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ML与传感,软硬件结合的传感技术又将升级机器人感知能力

Simon观察 ? 来源:电子发烧友网 ? 作者:李宁远 ? 2022-03-30 17:21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在传统的工业机器人传感器的种类与数量已经不少了,压力、温度、速度等等方面都少不了传感器提供的关键数据。随着机器人的升级换代,机器人与人在同一环境里协作、合作的趋势愈发明显。不仅是在工业场景中,日常生活中机器与人类共存的案例也多了起来。这意味着机器人传感与感知的能力越来越重要。

机器人系统的性能,尤其是偏智能化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感系统提供关键的数据,尤其是ML和AI系统开始在机器人应用中普及后。现在各种精密的传感器,再加上能够将传感器数据进行深度融合整理的系统让机器人拥有了出色的感知,机器人与人共同协作不再是不可能实现的事。

ML与AI,传感数据融合边缘化处理

机器学习ML在机器人行业流行的时间并不短,但真正开始应用还是近几年的事情,离整个行业开始广泛应用还需时日。机器深度学习分训练和推理,训练过程通常在云中离线进行,需要将大量的传感器数据反馈到神经网络中。训练完成后的AI系统可以在协作机器人中完成检测物品、识别人员等等应用。

(机器人感知,TI


在ML执行算法的推理阶段需要融合传感器数据做出判断,而且这个过程几乎是实时的,只有实时融合传感器数据做出推理才能达到机器的协作性,云计算的速度肯定是不能满足协作要求的实时低延迟响应。所以ML和AI系统需要放在边缘。

中心化的AI模型相当依赖高集成度的处理芯片,而且必须要在底层芯片设计上就考虑好算法模型在不同场景中有限的部署条件,包括算力、功耗和硅片面积的分配。在大量的数据中筛选高质量的传感器数据并不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芯片上执行深度学习任务需要芯片的硬件传感器的持续优化。

推理引擎不仅需要丰富的外设来连接各种传感器,还需要可以支撑机器视觉算法的高性能处理能力。国产的边缘AI芯片在机器人应用上走得并不慢,不管是在移动机器人上应用广泛的地平线旭日系列,还是在机器视觉上取得突破的嘉楠勘智系列,可以看到国产芯片在性能、功耗、灵活性和成本之间找到了一个较为平衡的点。SoC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集成式的SoC可以让单芯片的方案不局限于运行ML和AI,在整个传感器组件的融合上也能出一份力。

(勘智系列,嘉楠)


协作机器人与移动机器人融合传感技术应用

协作机器人在部署前需要预见并定义在物理空间内可能与人员之间发生的碰撞,如果考虑到激光等其他传感,在虚拟空间上同样需要预见可能出现的干扰。高水平的环境感知能力必须做到充分的冗余度,来做到快速检测并防止可能发生的碰撞。这极度依赖于各类传感器提供的大量环境数据信息,并且处理芯片能快速通过ML推理实现实时的判断。

(协作机器人,TI)


机器人内部的温湿度传感同样重要,不仅要对工作环境还要对机器人组件内部进行温湿度监控,否则电机在重负载下的发热与功耗是一大隐患。目前几乎所有用于机器人的传感器件都是温度敏感元件并且设置了热补偿,该趋势大大提升了传感应用的稳定性。

移动机器人的传感应用就更多了,定位、绘图、导航、识别每个功能都离不开传感数据的融合与处理。超声波、IMU、红外、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都是为机器人系统提供环境数据的器件,配合ML推理进行深度的环境分析,移动机器人可以达到实时感知周围任何目标的智能程度。

基于DLP技术的3DToF通过灵活的结构光在分辨率的提升上可以做到更小的尺寸,这类传感不仅能让机器在定位地图构建上更精确更深度,还能将分辨率提高数个级别,结合AI与ML能达到很高的定位精度;振动传感器这一类用于检测机器人内部器件的传感,在传感技术融合的升级过程中将预测的准确性再次做了提高;毫米波雷达更不用说,作为取代传统机器人移动传感的先进技术,在融合IMU或者GNSS后,结合ML几乎可以完成机器人移动功能的所有需求……

小结

各种精密传感器的融合只是传感技术升级的开始,现在机器学习与AI技术也开始与传感器件开始融合,对传感器数据进行汇总、筛选、训练、判断。技术与硬件深度融合的机器人传感系统开始拥有了出色的实时感知能力,在机器人行业铺开应用也许已指日可待。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传感器
    +关注

    关注

    2569

    文章

    53361

    浏览量

    770881
  • 机器人
    +关注

    关注

    213

    文章

    29977

    浏览量

    214676
  • ML
    ML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53

    浏览量

    35163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0.01°微小变化精准捕捉,机器人姿态传感器革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莫婷婷)在人形机器人中,传感器是实现感知能力的关键技术,高性能惯性测量单元(IMU)等姿态检测传感器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
    的头像 发表于 07-12 01:12 ?6202次阅读
    0.01°微小变化精准捕捉,<b class='flag-5'>机器人</b>姿态<b class='flag-5'>传感</b>器革新

