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用于28nm以下制程的12英寸硅片纳入瓦森纳协定

lPCU_elecfans ? 来源:电子发烧友网 ? 作者:电子发烧友网 ? 2022-09-16 09:35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近日,立昂微在公开平台上回复投资者提问时提到,目前用于28nm以下制程的12英寸硅片已纳入瓦森纳协定。因为是在回复投资者提问,并且立昂微本身作为老牌硅片制造厂,因此看起来该消息的可信度极高。

就在不久前,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宣布,将超宽带隙基板半导体材料氧化镓(Ga2O3),设计GAAFET架构的先进芯片EDA软件工具等列入商业管制清单,如今再将12英寸硅片列入瓦森纳协定,意图明显是全面遏制中国半导体的发展。

瓦森纳协定与大硅片所谓《瓦森纳协定》,全称为《关于常规武器和两用物品及技术出口控制的瓦森纳安排》,是1996年成立的一个旨在控制常规武器和高新技术贸易的国际性组织。目前该组织已经拥有超过40个成员国,包括美国、英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

《瓦森纳协定》虽然允许成员国在自愿的基础上对各自的技术出口实施控制,但实际上成员国在重要的技术出口决策上受到美国的影响。包括中国、伊朗、利比亚等均在这个被限制的国家名单之中。

也正是因为瓦森纳协定的限制,此前中国投入巨资开展908、909工程,深入研发芯片等高科技领域,但受到协定限制,工程进展受到极大阻碍,投入大量资金的华晶、华虹等遭受重创。至今为止,我国采购的半导体、科技设备依旧与最新产品有着2-3代的差距,包括如今的EUV光刻机也同样受到瓦森纳协定限制而迟迟无法被国内厂商采购到货。

当然,瓦森纳协定对中国的封锁也不完全是负面效果。2008年以前,盾构机技术仅被美国、日本、德国的几家企业所垄断,中国购买一台便需要花费7亿元,堪称工程界的光刻机。如果出现故障,也只能外国工程师维修,并且现场还不得有中国人围观。就是因为瓦森纳协定限制只能购买产品,无法获得技术。

后来在国家有关政策的导向下,从2009年开始,以中国铁建和中国中铁为主要牵头企业,开始了盾构机的攻坚之路。2010年,国内盾构机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87%,让国际盾构机在中国市场价格被迫降低了30%,并且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也大幅缩水。

尽管盾构机实现了突围,但瓦森纳协定对中国的围堵并未结束。2019年,瓦森纳协定进行了修订,限制用于14nm及以下制程工艺的大硅片生产制造技术,并且还包括涉及的相关技术、设备等。

不过此次立昂微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透露用于28nm以下制程12英寸硅片已纳入瓦森纳协定的意思是指14nm及以下,其董秘已在朋友圈中进行了相关解释,并表示这一情况与2019年相比未发生变化。

国产大硅片发展现状半导体硅片是芯片制造最重要的材料,也是半导体产业的基石。而大硅片,通常指的是12英寸的硅片。而在摩尔定律的影响下,为了降低芯片成本,硅片越大越好,硅片直径越大,在单片硅片上可生产的芯片数量就越多,边缘损失的部分越小,单颗芯片的成本也就越低。

据2021年数据显示,在全球硅片市场上,日本信越化学、环球晶圆、德国世创、日本胜高、韩国SK Siltron、Soitec这6大厂商拿走了全球92%左右的份额。

相比之下,中国大陆的硅片厂商市场份额较小,且主要以200mm(8英寸)及以下尺寸的硅片为主,很少有能够生产300mm(12英寸)硅片的本土厂商,而7nm及以下先进制程芯片主要需求便是12英寸硅片。

而在国际市场中,12英寸硅片早已成为主流。据SEMI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300mm硅片出货面积占比已经达到67.22%。

直到2017年,张汝京博士创办的上海新昇(现为沪硅产业子公司)首次实现12英寸硅片量产,打破了国际巨头对大硅片的垄断。如今,沪硅产业表示,其12英寸大硅片已可用于28nm制程的芯片制造。

数据显示,2021年沪硅产业占全球份额仅为2.2%,而国内所有厂商合计占比也不超过5%。除了沪硅产业以外,还有如超硅半导体、中欣晶圆、奕斯伟、立昂微、中环股份等,都已经实现了300mm硅片的量产,而有研硅正在建设300mm硅片产线,这都是国内大硅片的中坚力量。

