是国内还是海外的客户而言,客户会审慎评估你是否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包括资金、团队、技术能力、建厂计划等。

也就是说,首先就是你是否有钱。相信现在对于国内的上市公司来讲,资金不构成一个硬约束条件,因为融资渠道、融资方式太多了,银行融资、资本市场可转债或定增,包括各种各样的产业基金,所以钱不会是构成一个硬约束条件。

那接下来的核心在于团队,企业的团队有没有相关的经验,能力能否匹配得上客户这种研发部门。当团队能力经过客户的认证和考验之后,就要考虑整个建厂的计划是不是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因为客户需要供应商把整个设备采购清单,包括每一台设备交期、整个工厂建设的进度会向他做详细的汇报,他会来评估你的你的建厂的计划是否靠谱。

只有当这些条件都满足之后,他才有可能想跟你合作。

因此,关键点在于企业的基层团队、管理经验、工程经验,包括跟客户研发部门对接的经验,还有自身建厂的进度是否能够达到客户的要求。也就意味着因为 ABF载板一上来大规模就量产,其投资规模非常大,业内人士透露,ABF载板1万平米/月的产能大概投30个亿,这些产能一出来就是量产的概念,它不存在所谓研发打样的概念。如果没有得到客户的认可,没有客户的订单过来,量产之后产品卖不出去,就会造成持续长时间的亏损,包括折旧的拖累。因此,企业必须在建厂之前,跟客户建立起合作关系,确定能够拿到客户的订单,产能释放出来之后,才有可能保证这个项目的成功。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达坦能源TAPP智能无线井下压力监测系统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在陕北某区块煤岩气井测试中,达坦能源自主研发的TAPP智能无线井下压力监测系统取得重大突破
    的头像 发表于 07-31 11:16 ?551次阅读

    东风汽车转型突破取得新进展

    上半年,东风汽车坚定高质量发展步伐,整体销量逐月回升,经营质量持续改善,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渗透率和收益性进一步提升,半年累计终端销售汽车111.6万辆,转型突破取得新进展。
    的头像 发表于 07-10 15:29 ?498次阅读

    国产ABF产能大爆发

    电子发烧友网综合报道?作为半导体封装的关键材料,ABF在AI 芯片需求增长的推动下,国内厂商加速产能扩张。ABF
    的头像 发表于 07-06 06:53 ?4547次阅读

    中软国际在能源化工行业大模型项目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中软国际签约某大型石油企业大模型开发项目。作为中国能源化工行业首个备案的大模型,此次签约标志着中软国际在能源化工行业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根据项目规划,中软国际将针对输送管质量检测、常减压工艺运行优化、设备预测性维护
    的头像 发表于 07-05 17:03 ?947次阅读

    吐槽国内芯片资料

    国内企业的技术文档和欧美企业的文档,差距不是一点半点,欧美文档唯恐给你说不明白,国内文档唯恐给你说明白,这说明国内半导体
    发表于 06-02 15:17

    国内显示市场表现积极,产能扩张带动上游设备行业增长

    国内显示产业依托政策支持与技术迭代,不断向高端领域升级,产能扩张正催生更庞大的上游设备市场。国产厂商从非核心领域出发,逐步向上突破。以中导光电为代表的设备厂在诸如Array AOI等细分市场实现
    的头像 发表于 05-23 11:47 ?600次阅读
    <b class='flag-5'>国内</b>显示市场表现积极,<b class='flag-5'>产能</b>扩张带动上游设备行业增长

    当我问DeepSeek国内芯片封测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企业,它这样回我

    在半导体产业链中,封装测试是连接芯片设计与终端应用的关键环节。国内封测企业凭借技术创新与产能扩张,正加速全球市场布局。当我让DeepSeek从技术优势、行业地位、市场规模、认证资质等维度,梳理出
    的头像 发表于 05-12 14:56 ?912次阅读
    当我问DeepSeek<b class='flag-5'>国内</b>芯片封测有哪些值得关注的<b class='flag-5'>企业</b>,它这样回我

    易控智驾无人驾驶技术再次取得突破

    近日,易控智驾无人驾驶技术再次取得突破,“混编+混行”技术已在国内多个矿区成功落地并常态化“下人”运行,成为目前行业内唯一实现无人矿卡与人工矿卡在“装载区混装+道路混行+卸载区混卸”的技术公司。
    的头像 发表于 05-09 15:44 ?1120次阅读

    全球首次!民营企业核聚变装置实验取得重大突破

    近期,新奥“玄龙-50U”球形环氢硼聚变装置实验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实现了高温高密度、百万安培(兆安)等离子体电流。这是目前国际上首次实现百万安培氢硼等离子体放电,标志着新奥在球形环氢硼聚变研究领域
    的头像 发表于 05-08 18:07 ?572次阅读
    全球首次!民营<b class='flag-5'>企业</b>核聚变装置实验<b class='flag-5'>取得</b>重大<b class='flag-5'>突破</b>

    光读出毫米波成像技术取得突破

    据麦姆斯咨询最新报道,南开大学与电子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在毫米波成像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他们成功地将超构材料(metamaterial)与微机电系统(MEMS)相结合,开发出一种超薄、高性能的94
    的头像 发表于 02-14 10:17 ?501次阅读

    国内AI行业近期取得显著进展

    近期,国内AI行业在视觉训练和应用层面取得了多项令人瞩目的进展。其中,VideoWorld的纯视觉训练方式在LDM(可能是指某种特定技术或模型,原文未明确)的加持下,展现出了卓越的训练效果。这种训练
    的头像 发表于 02-13 11:25 ?598次阅读

    国内生成式AI备案数量突破300款

    服务数量高达238款,占据了总备案数量的绝大部分,充分展示了该领域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强劲动力。这一快速增长不仅反映了国内企业在生成式AI技术上的不断突破,也体现了市场对该类服务的广泛认可和热烈追捧。 除了直接备案的生成式AI服
    的头像 发表于 01-09 11:14 ?968次阅读

    美能在线四探针方阻仪,产品出货量匹配产能突破300GW!

    2024产能与技术2024年,对于美能光伏而言,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一年。我们的在线四探针技术,作为光伏工艺监控的核心,已经助力光伏行业的各电池片龙头企业实现了产能的顺利投产,成功突破了3
    的头像 发表于 12-13 09:03 ?978次阅读
    美能在线四探针方阻仪,产品出货量匹配<b class='flag-5'>产能</b><b class='flag-5'>突破</b>300GW!

    我国量子科技取得显著创新成果

    近日,2024年量子科技和产业大会圆满闭幕,会上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我国量子科技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创新突破。 本次大会特别设置了占地5000平方米的量子产业创新成果展区,吸引了国内众多量子科技领域
    的头像 发表于 12-02 10:42 ?769次阅读

    Anthropic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10月23日消息,美国当地时间周二,人工智能初创企业Anthropic宣布了一项重大进展。这家由前OpenAI高管创立并获得亚马逊支持的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其研发的AI智能体已经具备了与人类相当的能力,可以操作
    的头像 发表于 10-23 14:56 ?116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