    纳芯微磁传感技术推动人形机器人性能提升

    纳芯微磁传感技术为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提供了关键解决方案,其高精度磁角度编码器可精准检测关节位置和运动轨迹,赋予机器人更灵敏的感知能力和更流
    的头像 发表于 06-03 11:39 ?997次阅读
    纳芯微磁<b class='flag-5'>传感</b>器<b class='flag-5'>技术</b>推动人形<b class='flag-5'>机器人</b>性能提升

    详细介绍机场智能指路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负责接收旅客的语音指令,以便机器人理解旅客的需求。 环境感知与信息融合 :这些传感器收集到的信息会进行融合处理。例如,激光雷达提供的距离信息和摄像头捕捉的视觉信息相结合,能让
    发表于 05-10 18:26

    【「# ROS 2智能机器人开发实践」阅读体验】视觉实现的基础算法的应用

    结合IMU(惯性测量单元)进行多传感器融合。 三、总结与展望 技术融合趋势 机器人视觉与SLAM的结合(如视觉惯性里程计VIO)是当前研
    发表于 05-03 19:41

    大象机器人携手进迭时空推出 RISC-V 全栈开源六轴机械臂产品

    识别联调。 进迭时空致力于为智能机器人提供完整全栈优化的RISC-V AI软硬件解决方案,第一代RISC-V AI CPU芯片K1已完成AI视觉感知、AI语音处理、自动避障、路径规划、运动控制等
    发表于 04-25 17:59

    海伯森技术推动机器人感知能力迈向新高度

    的“感知神经元”,公司自主研发的六维力扭矩传感器已批量应用于20余家头部机器人企业,为人形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及高端工业场景提供克级力控精度,
    的头像 发表于 03-10 11:07 ?659次阅读

    洞察:人形机器人传感器产业链概览

    ? 机器人外部感知能力需求提升,传感器为发展重点。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速度快,特斯拉Optimus、Figure、优必选等国内外机器人性能持续
    的头像 发表于 01-24 11:36 ?878次阅读
    洞察:人形<b class='flag-5'>机器人</b><b class='flag-5'>传感</b>器产业链概览

    40个激光雷达!苹果布局机器人感知系统,让碰撞降低63.7%

    机器人感知系统。ARMOR系统的创新之处在于采用 分布式感知方案 。研究团队在机器人的手臂和手掌上战略性地布置了 40个小型ToF激光雷达传感
    的头像 发表于 01-22 17:58 ?994次阅读
    40个激光雷达!苹果布局<b class='flag-5'>机器人</b><b class='flag-5'>感知</b>系统,让碰撞降低63.7%

    位移传感器在机器人中的角色

    在现代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领域,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机器人不仅需要执行复杂的任务,还需要与人类安全地协作。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机器人必须具备高度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1-19 09:47 ?660次阅读

    【「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阅读体验】2.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基础模块

    非常重要的地位。 先说这个自主机器人的计算系统。计算系统是自主机器人的关键部件。自主机器人通过智能计算系统与物理世界交互,自主地完成任务。通常会包括几个关键的模块,分别是传感模块,
    发表于 01-04 19:22

    【「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阅读体验】2.具身智能机器人大模型

    。 多模态融合的创新与突破 机器人控制技术的另一个重要突破在于多模态大模型的应用。相比于仅通过文字进行人机交互的传统方法,现代机器人能够融合视觉、声音、定位等多模态输入信息,为任务执行提供更加全面的
    发表于 12-29 23:04

    【「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阅读体验】+初品的体验

    解决许多技术的和非技术的挑战,如提高智能体的自主性、处理复杂环境互动的能力及确保行为的伦理和安全性。 未来的研究需要将视觉、语音和其他传感技术
    发表于 12-20 19:17

    《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第1-6章阅读心得之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背景知识与基础模块

    物理交互纳入智能系统的核心要素。 第3章是探讨机器人计算系统。这一章节详细阐述了自主机器人软硬件架构。计算系统需要满足机器人任务对算法的精度、实时性和功耗要求。书中介绍的多
    发表于 12-19 22:26

    这批中国企业,在做人形机器人触觉传感

    日前,Meta公布了旗下FAIR(基础人工智能研究)团队在机器人触觉感知能力上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包含了一款名为Digit 360的高精度传感器,其主要部署在机器人手指上。据介绍,Di
    的头像 发表于 11-18 18:28 ?1733次阅读

    “0元购”智元灵犀X1机器人软硬件全套图纸和代码全公开!资料免费下载!

    和开发指南分别上线GitHub和智元机器人官网,“一站式”开源软硬件全套图纸和代码,大幅降低了机器人技术开发的门槛,推动了全球机器人
    发表于 10-25 15:20