硅片本身技术难度极高,必须具备高标准的纯净度,硅片表面高度落差需要小于1nm,微颗粒小于1nm,杂质含量小于百亿分之一,并且随着制程的推进,对芯片缺陷密度、缺陷尺寸的容忍度也在不断降低,未来质量要求也将更趋严格。在这种严苛的标准下,硅片越大,难度也在呈几何倍上升。

好消息是,目前本土硅片厂商不仅为中芯国际、华虹、华力微、长江存储等中国大陆厂商供货,也走向了全球,包括台积电、格罗方德、意法半导体、联电等都已经有用到中国大陆厂商所生产的大硅片。

目前生产情况来看,数据显示,沪硅集团300mm硅片产能为30万片/月,中环股份为17万片/月,立昂微为15万片/月,中欣晶圆为20万片/月,奕斯伟可达到50万片/月。此外,还有媒体消息显示,如超硅半导体的300mm硅片产业达到30万片/月。

扩产情况上,有研硅显示2020年底已经开建300mm硅片项目,已开工产能达到30万片/月,而沪硅产业预计将新增30万片/月的大硅片产能,预计在2024年投产。中环股份则计划在2023年底实现60万片/月的300mm硅片产能。奕斯伟的硅产业基地二期项目也正在建设当中。

因此,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国产300mm硅片产能合计已经超过了162万片/月,随着沪硅产业、中环股份、奕斯伟的厂商新产线的投产后,国产12英寸硅片产能将超过265万片/月。

这波扩产浪潮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市场需求旺盛所致,另一方面受到2020年下半年全球缺锌影响,包括日本胜高、信越化学等硅片大厂纷纷涨价,让国内的半导体产业链陷入被动。而随着大陆硅片厂商的进入,让国内产业链有了更多的主动权。

写在最后从目前的消息来看,瓦森纳协定从2019年修订之后便没有新的改动,所谓28nm制程以下的12英寸硅片,主要指14nm及以下的大硅片。并且如今国内厂商已经实现了28nm制程所使用大硅片的量产,按照惯例,中国企业能够做出来的产品不仅不会限制,反而会进行更激烈的竞争,以更优惠的价格来限制国内相关产品的发展。

另一方面,14nm以下先进制程的半导体硅片目前仍在探索之中,尤其受到瓦森纳协定的限制,包括国内14nm及以下先进制程发展缓慢。如果国内没有相关市场,那么上游硅片厂推进14nm及以下的硅片意愿也不会强烈。这就成为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了。

审核编辑:彭静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半导体
    +关注

    关注

    335

    文章

    29026

    浏览量

    240076
  • 硅片
    +关注

    关注

    13

    文章

    384

    浏览量

    35201
  • 14nm
    +关注

    关注

    2

    文章

    135

    浏览量

    82765
  • 28nm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73

    浏览量

    95203

原文标题:?28nm以下12英寸硅片也受限?国产大硅片产能可期

文章出处:【微信号:elecfans,微信公众号:电子发烧友网】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12英寸碳化硅衬底,会颠覆AR眼镜行业?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梁浩斌)今年以来,各家厂商都开始展示出12英寸SiC产品,包括晶锭和衬底,加速推进12英寸SiC的产业化。最近,天成半导体宣布成功研制出
    的头像 发表于 07-30 09:32 ?6073次阅读

    芯动科技独家推出28nm/22nm LPDDR5/4 IP

    面对近来全球大厂陆续停产LPDDR4/4X以及DDR4内存颗粒所带来的巨大供应短缺,芯动科技凭借行业首屈一指的内存接口开发能力,服务客户痛点,率先在全球多个主流28nm和22nm工艺节点上,系统布局
    的头像 发表于 07-08 14:41 ?497次阅读

    明治案例 | 0.01mm高精度视觉检测如何守护硅片「方寸」之间?

    在半导体产业向3nm、2nm制程突进的今天,一枚12英寸硅片上密布着数十亿个晶体管,其加工精度堪
    的头像 发表于 06-03 07:33 ?216次阅读
    明治案例 | 0.01mm高精度视觉检测如何守护<b class='flag-5'>硅片</b>「方寸」之间?

    12英寸SiC,再添新玩家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梁浩斌)在SiC行业逐步进入8英寸时代后,业界并没有停下脚步,开始投入到12英寸衬底的开发中。 ? 去年11月,天岳先进率先出手,发布了行业首款12
    的头像 发表于 05-21 00:51 ?6593次阅读

    广明源172nm晶圆光清洗方案概述

    在半导体制造中,清洗工艺贯穿于光刻、刻蚀、沉积等关键流程,并在单晶硅片制备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发展,芯片制程已推进至28nm、14nm乃至更先进节点。
    的头像 发表于 04-24 14:27 ?371次阅读

    12英寸碳化硅衬底,又有新进展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梁浩斌)近日,由西湖大学孵化的西湖仪器成功实现12英寸碳化硅衬底激光剥离自动化解决方案,大幅降低损耗,提升加工速度,推进了碳化硅行业的降本增效。 ? 碳化硅产业当前主流的晶圆
    的头像 发表于 04-16 00:24 ?2112次阅读

    晶盛机电:6-8 英寸碳化硅衬底实现批量出货

    ? 【DT半导体】获悉,2月21日,晶盛机电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在半导体行业持续复苏的背景下,下游客户逐步规划实施扩产,公司原有8-12英寸硅片设备市场进一步提升,并在功率半导体设备和先进
    的头像 发表于 02-22 15:23 ?1220次阅读

    DLP9500UV在355nm秒激光器应用的损伤阈值是多少?

    DLP9500UV在355nm秒激光器应用的损伤阈值是多少,480mW/cm?能否使用,有没有在355nm下的客户应用案例? 这个是激光器的参数:355nm,脉宽5ns,单脉冲能量
    发表于 02-20 08:42

    环球晶获4.06亿美元补助,用于12英寸先进制程硅晶圆等扩产

    的直接补助。 这笔资金将用于支持环球晶在美国德州谢尔曼市及密苏里州圣彼得斯市的先进半导体晶圆厂投资计划,预计总投资额将达到40亿美元。环球晶表示,此次补助将对其在美国的扩产计划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GWA将于2025年上半年成为美国首座量产12
    的头像 发表于 12-19 16:08 ?621次阅读

    奕斯伟IPO获受理,12英寸硅片产能占全球17%

    在2024年中最大的IPO。此次IPO,奕斯伟将募集49亿元,用于西安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二期项目。 ? 奕斯伟专注于 12 英寸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 SEMI 统计,2023年,
    的头像 发表于 12-17 00:09 ?3871次阅读
    奕斯伟IPO获受理,<b class='flag-5'>12</b><b class='flag-5'>英寸</b><b class='flag-5'>硅片</b>产能占全球17%

    碳化硅衬底,进化到12英寸

    人没想到的是,在8英寸碳化硅还远未大规模落地时,12英寸碳化硅衬底就已经悄然面世。 ? 天岳先进发布300mm 碳化硅衬底 ? 在上周的德国慕尼黑半导体展上,天岳先进发布了行业首款300mm(
    的头像 发表于 11-21 00:01 ?4232次阅读
    碳化硅衬底,进化到<b class='flag-5'>12</b><b class='flag-5'>英寸</b>!

    世界先进筹600亿新台币联贷,建设新加坡12英寸晶圆厂

    台积电在美国的生产进度备受关注,而其转投资的企业世界先进也在积极行动。据悉,世界先进已计划向国内金融业筹组规模高达600亿元新台币的超大型联贷案,用于在新加坡建设一座12英寸晶圆厂。
    的头像 发表于 11-12 14:18 ?568次阅读

    世界先进将在新加坡建12英寸晶圆厂

    近日,据最新报道,晶圆代工厂世界先进公司计划在新加坡建设一座12英寸晶圆厂。为此,该公司已向金融业争取筹组一笔高达600亿元新台币(约合19亿美元)的大型联合贷款,预计最快可在明年第一季度完成签约
    的头像 发表于 11-12 11:13 ?827次阅读

    功率氮化镓进入12英寸时代!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梁浩斌)提升芯片产能的最显著方式,就是扩大晶圆尺寸,就像硅晶圆从6英寸到8英寸再到如今的12英寸。虽然在12
    的头像 发表于 09-23 07:53 ?6671次阅读
    功率氮化镓进入<b class='flag-5'>12</b><b class='flag-5'>英寸</b>时代!

    国内首款自主研发28nm显示芯片量产

    近日,国内半导体行业迎来重要里程碑,北京显芯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实现全球首款28纳米内嵌RRAM(阻变存储器)画质调节芯片的量产。这款芯片不仅标志着我国在显示类芯片领域达到了新的半导体工艺高度,更是国内首款自主研发并成功商用的28nm显示芯片,展现了我国在高端显示技术上的自主
    的头像 发表于 09-11 17:17 ?3329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